食物探險者:跑遍全球的植物學家如何改變美國人的飲食

食物探險者:跑遍全球的植物學家如何改變美國人的飲食
定價:486
NT $ 486
  •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20-01-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59801986
  • ISBN13:9787559801982
  • 裝訂:平裝 / 16k / 19 x 26 x 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19世紀的美國,食物品種單一,人們吃飯只是為了果腹,並不是為了享受美食。沒人會想到在新世紀來臨前,一位植物學家會給美國人的餐桌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義大利的無籽葡萄、克羅地亞的甘藍、巴伐利亞的啤酒花、伊拉克的海棗、中國的桃子、智利的鱷梨……這些都是“食物間諜”大衛·費爾柴爾德帶回美國的“戰利品”。當然,他發現的不只是食物,也將埃及品種豐富的棉花引入美國,從而帶動了新產業的發展;他從日本引進櫻花樹,粉嫩的花朵至今裝點著華盛頓的街區。

 戴維·費爾柴爾德一生到過50多個國家,為美國引進了成千上萬種植物。他的環球旅行經歷不僅滿足了自己永無止境的探索欲,也豐富了美國人的餐桌選擇,使美國農業得到了極大發展。他見證了美國“鍍金時代”和19—20世紀波瀾壯闊的世界歷史,他傳奇的一生是那個科學技術飛速發展、世界聯繫日益緊密的時代的縮影。
 
 

作者介紹

丹尼爾·斯通(Daniel Stone,1985—)

美國環境科學、植物學、農業領域資深作家,現居華盛頓。曾任美國《新聞週刊》和“每日野獸”網站駐白宮記者,《時代》雜誌、《華盛頓郵報》等媒體特約撰稿人。現任美國《國家地理》雜誌特約撰稿人,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環境政策學教師。他著名的研究、報導內容涉及德國城市農業、巴拿馬水產養殖業、巴西咖啡創新產業。
 

目錄

譯者序
作者序

第一部分
  第一章  意外相逢
  第二章  1000美元
  第三章  蘇伊士之東
  第四章  賓客與門徒
  第五章  波瀾不驚的太平洋

第二部分
  第六章  一個目標,一個國家
  第七章  跨越數國
  第八章  鱷梨
  第九章  威尼斯修士的葡萄
  第十章  柚子

第三部分
  第十一章  檸檬果,甘藍葉,曙光初現
  第十二章  底格裡斯河岸上
  第十三章  貝爾的宏大計畫
  第十四章  心潮澎湃
  第十五章  不結櫻桃的櫻桃樹

第四部分
  第十六章  渴望行走
  第十七章  歹徒,強盜,殺人犯
  第十八章  失去控制
  第十九章  悲傷,瘋狂,完全沒有必要
  第二十章  我們是美國人

後記
致謝
參考文獻
注釋
譯後記
 
 

作者序
 
美國人感到慚愧的一點,是常常被提醒無論美國的自豪感和力量有多麼強,其所有東西都是新近引進的。幾年前,我意識到,正如我們的國民是從他國移居到這片土地,我們的食物也是從他國引進的。

一天早上,我伏案為《國家地理》撰寫有關植物來歷的文章,偶然發現一張地圖,上面顯示,大眾熟知的作物最先在何地培育。佛羅里達州有名的橘橙最先生長在中國;美國所有超市出售的香蕉都源自巴布亞新磯內亞;華盛頓州聲稱蘋果是本地水果,實際上它來自哈薩克斯坦;加利福尼亞州納帕縣的葡萄最先是在高加索地區栽培的。要問這些水果何時變成了美國水果,似乎有點兒像問這樣的問題——來自英格蘭的移民如何變成了美國人?總之,答案很複雜。

但是,隨著我愈加深入地持續挖掘,我似乎發現了一個清晰時刻——在歷史上的這一時刻,一艘蒸汽輪船快速駛入海港,一些新食物首次到達美國海岸。19世紀晚期對美國來說是一個重要發展期,被稱為“鍍金時代”(GildedAge),這是美國作為工業化國家開始崛起的時代,也是旅行的黃金時代。各大海洋和不少國家的開放,使一位名叫大衛·費爾柴爾德的青年科學家得以搜索全球,尋找新的食物和植物,將其帶回,以豐富國人的飲食。費爾柴爾德目睹了改變世界的創新。當時,人們崇拜科學家和社會上層人士,而他躋身顯貴之列,憑的不是出身,而是持續的好奇心。

回想起來,我迷上費爾柴爾德的成名故事的方式,似乎在預料之中。有生以來,我一直對水果很入迷,尤其是熱帶水果。小時候,父母帶著我和姐姐去了夏威夷,原因就是,父親想讓我們“開開眼界”。我吃了整整兩個鳳梨,隨後肚子疼得要命,胃裡好像裝入了夏威夷的冒納羅亞活火山。有時候,母親在家裡為我削芒果吃,她常把扁平果核兩側的果肉削下來。她在石頭上不停地把果肉削切成小片,我就在一旁不停地吃。讓我明白了潔牙線價值的,不是牙醫,而是芒果。

上大學時,我曾在農場工作過。炎熱的夏季,我行走在桃園裡一排排桃樹間,為桃子評定等級,目的是找到結出優良果實的桃樹,使其在下一時節能優先成長。這活兒就像給桃樹進行優生檢查。下班時,我的襯衫上會沾上數十顆桃子的汁液。當然了,由於吃了不少桃子,我的肚子往往又會疼。移居首都華盛頓去寫政論稿子前,一位朋友為我提供了在其農場工作的機會,任務是採摘果實,並運往加州北部農貿市場等處銷售。在那些市場上,人們會使用“特釀葡萄酒”(varietals)和“風土條件”(terroir)等詞語。我婉拒了朋友提供的這個機會,以便能追求一個夢想。但是,列席國會聽證會的數年時間裡,我卻想像著另一個自我——駕駛著敞篷小貨車,車窗開著,行駛在空曠農場的鄉間道路上。

幾年後,我得知費爾柴爾德這一名字時,最先觸動我的是,他是一位把探尋水果類食物當作其職業的人——他探尋的不僅僅包括大眾熟悉的作物,還包括人們從未嘗過的東西。我向一些朋友講述了費爾柴爾德最先把鱷梨引進到美國的故事後,他們當即就想將其稱為聖徒。我開始樂於詳述他最了不起的功績——引進了海棗、芒果、開心果、埃及棉、山葵、櫻花,樂於觀看人們眉毛上揚,現出恍然大悟的反應。幾乎每一次,人們都會發出類似讚歎:“天哪!我從未想到,這些東西原來是某個人引進的。”我們往往把源自大地的食物視為先於人類存在、來自自然環境的一種恩賜,視為聯結人類與地球原生態本身的一種紐帶。但我們所吃的東西與博物館的陳列品一樣,是經過人類努力才獲得的。費爾柴爾德看到了機遇,這機遇猶如空無內容的畫布便於畫上新的色彩和肌理一樣,前景廣闊。

19世紀與20世紀之交,美國與世界各國的關係蓬勃發展,費爾柴爾德的人生經歷是這一特徵的縮影。那時,飛機和汽車尚未成為國際交通工具,他乘船造訪了50多個國家。在當代,我們對食物以及膳食的製作、運輸、消費在經濟、生物、生態等方面的影響很感興趣,而他在這些方面的熱情和興趣卻領先於我們。他是無止境的渴望和無法被滿足的旅行欲的化身,他畢生的事業都是在為這樣的問題探尋答案:千里之外生長著其他什麼東西?

但是,他的人生經歷也不乏挫折和戲劇性。隨著美國對外部世界的熱衷轉變成對未知事物的排外性恐懼,他的輝煌經歷也有截止日期。費爾柴爾德的好運依賴於美國的好運,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美國的注意力開始分散,國民開始變得縮手縮腳,惶恐不已,費爾柴爾德在引進外來物產方面的創新行為招致了國民的憤怒指責。

費爾柴爾德是個表達欲很強的人,把所有想寫的東西都付諸文字。我讀了他的情書、手稿,以及他對信封背面和餐巾紙的沉思錄。我還讀了他和亞歷山大·格雷厄姆·貝爾、泰迪·羅斯福、喬治·華盛頓·卡弗偶遇的回憶錄。我能體會到,他是多麼不情願看到有本書是寫他的,不情願獲得聲望,即使這本書描述的許許多多故事表明,他一生的成就離不了其他人的辛勞、資助和提供的保障。

知悉費爾柴爾德的故事,人們會產生一種傷感:這樣的人,這樣的情景,再也不會出現了。當今世界,文化、科學和通信設備使人們可以相互聯繫,可以日行數千里,這樣,有人就難免會問:地球上還有什麼東西是沒被探索的嗎?我花費了許多時間想弄明白,對這一問題,費爾柴爾德會如何回答,他是否會將其餘生看作之前持續數十年的大探索的徹底終結?

結果,幾年前的一個夏日,我前往佛羅里達,到費爾柴爾德81歲的孫女海琳·潘科斯特(HelenePancoast)家做客。她還記得,她年少時常與爺爺一起,從邁阿密長途駕車到加拿大的新斯科舍省,路上,爺爺不斷向她提問題,以激發她的好奇心。現在,她家的後院生長著一些棕櫚樹,這種樹她的爺爺當年在印尼時就迷戀上了,這個家與她小時候住的地方只隔了幾個街區。我向她提了我長期以來一直想弄明白的問題:在人們不再有疑問的情況下,費爾柴爾德是否還能發現新問題?她緊緊抓住我的胳膊,正視著我說:“他常常說:‘千萬不要滿足於你已知的東西,使你滿足的只能是,你發現了新的東西。’”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