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魯孫有二分之一的漢人血統,他的母親為曾任河南巡撫、河道總督、閩浙總督的李鶴年之女。┅┅因此,唐魯孫先生能以燕京種種切切為主的這套文集,與震鈞的《天咫偶聞》先後媲美,真可謂由來有自。
唐魯孫將自己的飲食經驗真實扼要寫出來,正好填補了他所經歷的那個時代某些飲食資料的真空,成為研究這個時期飲食流變的第一手資料。
唐普孫以文字形容烹調的味道,好像《老殘游記》山水風光,形容黑妞的大鼓一般。
民以食為天,吃是文化、是學問、也是藝術。自號「饞人」的唐魯孫先生,游遍大江南北,遍嘗中華美味,本書便是他「吃文化」與「吃藝術」之集萃。本書寫的是中國人的吃,以及吃的深厚文化。除了談吃,還談酒與酒文化,談喝茶,談香煙。文中一段與幽默大師林語堂先生一夕談煙,精妙無比不容錯過。
作者簡介
唐魯孫,本名葆森,魯孫是他的字。1908年9月10日生於北京,1946年到台灣,1985年在台灣病逝。滿族鑲紅旗後裔,珍妃的 孫。畢業於北京崇德中學、財政商業學校,曾任職於財稅機構。
年輕時只身外出謀職,游遍全國各地,見多識廣,對民俗掌故知之甚詳,對北京傳統文化、風俗習慣及宮廷秘聞尤所了然,被譽為民俗學家。加之出身貴胄,有機會出入宮廷,親歷皇家生活,習於品味家廚奇珍,又遍嘗各省獨特美味,對飲食有獨到的見解而有美食家之名。
著作有《老古董》《酸甜苦辣咸》《天下味》等,量多質精,允為一代雜文大家,而文中所傳達的精致生活美學,更足以為後人典范。
目錄
饞人說饞(序一)
憶唐魯孫先生(序二)
何以遣有生之涯(自序)
吃在北平
再談吃在北平
北平的甜食
北平的獨特食品
二談北平的獨特食品
故都的早點
故都的奶品小吃
燕京梨園知味錄
燕塵偶拾
北平上飯館的訣竅
津沽小吃
吃在上海
熊掌及罕不拉怎麽吃
曼谷的水果
談酒
閑話「香檳酒」
酒話連篇
為人肝醒酒湯敬復仙翁先生
談喝茶
談煙斗與抽板煙
鼻煙及鼻煙壺
漫談香煙
與林語堂一夕談煙
香煙瑣記
後記
憶唐魯孫先生(序二)
何以遣有生之涯(自序)
吃在北平
再談吃在北平
北平的甜食
北平的獨特食品
二談北平的獨特食品
故都的早點
故都的奶品小吃
燕京梨園知味錄
燕塵偶拾
北平上飯館的訣竅
津沽小吃
吃在上海
熊掌及罕不拉怎麽吃
曼谷的水果
談酒
閑話「香檳酒」
酒話連篇
為人肝醒酒湯敬復仙翁先生
談喝茶
談煙斗與抽板煙
鼻煙及鼻煙壺
漫談香煙
與林語堂一夕談煙
香煙瑣記
後記
序
何以遣有生之涯 唐魯孫
我是1973年2月退休的,時光彈指老馬伏櫪,一眨眼已經退了十年多啦。
在沒有退休之前,有幾位退休的朋友跟我聊天,他們告訴我,剛一退休時光,每天早晨看見交通車一到,同事們一個個衣冠楚楚夾著公事包擠交通車,而自己乍還初服海闊天空,真有說不出的自由自在勁兒,甭提心里有多麽舒坦啦。可是再過年把,人家沒退休的同仁,加薪的加薪,晉級的晉級,薪俸袋里的大鈔,越來越厚,可是再摸摸自己的口袋,越來越癟,退休福利存款更是日漸萎縮,當年豪氣一掃而光,反而天天要研究怎樣收緊褲腰帶才能應付這開門七件大事矣。
生老病死是人人難免的,幫了七老八十,紅份子雖然未見減少,可是白份子則日漸增多,自然每月跑殯儀館的次數,就更勤快啦。在殯儀館吊客中,當然有若干是退休的老朋友,有的數十年未見,雖然龐眉皓發,可是沖襟宏度不減當年,也有些半年不見,形材煨矮,暗鈍愚駿,仿佛變了一個人一樣。我看了這樣情形之後,深自警悟,一種人是有生之涯有所寄托,一種人是渾渾噩噩,憂悶不快,精神未獲紓泄。
我在退休前兩年想過,整天忙東忙西的人,驟然閑下來必定感覺手足無措,如何自我排遣,倒要好好考慮一番呢!寫字畫畫是修身養性的好消遣,可惜擔任公職期間,因工作關系,右拇指主筋受傷,握管著力即痛楚不堪。想養點花草培植幾座盆栽,蝸居坐南朝北,樓欄除了盛璁偶露晴光外,一年之內難得有幾小時得到日照,這個計划又難實現。
思來想去早年也曾舞文弄墨,只有走爬格子一途,可以不受時空限制。抗戰期間,又曾脫離過公職,悶來時也是寫點文稿來打發歲月,不過一恢復公職,我就立刻停止寫作,一方面公務人員,不可以隨便月旦人物時事,同時整天忙碌,抽不出空余時間,也就鼓不起閑情逸致來寫作了。
自從重操筆墨生涯,自己規定一個原則,就是只談飲食游樂,不及其他,以宦海浮沉了羊個世紀,如果臧否時事人物,惹些不必要的噦唆,豈不自找麻煩。
寡人有疾,自命好啖,別人也稱我饞人。所以,把以往吃過的旨海名饌,寫點出來,也就足夠自娛娛人的了。
先是在南北各大報章寫稿,承蒙各大主編不棄,很少打回票,稿費所人,足敷買薪之資。知友蓋仙夏元瑜道長,有一天靈機一動,忽然在《中國時報》「人間」副刊,開辟了一個九老專欄,特請古物專家庄嚴、畫家白中錚、民俗收藏家孫家驥、京劇名家丁秉銠、歷史專家蘇同炳、民俗文藝專家鄣立誠、動物學家蓋仙夏元瑜,還有筆者幸附驥尾,也在里頭窮攪和,每周各寫一篇,日積月累我居然爬了近二十萬字。
當時《人間》主編高信疆,他的夫人柯元馨正主持景象出版社,攛掇我整理之後,把那些小品分類出版。在1976年,我的處女作《中國汔》、《南北看》終於出乖露丑跟讀者見面啦。緊接著皇冠出版了《天下竦》,時報出版公司出版了《故園情》。人家寫文章都是找資料,看參考書,還要看靈感在家不在家;我寫稿是興到為主,有時一口氣寫上五六千字,有時東摸摸西看看十天半月不著一字。可是文章積少成多,1980年11月出版《老古董》,1981年8月出版了《大雜燴》、《酸甜苦辣咸》,1982年出版了《什錦拼盤》,1983年出版了《說東道西》,以上幾部書都是委托大地出版社發行,想不到從1976年到1983年8月之間,居然東拉西扯寫了都百萬余言,自己也想不到腦子里曾經裝了那麽多雜七雜八的東西。拙作百分之七十是談吃,百分之三十是掌故,打算出到第十本就暫時擱筆。朋友們接近退休年齡的日漸增多,如果有興趣的話,不妨寫點不傷脾胃的小品文,倒也是打發歲月的好途徑呢!凡我同志,盍興乎來。
我是1973年2月退休的,時光彈指老馬伏櫪,一眨眼已經退了十年多啦。
在沒有退休之前,有幾位退休的朋友跟我聊天,他們告訴我,剛一退休時光,每天早晨看見交通車一到,同事們一個個衣冠楚楚夾著公事包擠交通車,而自己乍還初服海闊天空,真有說不出的自由自在勁兒,甭提心里有多麽舒坦啦。可是再過年把,人家沒退休的同仁,加薪的加薪,晉級的晉級,薪俸袋里的大鈔,越來越厚,可是再摸摸自己的口袋,越來越癟,退休福利存款更是日漸萎縮,當年豪氣一掃而光,反而天天要研究怎樣收緊褲腰帶才能應付這開門七件大事矣。
生老病死是人人難免的,幫了七老八十,紅份子雖然未見減少,可是白份子則日漸增多,自然每月跑殯儀館的次數,就更勤快啦。在殯儀館吊客中,當然有若干是退休的老朋友,有的數十年未見,雖然龐眉皓發,可是沖襟宏度不減當年,也有些半年不見,形材煨矮,暗鈍愚駿,仿佛變了一個人一樣。我看了這樣情形之後,深自警悟,一種人是有生之涯有所寄托,一種人是渾渾噩噩,憂悶不快,精神未獲紓泄。
我在退休前兩年想過,整天忙東忙西的人,驟然閑下來必定感覺手足無措,如何自我排遣,倒要好好考慮一番呢!寫字畫畫是修身養性的好消遣,可惜擔任公職期間,因工作關系,右拇指主筋受傷,握管著力即痛楚不堪。想養點花草培植幾座盆栽,蝸居坐南朝北,樓欄除了盛璁偶露晴光外,一年之內難得有幾小時得到日照,這個計划又難實現。
思來想去早年也曾舞文弄墨,只有走爬格子一途,可以不受時空限制。抗戰期間,又曾脫離過公職,悶來時也是寫點文稿來打發歲月,不過一恢復公職,我就立刻停止寫作,一方面公務人員,不可以隨便月旦人物時事,同時整天忙碌,抽不出空余時間,也就鼓不起閑情逸致來寫作了。
自從重操筆墨生涯,自己規定一個原則,就是只談飲食游樂,不及其他,以宦海浮沉了羊個世紀,如果臧否時事人物,惹些不必要的噦唆,豈不自找麻煩。
寡人有疾,自命好啖,別人也稱我饞人。所以,把以往吃過的旨海名饌,寫點出來,也就足夠自娛娛人的了。
先是在南北各大報章寫稿,承蒙各大主編不棄,很少打回票,稿費所人,足敷買薪之資。知友蓋仙夏元瑜道長,有一天靈機一動,忽然在《中國時報》「人間」副刊,開辟了一個九老專欄,特請古物專家庄嚴、畫家白中錚、民俗收藏家孫家驥、京劇名家丁秉銠、歷史專家蘇同炳、民俗文藝專家鄣立誠、動物學家蓋仙夏元瑜,還有筆者幸附驥尾,也在里頭窮攪和,每周各寫一篇,日積月累我居然爬了近二十萬字。
當時《人間》主編高信疆,他的夫人柯元馨正主持景象出版社,攛掇我整理之後,把那些小品分類出版。在1976年,我的處女作《中國汔》、《南北看》終於出乖露丑跟讀者見面啦。緊接著皇冠出版了《天下竦》,時報出版公司出版了《故園情》。人家寫文章都是找資料,看參考書,還要看靈感在家不在家;我寫稿是興到為主,有時一口氣寫上五六千字,有時東摸摸西看看十天半月不著一字。可是文章積少成多,1980年11月出版《老古董》,1981年8月出版了《大雜燴》、《酸甜苦辣咸》,1982年出版了《什錦拼盤》,1983年出版了《說東道西》,以上幾部書都是委托大地出版社發行,想不到從1976年到1983年8月之間,居然東拉西扯寫了都百萬余言,自己也想不到腦子里曾經裝了那麽多雜七雜八的東西。拙作百分之七十是談吃,百分之三十是掌故,打算出到第十本就暫時擱筆。朋友們接近退休年齡的日漸增多,如果有興趣的話,不妨寫點不傷脾胃的小品文,倒也是打發歲月的好途徑呢!凡我同志,盍興乎來。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