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者序
根據許多實徵研究的證據,幼兒園教師對於進行自然科學方面的教學總是覺得信心不足,或是覺得自己不具足夠的相關知識。面對孩子自然萌發的好奇心與隨之而來的問題,教師不見得能領略孩子覺得有趣、新鮮的事物,反而可能懷抱相當程度的焦慮感,認為自己無法進行「正確的」自然科學教學或課程。也因此,自然科學往往成為幼兒園課程裡最受忽略的一個領域。
此外,「雖然知道自然科學的學習很重要,但不知道怎麼以適當的方式進行」—是我在與許多現場老師互動時常聽到的回應。常見的一種情形是將科學魔術小遊戲等同於自然科學教學,在這樣的狀況下,幼兒園的科學學習常常淪為本書作者所說的「魔術秀科學」,徒有視覺刺激但並非一同深度探索一個引發孩子好奇心的議題。因為上述種種原因,我一直想為現場教師以及師培階段的學生找一本合適的基礎書籍,讓他們理解科學就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且探究精神、過程技巧、嘗試錯誤等等才是自然科學學習最應該被強調的關鍵成分。在我書寫博士論文時偶然接觸到這本Preschool
Pathways to Science(PrePS),閱讀之下發現它的架構清晰完整,且符合我希望帶給所有幼教伙伴的理念,因此初萌翻譯此書的念頭。
不同於以往科學教育書籍以概念(例如「光」)做為章節劃分,並提供以該概念為中心的相關活動,本書以PrePS這個探究式(inquiry-based)取向為核心,先從幼兒為什麼需要科學學習以及PrePS的特色、PrePS背後的理論基礎等面向談起(見本書第一及第二章),再慢慢引導教師如何利用生活中常見的事物(例如蘋果)來讓孩子發展觀察、分類、預測、檢核等等的科學過程技巧,同時將自然科學的學習自然地統整入其他領域(見本書第三與第四章)。本書也考慮到教師有評量孩子學習的需求,在最末一章便再次利用清楚易懂的實例示範如何以PrePS的精神來實施評量,並據此檢視自己的教學,進行自我的評量。整體而言,PrePS強調「共同探究、建構」,因此老師並非扮演「教」的角色,而是在探究的過程中與孩子成為學習伙伴,一同發現生活週遭各種事物與現象的驚奇與燦美;這一點非常值得國內的老師學習與實踐。
我個人非常喜歡本書的理由是它並非告訴老師該「教些什麼」,而是透過本書作者與大量現場老師合作的成功實例來展現該「如何進行」這個領域的學習活動。在我個人的經驗中,轉化理論並將之實踐到現場並不是容易的事,但實例的出現則能讓理論跟原則變得具體。此外,這些實例明示我們這樣的取向是可行且毫不費力的,毋需擔憂作者敘述的又只是一些不切實際的觀點。對於想要採取PrePS取向的老師們來說,或許也能從模仿、改編這些明確的例子開始著手,再逐步發展出符合此取向精神的教學。
本書能順利翻譯出版,首要感謝心理出版社的林敬堯總編輯慧眼識此書,慨允出版,並在翻譯過程中給予許多協助。另外也要感謝高碧嶸執行編輯細心審閱與指正,同時感謝洪麗淑小姐願意承接本書第三章與第五章的翻譯,協助分擔部分工作。
在翻譯本書時,我亦同時處於教學與研究等等的大小事項中,雖勉力謹慎處理譯文,期以達成「信、達、雅」之目標,但是難免有未臻完美之處。對不足的地方,尚祈各方先進能不吝指正。但願本書中文版能協助有心進行自然科學的幼兒園教師找到契合自己個人風格的教學方式,享受與孩子認識、挖掘這個世界的美好時光。也期待此譯本的出版能拋磚引玉,吸引更多對幼兒科學教育有興趣的伙伴投入此一領域。
藍依勤
2014.8於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