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赫伯特·史賓賽(Herbert Spencer,西元1820-1903年)是英國著名的哲學家、社會學家和教育學家。他一生的榮譽顯赫,先後獲得了英、法、美等十一個國家的三十二個學術團體和著名大學的院士、博士榮譽稱號,甚至還被提名為諾貝爾文學獎的候選人,更是被很多科學家和教育學家稱為「人類歷史上的第二個牛頓」。
史賓賽出生在英格蘭鄉村的一個教師世家。在小的時候,他的父親經常帶著體弱多病的史賓賽到戶外活動,為此也促使他養成了對自然科學知識的濃厚興趣。
他並沒有受到過正規的學校教育,七歲的時候進入當地小學,十三歲的時候就因為健康問題而輟學。在輟學之後,他仍然堅持自學。
西元1837年,十七歲的史賓賽回到了自己的母校,並且當了三個月的輔導教師,因而激發了他對教育的熱情和興趣。
這本書的小主人公小史賓賽是作者堂兄的兒子,由於家庭的不幸,和作者生活在一起。就這樣,在家鄉的小鎮上,史賓賽開始了對小史賓賽的教育之旅,使用「快樂教育」的方法精心培養、教育他。
史賓賽一直以來非常了解孩子的天性,更了解孩子的喜怒哀樂,因此,他能夠在妥善駕馭孩子天性的同時,做到真正的寓教於樂。
史賓賽認為:教育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孩子成為一個快樂的人,讓孩子在快樂的狀態下學習。
史賓賽強調,學習的本身並不是獨立存在的,它是需要很多種因素的相互支持才能夠有所成就的,這些因素包括:毅力、定力、靜心力、領悟力、努力和練習等。因此,它也更需要父母對於孩子進行情感、人品、智力、道德,甚至是綜合能力的培養。
就這樣,小史賓賽在快樂教育的氛圍下學習著、成長著,在小史賓賽十四歲的時候,他就被英國劍橋大學錄取,而且,其他在史賓賽教導下成長起來的孩子也都成為了各個領域的菁英,如政治家、科學家、藝術家、大律師等。
史賓賽的快樂教育思想簡直就是一塊寶石,在經過了歲月和時光的打磨之後,變得更加光彩奪目;而快樂教育的思想也因為揭示了教育的規律和兒童心智發展的規律,讓無數的孩子和家庭受益。
這本書凝聚了史賓賽快樂教育的原則和方法,更是對世界上的無數家庭和學校產生深遠影響的一本著作,相信我們只要能夠認真閱讀這本書,就能夠從中學到教育孩子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