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菲利浦一家零件生產廠發生的一場小火災帶給諾基亞和愛立信截然不同的命運,當台灣地震使得戴爾和隻果電腦芯片的制造廠家陷入癱瘓,當強生公司面臨“泰諾投毒事件”,當英國口蹄疫爆發成為英國旅游業、皮革業的夢魘,當聖誕節購物潮期間美國太平洋港口被迫關閉,當恐怖分子或電腦駭客發動突然襲擊——這些並非在說明“蝴蝶效應”,而是全球化時代綿密環扣的供應鏈管理問題;全球分工極小化了成本,但也極大化了風險,任何一個環節出問題,都可能給企業帶來重創。各種自然或人為疏失所造成的災難,都是企業最不希望發生的意外情況,但是這些不可抗力的災難沒有人能夠預測,難以避免。如何妥善應用當下資源和環境狀況,在災難發生前就做好準備以保護企業,甚至像諾基亞那樣將災難變成轉機?
在本書中,尤西‧謝菲表示,一個企業在面對災難發生前的預防政策、災難發生時的決策行為,往往會形成企業成敗的轉折點,其重要性大于災難發生之後的應變行為。由于對供應系統的仰賴,如何提高企業整體營運計劃的韌性和彈性,對于降低風險、提高整個企業在供應鏈中的靈活性都至關重要——這就是本書書名《柔韌》的真意所在。
謝菲教授描述了企業可以提升安全性——降低中斷的可能性——的方法,諸如采用多層次防衛,“死里逃生”情形的追蹤和分析,快速檢測,以及與政府機構、貿易伙伴甚至競爭對手的密切協作。但本書著重點是柔韌力——從中斷或混亂中迅速恢復的能力,通過建構冗余產能和靈活性來獲得。比如︰標準化,模態設計,與供應商(以及其他利益相關方)的協作關系,都有助于創建一個強健的供應鏈。而靈活性企業文化——分布在所有層次的決策和溝通——能夠創建柔韌企業。
謝菲還為各類公司提供了諸般工具來降低它們所處的供應鏈環節的脆弱性。作者在書中列舉的豐富實例來自各國知名企業和機構,諸如豐田、諾基亞、通用汽車、英國電信、美國海軍、西南航空、UPS快遞、亞馬遜、強生、Intel等等,詳加分析它們的準備過程、策略內容以及最後的成敗結果,為讀者提供寶貴的經驗和教訓,以應對和管理可能遇到的中斷和混亂,在不穩定的市場中創造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