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中國現代小說
- 作者:宋國誠
- 原文作者:KuoChen Sung
- 出版社:唐山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3-09-26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3070548
- ISBN13:9789863070542
- 裝訂:軟精裝 / 464頁 / 15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本書是宋國誠閱讀系列的第三作,前兩部分別介紹了左派思想及後現代思想的重要人物及概念。而這一次,則是將眼光轉回我們所熟悉的華語文學,精選五十位華文重要作家及其作品,諸如白先勇、魯迅、林海音、莫言、王安憶、鍾肇政、朱天心、蘇童、余華、張大春等等。以深入淺出的筆調,精準呈現小說家筆下的人物心理和社會風貌,從中我們可以看到華人社會百年來所遭遇的矛盾與磨難,以及透過文學來追尋救贖和昇華的種種可能。
作者簡介
宋國誠
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博士,
美國哈佛大學、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研究。
曾任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第四研究所所長,
現任該中心專任研究員。
東吳大學社會系兼任教授。
專長為中國研究、馬克思主義、後殖民論述、後現代主義、
文化研究、現代文學批評。
著作:
《馬克思的人文主義》(1990, 桂冠)
《中國跨世紀綜合國力:1990-2020》(1996, 學生書局)
《後殖民論述―從法農到薩依德》(2003, 擎松)
《後殖民文學―從邊緣到中心》(2004, 擎松)
《形上的流亡―20世紀的流亡書寫》(2008, 擎松)
《經典50―20世紀西方小說50大》(2009, 傳記文學)
《天國的崩落―20世紀的自殺作家與作品》(2010, 唐山)
《閱讀後現代》(2012, 唐山)
《閱讀左派―20世紀左翼思想》(2012, 唐山)
《閱讀中國現代小說》(2013, 唐山)
01 孤帆遠影碧空盡
―沈從文/《邊城》 9
02 可憐無定河邊骨
―老舍/《駱駝祥子》 19
03 春蠶作繭自纏裡
―錢鍾書/《圍城》 25
04 暗風吹雨入寒窗
―茅盾/《子夜》 31
05 烏衣巷口夕陽斜
―白先勇/《臺北人》 43
06 日暮鄉關何處是
―蕭紅/《呼蘭河傳》 55
07 畫梁春盡落香塵
―巴金/《家》 67
08 同是天涯淪落人
―陳映真/《將軍族》 79
09 寂寞梧桐鎖清秋
―郁達夫/《沉淪》 85
10 東籬把酒黃昏後
―莫言/《紅高粱家族》 91
11 人游棋中道自生
―阿城/《棋王》 103
12 深鎖春光一院愁
―魯迅/《徬徨》 109
13 誓將熱血為義死
―吳濁流/《亞細亞的孤兒》 121
14 拋擲功名還史冊
―韓少功/《馬橋詞典》 129
15 楊花落盡子規啼
―張愛玲/《半生緣》 141
16 不是秦樓無緣分
―張恨水/《啼笑因緣》 153
17 春色滿園關不住
―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記》 159
18 烹刀煮劍扮英雄
―金庸/《鹿鼎記》 165
19 終歲何曾離水火
―賴和/《惹事》 171
20 鏡裡相看笑不成
―王禎和/《嫁妝一牛車》 177
21 黃土悲情悼儒邦
―陳忠實/《白鹿原》 183
22 繁華似夢愛如煙
―王安憶/《長恨歌》 195
23 生滅之門本原無
―李銳/《舊址》 207
24 黃土英雄淚濕襟
―司馬中原/《狂風沙》 219
25 清風綠荷兵馬忙
―孫犁/《荷花澱》 231
26 獨立小橋風滿袖
―於梨華/《又見棕櫚、又見棕櫚》 237
27 佛門深居不論道
―汪曾祺/《受戒》 243
28 人間清水出芙蓉
―林語堂/《京華煙雲》 249
29 青山青史未能忘
―鍾肇政/《臺灣人三部曲》 265
30 困與逃的掙脫與糾纏
―聶華苓/《桑青與桃紅》 277
31 終年只伴一孤影
―柔石/《二月》 283
32 乘雲作風任我遊
―西西/《我城》 289
33 夜來風雨花落盡
―古華/《芙蓉鎮》 297
34 海峽不隔原鄉情
―鍾理和/《原鄉人》 309
35 眾裡尋他千百度
―林海音/《城南舊事》 321
36 天寒遠放雁為伴
―張煒/《古船》 333
37 長樂未央千秋世
―鹿橋/《未央歌》 349
38 天若有情天亦老
―師陀/《果園城記》 355
39 可憐身上衣正單
―劉恒/《狗日的糧食》 361
40 過盡千帆皆不是
―朱天心/《古都》 367
41 可憐春似人將老
―蘇童/《妻妾成群》 373
42 姹紫嫣紅盡頹垣
―李碧華/《霸王別姬》 385
43 認得無何是本鄉
―陳若曦/《尹縣長》 397
44 落花猶似墜樓人
―張賢亮/《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403
45 恰似飛鴻踏雪泥
―蘇偉貞/《沉默之島》 415
46 不是塵埃便風雨
―余華/《活著》 421
47 浮雲縹緲抱城樓
―張大春/《四喜憂國》 427
48 看著古今都錯誤
―倪匡/《藍血人》 433
49 未曾一日得雙行
―李昂/《殺夫》 439
50 春蠶到死絲方盡
―無名氏/《北極風情畫》 445
拋擲功名還史冊
―韓少功/《馬橋詞典》
《馬橋詞典》(1996)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爭議最大的小說之一,它不僅涉及一場有著六位被告的法律訴訟,焦點在於以詞典作為寫作形式是否為韓少功首創的爭論,同時也涉及中國文壇上關於小說敘事形式的爭論。
重新定義「詞典」與「敘事」
凡是引起傳統習性和思想定見的翻轉,必然引起轟動和爭議,《馬橋詞典》即是一個顯例。轟動之原因在於這部著作完全打破了傳統小說關於人物、劇情、敘事的形式與結構,而是以115個「語詞」作為索引,拼湊出「馬橋」村民的生活斷片與零星故事。這種在中國文壇上嶄新的創舉,不僅博得「先鋒」的雅號,更創造了一種「革命式的閱讀」,讓讀者以「按詞索驥」的方式,通過穿越「詞網」與「詞河」的效果,深切體會地方文化的獨特性與神秘性。而爭議之原因,在於這部作品究竟是「小說」還是「詞典」?由於小說沒有完整的劇情,也沒有典型的人物,在敘事上或許稱為「說文解字」,人們不禁懷疑,用語詞可以寫小說嗎?實際上,《馬橋詞典》雖然以詞語為框架,並因此創造了「詞典體」的風格,但它本質上是一種「解構主義—文化形態學」,一部關於「馬橋」這一「地方—邊緣」的歷史敘事學。
傳統上人們往往把詞典看成是封閉的、完整的文本,並且視為標準化、正統式的解釋系統。實際上,詞典並不封閉,也不標準。對於「詞典」的涵意,中國學者南帆說得十分貼切:
一部完整的詞典是歷史精華的壓縮。詞典是民族文化的標準貯存方式。按照結構主義者的奇妙構思,所有的思想都無法走出詞典的牢籠。可以設想,一個人遇到了陌生的詞彙之後,他將通過詞典的查閱尋求解釋;詞典的解釋是由更多的詞彙組成,於是,新的查閱又接踵而至。這樣,一個人的知識體系在詞典之中穿梭交織,經過不斷的查閱一步步後退著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