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雜誌,種類多元,傳播廣泛,可謂是百花齊放。本書主要聚焦以書寫與印刷作為媒介的文學雜誌,藉由了解其歷史的脈絡,進一步挖掘臺灣文學雜誌的發展軌跡,從而探討期刊雜誌的未來發展。新世紀,新時代,文學刊物仍會在荊棘叢中,開出美麗的鮮花。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古遠清
一九四一年生,廣東梅縣人,武漢大學中文系畢業,為臺港文學史家、文學評論家。歷任國際炎黃文化研究會副會長、香港中文大學「中國當代文學系列講座」教授、香港嶺南大學現代文學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世界華文文學研究所所長。現為陝西師範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駐院研究員、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嶺南講座教授、中國新文學學會名譽副會長、中國世界華文文學學會名譽副監事長。多次赴大陸、臺、港、澳及東南亞各國、韓國、澳洲講學和出席國際學術研討會。承擔教育部課題和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七項。著有《中國大陸當代文學理論批評史》、《戰後臺灣文學理論史》、《香港當代文學批評史》、《臺灣當代新詩史》、《香港當代新詩史》、《海峽兩岸文學關係史》、《臺灣新世紀文學史》、《臺灣查禁文藝書刊史》、《臺灣百年文學制度史》等七十多部著作。
古遠清
一九四一年生,廣東梅縣人,武漢大學中文系畢業,為臺港文學史家、文學評論家。歷任國際炎黃文化研究會副會長、香港中文大學「中國當代文學系列講座」教授、香港嶺南大學現代文學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世界華文文學研究所所長。現為陝西師範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駐院研究員、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嶺南講座教授、中國新文學學會名譽副會長、中國世界華文文學學會名譽副監事長。多次赴大陸、臺、港、澳及東南亞各國、韓國、澳洲講學和出席國際學術研討會。承擔教育部課題和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七項。著有《中國大陸當代文學理論批評史》、《戰後臺灣文學理論史》、《香港當代文學批評史》、《臺灣當代新詩史》、《香港當代新詩史》、《海峽兩岸文學關係史》、《臺灣新世紀文學史》、《臺灣查禁文藝書刊史》、《臺灣百年文學制度史》等七十多部著作。
目錄
緒論 臺灣文學雜誌的分類及功能 一
第一章 日據時期的文學期刊 九
第一節 初試啼聲的《臺灣文藝叢刊》 九
第二節 連雅堂主持的《臺灣詩薈》 一一
第三節 最早的白話文文學雜誌《人人》 一三
第四節 葉榮鍾等人創辦的《南音》 一六
第五節 臺灣文藝聯盟創辦的《臺灣文藝》 一九
第六節 楊逵主編的《臺灣新文學》 二一
第七節 西川滿主持的《文藝臺灣》 二四
第八節 張文環主編的《臺灣文學》 二七
第九節 皇民奉公會的《臺灣文藝》 三○
第二章 光復後的文學期刊 三七
第一節 楊逵的《臺灣文學叢刊》 三七
第二節 潘壘主編的《寶島文藝》 三九
第三章 戒嚴時期的文學期刊(一) 四三
第一節 程大城主編的《半月文藝》 四三
第二節 從《軍中文摘》到《新文藝》 四五
第三節 師範等創辦的《野風》 四八
第四節 張道藩任發行人的《文藝創作》 五一
第五節 穆中南創辦的《文壇》 五三
第六節 隱地等主辦的《書評書目》 五六
第七節 平鑫濤創辦的《皇冠》 五九
第八節 朱橋等人主編的《幼獅文藝》 六二
第九節 夏濟安主編的《文學雜誌》 六五
第十節 鍾肇政主編的《文友通訊》 六七
第十一節 白先勇主辦的《現代文學》 七○
第十二節 顏元叔等創辦的《中外文學》 七二
第十三節 吳濁流創辦的《臺灣文藝》 七五
第四章 戒嚴時期的文學期刊(二) 八三
第一節 尉天驄主持的《文學季刊》 八三
第二節 林海音主辦的《純文學》 八五
第三節 陳憲仁主編的《明道文藝》 八八
第四節 朱氏姐妹的《三三集刊》 九○
第五節 葉石濤為靈魂人物的《文學界》 九二
第六節 孫起明等總編的《文訊》 九五
第七節 瘂弦等主編的《聯合文學》 九七
第八節 林佛兒創辦的《推理》 一○○
第九節 希代出版社的《小說族》 一○二
第五章 戒嚴時期的詩刊 一○九
第一節 前衛的《現代詩》 一○九
第二節 溫和的《藍星》 一一二
第三節 激進的《創世紀》 一一四
第四節 明朗的《葡萄園》 一一六
第五節 本土的《笠》 一一八
第六節 敲鑼打鼓的《龍族》 一二○
第七節 左傾的《詩潮》 一二三
第八節 唯美的《秋水》 一二五
第九節 不純的《陽光小集》 一二七
第六章 解嚴後的文學期刊 一三三
第一節 李瑞騰總編的《臺灣文學觀察》 一三三
第二節 林宗源等創辦的《蕃薯詩刊》 一三五
第三節 彭瑞金主編的《文學臺灣》 一三八
第四節 李瑞騰等創辦的《臺灣詩學季刊》 一四一
第五節 方祖燊等主編的《中國現代文學理論季刊》 一四三
第六節 宋澤萊主編的《臺灣新文學》 一四五
第七章 新世紀的文學期刊 一四九
第一節 張良澤主編的《臺灣文學評論》 一四九
第二節 胡長松總編的《臺灣e文藝》 一五一
第三節 蔡金安創辦的《海翁臺語文學》 一五三
第四節 初安民創辦的《INK印刻文學生活誌》 一五六
第五節 林佛兒創辦的《鹽分地帶文學》 一五九
第六節 方耀乾等創辦的《臺文戰線》 一六○
第七節 郭楓總編的《新地文學》 一六三
餘論 臺灣文學雜誌的發展前景 一六九
後記 從困境到享受 一七三
參考書目 一七七
作者簡介 一八一
第一章 日據時期的文學期刊 九
第一節 初試啼聲的《臺灣文藝叢刊》 九
第二節 連雅堂主持的《臺灣詩薈》 一一
第三節 最早的白話文文學雜誌《人人》 一三
第四節 葉榮鍾等人創辦的《南音》 一六
第五節 臺灣文藝聯盟創辦的《臺灣文藝》 一九
第六節 楊逵主編的《臺灣新文學》 二一
第七節 西川滿主持的《文藝臺灣》 二四
第八節 張文環主編的《臺灣文學》 二七
第九節 皇民奉公會的《臺灣文藝》 三○
第二章 光復後的文學期刊 三七
第一節 楊逵的《臺灣文學叢刊》 三七
第二節 潘壘主編的《寶島文藝》 三九
第三章 戒嚴時期的文學期刊(一) 四三
第一節 程大城主編的《半月文藝》 四三
第二節 從《軍中文摘》到《新文藝》 四五
第三節 師範等創辦的《野風》 四八
第四節 張道藩任發行人的《文藝創作》 五一
第五節 穆中南創辦的《文壇》 五三
第六節 隱地等主辦的《書評書目》 五六
第七節 平鑫濤創辦的《皇冠》 五九
第八節 朱橋等人主編的《幼獅文藝》 六二
第九節 夏濟安主編的《文學雜誌》 六五
第十節 鍾肇政主編的《文友通訊》 六七
第十一節 白先勇主辦的《現代文學》 七○
第十二節 顏元叔等創辦的《中外文學》 七二
第十三節 吳濁流創辦的《臺灣文藝》 七五
第四章 戒嚴時期的文學期刊(二) 八三
第一節 尉天驄主持的《文學季刊》 八三
第二節 林海音主辦的《純文學》 八五
第三節 陳憲仁主編的《明道文藝》 八八
第四節 朱氏姐妹的《三三集刊》 九○
第五節 葉石濤為靈魂人物的《文學界》 九二
第六節 孫起明等總編的《文訊》 九五
第七節 瘂弦等主編的《聯合文學》 九七
第八節 林佛兒創辦的《推理》 一○○
第九節 希代出版社的《小說族》 一○二
第五章 戒嚴時期的詩刊 一○九
第一節 前衛的《現代詩》 一○九
第二節 溫和的《藍星》 一一二
第三節 激進的《創世紀》 一一四
第四節 明朗的《葡萄園》 一一六
第五節 本土的《笠》 一一八
第六節 敲鑼打鼓的《龍族》 一二○
第七節 左傾的《詩潮》 一二三
第八節 唯美的《秋水》 一二五
第九節 不純的《陽光小集》 一二七
第六章 解嚴後的文學期刊 一三三
第一節 李瑞騰總編的《臺灣文學觀察》 一三三
第二節 林宗源等創辦的《蕃薯詩刊》 一三五
第三節 彭瑞金主編的《文學臺灣》 一三八
第四節 李瑞騰等創辦的《臺灣詩學季刊》 一四一
第五節 方祖燊等主編的《中國現代文學理論季刊》 一四三
第六節 宋澤萊主編的《臺灣新文學》 一四五
第七章 新世紀的文學期刊 一四九
第一節 張良澤主編的《臺灣文學評論》 一四九
第二節 胡長松總編的《臺灣e文藝》 一五一
第三節 蔡金安創辦的《海翁臺語文學》 一五三
第四節 初安民創辦的《INK印刻文學生活誌》 一五六
第五節 林佛兒創辦的《鹽分地帶文學》 一五九
第六節 方耀乾等創辦的《臺文戰線》 一六○
第七節 郭楓總編的《新地文學》 一六三
餘論 臺灣文學雜誌的發展前景 一六九
後記 從困境到享受 一七三
參考書目 一七七
作者簡介 一八一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9折$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