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領導兵法》
編輯室報告
中國歷代著名的典籍,少不了發生偽作或托作的情形,而撰家有時誠然是刻意造偽,企圖魚目混珠,有時亦出於不得已之苦衷。明明是嘔心瀝血之作,但害怕自己籍籍無聞,人微言輕,所以假托名人附其驥尾,而獲流傳萬世的機會。諸葛亮兵法《將苑》或許正是這類的托作吧!
從學術研究角度來看,諸葛亮兵法《將苑》究竟是否為他本人的作品,或是假借其名的托作,各界仍有爭議。所幸《將苑》乃是涉及軍事兵法之道的著作,具有實用的價值,因此與其鑽牛角尖去討論及追究作者是誰,倒不如思索作品中所蘊涵的豐富智慧,從而領悟應用之方。
就羅吉甫先生的《諸葛亮領導兵法》而言,作者以《將苑》為藍本,將原書五十篇經過篩選、翻譯和解說,並切入領導與管理的角度,援引古今中外案例來說明領導能力、風格素質、用人識才、教育訓練、決勝智慧等主題。
領導是一項藝術,並非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稱職的領導人。帶兵之道首重帶心,商場如戰場,成功的領導人也該懂得如何帶心,凝聚向心力。而除了能成功帶心之外,領導人也難免將遇上管理的問題,這些技術層面在《諸葛亮領導兵法》中,亦以精奧的理論和實際的案例相互發明,啟人省思。
由於政治解嚴,國內目前盛行讀書會活動,而讀書會成員能不能進入討論狀況,同時獲得身心的成長,其關鍵便在於領導人是否指引成員對研讀的素材做各方面探索。領導人必須主導讀書會的進行,並且不干預成員的個人意志,讓他們得以盡情發揮,如此該活動才能圓滿成功。
以此為例,在目前多元化的社會中,只要有人群組織,便需要有領導人帶動團體的流暢性。讀書會也好,公司行號乃至政府部門也好,都得重視領導人的角色,因為他就像是鹽一般,能使烹調料理達到色香味的要求。
「人」的管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困難重重。管理者要求的是把事做好就對,但同一個公司下的不同部門都把事情做好,不見得會出現如預期般的結果。這是因為每一個部門都只注意自己,而忽略了全體,亦即只有管理而無領導。所以一個懂得領導的人,應該讓各個部門發揮效能,照應全局,換言之,就是要「識大體」。
古外帝王將相、英雄豪傑乃至商賈巨擘,之所以能夠洞察世情,知所進退,成就豐功偉業,正是在於他們「識大體」。而現今這個社會需要更多識大體的人,因此《諸葛亮領導兵法》是一本值得細細品味的好書,它既可增進我們對領導統御的了解,也為我們指點了一條通往成功的大道。
(余遠炫執筆)
〈導論〉
領導兵法的大補帖
獅子或羊?
關於領導人,台塑集團負責人王永慶曾做過一個生動的譬喻:「如果讓一隻獅子來帶領一群羊,將來這一群羊一定個個勇猛;而如果讓一隻羊來帶領一群獅子,最後可能獅子變得很軟弱。換言之,要看領導人。有能幹的領導人,就能培養能幹的部屬,自然就能提高團隊績效。」
王永慶這段話,點出了領導人的重要性。
領導人不同於管理者,領導者有遠見,有廣角視野,有無限的熱情,有明確的價值觀,有包容力,有求新求變的精神,懂得用「跟我做」的以身作則方式,替代「你去做」的命令式;領導者會塑造共同的遠景,引導成員追求所堅持、所共有的目標;會用說服、溝通的技巧,激發跟隨者的行動。
聖嚴法師說:「做一個領導人,最重要的心態是責任而不是權威。領導者的身分是代表著全體員工,是整個公司信譽和光榮的象徵。」
可惜,許多組織負責人忙於人事管理,忙於績效追蹤,從來不了解領導是怎麼一回事。他們按部就班,力求完成既定目標,不在乎這目標是否正確,是否為所屬成員接受或了解;他們只會在部屬後頭督促,不知道喚起成員的熱情。他們訂定了很多規矩,讓部屬不得逾越,卻表達不清楚組織未來的方向在哪裡。他們充其量只是個管理者。
管理與領導最大的不同在於,管理者做對事情(把事情做對),而領導者做對的事情。
可以這麼說:經營不善的團隊組織,往往是因為管理過度,而領導不足。
以諸葛孔明為師
儘管如此,大部分的領導者,仍難免要面對管理的任務,畢竟讓成員自動自發、自愛自重是個遠大的理想,不見得盡如人意。也因此,在諸葛亮的領導要訣裡,標榜的是領導與管理兼顧,紀律與愛心並蓄。一方面強調愛兵如子,休戚與共,一方面從嚴治軍,講求法治。
本書便以諸葛亮文集中的《將苑》一書為底本,汲取其中領導學的養分,經過翻譯、改寫、解說,並例舉古今中外的領導個案相對照,期能勾勒出優秀的領袖所呈現出來的面貌。
《將苑》共有五十篇,分別是:兵權、逐惡、知人性、將材、將器、將弊、將志、將善、將剛、將驕吝、將強、出師、擇材、智用、不陳、將誡、戒備、習練、軍蠹、腹心、謹候、機形、重刑、善將、審因、兵勢、勝敗、假權、哀死、三賓、後應、便利、應機、揣能、輕戰、地勢、情勢、擊勢、整師、厲士、自勉、戰道、和人、察情、將情、威令、東夷、南蠻、西戎、北狄。
這五十篇並未完全選錄進本書裡頭,有些篇章逕行刪除。例如在〈東夷〉、〈南蠻〉、〈西戎〉、〈北狄〉四篇,分析少數民族的性格特點、生活環境,以及敵我的優劣點,進而提出守邊、破敵的對策,堪稱為精準實用的國防報告,但是與本書「領導力」這個主題扣合得不是很緊,只好刪去不寫。
又如〈察情〉,分析十七種觀察敵情徵候的方法,雖然具體細微,可惜通篇抄襲自《孫子兵法.行軍篇》,至於它古為今用的實用價值,我已在《商戰孫子》一書中寫過了,沒有興趣再炒冷飯,因此略去不表。
再如〈便利〉、〈地勢〉、〈戰道〉等篇,說明如何充分利用地形地物,以及在各種地形、時間下的布陣、戰法,講得太專業了,為避免本書過於蕪雜龐大,不得不割愛。〈輕戰〉也基於類似理由,被筆者刪掉了。
此外,有些篇章性質相近,主題相通,為節省篇幅,因而兩篇合併為一篇,例如〈兵勢〉和〈智用〉,〈威令〉和〈整師〉合論。至於〈揣能〉則化整為零,併入〈擊勢〉。
如是共得三十八章。並按照主題,穿插於五篇之中。這五篇分別是:
壹、領導能力
貳、風格素質
參、用人識才
肆、教育訓練
伍、決勝智慧
在此不得不提出的是,中國古書常出現「後人托作、偽造」的問題,累得國學家窮經皓首去考證。諸葛亮的作品也存在這些雜質,《將苑》一書就涉及作者可能另有他人的爭議。懷疑的理由,除了文筆不像諸葛亮其他作品的簡潔有力、結構嚴謹之外,最引人詬病的是其內容不脫《孫子》、《吳子》、《六韜》、《三略》、《尉繚子》等兵法書的範疇,整理改寫有餘,創意卻嫌不足。
然而,就後者而言,對於沒有時間一一拜讀《武經七書》的現代讀者而言,諸葛亮的《將苑》就如同兵法的大補帖,如同領導學的精華濃縮版一般,這種集大成的功能,用俗話說不正是「物超所值」嗎?所以,《將苑》一書之偽作,就學術價值而言可能是缺點,但從實用價值的角度看來,則正好是優點。
在當今多元社會裡,領導者是不可或缺的角色,只要有團體組織,不論規模大小,不論層級高低,包括政府、議會、公司、學校、軍隊、教會、社團,乃至於家庭,都需要領導者帶頭,讓該團隊的運作暢行。因此,人人都需要學習領導技巧。許多人以為領袖是天生的,但美國領導學權威葛德納反駁道:「這是無稽之談,大部分領導能力都是學來的。」怎麼學?從古今將帥,從政治人物,從企業經營者身上,我們看到許多讓人讚嘆的領導才華,許多讓人動容的人格特質,當然也看到不少可笑可悲的事例。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基於以上原則,本書藉由「諸葛亮兵法」中有關領導的觀點,佐以若干實際的個案,理論與實例相互對應,至盼能對有心成為優秀領導者的讀者有所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