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歲那一年,我們開始讀杜拉克

17歲那一年,我們開始讀杜拉克
定價:280
NT $ 60 ~ 340
  • 作者:中野明
  • 譯者:黃怡筠
  • 出版社:天下雜誌
  • 出版日期:2011-09-28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2414030
  • ISBN13:9789862414033
  • 裝訂:平裝 / 288頁 / 16k菊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十七歲的彼得.杜拉克在做些什麼呢?

  當時的他剛從高中畢業,離開出生地維也納,到了德國北邊的商業都市漢堡,並成為一家棉製品貿易商的實習生,同時也進入漢堡大學的法學院就讀。杜拉克這麼形容當時的自己:

  當時的我根本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我唯一知道的是,我不可能成為一名成功的棉製品商人。以一名十八歲的青年來說,我還不夠成熟,沒有任何經驗,也沒任何成就。

─《杜拉克看亞洲》

  即使被譽為「現代管理學之父」的彼得.杜拉克也曾擁有迷惘時期,走過充滿摸索的道路。這種感覺,應所有人都感同身受吧!

  而前面那段話還有後續:

  自己擅長什麼、自己該往哪個方向發展,這些其實直到十五年後我都三十出頭了才明白。

─《杜拉克看亞洲》

  也就是說,如果你現在才十七歲,搞不懂自己的方向也毋需焦慮,當年的杜拉克也曾經歷相同的狀況。

  日本作家中野明,為了十七歲兒子整理杜拉克的眾多著作,從中整理出杜拉克的處世哲學。針對讀書、工作、生活等等人生態度,淺顯易懂地將管理學運用於生命中。不管是面臨未來抉擇的十幾歲學生,或是剛接觸職場的二十幾歲新鮮人,或是對人生方向要做定論的三十幾歲工作人,皆值得好好細讀,品味杜拉克看待世界的方式。

  「不要聚焦在你不會的事情上,專注在你會什麼!」
  「按照目標管理自我!」

─《杜拉克在20世紀》

  彼得.杜拉克一輩子都在身體力行這兩點,這兩點也幫助他成為今日我們所認識的彼得.杜拉克。本書使命便是期望能幫助大家實踐這兩點,找尋人生的成功方向!

作者簡介

中野 明

  非小說類作家,1962年出生於日本滋賀縣.畢業於立命館大學文學院哲學系。曾任關西學院大學、同志社大學兼任講師。

  平常就有不停追問自己「我對這件事感興趣嗎?」的習慣,目前從事有關經濟經營、資訊通訊、歷史的三大領域的寫作工作。與彼得.杜拉克之間的緣份,源自於過去書寫經濟經營類書籍時因緣際會的接觸。

  主要著作包括《杜拉克超強學習法》(祥傳社,中文版由天下雜誌日本館發行)、《曾幾何時裸體成了羞恥的事了?》(新潮社),《腕木通信 拿破崙看網際網路的黎明》、《岩崎彌太郎的「三菱」企業論》(以上兩冊由朝日新聞出版社出版)。此外,《馬上派上用場!彼得.杜拉克的管理思考》(朝日新聞出版社)一書乃是針對ipad用戶所發行的電子書,上架三天下載次數超過1000次。翻譯成中文、韓文出版的書籍有十冊以上。

譯者簡介

黃怡筠

  政治大學傳播學院碩士,輔大日文系學士。專業日語口、筆譯員。從事日文翻譯、口譯與翻譯口譯教學多年。譯作有《打造營業軍事力:讓你成為業界霸主》、《嶄露頭角的成功法則》、《形塑生活者大國:大前流心理經濟學》、《拉一條思考輔助線》(天下雜誌日本館出版)等等。

 

目錄

Chapter 1 讀書對你的未來有什麼效用?

1. 為什麼讀書那麼重要?
2. 知識對你的人生會產生何等影響?
3. 為什麼要工作賺錢?
4. 從事哪種工作能為你帶來幸福人生?
5. 是不是一定要到公司上班才算工作?
6. 為什麼要強調溝通能力的重要性?
7. 生存的關鍵-「不斷地學習」

專欄 彼得.杜拉克的管理學1 什麼是「管理」?

Chapter 2 工作是為了「賺錢」,還是「追求成就感」?

8. 工作時最重要的是什麼?
9. 你的「使命」是什麼?
10. 組織的使命與你的任務
11. 分析他人的反應,掌握自己的「強項」
12. 有時候「喜歡的事物≠自己的強項」
13. 抓住機會,你就擁有開啟成功大門的鑰匙
14. 將來的企業需要何種人材
15. 依據自己的價值觀選擇工作!
16. 想清楚自己的「價值觀、強項、機會」

專欄 彼得.杜拉克的管理學2 「創造顧客」就是組織的成就

Chapter 3 「人活著要有目標」這件事為什麼很重要?

17. 世界上有一種「很酷」的生活態度!
18. 目標就是通往「理想中的自我」的階梯
19. 彼得.杜拉克之所以重視目標的原因
20. 每達成一項目標就向實現夢想邁進一步
21. 「做什麼」「做多少」「做到什麼時候」
22. 彼得.杜拉克如何把目標轉化為計畫
23. 接近目標的關鍵-宣示!
24. 「達成」來自每一天的累積!

專欄 彼得.杜拉克的管理學3 如何做到「創造顧客」?

Chapter 4 該怎麼做才能獲得成果?

25. 獻給明明很努力,但卻無法獲得成果的人
26. 杜拉克很講究時間的運用
27. 杜拉克充分運用早晨的時光
28. 體系的廢除與已支付成本(sunk cost)
29. 最重要的事情最優先執行
30. 如何在期限內完成課題
31. 如何擺脫「不斷失敗」
32. 誘因是產生幹勁的特效藥

專欄 彼得.杜拉克的管理學4 透過「創新」創造顧客需求

Chapter 5 日本與世界的未來將發生何種變化?

33. 未來社會的主流職業
34. 擺脫M型社會魔咒的新工作形態
35. 日本的教育將越來越進步
36. 如何在少子高齡化社會中生存
37. 日本的製造業如何與全亞洲對抗?
38. 流通於「無國界社會」的貨幣與資訊
39. 日本今後保持經濟持續發展的關鍵
40. 全球化越普及民族對立越嚴重
41. 要在未來社會生存,就不要怕「改變」!
42. 變革領袖的建議

快速瀏覽彼得.杜拉克的一生
閱讀大挑戰!彼得.杜拉克的名著
參考文獻
索引

 

推薦序1

年輕的你,如何由彼得.杜拉克的思想受惠?

  最近與一位頗負盛名的高科技公司創業主談論經營的議題,他告訴我:「杜拉克雖極負盛名,但我過去從未閱讀他的著作,但在一偶然的機會讀了一本他的書,手邊的複雜問題似乎有了答案。」我當時的感想是:極需指引的年輕人,若能早點接觸彼得.杜拉克的思想,他們的受益不知道會有多大呢!即將出版的《白領新鮮人輕鬆實踐杜拉克—由企業個案入門》、《杜拉克式 超強學習法!》及《彼得.杜拉克陪十七歲的你思考未來》三本書,立即回應了我的期望。

  杜拉克是現代企業管理思想的開創者之一,也是位社會觀察家,關心各種事務;他的觸角涉及多種領域(如經濟、歷史、教育及藝術),因此能洞悉企業和經濟的重大變化;他以演講、撰寫專欄和書籍等方式,與他人分享他的觀察和創見。杜拉克對組織問題與管理議題的深入觀察,使他能在管理思想有顯著的貢獻。而杜拉克的諸多論點不僅適用於以營利為目的的企業,對於提高其他型態組織和機構對社會的貢獻也有助益。由於對於人的關切(甚早提出「知識工作者」的概念),杜拉克的思想對於個人,尤其是年輕人,也有啟迪之處。

  由天下雜誌日本館所出版的三本書中,以不同的角度將彼得.杜拉克的思想向年輕人引介:《白領新鮮人輕鬆實踐杜拉克—由企業個案入門》以「在短期內迅速掌握杜拉克學說的重點」為出發點,作者望月護首先澄清「後資本主義社會」的幾個基本概念,然後以外國和日本個案來闡釋「顧客導向」的重要性,最後以「你是世代交替的主角」勉勵年輕人以自己的腦袋和雙手在變化的時代中趁勢而起;《杜拉克式 超強學習法!》的作者中野明,就學習主題的選擇、學習計畫和時間安排、短期學習和長期學習的搭配,以及學習產出的管理等議題,整理杜拉克敘述於各書的個人經驗和看法,供在知識社會有志於持續學習者之參考;《彼得.杜拉克陪十七歲的你思考未來》以杜拉克的話來談工作、金錢觀念及日本的未來,作者中野明活用杜拉克的思想來指引個人存在的價值及以何種方式(如吸收知識和善用時間)達到此一目標,對於尚在思考未來的十七歲少年(甚至大學生)而言,本書提供一可實踐的方法論。這三本書各自聚焦清晰、彼此相關,對於想要初步瞭解杜拉克思想的年輕人,可讀性甚高。

  杜拉克用宏觀的角度看社會潮流,又能細緻的觀察人的行為,因此他的思想結晶值得我們在工作中實踐,他的學習方式也值得我們借鏡。面對多變且又是全球競爭的世紀,年輕的你,不論是胸懷理想或是仍在迷惘中,想要趁早受益於累積了數十年的杜拉克思想嗎?想要佔有首動優勢(early-mover advantage)的你,趕快著手閱讀這三本書吧!

于卓民
序於木柵國立政治大學
(本文作者為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學系教授)

推薦序2

十七歲-自己動手創造自己的未來

  「立志」是我們從小就不斷被教導和強調的事。
   
  套用管理學的概念,是為自己找到方向與使命。志向的訂立,要依本質條件,務實地構思和確認,志向一旦訂立,則要運用或開創有利條件,有毅力地逐步達成。
   
  十七歲是人生中重要的里程碑,有足夠的智慧思考人生的方向,然而十七歲對絕大部分的人來說,都不會是確立一生志向的最佳時機,因為各種的條件和經歷,僅僅只是開始而已。即便如此,十七歲絕對是為自己立定志向,選定人生方向的重要起跑點。從十七歲開始,愈早思考自己的未來,釐清自己的使命,愈能找到並做好自己未來該做什麼。
  
  臺灣的教育雖然強調立志的重要,但鮮少在如何立志、如何務實地選定人生方向、如何讓人生可以活得更有意義、如何讓人生方向得以逐步達成這幾方面有系統及具體的指導措施。這本書正可供師生在學生立定人生方向時,當作重要參考。

  以前教育的觀點著重在「彌補」缺陷或弱點,也注重「勤能補拙」,因此一個人要花費不少的精神氣力在學習自己不擅長的事務上,然而這個弱勢之處也往往是一個人最缺乏興趣,最難產生成就感的地方,所以會造成嚴重的惡性循環,減少了人生的快樂和自信。現在的教育觀點,強調人有多元智能,要善用優勢的智能,一方面充分發揮天賦,一方面帶動積極學習精神,彌補弱勢天賦之不足,若是部份智能真的難以突破,也只需迴避,專注在發揮天賦才能,這便可使人生快樂又自信。杜拉克也因此主張「專注在你會什麼!」

  十七歲的人們,大約還在高中階段,讀書是本分,往往會對於為什麼讀書學習產生質疑,本書首先協助讀者認清學習及持續學習的重要,也提醒了溝通及語文能力在未來社會中的必要。

  其次作者提供實用的分析方法,協助讀者釐清個人的「強項」,建立投入工作前的價值觀,使自己能和職場相連結,找到適當的機會發揮才智,並以貢獻社會做為終極目標。

  本書也具有傳記的性質,可做為青年學子效仿的範例,作者以杜拉克的人生和寫作內容,協助讀者設定目標,進行「目標管理」逐項逐步地達成目標,完成人生使命。書末作者呈現了日本的一些變遷和趨勢,這些內容和臺灣的現狀和未來趨勢若合符節,因此也能運用在臺灣。
  
  世界正在變遷,害怕及迴避改變的確是一種看似風險較小的人生選項,但杜拉克在「典範移轉」一書中的話,應可提供十七歲的未來公民,在人生抉擇上最好的註腳,他說:「自己動手創造自己的未來伴隨著風險,但是若不試圖創造自己的未來,冒的風險更大。」十七歲的你,未來是以不變應萬變,或是因社會改變而改變,甚至是讓社會因我而改變,但看自己的「使命」、「立志」和「執行」。

戴旭璋
(本文作者為國立臺中女子高級中學校長)

推薦序3

因為眾神都在看

  麻省理工學院管理學院以「史隆學院」之名,紀念通用汽車公司偉大的經營者Alfred Sloan,他在通用建立了中央幕僚──多重自主營運事業部協調運作制度。傑克.威爾許曾任奇異公司二十年執行長兼董事長,後十年年年獲得財星、商業週刊等雜誌推舉為年度最受敬重執行長(The Most Admired)CEO。

  史隆與威爾許兩位經營大師,他們不約而同,都曾聘杜拉克為經營顧問。

  即在我們東鄰日本,SONY的創辦人盛田昭夫、京都OMRON的創辦人立石一真、大榮百貨的創辦人中內功、伊藤榮華堂創辦人伊藤雅俊,以及最近在台北很紅的UNIQLO創辦人柳井正等,不論在過去還是在現在,在事業經營學的軌跡上,都深受杜拉克的影響。

  杜拉克先生,大家恭稱「管理學之父」。從本書中,我們可以大體瞥見所謂「管理」,不只是一門「道問學」,一門印刷在書本、紙面上的「學問」而已。它還是得「尊德性」,得身體力行,是一種生命修煉的功夫,從生命日常修行中體悟得來,才能成為你的思想,並從而成為你的信仰,產生力量。

  在杜拉克八歲讀私立小學二年級時,小學校長愛爾莎也是他老師。在教導學生時,會準備一本作業簿。每周一他要求學生在作業簿填進本周的學習目標,到周末再請學生填寫該週實際學習進度與成果。周一與周末均由學生自行填寫目標與進度,愛爾莎再與杜拉克共同就作業簿內容討論學習進展,並指導「應該可以做到卻未完成的項目」。

  這不就是杜拉克後來在彼得.杜拉克的《管理聖經》中所大力揭櫫,竭力倡導的「目標管理與自我控制」(由同仁定期自訂目標,主管再與同仁定期回顧評價的管理作為)嗎?後來杜拉克自己研究「十五至十六世紀歐洲史」(他一九四五年時所訂下的三年學習計劃)的考証,中古歐洲最有勢力的兩大組織──天主教依納爵.羅耀拉所創立的耶穌會(南歐)與約翰.加爾文創立的新教喀爾文教派(北歐),這兩個教派的成長關鍵均是由於採用了源於十四世紀一位德國神父設計的類同今日目標管理的記事方法。

  果然是博學浩瀚的杜拉克,他所提出並廣為當代管理實務深度運用的目標管理體制,原來可以溯源到十四世紀的歐洲!

  中學時代的杜拉克,將全學年四分之三的時間全用來從事自己喜好的活動,靠從小學二年級時學得的這套目標管理作業簿法溫習功課,準備學校考試,居然只用剩餘的四分之一時間,考試成績就能排名全班前四分之一。從小生活經驗中習得的「制度」,在人生經驗中不斷操作驗証其成效,取得強大的成果見証並因而對之衍生強烈信念,這例子說明了管理洞見是實務操練與體驗結晶出來的活潑智慧,絕不只是紙面上的文字「學問」而已。

  本書中以杜拉克本人生命經驗為例,建議年輕人及早立志,並且要將人生願景定位在「自身強項」(Can Do)、「外在機會」(Might Do)、「價值觀」(Want to Do)以及「社會責任(Ought to Do)四個「Do」的交集之中。年輕人這樣立志,將會有更好的機會達到「自我實現」人生境界,也就是說可以成為「理想中的自己」。

  蘋果執行長賈伯斯(Steve Job)在史丹佛大學畢業典禮上對畢業生的演講、巴菲特對年青人的勸勉,都提及類似的人生智慧:「當自己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對社會做出貢獻時,會感覺自己變成自我心目中理想的人」,聽聞自身內心鼓聲前進所獲得的這種人生成就感,無與倫比。

  杜拉克對銀髮資深公民也有不少鼓勵。

  他自己十七歲時在漢堡歌劇院首次聆賞威爾第的《法斯塔夫》大受感動,後來知道這是威爾第八十歲時創作的作品,自此啟發了他九十六歲一生讀書寫作從無休止,不知老之將至的人生態度。杜拉克著作中曾引威爾第一句話:

  「在身為音樂家的一生中,我一直追求完美,但我也一直失敗。對我而言,我有責任再挑戰一次。」

  杜拉克九十六歲高齡辭世前,一直不間斷地學習。他自訂三年的學習主題計劃與三個月的學習主題計畫。每三個月學習一個主題,一年就學習四個主題。在彼得.杜拉克一生,一直按照這個步調持續學習超過六十年時間。從其發表寫作中可見其涉獵之廣、博學浩瀚當之無愧。事實上,他這一生孜孜不倦,著述不已,六十歲以後三十年間所發表著作,甚至比六十歲以前的三十年間所發表的還多。

  十七歲離開維也納老家到漢堡工作,杜拉克每天到漢堡市立圖書館看書,他自承在那裡受了真正的「大學教育」。紀元前五世紀雅典雕塑大師菲狄亞斯在雅典衛城山丘上帕德嫩神殿山牆上的雕刻,山牆內側一般人看不見的地方菲狄亞斯也堅持要精細雕刻,「因為眾神都在看」。這種精益求精止於至善的氣概,不只感動了少年杜拉克,對於不論是處於青年或銀髮階段的我們當代讀者,也都帶來了深刻的啟發。

李仁芳
(本文作者為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教授)

推薦序4

人人都可以向杜拉克學習

  我要怎樣過一生?我要這樣過一生嗎?想想自己對工作、人生的要求為何?工作時我最重視什麼?是否喜歡協助他人(如教師、護理、社會輔導工作、社會公益工作)?或是重視工作的自由與彈性?還是重視成就感?工作佔去了我絕大多數的時間,工作是我人生價值的中心嗎?什麼是我人生的目標?人生的使命?工作只是為了「賺錢」謀生?假如要有完美人生,對我而言,那該是什麼樣的生活方式?什麼是我希望的圓滿人生?......這些問題對許多人(包含了學生、職場的上班族、經理人員,或者家庭主婦)而言,可能是持續終身都在尋求期望的答案。

  在漫漫的生涯路上,如何許自己一個亮麗人生?不知道讀者對自己未來的人生、職涯是如何規劃的?若工作只強調獲得金錢,很容易感受到挫折和失落感。個人非常欣賞鴻海集團總裁郭台銘所說的一句話:「為錢做事,容易累;為理想做事,能夠耐風寒;為興趣做事,則永不倦怠。」很能夠反映出個人的價值與使命感所激發對工作與生活的熱情,體認工作與人生的意義,讓人能夠保持對使命、目標追求的活力與毅力,能夠愈挫愈勇。佛光、慈濟等的志工就是最好的例證。

  如何為自己設定工作與人生的目標,這不只是做一次就可完成的工作,而是一輩子的學習;面對人生不同階段的挑戰,有著不同的目標,人需要持續地調整並達成各階段所設定的目標。也就是說,對工作與人生也需要做「目標管理」,它是一個動態和持續性的過程。「目標管理」是管理大師杜拉克所提倡,但多數人只了解杜拉克大師對企業經營管理持續提出許多具創新和啟發性的想法,能協助企業的有效經營。但是,杜拉克的理論並不侷限在企業管理中或是專為企業經理所說的,他的想法具有普遍性,同樣也適合於一般人對生活與工作的抉擇。也就是人人都可以向杜拉克學習。

  例如在訂定個人目標或做職涯的規劃時,先了解自己的價值觀和使命,衡量自己的「強項」─長處、優點等,還要能審視掌握個人所處環境中的「機會」,接著思考如何運用自己的「強項」去追求使命的達成。杜拉克非常重視價值觀和使命,它影響著個人在生活與工作中表現的熱情和使命感。然而在選擇目標或工作時,做自己不擅長、不喜歡的事情,是不可能做出什麼出類拔萃的具體成就。人只有在自己擅長的領域才能做出優秀的成就。

  此外,在目標管理的過程中,利用「回饋分析」方法可以幫助確認自己的強項。個人可以從三項基準來比較最初期望與實際執行的成果:

  (1)成就面─指「做到、做好」的項目。那些項目的內容確實按照當初的期望完成了?
  (2)挑戰面─指「有可為」的項目。自己拼命努力可是結果還不如人意的是那些項目?這部分代表的是值得個人持續努力、打拼的項目。
  (3)拓展面─指「做不好」的項目,或許需要改變選擇努力的標的。與期望內容有出入或是經過努力還做不好的是那些項目?這時需要考慮是否要變更目標的選項?若是一味地勉強自己作一些自己不喜歡、不擅長的工作,將不易獲得好的成果。

  回饋分析就是不斷地重複這幾個步驟。透過「回饋分析」可以了解個人「我不會的事情」、「我能做、擅長的事情」,並把焦點放在「自己會的事情」上。個人可以根據回饋分析的檢討,將得到的結果回饋作為下一個目標的擬訂。包括:個人(1)宜聚焦、集中力量在那些項目上?(2)可以努力改善的項目是什麼?(3)可以拓展對那些項目的學習?

  本書中整理了杜拉克一些實用的觀念與技巧,並以淺顯的例子作為說明,值得社會各界的學習。

陳家聲
(本文作者為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教授)

 

內容連載

Chapter3 「人活著要有目標」這件事為什麼很重要?

18. 目標就是通往「理想中的自我」的階梯

(古希臘雕刻家菲狄亞斯的故事)

十七歲離家工作的杜拉克在當時還有另一次決定人生方向的經驗。這個經驗來自他所閱讀的書本中。

前文也提到過,十七歲的杜拉克每天前往漢堡市立圖書館看書。某一天,他讀到了雕刻家菲狄亞斯﹝Phidias﹞的故事。

菲狄亞斯是活躍於紀元前五世紀的希臘雕刻家,當時神像的雕刻據說無人能出其右。有一次菲狄亞斯接到委託,雕刻位於雅典衛城(Acropolis)山丘上帕德嫩神殿山牆上的雕刻品。

作品完成後,菲狄亞斯請求委託單位付款。結果會計官拒絕全額支付,他認為菲狄亞斯連從外側看不到的內部都雕刻了,他不願意支付那個部份的款項。

對於會計官的拒絕付款,菲狄亞斯說「你錯了,看不見的地方也應該雕刻,因為眾神都在看」。這就是菲狄亞斯的做事態度,不光講究表面,而是徹底追求完美。

杜拉克讀了這個故事後,被菲狄亞斯追求完美的態度深深感動。菲狄亞斯與年過八十的威爾第同樣地傾注了全身的熱情,更重要的是他們真心追求完美的態度。年輕的杜拉克在心中也堅定地決意此生要以相同的態度渡過。

(最高傑作是「下一個作品」)

後來的杜拉克果然一生貫徹追求完美的態度。在第二章中出現過的經營學者詹姆.柯林斯,某日他詢問杜拉克「(在你自己的作品中)你最有自信的作品是哪一本?」,結果杜拉克回答「下次要出版的那一本」。當時的杜拉克已經八十五歲了,從他的回答,可以看出他一直信守自己十七歲時下定的決心。正因為他總是追求完美,因此才會說出「下一個作品會是自信之作=更接近完美的作品」這番話。

在杜拉克的經驗中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事情。第一點是人必須有願景,願景就是心目中的理想自我,也就是自己最完美的形象。

「願景=自己最完美的形象」與現實之間存在著差距。這段差距該如何拉近?其實拉近差距唯一的具體指標,就是目標。

(訂定目標認真生活)

理想的自我豈是一蹴可及。必須先找出短期目標,達成之後再邁進下一步。這些短期目標是邁向理想、達成願景時必要的一個個目標。而且在邁向目標的過程中,絕對不可偷懶勇於挑戰,這也是杜拉克告訴我們的話。人必須擁有願景與目標,進而追求完美。

杜拉克的許多著作中,皆不厭其煩地強調擁有願景與目標的重要性。而且杜拉克將「透過目標與自律進行管理(Management)」,也就是通稱「目標管理」的方法引進到商業界。所以下一節我要談談為了完成夢想、為了達成使命,應該怎麼作目標管理。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21
    $60
  2. 二手書
    39
    $110
  3. 新書
    79
    $221
  4. 新書
    88
    $246
  5. 新書
    9
    $252
  6. 新書
    $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