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現代企業作為承擔社會責任的主體之一,它在謀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時,會考慮對社會產生的經濟效益和社會福利。要正確認識並科學管理現代企業,離不開對企業行為的準確把握。政府權力是企業行為的一個外在推動因素,它的存在不同程度上限制或促進了企業的部分行為。其中,最低工資標準是政府部門干預勞動力市場的重要手段之一。最低工資標準是指勞動者在法定工作時間或依法簽訂的勞動合約約定的工作時間內提供了正常勞動的前提下,用人單位依法支付的最低勞動報酬。相對於單個企業而言,最低工資標準的制定是一種外生政策,是企業必須遵守的規定。政府主要通過最低工資制度來保障勞動者權益,進而影響企業行為,從而實現政治目標。而企業必然會在滿足政府要求的同時,採取相應的對策以謀求經濟效益。這意味著雖然企業行為是企業戰略內生決定的,且最低工資標準政策只是一個外在影響因素,但最低工資標準對企業行為的影響是毋庸置疑的。
全書由十章組成,第一章對研究背景、研究意義、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法等相關內容進行了系統描述;第二章對相關理論及現有相關文獻進行了梳理;第三章至第九章從實證的角度探究了最低工資標準對企業不同行為的影響,並相應地提出了政策建議,其中第三章至第六章主要研究企業的生產行為,而第七章至第九章主要研究企業創新行為;第十章對全書進行了總結,並對最低工資標準方面進一步的研究方向進行了展望。本書創新之處如下:第一,探究了最低工資標準對企業行為的影響,揭示了最低工資制度的負外部性;第二,考慮了在面對最低工資標準上浮時不同規模企業的企業行為的差異;第三,強調了國有股權在維護最低工資制度和管理企業行為之間的作用。全書寫作思路清晰,層次鮮明,重點突出,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和應用價值,對指導政府制定最低工資標準相關政策以及企業應對最低工資標準政策均具有理論和實踐意義。
如今,最低工資標準逐步攀升,無形之中增加了企業的雇傭成本,尤其是工資水準低的企業飽受影響。若同行競爭者所在地最低工資標準並無明顯變化,意味著企業競爭壓力會增大。最低工資標準雖然會對企業產生一定的負面衝擊,但也會促進企業轉型升級,提高生產率。基於達爾文主義的適者生存論,外部競爭壓力會驅使企業進行變革和創新。這也符合效率工資理論假說,即工人的勞動生產率與工資率呈正相關,提高最低工資標準有利於提高企業員工生產率。因此,探究最低工資標準對企業行為的影響,無疑對企業發展與市場平衡都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限於筆者水準,書中定有不當之處,懇請讀者多提寶貴意見。
李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