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勤解碼創新:談變革中的思索

張亞勤解碼創新:談變革中的思索
定價:280
NT $ 45 ~ 578
  • 作者:張亞勤
  • 出版社:博誌
  • 出版日期:2010-08-23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2100265
  • ISBN13:9789862100264
  • 裝訂:平裝 / 320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 雙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本書收錄了微軟全球資深副總裁張亞勤博士近年來在IT研發、產業趨向及企業管理等方面的心得與思維,展現了他對創新的理解及對時下中國乃至全球IT產業界共同關心的熱門議題的獨到解析。

  不僅如此,張亞勤博士還不吝與讀者分享他在人生路上的點滴感悟,從他求學歷程,以及在國際級跨國企業工作的經驗都一一分享。

  書中談到IT產業的未來與挑戰,並從科技人的角度談雲端運算的未來與應用,也談全球化的創新和他的管理心得,躍然於字裡行間的經驗智慧,相信會讓每位讀者都會從中受益匪淺。

作者簡介

張亞勤 博士

  Microsoft全球資深副總裁

  張亞勤博士現任微軟公司全球資深副總裁、微軟(中國)研發集團主席、微軟(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負責微軟公司在亞太地區的研發、技術戰略和業務。微軟(中國)研發集團擁有3000多名頂尖科學家和工程師,是跨國公司在華規模最大的綜合研發機構,也是微軟公司在美國之外最大的基礎研究、技術孵化、產品研發及產品合作的研發基地。

  張亞勤博士是通訊和軟體領域世界級的科學家。他於1999年加入微軟亞洲研究院擔任首席科學家、在2000-2004年任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2004年晉升微軟公司資深副總裁,回到微軟總部掌管微軟全球移動及嵌入式產品Windows Mobile以及Windows CE平台。他是領導微軟進入PC之外市場的核心領軍人物。

  1997年,年僅31歲的張亞勤博士被授予美國電氣電子工程協會院士(Fellow of IEEE)稱號,成為該協會100年歷史上獲得這一份榮譽最年輕的科學家。他擁有60項美國專利,發表了500多篇學術論文和著作。張亞勤博士是很多高科技公司的董事會成員,參與過多種國際技術標準的制定,是全球20所大學的校董或名譽教授。他是美國傑出華人組織「百人會」的成員(Committee of 100),積極推動中美政治、經濟、科技和文化的交流。

 

目錄

第一章 解碼創新
 沒有藩籬的21世紀
 智慧運算和「聰明機器」
 展望個人電腦的未來之路
 全球軟體產業的現狀、趨勢與挑戰
 數位娛樂 — 繽紛生活的新起點
 未來運算在「雲端」
 與「雲」共舞
 雲端的精彩——讓資訊在指尖流動

第二章 中國智造
 全球化背景下的自主創新
 中國智造 慧及全球
 百川異源 皆歸於海
 IT = IP + IQ
 讓資訊化驅動經濟復甦
 軟體公司的技術戰略
 Windows 7 的「中國DNA」

第三章 管理心得
 向巴菲特和威爾許請教管理之道
 重讀《孫子兵法》
 中國企業該如何「過冬」
 逆境中的領導力
 高科技人才管理的五個方程式
 打造企業軟實力

第四章 我和微軟
 第一次向比爾.蓋茲彙報
 微軟技術節——燃燒智慧的「狂歡節」
 傾情研發十年記
 我的導師,我的朋友
 夢想.熱忱.信心

第五章 心靈記憶
 與季辛吉博士重逢
 「一英里」和「一百年」
 胡錦濤主席訪微軟——難以忘懷的時刻
 我的奧運故事
 放飛的愛——母親和我
 愛和勇氣

附錄
 少年班傳奇
 一個公司和一個國家的智慧握手

 

內容連載

雲端三步曲之一
未來運算在「雲端」

「雲─端」趨勢

近年來,急速發展的網際網路在極大地拓展了PC的用途的同時,也似乎在逐漸取代其作為「個人運算應用核心」的位置。有觀點認為,下一個十年裡,包括軟體、硬體、服務等在內的運算資源,將由大眾化、個人化、多點(終端)化的分散式應用不斷向網際網路聚合——運算將由「端」走向「雲」,最終全部聚合到雲中,成為純「雲」運算的時代。

市場研究機構的資料卻證明,使用者對運算和通訊端的需求在急速增長。二○○八年6月下旬,市場研究機構Gartner提供的資料顯示,全球範圍內正在使用的PC數量已超過10億台,且新興市場PC擁有量的強勁增長將使這一數字在二○一四年初翻一倍。

如果以一九八一年IBM推出開放式架構的PC作為全球個人電腦產業崛起的起點,那麼,經過了20多年,「PC使用量」首次達到了10億台。由10億至20億,只需要五到六年——這顯示,在可以預見的未來,PC仍將是重要的個人運算和溝通工具,且由於新興市場劇增的需求,全球PC市場還會進一步「擴張」。同樣根據Gartner的預測,今年智慧手機的「單位銷售量」將達到1.722億部,較去年同期增長約41%。

目前業界有觀點認為,未來用戶獲取運算資源會像用電那樣簡單方便、價格低廉,只要插上插頭,資料、服務、應用就全都從「雲」層裡「飄」過來,但問題在於,使用者這邊的插頭插上「電」以後仍然需要「電器」來實現各種應用,就好像我們煮飯時「不只」是用電一樣,倘若沒有電鍋和微波爐這些終端,那就什麼美味佳餚也做不了。

在我看來,純雲運算並不是啟動運算未來的「萬能鑰匙」,「雲│端」共存、「雲│端」互動才是未來運算架構的發展趨勢。被譽為「革命性的運算模型」的雲運算其實是網格運算、分散式運算、平行運算等既有理論的延續,其願景是網際網路為中心,提供安全、快速、便捷的資料儲存和網路運算服務。

其實,雲運算的願景與某些曾一度流行於業界的技術構想頗有雷同。多年以前,便有一些預言家提出了「網路電腦」(Network Computer,NC)的概念,大抵是採用價格低廉的晶片,不裝配(或是裝配容量較小的)存放裝置,能夠在網際網路上儲存和提取資料,進行各種應用。平心而論,這種技術理念不是完全沒有市場前途,但也絕不是適合所有的用戶。二○○○年的時候,我曾指出,網路電腦作為一種理想可能會形成一個產品品類,但卻永無主流化之日。近10年過去了,網路電腦至今仍未形成一個產業,這已足可說明問題。

因此,我認為「雲│端」運算才是未來運算的發展趨勢。網路時代的運算應以資料、使用者和服務為三大中心,並將具備五個基本特徵。

三個中心
以資料為中心(Data Centric),是為了要解決海量資料的獲取、儲存、管理和搜尋的問題,並使資料變得越來越智慧化、結構化。

運算無「數」不在——有別於「以應用為核心的運算」(ApplicationCentric Computing),未來將以資料的分析和處理作為運算技術研究和體驗的核心,相關的研究領域則涵蓋了平台技術探索、資料分割、資料採擷、網際網路資料搜尋等等。從「應用」到「資料」絕不只是技術思路的進化,它還標誌著一個更加「人性化」、「智慧化」的運算時代的開始。無論是工作,或是娛樂,這個時代的效率都更高。

以人(用戶)為中心,是資料集中化之後的必然結果,也即讓資料和服務圍繞著個人,而非相反。

過去,人在與機器進行「交流」時總處於被動的位置,你不只需要清楚地瞭解自己「想做什麼」,還需明白「如何去做」。現今,你只要明白自己的意圖,便可以把剩下的工作交給電腦或其他終端。

以服務為中心,特別是建立在以廣告和搜尋為新的業務模式的服務,展現了軟體企業應使用者需求而變的一種努力。

所謂的服務可以是網路遊戲,可以是IP電視,也可以是各種各樣使用者所需的個性化服務。作為 .NET戰略的延伸和「升級」,微軟於二○○五年11月發佈了Live網路服務戰略。透過Live,使用者可以暢享各種網際網路服務,獲取個性化體驗、自定制內容和多元化通訊。最近我們正在探索Live服務的新模式——Live Mesh,它可以讓使用者輕而易舉地在各種終端之間同步資料,並隨時與任何人分享。此外,我們也在嘗試著向企業客戶提供基於網際網路的軟體服務,客戶無須下載和安裝相關的軟體,即可透過IE瀏覽器來線上使用與本地軟體相同的功能。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16
    $45
  2. 二手書
    21
    $60
  3. 二手書
    25
    $70
  4. 二手書
    74
    $206
  5. 新書
    85
    $238
  6. 新書
    9
    $252
  7. 新書
    9
    $252
  8. 新書
    $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