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為資本主義的困局解套
律師 詹順貴
資本主義,不同生活經驗的人對之會有千差萬別的看法,在不同時代的社會脈絡下,許多政治經濟學家、乃至一些北歐國家一再嘗試賦予不同風貌,以緩和其造成的社會不公現象。它不僅是褒貶不一的詞,也是目前影響全球最多人口的經濟模式。以號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中國為例,普遍認為自鄧小平掌權實施經濟改革政策後,便已導入私有化的資本主義精神,之後為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更加開放其國內市場,縱使近來陸續將不少重要大型民營企業「收歸國營」,仍不脫「國家資本主義」範疇。
最早對資本主義有系統性嚴厲批判的,應該是卡爾.馬克思(Karl Marx)的「資本論」,雖然後來有不少學者認為馬克思的觀點與論理明顯有誤,但資本主義確實有它本質上的問題,其中最被詬病的是財富分配不均。社會學經典大師馬克斯.韋伯(Max
Weber)在其《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書中一方面宣揚節制消費,一方面強調勞動的重要,嘗試主張資產階級的資本積累符合新教教義的經濟倫理,因此,資產階級在合理範圍自由使用自己資本積累的金錢是被上帝祝福的,無需擔心世俗中財富分配不平均的問題。這樣的觀點在其生前與死後也都引起論戰。
一般咸認新自由主義是1970年代接替凱恩斯福利國主義而興起,初期主要支持者有英國首相柴契爾與美國總統雷根,之後搭上全球化列車暢行世界。它強調市場機制應更自由放任、政府應完全去管制化,去國營化,結果讓奉行此一主義的經濟體,貧富差距快速拉大,並引發2008年的全球次貸金融風暴,才又掀起一波檢討聲浪。如今縱使在民主國家,於大多數人心中,資本主義已經常與貪婪、不公、恩庇侍從等負面觀感的詞彙連結在一起。其中,最典型的案例是蘇聯解體後的俄羅斯,在奉行新自由主義去管制化、將國營事業民營化時,幾乎全部營私移轉給領導高層親信,本書作者便極不客氣地用「極端的裙帶資本主義」加以形容。
法國經濟學家托瑪.皮凱提(Thomas Piketty)出版《二十一世紀資本論》,認為世界趨勢逐漸回歸到「世襲資本主義」,經濟在很大程度上由繼承財產主導,形成寡頭,社會回到十九世紀那種貧富極度不均的情況,除非資本主義進行改革,尤其是改革稅制、減低財富過度集中的趨勢,否則將危害民主社會依照個人才能與努力決定報酬的基本價值。
《重新想像資本主義》可說是哈佛商學院名師韓德森呼應《二十一世紀資本論》主張資本主義應進行改革,同時參考《國家為什麼會失敗》一書的分析,進一步思考應如何重新想像、建構資本主義的鉅著。作者說她前後花了十多年撰寫此書,也許是因為做了很多深入的調查訪談,因此書中所舉佐證案例都很扎實,閱讀起來生動有趣。作者於書中歸納,要讓資本主義洗脫汙名,必須打掉重練,由以營利為主要目標的企業帶頭,建構「共同價值」、「使命導向」、「重整財務金融」、「自我規範」(例如同業聯盟或供應商行為準則,或如RE100跨業倡議聯盟)、公私協力「建立包容型社會」。
作者詳實引導讀者了解資本主義過去的缺失,並嘗試用她的思索脈絡,一步一步帶領大家重新想像、重新建構資本主義內涵,包括與企業利害關係人共享利益、降低環境汙染、因應全球暖化氣候行動等。不管大家原本對資本主義的印象如何,不管你自認是左派或右派,這本書都值得我們好好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