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室的話
千百年來,儒、道兩家向來是華人的立身哲學,然而對於新世代的人們來說,先哲們的原意日益模糊,《論語》、《孟子》語句艱澀,《老子》(《道德經》)、《莊子》深奧絕倫。對這些經典文字的認識,絕不僅僅是專家學者的事,因為先哲們博大精深的思想,既不斷作用於靈魂的潛移默化當中,又時時彰顯於我們每時每刻的行動和生存意識裡。比如,為什麼與西方相比,我們那樣重視孝順父母?為什麼我們提倡謙虛謹慎、含而不露?為什麼我們提倡悟道,而不是解剖麻雀?
從世界文化史的角度上講,孔孟老莊的思想不僅對亞洲各國影響深遠,並且自中世紀後葉傳入歐洲之後,對歐洲文藝復興之後的整個思想史,也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在歐洲,幾百年來對古代先哲的研究認識,從哲學家到普通民眾,都是熱門的話題。
那些看起來已經沒有多少實用價值的道理,實際上與我們的行為準則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在我們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上舉足輕重。
要真正理解先哲們,還要深入瞭解歷史背景,熟悉這些大哲人的生活背景,把他們還原為人,還原為具有深刻愛國心和社會憂患意識的知識階層、參政議政人士,這樣才有了認識的基礎。否則,我們總是戴著有色眼鏡看幾千年前的人
和事,肯定偏見多多。
在近年來出版的同類讀物之中,白話翻譯和各家解讀占據首要席位。前者是機械的翻譯,很難讓讀者置身於先賢思想產生的時代之中;後者是二手的食物,再嚼就難免人云亦云,那不是完全屬於孔孟老莊,而是屬於南懷瑾和于丹們的。因此,如何找到一個相對通俗簡單,同時又如實還原原貌的方法,對於我們理解儒道兩家的思想至關重要。
事實上,細細看來,無論是孔孟,還是老莊,其思想的形成都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都是在漫長的歲月裡不斷完善的。這中間,隨著他們個人命運的轉折,其思想也有著清晰的變化軌跡。是甘於沉默還是推己及人,這於他們的內心非常痛苦,也是理解他們的關鍵所在。如何展現他們人生的際遇和思想的變遷,是出版此類圖書急需解決的問題,而新生事物於此刻給了我們靈感,如網路「部落格」的出現。
眾所周知,部落格作為一種舶來品,它最大的特徵,就是將自己所想展於世人眼前。喜者可收藏,隨時翻看,不喜者大可刪除。除此之外,真正的部落格文體是一種真實、隨意性的文字,我們從一個部落格寫作者連續發表的文字中,便可窺到其內心世界和人生轉折的意義,這種展現對於我們理解一個人不啻為一種捷徑。因此,選擇以部落格的形態展示儒道的精髓,就成了我們找到的「最佳途徑」。
眾所周知,兩千多年來,對孔孟老莊典籍的考證注解之著作汗牛充棟,誰也難以給出一個真正準確的解釋。這也是後人不斷推陳出新的根本原因之一。在本書的編纂過程中,編者大量查閱了相關資料,並對歷代各種解釋性文字做了綜合與提煉,力求較為準確地把握他們的思想脈絡,總結並串聯。同時在行文的過程中,追求輕鬆、淺顯,拒絕閱讀疲勞,是我們的目的之一。
孔子以及弟子們的學說是儒家文化的源頭,但卻不是以系統論述的方式寫作,而是在教學與日常生活的對話、行動之間激發出來的,更具有人情味和現實性。
孔子一生努力「克己復禮」,試圖在時代大變遷、大轉型的春秋時代恢復周初的禮儀、思想、制度,表現出一個當時的「知識份子」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社會批判精神與承擔的勇氣。而平民化的生活又影響了他的思想,使他「非神化」地被弟子們接受與推崇。《孔子的部落格》按照《論語》本身的篇目順序作一選擇合併,結合其他古籍中的記載,融入孔子及其弟子的生平事蹟,以平和、樸實的描述延續了原著的順序。
除了全力還原先賢的生活原貌之外,本書還添加了富有創意性的「留言」,其中既有當時先賢思想與其他諸家思想的碰撞,也有古今中外名人的著名論述觀點,以及虛擬的網友在目前形勢下對先賢的理解認識,增強了可讀性和活潑性。
由於先賢的生平歷史多有不詳之處,編者對於史實的引用多採取一家之言,難免與別家考證不符。再者,先賢們的思想深遠遼闊,寥寥十數萬字難以詳盡,對原著的翻譯、轉述、釋解僅求準確、簡練、忠實,不做大量引申。編者所希望的是,通過對這類閱讀,能引起讀者對其人與思想的興趣。如果您看了本書之後,會再讀先賢的原著,那麼,我們的期望也就達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