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傳統,本來具足德性和知性,且兩者是本心的一體雙重之發用,先秦儒學和兩漢經學時代,皆無強分兩者為二以及重德輕知的情形。宋明儒由於須因應佛道之蹈步空虛之趨勢,因而特重形而上天理、天道以及心性哲學的理論創造和開闢,順之而突出道德主義,以德性為首出,且以為知性是德性的附屬而拖帶出來的本心之次一序的發用、低一層的存在。原始儒家以至漢儒的經史之學乃至儒家的子學,都顯示了「知性理性」不但是「德性理性」之得以實踐出來構成世間人倫的架構性功能,它本身的客觀和外延意義,亦是知識系統和科學體系得以建立和發展的保證。究諸《六經》和古史籍和子書,均是如此呈現。世俗多以為儒家的讀經、修身和治世皆是唯重的或寡頭的道德主義,其實不然,它是以知性理性來證成德化的人世政治理想境界。
再者,在「知性理性」的帶引之下,中國科學並不缺乏。中國科學之落後,是明末和清朝以後的現象,其因素是從政治引起的,而非中國人的心靈頭腦本來缺乏「知性理性」之思維和創作,世人認為中國沒有科學,固然不是事實,其之歸咎儒家鄙薄知識、輕賤科學,更非正見。本書主旨即是在此關懷和認識之下,來探討中國儒家的經典、文本、人物的知性理性及其展顯。從先秦以迄宋明清和當代的儒家、儒學、儒教和儒政的「知性理性」的內容及其實踐。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潘朝陽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系學士、碩士、博士。臺灣師大東亞學系榮退暨兼任教授。曾任臺灣師大國際與僑教學院院長、臺灣師大地理系系主任、臺灣師大東亞文化暨發展系創系主任、臺灣師大國際漢學所所長、臺灣師大僑生先修部部主任以及廈門大學特聘講座教授、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客座教授、閩南師大閩南文化研究院客座教授、河南信陽師院人文與歷史學院客座教授等職。專研文化地理、宗教地理、空間思想、環境倫理、臺灣儒學、中國儒學和當代新儒學以及客家研究等。治學領域綜合文化地理、空間環境倫理和中國儒釋道三教並及於中國庶民社會文化而創作。著有《出離與歸返:淨土空間論》、《明清臺灣儒學論》、《心靈‧空間‧環境:人文主義的地理思想》、《臺灣儒學的傳統與現代》、《臺灣漢人通俗宗教的空間與環境詮釋》、《時代憂患與國族思維》、《儒學的環境空間思想與實踐》、《家園深情與空間離散─儒家的身心體證》、《天地人和諧─儒家的環境空間倫理與關懷》、《沈思儒家:儒學儒教的鉤深致遠》、《實踐儒家:儒學儒教的踐履施行》等專書。
潘朝陽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系學士、碩士、博士。臺灣師大東亞學系榮退暨兼任教授。曾任臺灣師大國際與僑教學院院長、臺灣師大地理系系主任、臺灣師大東亞文化暨發展系創系主任、臺灣師大國際漢學所所長、臺灣師大僑生先修部部主任以及廈門大學特聘講座教授、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客座教授、閩南師大閩南文化研究院客座教授、河南信陽師院人文與歷史學院客座教授等職。專研文化地理、宗教地理、空間思想、環境倫理、臺灣儒學、中國儒學和當代新儒學以及客家研究等。治學領域綜合文化地理、空間環境倫理和中國儒釋道三教並及於中國庶民社會文化而創作。著有《出離與歸返:淨土空間論》、《明清臺灣儒學論》、《心靈‧空間‧環境:人文主義的地理思想》、《臺灣儒學的傳統與現代》、《臺灣漢人通俗宗教的空間與環境詮釋》、《時代憂患與國族思維》、《儒學的環境空間思想與實踐》、《家園深情與空間離散─儒家的身心體證》、《天地人和諧─儒家的環境空間倫理與關懷》、《沈思儒家:儒學儒教的鉤深致遠》、《實踐儒家:儒學儒教的踐履施行》等專書。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9折$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