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先保己再護人,才能存活下來!
受到達爾文演化論的影響,演化生物學家普遍認為,生物最優先的考慮必然是自己的生存與繁衍,因此生物在競爭下展現的行為,絕大多數都是自私的。然而為什麼人類在某些情形下,也會有利他的行為呢?人類的道德感從何而來,又如何引導人類的行為呢?達爾文當時對這些問題百思不得其解。
一場二十世紀上演的演化革命最終帶給達爾文難題一絲曙光
1963年威廉‧漢彌敦首先提出了「近親選擇理論」,認為天擇的單位如果不是個體而是「基因」,那麼就可以解釋生物何以會展現出利他的行為。畢竟演化最終的目的是要讓具有相同基因的生物盡可能地繁衍後代,單就生物個體本身無法解釋利他行為,而基因則成為回答達爾文難題的鑰匙。這個觀點後來被開拓成為「社會生物學」的基礎。
人之初,性本善?
以科學化的儒家思想重新建構人性孰善孰惡的爭辯
孟子曰人性本善,荀子則高呼人性本惡,究竟誰說的對?透過演化倫理學與社會生物學的啟發,或許孟荀之間並非完全對立。人性應該是善惡並存,但這如何可能?關鍵就在於我們同時具有自私與利他的天性!循此線索,傳統儒家的人性論或許可以透過演化倫理學的來建構更穩固的科學基礎,並開創出儒家思想與現代科學充分融合的新道路。
※※※※※※※※※※※※※※※※※※※※※※※※※※※※※※※※※
查爾斯‧達爾文於19世紀發展出演化論,掀起了生物學的革命,也大幅改變了人類的思想。20世紀60年代起,一些生物學家開始用演化論來解釋人類的道德行為,最終發展出演化倫理學。作者李雅明在本書中,把這種思想應用到儒家人性論上,調和看似矛盾的孟子性善論和荀子性惡論,論證出這種有科學基礎的儒家倫理思想,並稱之為「科學的儒家人性論」。這種倫理思想與孔子「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的仁愛思想是一致的。以「科學的儒家人性論」重新詮釋儒家哲學,可以把孟子和荀子開創的兩條思路重新歸併回儒學主流,發展出儒家思想與近代科學充分融合的新道路。
本書首先從歷史的角度探討各家各派如何評價歷史上的儒家人性論(第1到第3章)。除了總結中國歷史上重要的儒者思想之外,也包含了當代儒者與新儒家學派對於儒家人性論的批評與反思。
作者接著用相當的篇幅,介紹西方演化論的起源、傳承與革命(第4到第7章),而這中間又可分為四個時期:演化論的興起、演化論的發展、演化倫理學的誕生、社會生物學的爭辯,涵蓋自達爾文的《物種起源》至《自私的基因》一書作者理查‧道金斯的看法。這部分可視為是演化倫理學的一部小科普史,人物記述詳實、論點嚴密。
本書最後則是作者企圖調和孟子性善論和荀子性惡論的一個嘗試(第8到第10章),試圖從當代演化倫理學中找到儒家人性論的科學基礎,並重新詮釋許多儒家的論點,希望能啟動創新式的儒家思想。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李雅明
1943年生,國立台灣大學物理系學士,美國馬利蘭大學固態物理學博士。曾先後任清華大學物理系、材料科學系副教授,美國休斯研究所(Hughes Research Laboratories)計畫經理,美國凱斯西方儲備大學(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電機與應用物理系正教授,清華大學電機系正教授。在清華大學,曾任電子工程研究所所長,出版社社長,現為清華大學榮譽教授。除科技專業論文外,著有:以海外保釣運動為背景的長篇小說《惑》(中央日報社,1986年)、《固態電子學》(全華科技,1995年)、《半導體的故事》(新新聞,1999年)、《我看基督教:一個知識份子的省思》(桂冠圖書公司,2006年),《科學與宗教:400年來的衝突、挑戰和展望》(五南圖書公司,2008年,入圍第33屆金鼎獎)、《出埃及:歷史還是神話?》(五南圖書公司,2010年)、《從半導體看世界》(天下遠見,2012年)、《半導體的故事:發展與現況》(暖暖書屋,2013年)、《固態電子學》(新版)(五南圖書公司,2016年)、《固態電子習題解析》(五南圖書公司,2016年)、《歷史上真實的耶穌》(五南圖書公司,2017年)、主編《管惟炎口述歷史回憶錄》(國立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年)、共同主編《保釣風雲半世紀─保釣運動領軍人士的轉折人生與歷史展望》(時報文化,2021年),以及翻譯《IC如何創新》(天下文化,2000年)
李雅明
1943年生,國立台灣大學物理系學士,美國馬利蘭大學固態物理學博士。曾先後任清華大學物理系、材料科學系副教授,美國休斯研究所(Hughes Research Laboratories)計畫經理,美國凱斯西方儲備大學(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電機與應用物理系正教授,清華大學電機系正教授。在清華大學,曾任電子工程研究所所長,出版社社長,現為清華大學榮譽教授。除科技專業論文外,著有:以海外保釣運動為背景的長篇小說《惑》(中央日報社,1986年)、《固態電子學》(全華科技,1995年)、《半導體的故事》(新新聞,1999年)、《我看基督教:一個知識份子的省思》(桂冠圖書公司,2006年),《科學與宗教:400年來的衝突、挑戰和展望》(五南圖書公司,2008年,入圍第33屆金鼎獎)、《出埃及:歷史還是神話?》(五南圖書公司,2010年)、《從半導體看世界》(天下遠見,2012年)、《半導體的故事:發展與現況》(暖暖書屋,2013年)、《固態電子學》(新版)(五南圖書公司,2016年)、《固態電子習題解析》(五南圖書公司,2016年)、《歷史上真實的耶穌》(五南圖書公司,2017年)、主編《管惟炎口述歷史回憶錄》(國立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年)、共同主編《保釣風雲半世紀─保釣運動領軍人士的轉折人生與歷史展望》(時報文化,2021年),以及翻譯《IC如何創新》(天下文化,2000年)
目錄
演化與人性
——演化倫理學與儒家思想的創新
自序
第1章 導論
第2章 歷史上的儒家人性論
第3章 當代學者對儒家人性論的看法
第4章 演化論的興起
第5章 演化論的發展
第6章 演化倫理學的出現
第7章 社會生物學的爭論
第8章 從演化倫理學建立科學的儒家人性論
第9章 以科學的儒家人性論重新詮釋傳統儒家思想
第10章 儒家思想的現代化
Evolution and Human Nature:
Evolutionary Ethics and the Renewal Confucianism
Chapter 1 Introduction
Chapter 2 The Historical Confucian Theory of Human Nature
Chapter 3 The Modern Confucian Theory of Human Nature
Chapter 4 The Beginning of the Evolution Theory
Chapter 5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volution Theory
Chapter 6 The Emergence of Evolutionary Ethics
Chapter 7 The Debate on Sociobiology
Chapter 8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cientific Confucian Theory of Human Nature Based on Evolutionary Ethics
Chapter 9 The Reconstruction of Confucianism Based on the Scientific Confucian Theory of Human Nature
Chapter 10 The Modernization of Confucianism
——演化倫理學與儒家思想的創新
自序
第1章 導論
第2章 歷史上的儒家人性論
第3章 當代學者對儒家人性論的看法
第4章 演化論的興起
第5章 演化論的發展
第6章 演化倫理學的出現
第7章 社會生物學的爭論
第8章 從演化倫理學建立科學的儒家人性論
第9章 以科學的儒家人性論重新詮釋傳統儒家思想
第10章 儒家思想的現代化
Evolution and Human Nature:
Evolutionary Ethics and the Renewal Confucianism
Chapter 1 Introduction
Chapter 2 The Historical Confucian Theory of Human Nature
Chapter 3 The Modern Confucian Theory of Human Nature
Chapter 4 The Beginning of the Evolution Theory
Chapter 5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volution Theory
Chapter 6 The Emergence of Evolutionary Ethics
Chapter 7 The Debate on Sociobiology
Chapter 8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cientific Confucian Theory of Human Nature Based on Evolutionary Ethics
Chapter 9 The Reconstruction of Confucianism Based on the Scientific Confucian Theory of Human Nature
Chapter 10 The Modernization of Confucianism
序
自序
人性論是儒家思想中重要的一部份,也大幅影響了後代儒學的發展。《三字經》的第一句就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上學以後,有機會讀到《論語》、《孟子》、《荀子》的文章,對於孟子主張性善,而荀子主張性惡的印象非常深刻。覺得他們講的都很有道理,不過就是合不到一起去。這種疑團一直留在腦子裏,直到近年來有機會讀到演化倫理學的主張,終於有了一個比較協調一致的看法。
達爾文的演化論主張「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所有生物在演化中最優先的考量必然是自己的生存與繁衍,基本上都是自私的。人類在這種情形下,為什麼會有道德感?甚至在一定的情況下,會有利他的行為?這是達爾文最感困惑的地方,甚至說這可能會推翻他所有的理論。這個問題一直到1960年代,一些演化學者先是提出了「近親選擇」理論,後來把這個理論應用到動物行為的各個方面,形成了演化倫理學的主張以後,才有了比較明確的解釋。我的本行是物理,後來長期作半導體的研發工作。不過我從年輕的時候開始,就一直對文史哲很有興趣,剛進臺大的時候,一年級讀的是醫科,後來才轉到物理系。大一的時候曾經修過動物學和植物學,所以對於演化論還不至於很陌生。
2013年我先是在臺灣哲學學會的年會上作了有關演化倫理學與儒家人性論的報告。2014年把報告內容寫成一篇文章〈從演化倫理學觀點整合儒家人性論的嘗試〉,刊登在《思想》期刊第26期。後來也分別應新人類文明文化基金會和幾家大學的邀請去做過有關這個議題的演講。
儒家自孔子以後,有孟子和荀子兩位宗師。孟子是儒家理想主義的代表,荀子則是儒家自然主義的代表。孟子重心性,而荀子重經驗。這跟西方哲學中的唯理論和經驗論兩大主流思想很類似。在唐代以前,孟子和荀子都被尊為儒學宗師,各有其地位而無分高下,甚至荀子在漢代的影響還大一些。但是到了宋明理學之後,因為荀子主張性惡的關係,大多宋明理學家開始以孟子為宗,而以荀子為偏。這就窄化了儒學的內容,限制了儒學的發展。而且因為荀子比較重經驗,比較有實證的精神,貶抑荀學把儒學帶上了更重心性、更為形上的道路,也讓中國士人比較不重視科學的發展,從而導致了科技的落後。這樣的發展在思想和現實上,都是很不幸的。到了鴉片戰爭的時候,終於造成重大的失敗,釀成中國的百年國恥。
有了演化倫理學以後,我們可以知道:人類如果說有天性的話,人性其實是「善惡混」的,或者說是「善惡並存」的。有了這樣的認知,就可以把孟子的性善論和荀子的性惡論整合到一起,形成有科學基礎的儒家人性論。去除了對於荀子性惡論的顧忌,就可以用「科學的儒家人性論」重新詮釋儒家思想,把孟子和荀子都回歸到儒學主流,開創出儒家思想與近代科學充分融合的新道路。
本書先介紹歷史上的儒家人性論,以及近代學者對於人性論的看法。然後討論演化論的興起、演化論的發展、演化倫理學的出現、以及有關社會生物學的爭論。接著討論如何應用演化倫理學來重新詮釋儒家思想,以及對於儒學現代化的一些想法。希望還可以對有興趣探討如何發揚中國傳統文化的讀者們作為參考。
本書之得以完成,首先要感謝《思想》期刊總編輯錢永祥先生刊出拙文〈從演化倫理學觀點整合儒家人性論的嘗試〉,也要感謝新人類文明文教基金會2017年12月7日邀我在基金會主辦的「大師公益講座」演講這個題目,並且把演講的短片放上網,讓超過一千三百人可以在網路上聽到演講內容。我也要感謝三民書局同仁的支持,特別是副總編輯和主編的大力協助。最後,我要對內人多年來的鼓勵表示最深的謝意。
人性論是儒家思想中重要的一部份,也大幅影響了後代儒學的發展。《三字經》的第一句就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上學以後,有機會讀到《論語》、《孟子》、《荀子》的文章,對於孟子主張性善,而荀子主張性惡的印象非常深刻。覺得他們講的都很有道理,不過就是合不到一起去。這種疑團一直留在腦子裏,直到近年來有機會讀到演化倫理學的主張,終於有了一個比較協調一致的看法。
達爾文的演化論主張「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所有生物在演化中最優先的考量必然是自己的生存與繁衍,基本上都是自私的。人類在這種情形下,為什麼會有道德感?甚至在一定的情況下,會有利他的行為?這是達爾文最感困惑的地方,甚至說這可能會推翻他所有的理論。這個問題一直到1960年代,一些演化學者先是提出了「近親選擇」理論,後來把這個理論應用到動物行為的各個方面,形成了演化倫理學的主張以後,才有了比較明確的解釋。我的本行是物理,後來長期作半導體的研發工作。不過我從年輕的時候開始,就一直對文史哲很有興趣,剛進臺大的時候,一年級讀的是醫科,後來才轉到物理系。大一的時候曾經修過動物學和植物學,所以對於演化論還不至於很陌生。
2013年我先是在臺灣哲學學會的年會上作了有關演化倫理學與儒家人性論的報告。2014年把報告內容寫成一篇文章〈從演化倫理學觀點整合儒家人性論的嘗試〉,刊登在《思想》期刊第26期。後來也分別應新人類文明文化基金會和幾家大學的邀請去做過有關這個議題的演講。
儒家自孔子以後,有孟子和荀子兩位宗師。孟子是儒家理想主義的代表,荀子則是儒家自然主義的代表。孟子重心性,而荀子重經驗。這跟西方哲學中的唯理論和經驗論兩大主流思想很類似。在唐代以前,孟子和荀子都被尊為儒學宗師,各有其地位而無分高下,甚至荀子在漢代的影響還大一些。但是到了宋明理學之後,因為荀子主張性惡的關係,大多宋明理學家開始以孟子為宗,而以荀子為偏。這就窄化了儒學的內容,限制了儒學的發展。而且因為荀子比較重經驗,比較有實證的精神,貶抑荀學把儒學帶上了更重心性、更為形上的道路,也讓中國士人比較不重視科學的發展,從而導致了科技的落後。這樣的發展在思想和現實上,都是很不幸的。到了鴉片戰爭的時候,終於造成重大的失敗,釀成中國的百年國恥。
有了演化倫理學以後,我們可以知道:人類如果說有天性的話,人性其實是「善惡混」的,或者說是「善惡並存」的。有了這樣的認知,就可以把孟子的性善論和荀子的性惡論整合到一起,形成有科學基礎的儒家人性論。去除了對於荀子性惡論的顧忌,就可以用「科學的儒家人性論」重新詮釋儒家思想,把孟子和荀子都回歸到儒學主流,開創出儒家思想與近代科學充分融合的新道路。
本書先介紹歷史上的儒家人性論,以及近代學者對於人性論的看法。然後討論演化論的興起、演化論的發展、演化倫理學的出現、以及有關社會生物學的爭論。接著討論如何應用演化倫理學來重新詮釋儒家思想,以及對於儒學現代化的一些想法。希望還可以對有興趣探討如何發揚中國傳統文化的讀者們作為參考。
本書之得以完成,首先要感謝《思想》期刊總編輯錢永祥先生刊出拙文〈從演化倫理學觀點整合儒家人性論的嘗試〉,也要感謝新人類文明文教基金會2017年12月7日邀我在基金會主辦的「大師公益講座」演講這個題目,並且把演講的短片放上網,讓超過一千三百人可以在網路上聽到演講內容。我也要感謝三民書局同仁的支持,特別是副總編輯和主編的大力協助。最後,我要對內人多年來的鼓勵表示最深的謝意。
李雅明
中華民國109年11月
中華民國109年11月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95折$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