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咖啡館

生活咖啡館
定價:250
NT $ 225
 

內容簡介

什麼是生活?

你是否閱讀過無數「自我管理」和「時間管理」的書籍,卻仍然陷於迷惘的生活中而一無所獲?

你是否試圖「找尋生命的重心」,但在現實世界裡依舊無法架構生活的優先順序?

你是否渴望擁抱山野溪的林清新、呼吸花草泥土的芬芳,卻教沉重的工作壓力逼得喘不過氣?

如果答案是肯定,現在,正該是你深思反省、釐清生命價值與意義的時機。生活其實可以很愜意,就看你以什麼樣的心情和方式去經營!

的確,生活可能有如卡布其諾的濃郁,也可能像藍山的甘醇,曼特寧的香濃,摩卡的酸甜,或者尺啡的苦澀....。

請歇緩你慌亂的腳步,且讓本書作者布荷女士(Dianna Booher)帶你走進生活咖啡館】,細細品味,靜靜琢磨,營造一個真正屬於自己,既富彈性、活力與衝勁,而又充滿喜樂舒適的生活環境。

 

目錄

改變時間觀念
自己為成功下定義
負起運用時間、安排生活與面對未來的責任
用自己的價值觀念使用時間
眼光放遠
依照目的決定步驟
立刻改掉不耐煩的態度
不要成為自己生活中的計時收費員
改掉完美主義的習慣
仔細評估每分每秒的重要性,選擇值得投資的對象
注意使用高科技的省時設備
設定目標,並且根據目標提高與降低標準
不要只為了達成目標而生活--珍惜現在
擺脫工作緊張
選擇性的吸收資訊
計畫還是負擔?
沒有什麼事非做不可
運用「二加二加二」的規則
營造井然有序的工作環境
做個混亂的終結者
讓生活空間更有彈性
快速而有目的閱讀
將電話當成工具,而非消磨時間的娛樂器材
保護自己不受無聊電話與訪客干擾
掙脫電子信箱及語音信箱的牢籠
沒好的理由便不要開會
善用手邊資源
有系統地處理例行性事務
將企業管理原則應用到個人生活當中
合併進行性質相似的活動
有效排定計畫--給時間留點彈性
快快開始
避免「工作-等待」的工作模式
集中注意力
少做無關緊要的決定
非做泱定不可的時候請早下決定
讓潛意識處理問題
用階段性學習取代囫圇吞棗
發現導致拖延的原因
有目的的休息
不要搞混手段與目的
突破人生的瓶頸
根據生理規律工作--收起你的時鐘
調整處理例行公事的規律
堅持到底
培養馬拉松精神
出門旅行越簡單越好
享受通勤的孤獨
在家工作要妥善區隔家庭與工作時間
為創意營造心靈綠洲
為長遠問題撥出思考時間
增強危機處理的能力
適當化解危機
避免受制於部屬
分派工作
不要怕冒驗
擺脫當主管的罪惡感
培養工作熱情
在單調的工作中找尋樂趣
「左腦到右腦」的活動
合乎邏輯的思考
知道自己所為何事就能曉得何時罷手
放棄不切實際的期望
切勿熱心過了頭
學習說「不」
放棄有名無實的頭銜
不要將假期行程排得太滿
休閒打扮要適合自己的年齡
清洗衣物
避免養成潔癖
評估購物的需要
簡化生活
蒔花養草要有錢有閒
關掉電視
溝通要簡潔清楚
學習如何結束毫無進展的對話
糾正孩子經常發牢騷的毛病
妥善應付脾氣古怪的人
在工作當中尋找志同道合的朋友
工作與生活並重
做好父母的本分,不要給自己太多壓力
孝順父母,但是要量力而為
進行有意義的對話
擺脫爭執的泥沼
改變心意,別打硬仗
解決問題,不要讓沮喪打敗自己
化憤怒為力量
用日記記錄情緒感受
為心事規畫思考的時間
從積極的角度自我提升
弄清楚什麼是休閒活動
多多休息
多多運動
保持健康的飲食
笑口常開
享受魚水之歡
度個真正的假期
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中找個喘息的機會
規畫週末活動
過自己的生活
增進活力
多讀好書
堅持夢想,讓自己充滿活力
聆聽音樂
停止噪音
親近自然
知足常樂
信仰問題
保持心安理得
去除貪婪的心理
量入為出
振作精神
經常反省
 

什麼是生活?

  一九九四年九月十八日晚上九點,在結束忙碌的一天之後我開車回家。胡亂吃點晚餐、看看書報,將生日禮物包好,這時候老公和我都已經非常疲倦煩躁了,因而發生了一些爭執。直到午夜,爭執平息,我們才各自拖著疲憊的身軀進入夢鄉。

  五分鐘之後,一陣劇痛侵襲我的後腦。我開始感到抽痛。劇烈的抽痛讓我全身痙攣,直到睡著為止。隔天醒來,我覺得一切如常。忙碌的工作使我活力充沛。但是每到晚上我一躺下放鬆,抽痛就隨之而來。一個禮拜中有幾次抽痛是在白天發作。那種感覺像是有人從後面愉襲我的膝蓋窩。我必須跛著腳,一拐一拐地出現在辦公室。

  儘管如此,我依舊忙於工作。這包括與客戶談生意、打電話拜訪作者、發表演講與主持冗長的會議等等。到了第四周的星期五中午,抽痛突然開始,並且每隔幾分鐘就發作一次。從白天持續到晚上,沒有任何改善。由於接下來馬上有個為期一個禮拜的研討會,因此我決定在這之前去看醫生。

  聽完我的陳述之後,急診室裡的醫生一臉疑惑。他表示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病例。經過精神科醫師的會診,他安排我住院觀察。消息傳出之後,護士一個接著一個前來「參觀」我這位即使在睡夢中都會痙攣到使床震動的病人。我問他們像我這種病例是否常見。搖頭是我得到的唯一回答。不過,他們都認為有三十年護理經驗的威瑪必定見過類似的病例。他們答應請威瑪值班的時候順道來看我。

  隔天我一直醒著等威瑪來「鑑識」病情。然而結果仍令我大失所望。連威瑪也說她不曾見過這種情形,十五年來,我第一次懷疑自己能否主持即將舉辦的會議。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我請外子代我去匹茲堡處理相關事宜,而我則待在家裡做進一步的檢查。

  經過四個月的檢查,三位專科醫師終於做成結論。診斷書說我得的是疲勞與壓力引起的深度「肌陣攣性跳動」(myoclonic jerking),處方則是減輕壓力和多休息。這樣的處方是我前所未見的,它也成為我撰寫本書的動機。

  幾乎每個人都感到生活的腳步越來越快,就快要喘不過氣來。如果再不調適,精神崩潰很可能是唯一的結局。本書要談的就是如何調適的問題。你是否經常因為事業缺乏進展或升遷太慢而感到困擾?許多時候經理人一味求快,卻因此導致始料未及的後遺症。過分強調速度使我們迷失方向,即使因此得到成功,但也失去了生活的樂趣。

  我們無法創造時間。唯有透過良好的分配運用才能爭取到更多的時間。在這方面,提高效率與避免重蹈覆轍都不失為可行的辦法。要緊的是我們必須除去生活中不必要的負擔,儲存體力處理亟待解決的問題。此外,我們可以提升待人處事的技巧,消除壓力以及保持心情的穩定。相關的基本原則正是本書的重點,它能夠讓我們在百忙之中保持思路的穩健。

  讀者應該都曾聽說或是讀到一些有關時間管理的原則,有些原則已經是老生常談了。每當我就兼顧生活與事業這類主題發表演講時,都會問臺下的聽眾是否參加過類似的研討會,或是讀到相關的文章,而絕大多數的回答是肯定的。

  這些時間管理原則中,十條中有九條是教我們如何上緊發條。問題是,時至今日多數人需要的不是學會怎樣將生活安排得更加緊湊,而是需要學會放鬆自己。沒錯,有些管理時間的技巧能夠讓我們把事情做得更好,然而,不分輕重地將事情排入行程,難免使得生活失調。這種壓力純粹來自個人,而非外在環境,因此人們需要這方面的指導,學習如何放鬆自己。根據《財星》(Fortune)雜誌最近調查顯示,越來越多商家將營業時間延長到廿四小時以招徠生意。費爾曼(Jaclyn Fierman)指出,有三一七家Walgreen雜貨店,四一○家Safeway超商以及二九一家Wal-Marts百貨整夜供人們購物。

  關於這點,《時代》(Time)雜誌曾經以「絕望的進化」(The Evolution of Despair)做為封面故事的主題。它描述人們如何因為忙著賺錢使得人際關係日趨疏離、生活一片空虛。人們在百忙中抽不出一點時間與鄰居打聲招呼;在地鐵這類的公共場所,每個人的臉上只有冷漠的表情;愈來愈多的人選擇廿四小時工作,只要一聲令下,他們就會立刻衝到工作崗位。

  在廿四小時待命與一週六十個小時的工作裡,生活成了交易的籌碼。人們可能變得更加富有,卻也換來更多的壓力。心理學家梅耶(David Meyes)在《追求幸福》(The Pursuitof Happiness)一書中指出,只有三分之一的美國人認為自己生活「非常幸福」。

  在這方面,《訓練與發展》(Training and Development)的研究結果也大致相仿:八六%的受訪者認為工作壓力越來越大;六八%認為自己和「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地步相差不遠;三分之二的人的生活忙碌且壓力沉重。如果你覺得一切事情都糟透了,毛病很可能出在:

對工作懷有不確定感
.工作進度急迫
.工作過分拚命,或是工作時數太長
.上司不夠進入狀況,或是工作能力不足
.升遷速度不夠理想,或是期望過高
.體力衰退
.人事問題
.策略因素
.情緒受到壓抑
.理想破滅
.競爭過於激烈
.孤立
.缺乏成就感
.缺乏技能
.家庭生活中的衝突
.家庭成員的干擾或依賴
.錢財問題--太多或太少
.改變
.受到重大挫折
.價值觀的衝突

  注意以上有多少原因是與工作有關。沒錯,人們工作的理由包括賺錢、享樂、得到安全感、為他人服務、爭取社會地位、擴展人際關係、追求個人成長與滿足等等,但是也有許多人之所以工作是因為大家都這麼做,而這將因此帶來不必要的時間壓力。

  根據壓力醫學協會理事暨納布勒斯卡大學臨床教授艾略特(Robert S. Eliot)《由壓力到耐力》(From Strcss to Strength)一書中的評估,壓力與其引發的疾病每年至少消耗兩千五百億美元的生產力。它的徵兆包括經常與周遭的人發生磨擦、情緒化、意志消沈、生理疼痛、濫用藥物、工作表現一落千丈、無法集中精神、食慾旺盛或吃得很少、睡眠障礙(失眠或是嗜睡)、焦慮易怒、性慾減低、體力不濟與非常悲觀等等。

  上述情形都是生活失調造成的惡果。一夜致富的夢想讓許多人心力交瘁,而工作過度、缺乏休閒、動機不足以及人際關係不佳等因素也都很容易造成生活失調。以下問卷可以做為評估生活品質的參考,請依自身情況,按照1~10的高低比例圈選(得分低表示你的生活需要改變)。仔細閱讀本書則有助於恢復均衡的生活。

  人生是不斷的選擇。我並不是鼓勵大家安於年薪一萬美元的清苦生活,只不過我們應該知道,善用時間才能享有美好生活。本書期望就這方面提出建言,以使每個人都能在混亂的思考與生活方式中恢復平衡。只要大家能夠掌握本書提供的訣竅,悠閒自得的生活就等著各位!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9
    $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