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周刊 2019/5/9第1643期

商業周刊 2019/5/9第1643期
定價:99
NT $ 94
  • 出版日期:2019-05-09
  • 語言:繁體中文
 

封面故事

做別人不做的事
賣別人不賣的商品
留別人留不住的人
海產攤起家,做到120家店!
台灣雜貨王傳奇
反常識,做更大!
小北百貨》中秋節門口擺染髮劑、貓砂和平口褲一起賣
日本營收2,600億折扣店王》產品故意亂放、從衛生紙賣到勞力士

這是台灣最大五金雜貨王的成功故事,雖然它所做的一切,徹底違反常識。
在業界,有個非正式的傳神說法:女人的庶民百貨是寶雅,男人的庶民百貨是小北。四月,在小北二十五週年慶的記者會上,低調的小北百貨二代、現任總經理黃健瑭直言,該公司已經開店一百二十間,目標將朝全台五百間發展,並且已開始規畫股票上市櫃。
寶雅自二○○二年上市以來,股價從四十出頭一路飆到三百六十九元。現在,小北要上市櫃,自然引發市場熱議。精彩的是,這個每年產值六百億的五金百貨大餅,也引發寶雅垂涎,計畫搶入(詳見第八十五頁文),年底,被比喻為「日版小北」的唐吉訶德,也要登台。
小北,外觀看來真的很俗,黃色的大招牌上,藍字大大寫滿小北,騎樓走道上排滿了衛生紙、水桶與安全帽。它究竟是怎麼從一個海產攤轉型,最後能在無數小型五金行中脫穎而出,成為業界推估營收約五十億元的霸主?
我們進入小北百貨總部,一棟位於台南安南區科技工業區內「北」字形狀的大樓,試圖揭密。
已過世的創辦人黃卜文,曾簡短定位小北,它是靠「賣別人不賣的貨,做別人不做的事」起家。

台灣雜貨王竟不算坪效、週轉率?
一年賣不到一個的錄音帶,它也有!

我們走入現場,發現他說的,並不誇張。
在總部旁的店裡,店長黃士魁告訴我們,這是小北一百二十家店中,唯二有大門的店,其他的店呢?「都不需要大門啊,因為我們都是二十四小時營業……。」除夕也要開?「對啊!生意才好咧,打麻將少了個骰子,沒有撲克牌,怎麼辦?」他理所當然的說。
又比如,店內真的有夠雜,鹽酥雞畚箕、微型隨身縫紉機、結婚迎娶的米篩、漁夫用圍裙……,沿著長長的貨架走,各種超乎想像的冷門商品不斷出現,說話到一半,店長還拿著夜市趕蒼蠅用的「電動驅繩線」跑過來:「這我們也有!」
最後,我們瞄到一整疊的卡式錄音帶。這些東西究竟多久能賣掉一個?店長回答,有時超過一年,庫存都沒動。這樣還要賣?小北人都很有默契的點點頭。
這跟網民對小北百貨的評論很一致:
「父母救星!小孩上學臨時缺了什麼,半夜三點都可以衝去買!」
「店面很雜很亂,騎樓擺全滿,但從斗笠到烏龜飼料,什麼都賣。」
只是,再深談下去,小北的很多決策邏輯,卻完全違反常識:
「你們怎麼算坪效?」「如果精算就死了……。」
「你們算不算單品週轉率?」「不算。」
「你們怎麼用系統,把公司全都標準化管理?」「沒有啊!我們沒有要很制式標準化啊。」
「你們有沒有很強的人才教育訓練機制?」「沒有ㄟ,我們去年才成立教育訓練部門……,」小北副總經理張書賓說。
「這樣,你們如何逆勢每年營收成長率超過五%?」
張書賓想了想:「我們其實是順勢,順著消費者的勢……,就是逆來順受啊。」

拄枴杖的老闆,當起半夜救星
24小時營業,「客人需要,我就給」

要理解小北,我們得先回頭看它如何發跡。
一九九○年代,創辦人黃卜文因從小罹患小兒麻痺,曾先後做過刻印章、海鮮熱炒攤等工作。隨著海鮮店生意下滑,他和幾位家族兄弟出資一百萬元,將攤位改為五金行。地點位於小北夜市內,便命名「小北百貨」。

---完整封面故事報導,請至書城選購本期《商業周刊》
 

內容簡介

《商業周刊》菁英的專屬閱讀

  《商業周刊》是台灣發行量最大的財經周刊,同時也是台灣最具影響力的雜誌之一。以「先進觀念,輕鬆掌握」為宗旨,讀者群包括:企業高階決策者、企業中階管理幹部、掌握機會的創業家、審慎觀察的投資者、分析經濟的思考者等。

  將以「放眼國際視野」、「整合專業分析」、「強化多樣內容」為目標,協助台灣企業界吸納先進的經濟資訊,讓《商業周刊》的讀者在變化日趨激烈的經濟競爭中,更能掌握先機!

  2003年ACNielsen亞洲菁英市場調查 商業周刊 榮登多項第一 . 商業周刊閱讀率高達23.7﹪. 高階經理人 商業周刊讀者以41.3﹪高居第一 . 參與商務建議決策 商業周刊讀者以25.0﹪高居第一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95
    $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