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二十年來,孩子們被診斷出心智上與行為上有特殊狀況的人數已經顯著增加。教育者和家長們於此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對於如何處理常有捉襟見肘之感。甚至在華德福教育體系中也出現極大的難題,超出了多數教師所受過的傳統訓練範圍。
蘿冰.布朗在本書中引用魯道夫.史代納的為一個實用的工具,精簡並淺顯易懂地道出史代納中的先鋒思維,她發現可以導引出更為平靜和更具創作力的學習空間,讓孩子發展為均衡的獨立個人。不僅僅資深而富有經驗的教育者會驚訝於教室內的張力能有如此巨大的改變,所有的讀者都能從布朗的洞見中有所收穫,本書是振奮人心的備忘錄,記載著已經被嘗試和驗證過的方法,適用於每一位孩子和我們當今的社會。
中文版特別邀請Michaela Glöckler醫師(瑞士Dornach歌德館醫學部 前部長)和Jan C. Goeschel 博士(瑞士Dornach歌德館人智學融合性社會發展委員會 理事主席)為本書寫引言和推薦序,顧哲銘醫師的審定序、陳曉霓老師的校閱後記以及各界推薦,都為人智學治療教育可以帶給華語圈廣大的兒童和青少年受益的可能,提供了有力量的祝福 !
希望本書能為你帶來一些反思、溫暖與勇氣。
好評推薦
七個生命歷程是理解生命和時間過程的關鍵,也可成為自我發展的工具,為觀察和自我實踐提供驅動力,提升自我在疾病和療癒歷程對它們的敏感度,並在個人與社會層面促進人類健康的生活態度。因此,蘿冰.布朗(Robyn
Brown)的《生命之梯:治療教育的七個生命歷程》中文版不只有助於讀者看見個別孩子的需求,也能給予每個人一個機會,省思自我、省思對待他人的態度並重新點燃自己人性發展的驚奇和喜悅。....(節錄自《生命之梯》中文版引言兼代序) ~ Michaela Glöckler醫師(瑞士Dornach歌德館醫學部 前部長)
作者引用七個生命歷程為一個實用的工具,讓教師可以在課堂中創造能回應每一個孩子需求的課程。現今的孩子都需要一個賦予健康的教育方式,所有的讀者都能從本書的洞見中有所收穫。....(節錄自《生命之梯》中文版推薦序)~ Jan C. Goeschel 博士(瑞士Dornach歌德館人智學融合性社會發展理事會 理事主席)
《生命之梯》可貢獻給父母和老師做為了解孩子的生命寶典,協助成人藉由兒童外在徵兆找尋到蘊藏於其內在發展未來的可能性。~張純淑(宜蘭慈心華德福學校 創辦人)
這本書流暢易讀,提醒我們帶著勇氣除去與孩子之間的阻礙,當孩子能被理解同理,不再被視為有障礙而被分隔,他們才能得到轉化力量突破、展現自己。~呂玉英(臺灣人智學療育社群發展協會 理事長)
本書提供教育工作者一座燈塔,幫助教育現場的教師、特教老師、治療師與家長面對新時代的孩子,提供可以心胸開放又能審慎地關照、陪伴孩子尋找到自己的天賦,去除障礙標籤與創傷的實例與方法。~余若君(台灣四年制治療教育與社會治療學程 召集人 )
當今環境、科技、社會和人類意識的變化深深地影響孩子,也影響著教育,孩子需要更多的保護和幫助,老師也需要更多的支持和能力才能滿足孩子的需求。本書提供了具體可行的方法為治療教育者開啓了一扇窗。~張俐(成都華德福學校 創辦人)
作者以實例帶領我們一起經歷一位面臨學生多種挑戰而無助的帶班老師,如何以史代納的治療教育十二講為基礎,有意識和孩子工作,並和自己工作,從客觀觀察孩子開始進而與其建立正確的關係。(節錄自《生命之梯》中文版校閱後記)~陳曉霓(台灣人智學暨健康照護平台治療教育組 召集人;《生命之梯》治療教預專業校閱)
每一位特殊需求孩子的到來,往往帶給我們不同的視野,也時刻提醒我們對人類意識的發展多一些反思。本書能幫助我們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更認識自己,追索生命所為何來,共同去尋求一條自我教育和自我療癒之道。(節錄自《生命之梯》中文版審定序)~顧哲銘(兩岸三地第一位取得歌德館認證之人智學醫師;《生命之梯》總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