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業精於勤,行成於恆
「一生懸命」,是日語激勵人生的經典名句,意指人的一生堅持專注、把事情做到極致,用生命守護自己的專業,精益求精。就因為這份追求最精緻的技術,不為利益所動搖,精工細琢,追求精一,一心一意只做最佳產品的「職人精神」,因而據去年十二月媒體報導:世界歷史最悠久前十名企業中,日本企業就囊括了九名。
作者稻盛和夫先生在本書裡直言,「要一生懸命(竭盡全力工作),而且不以為苦地天天持續下去,就必須熱愛自己現在做的工作。只要是喜歡的,就能夠付出很多的努力。」也就是說,「一生懸命」的首要條件,就是要對眼前的工作懷抱著無論如何都要成功的「熱情」,才能日復一日地「殫精竭慮」,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
他在書中進一步強調,這份「熱情」必須建立在「利他」的信念,「內含著利他思維、存在著愛,有著希望大家更好的體貼心意」,才會強烈地驅策自己「前進」,將自己的「潛能」發揮極致,因而成功的機率也就愈大。
無疑地,擁有「經營之聖」美譽的稻盛和夫先生是「職人」的典範。本書貫穿著「立下願景」(描繪巨大夢想)→「堅持努力」(熱愛工作,燃起鬥志)→「利他行善」(識人、用人、培育)→「率先行動」(活用組織、去除私心)的信念,可說是企業管理者的「領導統御指南」,更是每個人在創造「生命最高價值的指針」。
「天道酬勤」,稻盛和夫先生成功地逆轉勝,立下人類典範。有為者亦若是,他能,你我又為何不能呢?讓我們永保「超認真及超努力姿態」,創造「企業」或「人生」的最大「勝利佳績」。
吳安妮
(本文作者為政大商學院講座教授)
推薦序
領導要回歸原點
天下所出版的《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一書收錄稻盛和夫過去在盛和塾的演講,集結成四十三篇深具啟發性的文章,闡述他對領導的看法。
這些看法如他所說的「不是講一些空泛的理論,而是將自己在經營及人生的種種課題上奮鬥時切身感受到的事物,努力地以發自內心的詞彙來說明」,然而,他的經驗卻提供了管理學說上的實證依據。例如,稻盛和夫強調無私利他的善念及崇高人格對成為領導者的重要性,這與領導特質論不謀而合。
他也不斷地提醒大家,要成為領導者,必須要有強烈的願望,如堅石般的意志,殫精竭慮,以及使命必達的責任感,並能通志於眾,激勵部屬達成高績效目標,此與願景及轉型領導有許多共同點。尤其是,稻盛和夫提到他採用的績效管理方式,他稱之為「逆向療法」,以好幾倍數方式提高績效目標,要求部屬付出更多的努力,使命必達,這種做法反而能促進更高績效水準的提升。這種觀點及作法,與近年來在全球各地受到企業界高度重視的OKR(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目標設定法有異曲同工之妙。
在領導部屬方面,稻盛和夫非常強調「以身作則、身先士卒」這個古今中外都有共識的領導黃金法則,如此方能感染部屬的鬥志,提升士氣。「付出不亞於個人的努力」正是高度組織公民行為的展現,必須先讓部屬認同及信任。稻盛和夫秉持其一貫的「敬天愛人」精神,以真誠心,關懷及培育部屬,才能造就兩家世界五百強的企業,並帶動瀕危的日本航空轉虧為盈。
這本書可說是一本結合心法與手法的領導教戰守則,宛如良醫的仁心仁術,由稻盛和夫透過親身實踐,娓娓道來,特別具說服力,是值得想成為成功領導者的各界人士修鍊之參考。
韓志翔
(本文作者為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學系教授)
推薦序
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
哈佛大學商學院領導學教授索茲尼克(Abranham Zaleznik)曾提出一份對於卓越領導者所做的觀察報告。他發現從人格特質來分析,卓越的領導者創造願景,專注於富想像力的構想,激勵、鼓舞人心,促使人們接受其所提出的願景和策略;且長於指導事務的進行,控制自己、管理其他人工作。
在面對目標的態度及工作領域上,領導者以主動的態度迎向目標,改變部屬對價值的思考方式,且對長久以來的問題,可以思考全新的方案;在與他人的關係方面,領導者享受孤獨,與人們的關係出自直覺,並感同身受。喜歡使用充滿情感意涵的形容詞,擅於引發強烈的認同感。
但是一般的上班族或者企業的經營者如何才能邁向卓越的領導者呢?有著日本經營之聖之稱的著名企業家稻盛和夫先生現身說法,以其一生的經驗與心得,透過一場場的演講,毫不保留的分享給日本的聽眾,並將其集結成本書。
他提醒所有的日本企業領導者,一定要擁有「足以滲透到潛意識的強烈而持續的願望」,並「超認真」地思考並「描繪巨大的夢想」,透過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認真工作,活用組織,懷著對屬的愛培養人才,讓員工為你著迷,並保持「純粹美麗的心」,每天自我反省,提升心性,那麼你的願望必定會實現!
詹文男
(本文作者現任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所長)
推薦序
不怕困難、永不妥協,努力是唯一真理
稻盛和夫先生的經營理念,我想不只是徹底改變許多人的工作態度,更是讓一群企業管理階層參考的模範。
在貧困家庭中成長、並秉持著「不亞於別人的努力」一路找最困難的路走,對於「越級打怪」毫無退卻,創立了京瓷之外,更是解救日本航空面臨第二次破產危機的大功臣。
我也曾經在幾年前,在公司內部舉辦稻盛和夫先生的《京瓷哲學》一書的讀書會,全公司近一百位同事分成小組,依照章節來介紹稻盛先生的經營哲學,目的也是為了讓大家認識這樣一位成功的企業家,以及他超人般的工作態度和經營哲學。
這本書所挑選出的四十三篇演講,更是稻盛和夫經營學裡精髓中的精髓,即使是第一次接觸,也可以輕鬆跟上並迅速理解其中奧妙之處。
特別是針對身為「領導者」的企業主管們,所應該具備的能力、散發出的個人特質、需擁有的強大意志力有諸多具體刻畫,讓讀者可以更能心領神會、付諸實踐。
領導者必須瞭解自己的使命:以最正向、積極的態度,緊握對「成功」的執念;面對問題不閃躲、不逃避,帶領部屬選擇最困難的目標前進,並且不輕言放棄、不輕易妥協。
人一旦怯懦、就不會懷抱更大的希望,也就更不可能成功。領導者必須創造勇於挑戰、面對目標積極思考的氛圍。
有企圖心的領導者,若是沒有「心存善念」,只為著私利汲汲營營,即便有著強烈信念,不擇手段達到目的,這份成功也是很難持續下去的。稻盛和夫先生認為,只要以美麗、純粹的心來經營企業,是一定會成功。如同他在二○一○年重整破產的日本航空一樣,並非單純為了企業重新獲利,而是評估日本經濟現況、航空業的平衡、偌大的受雇者及其家庭的幸福等等,為了「社會、人民的幸福」而接下這燙手山芋。也因為這樣純粹的心讓重建之路邁向成功。
保聖那集團從一九七七年成立以來,便是秉持著「解決社會問題」為中心思想,從人才介紹、派遣事業,跨足到地方創生、改善女性就業環境等,一路從百人企業一直到萬人集團,更將理念宣揚到海外十四個分公司。
而我擔任保聖那臺灣分公司總經理已經二十八年,除了發展全方位人力資源管理服務的「本業」之外,在每一個事業的背後都是為了協助企業能夠擁有更健全的體質、以及協助每一位求職者可以適才適所。解決「人」的問題,就是解決「社會」的問題。
在大環境不斷變化之下還能帶領企業穩定成長,就叫做「經營」。全球經濟瞬息萬變,無論是結構上的巨變、或是思想上的改變,都是領導者需要隨時抓緊神經小心對應。
我認為無論工作型態如何日新月異,在時代的洪流中,唯一不變的真理便是「比別人更努力」的態度,以及「回饋社會」的精神,而這也是讓公司能夠在社會上成為最頂尖企業的重要核心。
許書揚
(本文作者為MGR經緯智庫暨保聖那管理顧問公司總經理)
推薦序
正因為「因果不虛」,更需要「加倍努力」
以佛法就觀察的方法來說,傳統上有著關於四理(四種道理)的論述。在其中一項的觀待道理中,有一類是歸納為我們一般人也耳熟能詳的「因果觀待」,其意義簡要的來說就是,果的變化是來自因的差異。舉個容易理解的例子來說,要培養出碩大甜美的果實,光憑一個良好的種子是不夠的,還要靠水分、天氣、溫度、養分、人類的勞作,以及不遭受到病蟲害等。就人類本身能夠掌握的部分,恰恰如同一句諺語所說的「要怎麼收穫先怎麼栽」。
果樹的成長,有人類辛勤的呵護,幫忙除去了爭奪養分的雜草,消滅了傷害果樹本體的害蟲,減少了競爭所帶來的影響。然而事業經營的果實要能夠豐碩成長,則必須在大環境中,勝出許多彼此處於競爭關係的對手。因此,除了努力之外是不夠的,想要事業能漂亮地開花結果,更必須要「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
今日,不幸適逢中國的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疫情爆發,平時能貫徹稻盛哲學,擁有體質健全的企業,或許能撐上一年半載停業,然而平常沒有做足準備的企業,很可能停工一個月就要面臨倒閉。
無論如何,千萬要記得稻盛先生的另外一句金玉良言「認為不行的時候,才是工作的開始」。更詳細的精神指引之路,相信讀者必能從本書當中獲得曙光。
唐松章
(本文作者為崇友實業榮譽董事長)
推薦序
深思中帶著行動將能持續提高心性
經營事業的路上隨著不同的階段,帶著不同的挑戰,當閱讀稻盛塾長的經營智慧時,總有著「沉靜簡單」的心力量。在當今商業環境與人類生活環境,充滿著更多元的困難與挑戰的同時,需要的就是回到原點的思考與持續提升的力量。
深度思考對經營者來說是經常在做的事,稻盛塾長說人生與工作結果最關鍵的是「思考、想法」。
但如何思考?如何想呢?讀了稻盛塾長的書,你會發現塾長是用生命的力量,讓靈魂也產生吶喊般的在思考,想到ㄧ定要這樣,強烈到作夢也在想,當你打開書閱讀了第一章,會有著充滿正能量的「心感受」。
正常人「想」通常有想「好」與想「不好」,但稻盛塾長想的是「純粹利他」的心靈,當能「想好、說好、做好」,稻盛塾長說結果一定好,但「知道」要「想好」與持續能刻刻「做到」都「想好」又是另一回事,所以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學習場域,如稻盛塾長創立的盛和塾就是讓「想法」保持在想好的好場域方式。
你思考過你熱愛工作嗎?能熱愛就能樂在工作,用「超越自己」在工作,就是無限可能的開始,也伴隨著困難挑戰的開始,過程中能用「新思維、新行動」就是反省的最佳力量,不是逃避、遺忘而是去反省如何讓困難挑戰、不如意的事變如意。
稻盛塾長說「人生是持續提高心性的每一天」,讓自己的意志力、鬥志能保持在最佳狀態,是在一次次超越自己、面對自己的困難挑戰中累積出的,讓該用時能拿的出來的鬥志就能持續提高心性、拓展經營。
老天很公平給每個人一天都是二十四小時,但能在「有意識、有意義」中過每一天,你的一天也許就是他人的多天,只要「相信」自己有無限可能,用持續的力量,就能創造出自己越來越豐盛的人生。
我還在學,也邀請你一起來創造自己的無限可能,感謝人格的導師稻盛塾長將人生的智慧撰寫成書,也感謝天下持續出版好書讓社會有更多心靈的食糧,祝福讀者天天都有美好的一天。
廖述偉
(本文作者為台灣盛和塾理事長/傢式國際執行長)
推薦序
完成他人做不到的事
稻盛和夫先生有一句被很多知名領導人引用的話語,那正是說明他的經營生涯與燃燒鬥魂的經典話語,那就是「接下來要做的事,就是所有人都說,我們絕不可能做到的事」。
一九八四年,在稻盛和夫創立第二電電(KDDI)時,要挑戰日本電信的巨人NTT,在決定參與新電信事業時,就被各界說以他京瓷的中型企業規模,絕對做不到。結果,出乎大家意料之外,第二電電以新電信企業第一名之姿,遠遠勝過其他的新電信公司,包括豐田汽車與建設省合作的的日本高速通信公司。後來還主導了國際電信電話(KDD)以及屬於豐田集團的日本高速通信(IDO)的吸收合併,第二電電才改名為KDDI公司。
二○一○年,稻盛先生以七十九歲的年齡,接受日本政府的委託重整破產的日本航空的時候,也備受各界與媒體批評,認為以他完全是航空界的門外漢,來擔任重整負責人,日本航空一定會二次破產。卻又出乎各界的意料之外,一年之間日本航空就V型反轉,兩年半之後重新上市,漂亮的完成重整工作,並打破日本以往重整企業七年才成功的紀錄。
在讀這本書的時候,很能體會以《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為名,就是想要傳遞,稻盛先生在企業經營上最重要的創業精神與經營心得:怎麼做到「所有人都說,我們絕不可能做到的事」。
閱讀的過程中,一直有三個圖像在我心中浮起,一方面是呼應書中的內容,另一方面是再次驗證過去這十年間,在台灣盛和塾導引塾長理念的討論過程中,向塾長稻盛先生學習所得到的最主要的體會。
第一幅圖像是,「領導者(經營者)的生命力,就是企業的生命力」。領導者(經營者)的注意力焦點,不在企業身上的時候,企業就沒有了生命。相對的,企業擁有活潑的生命力,是因為領導者帶領著企業,完成了他人所做不到的事物,活出企業獨特的「價值創新」。所以領導者的使命,就是要「完成他人所做不到的事」,開創新的領域、成就新事物,來對人類、社會的進步做出貢獻。同時,也創造了全體員工、顧客、利益關係人、到整個社會的物質與心靈的幸福。
其次,「所謂的經營,必須先將人心引導到最好的狀態後才會開始」。稻盛先生經常提醒,不要忘記了這個「經營的原點」。日本航空可以快速V型反轉的重整成功,就是最好的明證。稻盛先生從日航最高階的五十多名經營幹部開始,一直到第一線的工作人員,啟動「意識改革」將人心引導為「從利他心落實經營核算意識」,擁有美麗純粹的心靈同時也實踐務實的經營作風,讓日本航空創造了奇蹟式的復甦,成為全世界獲利能力最高的航空公司。
第三,「經營與領導,最關鍵的是領導者的心靈」。要完成別人所做不到的事物,就是要走向前無古人的開創之路。在創造的領域之中,並不存在外在的燈塔或路標,只能依靠領導者或開創者自己心中的「燈塔」(理想),也就是必須靠領導者的心靈來引領創造及發展。所以稻盛先生一直提醒領導者(經營者),不能以階段性完成的事物為目標,要以可以持續發展的事物為人生目標,比如「創造幸福」、「行善」等。有持續地追完美的利他心靈,才能開創事業的永續發展。就如稻盛先生在京瓷的工作經驗中發現,所有開發出來的產品好壞,完全反映了開發者的心靈狀態一樣;所有企業經營的好壞,完全反映的是領導者的心靈狀態。
這本書細數稻盛先生對於讓工作及企業成長的領導要領,在內容上用了許多京瓷、KDDI、及日本航空的實際經營事例來做說明。不僅有清晰的領導原則之指引,更有實際案例之說明對照,讓讀者在閱讀中可以很快地掌握,稻盛先生認為領導人養成所需要的要訣及修煉路徑:思考方式、人格素養、活用人才與組織、以及開創事業的創造及挑戰之要訣。
如果,你正在思考「如何帶領團隊追求卓越及成功?」或者你正在苦惱「如何才能讓企業得以持續發展、擴大,而不會衰退沒落?」,那這本書就很符合你的需要。
相信在稻盛先生的「膽識」及「智慧」的話語中,不會讓你空手而回。但若你沒有想要「完成他人做不到的事」,那麼收穫可能也就不大。若你想要開創一番新事業,就要開始去想,直到你「看得到」為止。祝福你,「心想事成!」。
馮仁厚
(本文作者為台灣盛和塾協會常務理事、群仁管理顧問公司總經理)
序
社會不斷出現重大的變化,今天,可說是個「領導者受難的時代」。
現代的領導者,必須致力讓一個由多國籍和多樣化經歷、價值觀成員構成的組織有統一的方向。而且,在社會的規範意識高漲之下,指導部屬時,還必須注意職權騷擾和性騷擾。甚至,隨著要求改革工作方式的呼聲越來越高漲,還必須教導部屬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工作。
但是領導者不能在這種環境變化之下自我變質。就因為身處變化劇烈的時代,領導者更應該擁有普遍的判斷基準,提出明確的方針,帶領組織內的成員達成目標。但是現在,我聽到的卻是愈來愈多的領導者對自己的領導統御沒有信心。
現在最重要的是回到原點,由源頭來探索領導者究竟該是什麼樣的人,什麼才是理想的領導人像。此外,也需要有該怎麼發揮領導統御的實踐性方針。
本書的出版,要歸功於PHP研究所經營理念研究本部和京瓷稻盛資料館合組的「共同研究會」。PHP研究所曾經推出多本運用松下幸之助談話錄編纂的書籍,而稻盛資料館的成員們則是舉行研究會,學習松下幸之助的經驗與知識,本書就是在這些活動裡誕生。
二〇一〇年二月起約莫四年之間,在舉辦的約二十七場研究會中,與會成員涉獵了我龐大的談話錄,同時挑選出應該讓初級管理者到經營者等領導者學習的材料。同時,這些成員也致力於將這些材料編纂為非常接近我原意的「領導者讀本」。
這本書原來沒有打算出版,但是PHP研究所的清水卓智社長寫了封信給我,「近來,每當我看到領導者不成熟造成的企業和組織醜聞,就覺得我們應該將傳述下來的哲學,確實地傳達給今後肩負日本未來使命的年輕領導者」,強烈地建議我付梓。雖然內容包含了我公司內部的事,但是為了對煩惱中的領導者有所助益,我決定接受建議將書籍付梓。
本書中我的發言,是向公司內外、主要是領導者說的話。我在人前說話時,都不是講些空泛的理論,而是將自己在經營及人生的種種課題上奮鬥時切身感受到的事物,努力地以發自內心的詞彙來說明。
期待這本幾乎完全運用我的詞彙編纂而成的書籍,會是對各位讀者感同身受的「領導統御指南」。
二〇一〇年二月一日,我接任外傳有二次破產危機的日本航空公司會長,開始重整的工作。由於三萬二千名JAL員工無私的奉獻,日本航空不但成功地在二〇一二年股票再度上市,而且一舉成為了世界數一數二的高收益航空公司。
在這日本航空公司的重生上,我不但要求經營幹部,同時對機師和CA(譯註:空服員),以及維修和地勤人員等日本航空的各部門領導者,說明本書中說到的想法和姿態的重要性,要求他們進行意識改革。日本航空各職場領導者的意識與行動,成為了往正向演變的契機,也成就了人稱奇蹟的「日本航空重生」。
我相信這本書,對於現在站在第一線現場、立於組織前頭,痛苦於各種課題的現代領導者們,一定會有所助益。
本書的書名,定為《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反覆地做「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是我自己的經營哲學「京瓷哲學」裡最根本的部分。此外,將我的經營原理原則總結而成的「經營十二條」,以及總結人生重要內容的「六項精進」裡,都有這個項目。
更重要的是,這明確地表現出我一路走到今天的人生。我這個沒有特別才能的人,在自己八十餘年人生裡,不過就是致力地做這件事罷了。
努力是每個人都在做的,但大都是半途而廢。當舉出很高的目標並希望能夠實現時,就必須要有非凡的極致努力才有可能。更何況在變化劇烈的環境裡,要成為團結眾人、超越困難,並致力於組織成長發展的現代領導者,要付出的努力應該絕非一般。
各位閱讀本書、活躍在各種組織裡的領導者,以及肩負下一代重任的各位準領導者們,我期待各位能夠身先士卒,以「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來面對人生和工作,為組織做出良好的示範。最後,我祈求能有更多卓越的領導者出現,以活化各自的組織,組織裡的眾多人們也能夠在心、物兩個層面得到更多的幸福,並以此為序文結尾。
二〇一八年十二月
京瓷名譽會長 稻盛和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