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式教養:自由開放X適性教育X簡單生活,打造快樂家庭的13個祕密

荷蘭式教養:自由開放X適性教育X簡單生活,打造快樂家庭的13個祕密
定價:360
NT $ 284 ~ 379
 

內容簡介

  ★週日時報、每日郵報、紐約郵報佳評如潮
  ★售出逾12國版權:英國、美國、日本、泰國、韓國、芬蘭、波蘭、義大利、俄國、羅馬尼亞、塞爾維亞、中國
  ★全球逾20間媒體報導:時代雜誌、華盛頓郵報、出版人週刊、英國BBC電視、星期日泰晤士報、美國NBC電視,以及荷蘭、加拿大、比利時、法國、愛爾蘭、西班牙、葡萄牙、南非、智利等各國媒體


  成功不一定能帶來快樂,但是快樂的生活卻能成就一個人。
  如何讓父母做得愈少,孩子卻學得更多?
  來自英美異地的文化震撼及第一手的荷蘭現場觀察,
  如何養出全世界最快樂的孩子?荷蘭教養的祕密,全世界都想知道!
 
  生長於美國的瑞娜與來自英國的蜜雪兒分別嫁至荷蘭,定居生子後的在地生活讓兩人充滿驚奇。除了面對異國文化的震撼與洗禮,更讓她們好奇的是:為什麼荷蘭的孩子如此快樂?為此,她們創立「發現荷蘭」網站,收錄在當地所見所思,以及從異國角度所觀察到的荷蘭式教養法;結果其中一篇<荷蘭小孩的八個祕密:全世界最快樂的小孩>瘋傳全球,引起許多父母的共鳴,因而動念完成本書。作品中不僅可見兩位母親的教養觀察,更有對於英美及荷蘭當代三地教養文化的異同省思。

  台灣長期跟隨英美菁英思維的教養及價值觀,不僅讓大人們汲汲營營追求成功,更將期望延伸至下一代。要求孩子們學業至上真的正確嗎?被成績壓垮的同時,孩子的眼裡是否有一絲落寞?是否感到不被理解?是否因此而失去了快樂?或許,激發孩子自主的學習力、獨立思考及社交的能力,才是更重要的事。
 
  快樂的家長,才能成就快樂的孩子!

  荷蘭孩子在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快樂指數調查名列前茅,荷蘭也因此成為促進兒童幸福成長的優秀榜樣。他們為什麼如此快樂?是因為荷蘭家長們的教養態度自由開放?還是他們能騎著單車四處自由玩耍?無論祕密為何,荷蘭家庭確實因此更幸福,從嬰兒每日睡眠時間十五小時,到家長享有大部分人夢寐以求的工作與生活平衡都是如此。

  兩位作者不僅從異國視角對於荷蘭教養進行觀察,也訪談了許多對象,包括學者、專家、教師及親友家長,從各層面提點出荷蘭式教養的特色,例如:

  核心價值是「家庭」:從產婦到育兒教養都有親友支援幫助
  荷蘭寶寶的睡眠時間較長:祕訣在於整潔、休息和規律
  孩子不是家長炫耀的工具:與同儕的相處能力更重要
  重視群體和諧,拒絕菁英思維:激發孩子的學習力比成績第一更重要  
  全家共享親密交流時光:每天必定一起吃早餐!

  荷蘭人追求舒適、溫暖、愛與陪伴的感覺(gezellig),充分反映在生活及教養態度上。透過跨文化的思考交流,我們也能從中借鏡,以自由開放的教養方式,養出快樂健康的下一代。

名人推薦

  布爾.丁夫人/作家  
  李貞慧╱親職作家暨閱讀推廣者
  林昭儀/《比工作更重要的事!荷蘭人快樂至上的生活哲學》作者
  徐明佑/新竹縣照海華德福實驗教育機構資深教師、清華大學幼兒教育學系兼任講師
  郭書瑄/旅歐作家
  陳瑜/鏞鏞甫甫親子部落    
  焦糖綠玫瑰 /不婚媽媽百萬親子作家

好評推薦

  「對於幸福的追求與定義,荷蘭與台灣真的大不同!我從一開始的不苟同、滿臉疑惑到現在才能怡然自得、真情融入。到底對荷蘭人來說,平凡生活裡的小確幸與滿足感,是如何創造出來的呢?荷蘭爸媽手上果真都有一支快樂魔法棒?還是學校基礎教育注重層面令人感到不可思議?或者是荷蘭人天生開朗且務實勤奮的幽默基因?經由全球認證,荷蘭確實養育出全世界最快樂的兒童!」──布爾.丁夫人/作家

  「自由開放的教育方式不代表任性而為。荷蘭教養法的神奇之處,在於也能養出自助且注重規律的孩子。把重點放在養成一個生理心理健康、快樂長大的孩子更重要。如同荷蘭人說的,自己先成為快樂無慮的爸媽,你的孩子感受得到,他才也能快樂無慮。」──林昭儀《比工作更重要的事!荷蘭人快樂至上的生活哲學》作者

  「我擔任班級導師的時間將近十年,回憶著孩子在生命中各階段的成長,這本書給我很多啟示,讓我迫不及待想與家長和老師們分享。」──徐明佑/新竹縣照海華德福實驗教育機構資深教師、清華大學幼兒教育學系兼任講師

  「本書談的不只是親子教養,更是深度的荷蘭文化探討。」──郭書瑄/旅歐作家

  「在我們依然拚命讓孩子獲得滿分的時候,荷蘭人用更有智慧的方式教育下一代,讓孩子能夠開心無壓力的開懷笑、享受人生、擁有健康與充滿自信的生活,這是目前台灣社會比較欠缺的,也是家長可以深思的地方。」──陳瑜/鏞鏞甫甫親子部落格版主
 
  「本書由兩位為愛移民到荷蘭的媽媽所著,有別於教條式的教養書籍,她們採用大量的生活小故事來論證,以十三個章節分享荷蘭人教養出快樂孩子的秘訣,每日與孩子大戰到精疲力竭的您,怎能不讀一讀這本有如魔鏡的好書?」──焦糖綠玫瑰 /親子作家

  「清楚而簡潔,透過大量的日常家庭生活小故事來說明其論點;這是本年度最具說服力的育兒書之一。」──週日時報(Sunday Times)

  「若說之前在英國大受歡迎的是丹麥那種Hygge式的寧靜舒適風,那麼接下來我們或許可以拋棄蠟燭,擁抱比較粗獷、簡單的荷蘭式快樂『gezellighied』……每個父母都應該讀讀這本書。」──每日郵報(Dialy Mail)
 
  「發現能夠養出快樂孩子的永恆祕訣,可能只是來自日常的基本規範、家庭時光、獨立教養、合理的期望,以及──巧克力米,多麼令人高興。」──紐約郵報(New York Post)

  「令人大開眼界、迫不及待想採納的觀點。下輩子,我要當荷蘭人。」──潘蜜拉.杜克曼(Pamela Druckerman),《法國小孩不亂扔食物》(French Children Don’t Throw Food)作者

  「一本迷人的書──多希望我早點讀到!事實上,讀得愈多,就愈來愈想全家都搬去荷蘭!」──莎拉.透納(Sarah Turner),《非典型媽媽》(The Unmumsy Mum)作者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瑞娜.梅.阿考斯塔(Rina Mae Acosta)

 
  亞裔美籍作家,來自美國加州,現在和荷蘭籍丈夫及兩個年幼的兒子住在荷蘭。瑞娜擁有加利福尼亞大學柏克萊分校和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學學位,同時也是熱門育兒部落格「發現荷蘭」(Finding Dutchland)的版主。

蜜雪兒.哈契森(Michele Hutchison)

  身兼編輯、譯者和部落客,出生地是英國索利赫爾(Solihull),從小生活在林肯郡(Lincolnshire),曾就讀東安格利亞大學、劍橋大學和里昂大學。蜜雪兒原本在英國出版業工作,直到二〇〇四年身懷六甲才搬到阿姆斯特丹,目前和荷蘭籍丈夫及兩個孩子住在堤畔的老房子裡。

譯者簡介

廖亭雲


  畢業於台灣大學翻譯碩士學位學程筆譯組,目前正努力朝優良專職譯者的人生目標前進。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目錄

推薦序 有快樂的家長,才有快樂的孩子
推薦序 開心快樂是最重要的事
推薦序 快樂,就是成功的人生
推薦序 徜徉在愛、陪伴與溫暖的教養環境

前言 荷蘭小孩快樂的祕密

第一章    發現荷蘭
瑞娜在多倫──樹林中的奇妙荷蘭村
生活在阿姆斯特丹小鎮城市的蜜雪兒

第二章    為母之道
瑞娜探索荷蘭人的生產方式
-現代荷蘭式生產體驗/荷蘭護理師的魔法

第三章    全街區最快樂的寶寶
瑞娜思考著關於易於照顧的寶寶和完美家長
-育兒諮詢處助你一臂之力/荷蘭寶寶時程表/睡眠專家/深入探討荷蘭人的3R/以自己的風格執行荷蘭育兒法

第四章    不識字但充滿笑容的學齡前兒童
瑞娜終於認同不必強迫幼兒學習閱讀
-荷蘭媽媽指點迷津/幼兒園理念

第五章    無壓力教育
蜜雪兒重新思考教育的意義
-社交能力的重要/明確的規則是關鍵/與幸福學教授會面/中學分制/競爭的弊病

第六章    關於紀律
蜜雪兒的孩子一點也不法國
-強烈反彈

第七章    雨中單車行
蜜雪兒漸漸放下保護傘
-學會單車/騎單車鍛鍊毅力/安全顧慮/邁向獨立/騎得更遠:中學

第八章    自由童年
蜜雪兒沒有因為讓孩子在外玩耍而遭逮捕
-英國的遊戲方式/自由無界/可見的危險/為自由做準備/學習壓力/班和伊娜最愛的戶外遊戲

第九章    簡單生活
瑞娜露營去
-荷蘭育兒法速成班
蜜雪兒如何發現簡樸生活的真諦
-簡樸文化

第十章    有快樂的家長才有快樂的孩子
瑞娜找到了生活與工作的平衡
蜜雪兒學習如何放輕鬆
-壓力

第十一章 巧克力米才是重點
瑞娜解釋荷蘭人的用餐態度
-冠軍早餐/健康均衡的飲食?/餐桌禮儀成就不凡的孩子
蜜雪兒認為餐桌才是重點

第十二章 談一談性
蜜雪兒被問到了尷尬的問題
-自古以來就開明的性觀念/棘手的問題/博物館的性展演/關於性別
議題

第十三章 荷蘭青少年沒有叛逆期
蜜雪兒對未來的想法
-信任/青春期大腦的發展/獨立/失敗恐懼症/為青少年營造
Gezellig的家/酒精與毒品/荷蘭青少年快樂的原因/友誼
結語 開始革命吧!

謝辭
參考資料及註釋
 
 

推薦序

有快樂的家長,才有快樂的孩子
──林昭儀/《比工作更重要的事! 荷蘭人快樂至上的生活哲學》作者


  三年多前,在撰寫《比工作更重要的事:荷蘭人快樂至上的生活哲學》一書當時, 我女兒還只是未滿一歲、不會說話的小嬰兒。轉眼時間飛逝,上個月她已滿四歲,正式進入小學。而我的荷蘭文化體驗也隨著她的成長擴展到學校教育體制,因此本書讀起來更是感同身受。

  如果你喜歡我的書,一定也會很享受閱讀這本《荷蘭式教養》,書中有大量生活中的例子、且提供統計數據或調查報告支持論點。本書的兩位作者分別來自英國與美國,忠實地寫下做為荷蘭媽媽面對與她們成長背景極不同的教養文化所帶來的衝擊,如何經歷懷疑、不解、反思至理解的過程,我不禁發出心有戚戚焉的竊笑。可見這樣的文化差異不僅僅是東西文化之間的不同,而是荷蘭人真的有其「特殊之處」。

  「以人為本」是塑造出荷蘭各種有別於主流國家懷孕生產過程及教育體制的主要因素。包括了解迎接新生兒當下所面臨的手足無措、有保險支付居家照顧護理師提供協助、手把手地教導新手父母如何照顧嬰兒。嬰幼兒定期到育兒諮詢處報到進行檢查,這些小兒科醫師提供的顧問不僅限於生理發展,同樣也包括睡眠、心理、生活習慣等建議。
  荷蘭的教育體制實在很特別。四歲即進入義務教育的小學階段,將四、五歲階段的學校重點,放在讓幼兒建立團體社交互動的能力、建立生活習慣規範與自理生活能力。此外,多數小朋友是在滿四歲生日的隔天便進入小學,因此老師不是面臨一整班的新生,而是可以一次特別照顧一位幼兒去融入全新的環境。而小朋友在生日之前幾周,即會安排每周數個小時預先到小學班上去適應環境。對於即使只是四歲的幼兒,一樣重視他們對於「Gezellig」的需求。學校對於荷蘭小朋友們而言,非但不是壓力源頭,反而是真的能快樂享受學習的地方──關於這點,我女兒可以作證。這一周是她上小學以後的第一個假期,當天早上發現沒有要去學校,她竟然還失望地大哭起來。

  自由開放、適性教育、簡單生活,這十二個字精確的摘要我的荷蘭家庭體驗。某天晚飯時間,我催促著女兒不要只看電視,要趕快再吃一口。她回答「媽媽,我的嘴巴裡還有東西,所以還不能吃下一口。等我這一口吃完,我就會吃下一口了。」 一邊說一邊揮舞著政論節目主持人般的手勢。也幸虧自認夠融入荷蘭文化,我被這樣義正嚴詞的回答弄得哭笑不得,而非當下因為失去權威或認為沒有禮貌而生氣。我轉頭向老公確認:四歲這個階段的小朋友都會這樣? 還是荷蘭小孩特有的行為?老公則是態度公正地回答「她說的沒錯啊。」嗯,果然我認識的那些思緒分明、辯才無礙的同事們,就是從這樣的荷蘭式教養下長大的(如此一來,至少小孩長大以後會自己爭取權益、不會被欺負,做媽媽的我也就安心了)。

  然而,自由開放的教育方式不代表任性而為。荷蘭教養法的神奇之處,在於也能養成「自助、規律」的孩子。來到我們家的台灣客人們,對於女兒晚上八點以前上床睡覺、不用哄睡、一歲半起自行吃晚餐等等不同,總是訝異又好奇。

  本書也一再印證,我在職場上所認識到的荷蘭成人特質都是其來有自。那些不怕挑戰、自信自在的態度,原來就是來自於這樣開放思維的教育方式。小朋友弄倒東西了,沒有關係,「dat geeft niet」,學習原諒自己也能原諒別人。跌倒了就自己站起來,「kusje er op」,痛的地方親一下就好了。這樣「沒有什麼大不了,再接再厲」的鼓勵,塑造出荷蘭人快樂滿足又充滿幹勁的人生態度。

  真心地說,處於荷蘭教育態度的環境下,這四年來,我從未擔心自己的孩子是否輸在起跑點、學業表現或未來成就,這讓我自己的生活簡單輕鬆很多。把重點放在養成一個生理心理健康、快樂長大的孩子更重要。如同荷蘭人說的:要自己先成為快樂無慮的爸媽,你的孩子感受得到,他才也能快樂無慮。

開心快樂是最重要的事
── 徐明佑/新竹縣照海華德福實驗教育機構資深教師、清華大學幼兒教育學系兼任講師


  讀完這本書,又懷念起我在荷蘭旅行的日子。

  我當時住在透天別墅的民宿裡,房間裡有一座為雞蓋的小城堡;後來才知道,原來雞是他們的寵物,可以為他們下美味的蛋,也是他們生活中的好朋友,與陌生人也能有親密的行為互動。我試著讓雞停在我手上,感覺雞的溫暖,輕輕撫摸牠的羽毛⋯⋯原來,被照顧好的動物,可以閃耀著如此美麗的光彩。

  我很好奇,為什麼主人會養雞?原來這是從小學時的自然課程開始的。荷蘭自然課程的實踐,以及在知識裡探索延續的薪傳力量,讓他們在大學畢業後,無論從事的是文史或科技工作,都仍然能對喜愛的動物持續進行研究與了解。從他們的言談中,我學習到動物的行為與肢體語言,還有從教育中獲得的永續樂趣。身為教育者,我覺得這是最可貴的教育成果──因為學習與研究的精神,已經貫穿了他們的喜樂人生。

  我也很喜歡他們的別墅裝潢,裡頭有各種業餘的釀酒設備,是由內在興趣引發的動力去研發,而且成果是可以銷售的。聽著他們談起相關的知識,同樣也是帶著熱情與感動。從別墅望向窗外,可以見到許多腳踏車在穿梭,連河道上都有船正在划行。我可以感受到這裡居民身上的活力,手腳之間也充滿實踐生活美好理想的意志力!

  這些歷歷在目的往事,都成為我生命中難以忘懷的回憶。當時因為語言的限制,我無法更細緻的了解荷蘭教育背後的脈絡;如今卻很幸運的在本書裡讓我一窺究竟。

  原來,荷蘭的教育給予學生很大的自主權,而這就從家庭生活的餐桌開始:規律健康的飲食,照顧到孩子的喜好與健康需求。家庭用餐的過程中,孩子也都擁有會議般的發言權利。這些所有的表達與磨合過程,都是成長中自我能力的練習與累積。而除了用餐規律、作息規律,充足的睡眠也讓荷蘭人的臉上總是擁有好氣色;更重要的是,從小就得學會的腳踏車生活技能,也連帶養成了身體的運動習慣:在逆風與濕雨中前行,是意志力最好的磨練。

  我好羨慕這裡的孩子可以在戶外自由玩耍,因為那也是我小時候的經歷,但隨著時代的演變,台灣已經無法再有這樣的風景。現在需要我們透過對教育的新願景,共同形塑交織出由社群一起照顧孩子成長的新圖像。在城市中,也許可以期待著由下而上申請封街,讓非主要街道周圍的住民的孩子可以在特定時段,由家長守護一同到馬路上玩耍,盡興地用彩色粉筆在柏油路上作畫。而,在鄉下,希望透過這本書的分享,讓孩子也有機會多到戶外探險與玩耍,讓他們感受到獨立並學習擔任土地的照顧者,未來才能成為愛土地的主人!

  開心快樂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事,但這不代表著不用接受挫折與挑戰。透過這本書的介紹,我發現開心快樂是要付出代價的,這些代價是大人在孩子成長中的陪伴與耐心回應。在孩子犯錯的時候,能夠同理明白這正是孩子在學習的過程。孩子接受嘗試與挑戰時,要能適時放手讓他獨自面對困難,並發展解決能力。

  我目前帶的班級是國中二年級,從小學一年級直到現在;有些孩子是甚至是從幼兒園中班開始就是我的學生。我擔任導師的時間將近十年,回憶著孩子在生命中各階段的成長,再對照著《荷蘭式教養》這本書中的時間軸,我發現自己執行的教育理念,很幸運地與荷蘭式教育理念有許多契合。而面對孩子們正在進行中的青春期,這本書給了我很多的啟示,讓我迫不及待想與家長和老師們分享。期待這本書的理念能在台灣落地生根,可以在台灣美好的這片土地上,開出獨特的教養之花!

快樂,就是成功的人生
──陳瑜/鏞鏞甫甫親子部落格


  隨著孩子漸漸長大,在課業壓力愈來愈重的台灣教育環境下,常常問自己能夠引導孩子過著什麼樣的人生?捫心自問,在很多時候,我也常在整個大環境的壓力之下,把自己和孩子逼著走向「成功之路」,但這世俗眼中的成就,難道就是人生真正的成功?回頭再看,許多時候我們汲汲營營的目標,遠不及心靈上的快樂與富足,原來「快樂」,才是最成功的人生。

  有時候會在網站上分享我的「快樂seafood」理念,正是因為,在我的觀念裡,唯有快樂滿足的心靈,才是美好的人生。但是在目前全球菁英教育與工作成就至上的環境下,孩子的快樂指數愈來愈低,連帶的家長的壓力指數愈來愈高,在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或許還有我們必須更加重視的──身心靈的健康。

  有幸閱讀本書,竟然有如醍醐灌頂般,讓我頓時清醒,荷蘭的孩子不但可以生活得快樂,也能有不凡的創意與成就,「快樂學習,健康發展」正是家長對孩子最大的期許啊!

  事實上,因為小兒子今年上了國小一年級,許多小一新生的不適應與緊繃的氣氛經常籠罩整個家庭,不但造成孩子的不快樂,我自己也時常對目前的教育感到疑惑,似乎我還是無法逃離傳統束縛下的成績取向。家長自己走不出人生侷限的框架,也造成下一代快樂不起來,想想的確是很悲哀的事情。

  透過這本跨文化的教養書籍,讓我重新思考「生活、快樂、成就」的議題,我發現荷蘭人追求舒適、溫暖、愛與陪伴的觀點,是現代社會容易忽略的,我們好像已經變成「不在乎身心發展,只在乎成就與否」,陷入了教養與教育的困境中,有時甚至覺得很無助。但,在發現荷蘭教育理念之後,漸漸地比較能夠了解如何引導孩子,也幫助自己重拾更健康的育兒觀念──原來,從孩子的睡眠開始就是一大學問,生活中的整潔、休息與規律,甚至連一起吃早餐都可能是讓整個家庭擁有更完善生活品質的祕訣。

  而在荷蘭教育中最讓我深深感觸的,即是學校教育,像是「不必強迫幼兒學習閱讀」、「無壓力的教育」在台灣簡直是天方夜譚。從小一上學第一天,班上已經有一半以上的孩子熟悉正音課程,家長與老師的觀念都是「別讓孩子輸在起跑點」,而造成孩子一直預先學習課程,放學後到了補習班,將作業完成後再繼續加強測驗卷,大環境下的孩子被教育成精準答題的工具,卻少了思考創造力,其實是很可惜的一件事。

  每個國家都有值得學習的地方,受到全球認可的荷蘭教育更是如此。在我們依然拚命讓孩子獲得滿分的時候,荷蘭人用更有智慧的方式教育下一代,讓孩子能夠開心無壓力的開懷笑、享受人生、擁有健康與充滿自信的生活,這是目前台灣社會比較欠缺的,也是家長可以深思的地方。

  快樂的家庭才能有快樂的孩子,快樂的人生才是最完美的人生,人生啊──若能夠擁有健康的心靈與生活,快樂富足,夫復何求!一起來學習荷蘭幸福教育,發現每位孩子的亮點,找出孩子的與眾不同,耐心引導展現天賦與創造力,勇於面對未來挑戰。
    
  推薦給希望帶給孩子快樂美好人生的家長們,看看荷蘭家長如何與孩子創造快樂的生活,學習值得效仿的教育理念,適時調整教養步調與方式,找出最適合現狀的快樂教養法!      

徜徉在愛、陪伴與溫暖的教養環境
──焦糖綠玫瑰 /不婚媽媽百萬親子作家


  全世界最快樂的孩子在哪呢?
 
  我們這一代父母,自權威、填鴨式教育中成長。因為那些不甚愉快的學習經驗,原本我們對於孩子預想改採開放、引導式的態度,卻在不知不覺中繼承了上一輩灌輸下來「追逐成績、炫耀比較」的老觀念,逼著孩子做些表象的事情,而不去重視過程與其背後的涵義。

  或許,我們從來不曾真正看過,那些讓孩子從生活中快樂茁壯的樣貌,所以,縱使依舊渴慕建立起教養的烏托邦,但面對事件選擇題時,仍會手足無措、無法放開。當周圍的壓力矇蔽了雙眼,華人世界的父母,還是走上傳統壓迫、競爭比較的那條路。
 
  魔鏡啊魔鏡,世界上最快樂的孩子,都在哪生活呢?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屢將「荷蘭兒童」評選為全世界最快樂的小孩,並且,荷蘭有高達九成五的孩子,認為自己很快樂,這可不是受到大人指令下的評分!他們恣意徜徉在愛、陪伴與溫暖的教養環境中,荷蘭父母的責任,就是培養孩子的自信與生活技能。
 
  本書由兩位為愛移民到荷蘭的媽媽──瑞娜與蜜雪兒所著,瑞娜是生長於美國舊金山的美籍亞裔女性,蜜雪兒則為道地的英國人,有別於教條式的教養書籍,她們採用大量的生活小故事來論證,以十三個章節分享荷蘭人教養出快樂孩子的祕訣。每日與孩子大戰到精疲力竭的您,怎能不讀一讀這本有如魔鏡的好書?

前言

荷蘭小孩快樂的祕密


  兩個小朋友一路彼此追逐到溜滑梯的頂端,接著又打打鬧鬧搶著要先溜下來,他們的母親坐在一旁公園裡的長椅上聊天,一邊喝著拿鐵,一邊享受灑在臉上的微弱陽光。在遠處,有隻狗吠了一聲,一個小男孩悠悠地騎著平衡車過來,推著嬰兒車的祖父就跟在後方。一群穿著成套運動服的大孩子在自行車道上競速,一路又笑又鬧,曲棍球棒有點危險地懸掛在靠近車輪處;他們超越過一位車速較慢的年輕媽媽,她前面載著一個寶寶,後面載著一個幼兒。一群小女生在草地上玩球,相互扔擲,有的在中間搶球,開心的尖叫聲瀰漫在空氣中。不遠處,有些男孩在練習滑板動作。這些學齡兒童,都沒有大人陪同。

  這快樂的一幕可不是電影中的場景,只是阿姆斯特丹凡德爾公園(Vondelpark)春季一個尋常的週三午後,這樣的景象在荷蘭天天都可以見到。

  二〇一三年,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的報告將荷蘭兒童評為全世界最快樂的孩子,根據研究人員指出,荷蘭的孩子在童年福祉方面領先各國,比較對象是全球最富裕的二十九個工業化國家。其中英國排名第十六,而美國則是第二十六名,僅勝過立陶宛、拉托維亞和羅馬尼亞,也就是調查中經濟狀況最差的三國。荷蘭小孩在評估的五項分類中都落在前五名:物質福祉、健康與安全、教育、行為與風險、以及住家與環境。事實上,荷蘭的孩子在「行為與風險」和「教育」(英國在這一項僅排名第二十四)這兩項都獲得最高分。由荷蘭兒童評估自己的快樂程度之後,有超過九成五的荷蘭小孩認為自己很快樂。有其他幾項研究,也同樣指出在荷蘭成長的好處,例如英國的兒童貧困救助會(Child Poverty Action Group)以及世界衛生組織(WHO)。這份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報告來自二〇〇七年報告的追蹤調查,當時是荷蘭首次被視為兒童福祉的代表性國家,而英國和美國則是敬陪末座。

  此外,有新的研究指出,荷蘭寶寶比美國寶寶快樂得多,研究兩國嬰兒的性情差異之後,研究員發現荷蘭寶寶比較滿足,而且比美國寶寶更常大笑、微笑、有親密的肢體接觸。荷蘭寶寶比較容易安撫,而美國寶寶則比較容易有恐懼、悲傷和沮喪的表現。心理學家認為,這樣的差異源於兩國在育兒方面有不同的文化習性。竟然沒有人想進一步深究這個現象,實在是讓我們不敢置信。

  我們兩人分別來自美國和英國,丈夫都是荷蘭籍;我們都在荷蘭扶養孩子,不禁注意到荷蘭小孩有多麼快樂。各位從第一段描述的情景應該就能略知一二:荷蘭小孩享有的是英美小孩所沒有的自由,而他們正是因此茁壯成長。

  以下是荷蘭小孩和英國及美國小孩的部分不同之處:

  ◆荷蘭寶寶的睡眠時間較長。
  ◆荷蘭小學生幾乎、或完全沒有作業。
  ◆荷蘭兒童不僅受到重視,也可以發表意見。
  ◆荷蘭兒童受到大人信任,可以自己騎單車上學。
  ◆荷蘭兒童不需大人陪同就可到戶外玩耍。
  ◆荷蘭兒童會固定與全家人一起吃飯。
  ◆荷蘭兒童擁有更多與父母相處的時光。
  ◆荷蘭兒童享受簡單的樂趣,對二手玩具也感到滿意。
  ◆最後,也最重要的是,荷蘭小孩可以把巧克力米(hagelslag)當作早餐!

  荷蘭人的童年有一大部分都是自由和玩樂,而且幾乎沒有課業壓力,正因如此,荷蘭小孩很好相處,只要習慣他們直截了當的溝通方式,就能看到他們善於互動、友善、喜歡聊天、可愛真誠又不拐彎抹角的一面。荷蘭小朋友也很樂於助人,能夠迅速積極的採取行動,也不會要求大人時時刻刻都關注自己,因為他們很懂得如何自己找到樂趣。

  我們所謂的「荷蘭小孩很快樂」,並不是指他們隨時都開心雀躍,整天蹦蹦跳跳,或是突然高唱美國流行饒舌歌手菲瑞.威廉斯(Pharrell Williams)的熱門歌曲「快樂」(Happy)。荷蘭小孩有自知之明,且充滿自信,能夠和家人培養深厚的感情,建立堅固的友誼,也能夠發現愛,找到自己在世界上的一席之地;當家長願意聆聽孩子的聲音,並尊重他們的意見,孩子就能夠體會到這樣的快樂。

  這種成長環境可以養成超乎一般人想像、最有自信、最負責、也最尊重他人的青少年。荷蘭青少年沒有叛逆期,沒有故作高傲的態度,而是擁有成熟且自我肯定的態度。儘管荷蘭文化可以接受青少年的異性朋友到家裡過夜,荷蘭的青少年懷孕比例在全球卻是數一數二的低,而這些有良好教養的孩子長大之後,也充分具備應付成人生活試煉與波瀾的能力。

  十七世紀哲學家約翰.洛克(John Locke)曾提出「孩子就像會受到環境形塑的白板」之說,深深影響了英國式的兒童教養法。有些人認為這引起一股新潮流,造就許多意識過剩、固執己見和過度干涉的家長,而這些家長的孩子迫於壓力拿出好表現、被迫服從、只能成功不許失敗,沒辦法依照自己的步調成長。現在的英美家長堪稱是和孩子關係最緊密的一代,而且多半認為無論孩子從事什麼活動都應該要有大人陪同。當代英美家長最明顯的特質就是焦慮:我們家鄉的朋友全都忙得焦頭爛額;每次要做出教養相關的決定,心理都充滿了疑慮、猶豫和罪惡感。

  為什麼荷蘭家長沒有受這些焦慮所苦?為什麼他們沒有表現出過度焦慮、直升機家長似的行為,但這些情況在其他國家卻如此普遍?  

  看似前衛,其實保守

  荷蘭向來以對性、毒品和酒精的開放態度聞名,但在這樣的表象之下藏著不為外人所知的祕密:荷蘭人其實相當保守。荷蘭文化的核心正是個愛家的社會,人人都把孩子視為不可動搖的中心。荷蘭家長對待孩子的態度十分健康,將他們視為個體,而非自己的延伸。他們明白成就未必能帶來幸福,但是幸福是成就的基礎。荷蘭人成功克服在當代養育小孩所帶來的焦慮、壓力和預期心態,並重新定義了成功和福祉,對他們來說,成功始於快樂,而且孩子和自己都要快樂。

  荷蘭教養風格在家長付出與適當忽略之間達到完美平衡,有威嚴卻不威權。荷蘭人深信良好的傳統家庭價值,同時也懂得用現代觀點看待孩子天生的特質,更會尊重女性除了母職以外的身分。荷蘭人習慣過著簡樸的生活:家庭通常會選擇簡單、低成本的休閒活動,並且採取最基本的方法解決問題。

  荷蘭社會致力於達到人人稱羨的工作與生活平衡。作為歐洲的兼職工作冠軍,荷蘭人平均一週工作二十九小時,每週至少會撥出一天和孩子相處,同時也享受一點個人時間。荷蘭媽媽不會因為陪伴小孩的時間不夠多而有罪惡感,她們知道除了母職和工作之外,擁有自己的時間也很重要。這些強健、風雨無阻又堅定的母親,並不強求自己帶著新生兒離開醫院之後就得立即恢復身材;孩子們自己能做到的事她們也不會伸出援手,因為她們深知在適當年齡鼓勵孩童獨立的重要性。荷蘭媽媽自信而冷靜,英國和美國經常上演的「媽媽競爭」(mompetition)和媽媽罪惡感,在她們身上全都看不到。

 
 

內容連載

瑞娜的美國求學經歷
 
最初我來到荷蘭,並不只是為了愛而搬到另一個國家,也是為了學習另一種生活方式,一種對心靈更溫柔的方式。因為我來自一個生活更顛簸、有點殘酷、對失敗與不完美也沒那麼容忍的地方。當我離開家鄉,我同時也遠離了這一切。
 
簡單來說,故事是這樣的:小孩必須表現傑出,才能進入名門大學,從醫學院或法學院畢業,然後擁有光鮮亮麗的高薪職業生涯,接著結婚,育有兩、三個孩子,開著名車、度過令人稱羨的假期,還要住在符合身分地位的住宅區。個人的成就反映出個人價值,同時也會影響親朋好友以及社區鄰里的看法。
 
雖然看到《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的報導〈矽谷自殺事件〉(The Silicon Valley Suicides)令人心痛:幾個聰明的孩子在帕羅奧圖市(Palo Alto)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但我其實沒有非常驚訝。我也是來自舊金山灣區,到現在還能清楚回想起高中時的巨大壓力,就算那已經是十年以前的事。根據報導內容,特定幾所高中的十年內自殺率是全國平均的四到五倍,而這些學校距離我以前就讀的高中只有四十五分鐘的路程。
 
儘管我對自己所受的一流教育心懷感激,但我其實沒有必要承受如此龐大的壓力。我無法認同學校裡態度囂張的女同學,或是學生間層出不窮的作弊事件──就連成績最好的一群人也不例外。我永遠都忘不了有個特別惡劣卻很受歡迎的女生盯上另一個比較溫順的女生,強迫她把已經完成的微積分作業給自己抄。我多希望當時自己有自信能去告發作弊事件,但是我卻選擇保持沉默,因為我再清楚不過,告密者很討人厭,無論對學生或老師而言,都是如此。
 
孩子接收到的訊息一清二楚:錄取菁英大學是擁有成功幸福人生的必備條件,而且不管用什麼手段都無所謂。在舊金山灣區執業的兒童心理學家瑪德琳.萊文(Madeline Levine)接受《大西洋月刊》報導的採訪,描述來諮詢的青少年會「痛苦地抱怨壓力太大、被誤解、感到焦慮、憤怒、悲傷和空虛」。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79
    $284
  2. 新書
    79
    $284
  3. 新書
    79
    $284
  4. 新書
    79
    $285
  5. 新書
    85
    $306
  6. 新書
    88
    $317
  7. 新書
    9
    $324
  8. 新書
    $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