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思錄.我思故我在:「近代哲學之父」笛卡兒第一哲學代表作(名家全譯本│精裝)

沉思錄.我思故我在:「近代哲學之父」笛卡兒第一哲學代表作(名家全譯本│精裝)
定價:600
NT $ 160 ~ 540
  • 作者:勒內.笛卡兒
  • 原文作者:René Descartes
  • 譯者:龐景仁
  • 出版社:野人
  • 出版日期:2018-05-30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3842834
  • ISBN13:9789863842835
  • 裝訂:精裝 / 512頁 / 25k正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在《沉思錄》之前,哲學是神學。在《沉思錄》之後,哲學開始進入理性時代。

  目前台灣最完整譯本!集1641年拉丁文初版與1647年法文初版、1661年法文二版之大成!


  「近代西方哲學之父」笛卡兒最知名作品
  「我思故我在」亙古名句原始出處
  六個沉思,六組反駁、六篇答辯
  為「理性主義」時代奠基

  「我要假定有一個妖怪……這個妖怪的狡詐和欺騙手段不亞於他本領的強大,他用盡了他的機智來騙我。我要認為天空、空氣、土地、顏色、形狀、聲音以及我們看到的一切外界事物都是他用來騙取我輕信的假象和騙局。」──第一個沉思:論可以引起懷疑的事物

  如何判斷「存在」是「絕對真實」的?這是許多哲學家畢生難解的習題。

  笛卡兒作為「理性主義」代表人物,首先以「應該要懷疑一切」的想法辯證提出「我思故我在」作為首要原則,從此,近代哲學揭開了序幕。

  以「我思故我在」為出發點,笛卡兒力圖使心靈脫離感官,通過純粹的理性獲得確定的知識,建立「心物二元論」這個直到今天都具有代表性與影響力的論點,並以此鋪展,探討上帝的存在、真理與錯誤、靈魂與肉體的區別……等問題。笛卡兒後來將這些內容整理為六篇「沉思」,並寄給當代著名哲學家、神學家與邏輯學家,透過對方的回覆,進行了各種「反駁」與「答辯」。

  本書作為繁體中文界唯一全譯本,完整收錄笛卡兒與歐洲知識分子辯論過程,這些內容幾可說是近代歐洲史上第一次完整且公開的哲學論戰,我們不僅可以從中窺見大師們激烈的思想交鋒,也見證了理性主義時代的到來。

  黑格爾:「(笛卡兒是)近代哲學真正創始人。」

名人推薦

  導讀:孫有蓉|法國索邦巴黎第一大學哲學系講師
  苑舉正|台大哲學系教授
  鄭光明|政治大學哲學系教授
  鄭元凱|哲學新媒體共同創辦人
  羅惠珍|《哲學的力量》作者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勒內.笛卡兒 René Descartes(1596年3月31日-1650年2月11日)

  法國著名哲學家、數學家、物理學家。提出了「普遍懷疑」的主張,是西方現代哲學的奠基人。他的哲學思想深深影響了之後的歐洲人,開拓了歐陸理性主義哲學。

譯者簡介

龐景仁(1910年─1985年)


  中國研究西方哲學的先輩,哲學史家、翻譯家,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的元老,專於十七世紀法國哲學。著有《馬勒布朗士的神和朱熹的理》,譯有康德《未來形而上學論》、詹姆士《徹底經驗主義論文集》、笛卡兒《沉思錄》等。
 

目錄

導讀
笛卡兒生平及其主要著作──譯者 龐景仁
致神聖的巴黎神學院院長和聖師們
前言

【第一部】 六個沉思
[內容提要]   概覽六個沉思
[第一個沉思] 論可以引起懷疑的事物
[第二個沉思] 論人的精神本性以及精神比物體更容易認識
[第三個沉思] 論上帝及其存在
[第四個沉思] 論真理和錯誤
[第五個沉思] 論物質性東西的本質;再論上帝及其存在
[第六個沉思] 論物質性東西的存在;論人的靈魂和肉體之間的實在區別

【第二部】 反駁和答辯
[第一組反駁] 一個荷蘭神學家作
笛卡兒的答辯
[第二組反駁] 由多方面神學家和哲學家口述,經尊敬的麥爾賽納神父搜集的
笛卡兒的答辯
按幾何學方式證明上帝的存在和人的精神與肉體之間的區別的理由
[第三組反駁] 一個著名的英國哲學家作,和笛卡兒的答辯
[第四組反駁] 神學博士阿爾諾先生作
笛卡兒的答辯
笛卡兒關於第五組反駁的聲明
[第五組反駁] 伽森狄先生作
笛卡兒的答辯
笛卡兒先生對第五組反駁的再答辯
[第六組反駁] 許多神學家和哲學家們作
笛卡兒的答辯
譯後記──龐景仁

 
 

導讀
孫有蓉(法國索邦巴黎第一大學哲學系講師)


  由於高中世界思想史的教育,笛卡兒成為少數家喻戶曉的哲學家,儘管多數人對他的認識僅止於一句玄妙的「我思故我在」。笛卡兒同時也是哲學系學生起步時必經的課程,然而,不管在台灣抑或其他國家,笛卡兒哲學通常被初級讀者評為無趣、乏味、宗教色彩濃厚。在文化與歷史脈絡都急劇差異的情況下,笛卡兒的文字確實難以讓讀者一翻開書就覺得風味無窮、收穫無限,這篇導讀的用意就在於挑出笛卡兒思想中時代色彩太過濃厚的部分加以釐清介紹,希望讀者能品嚐出一番滋味。

  此篇導讀除了針對幾個笛卡兒重要的理念進行說明介紹,更重要的是希望透過呈現笛卡兒面對的時代與思想脈絡來理解他的思想走向。正如同閱讀任何一本哲學著作,讀懂作品的關鍵都在於理解作者透過作品探問的問題本身,換句話說,要能夠理解作者提供什麼答案之前,更重要的是知道他問了什麼問題,而問題本身通常都跟作者的時代背景、教育、互動學派高度相關。因此以下將處理笛卡兒與中世紀士林哲學 的關係,由此來進一步探討笛卡兒之所以要討論上帝存在與否的原因,以及笛卡兒兩個最為關鍵的概念: 「我思故我在」以及「心物二元論」,最後用形上學與科學之間的關係做結。

 
 

內容連載

笛卡兒與中世紀士林哲學

由於歷史教育時常以斷代史的方式講解,多數人也許會以為過了文藝復興,中世紀的影響應該早已蕩然無存。筆者在此並無意深入歷史探討中世紀與文藝復興的關係,而直接專注在笛卡兒所處的西元十六、七世紀。笛卡兒身處的時代,教會組織是歐洲唯一有系統的教育體系,而笛卡兒受教育的地方是當時全歐洲最為龐大健全的耶穌會教會體系(Collège royal de la Flèche)。正因為基督宗教掌握了超越國家的教育系統,所有思想的誕生與演變也都與教會神學息息相關,宗教教條甚至成為箝制思想的囹圄。在笛卡兒的時代,阿奎納 以及阿奎納詮釋下的亞里斯多德哲學成為思想總體的根基,因此笛卡兒在其教育階段所習得的哲學、物理學、形上學等等全都源於對亞里斯多德哲學非常特定的詮釋。

不管是亞里斯多德的時代,抑或是笛卡兒的時代,哲學與科學之間的分界並不如今日一般明確。亞里斯多德的思想系統從物理到生物,形上學到修辭學無所不包,因此在他影響下,士林哲學也不僅僅影響到哲學或神學的發展,更影響了科學的發展。面對變幻萬千的經驗世界,亞里斯多德盡其畢生所能將一切運動與變化歸類為四種因果關係:動力因、質料因、形式因、目的因。四類原因分別解釋任何認知對象的四種面向。動力因為物理運動提供解釋,質料因為性質展現提供說明,形式因為對象之型態作歸因,而目的因則為所有變動依循特定原則的方向性做說明。舉例來說,一棵樹的樹葉運動,可以透過找尋它的動力因(風、雨、生物)來探討各種運動,進而區分必然與偶然運動。不過如果要探討的是為什麼橡樹果實都會長成橡樹而不會長出蘋果,這就牽涉到了形式因(長成什麼外型與模樣)與目的因(所有變化最終朝向的目標)。在這個思想體系下,知識就等同於對所有個體實體透徹認知的總和,換句話說,所有跟某對象相關的知識都是透過對此對象的格物致知所得,如果想知道「人」如何定義,就把人的所有屬性找出來分門別類,最後必然、普世、永恆不變的那些特性就是人這個實體的定義。實體(substance)一詞指的是乘載性質的基礎,這個概念在亞里斯多德以及中世紀哲學中非常關鍵,每一個對象,比如亞里斯多德,因為具有人的實體,才能有雙腿能夠站立、能說話、具有理性,頭髮可長可短、皮膚時黑時白。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27
    $160
  2. 二手書
    28
    $170
  3. 二手書
    28
    $170
  4. 二手書
    28
    $170
  5. 二手書
    3
    $180
  6. 二手書
    35
    $210
  7. 二手書
    39
    $234
  8. 新書
    42
    $253
  9. 電子書
    62
    $370
  10. 新書
    66
    $394
  11. 新書
    79
    $474
  12. 新書
    79
    $474
  13. 新書
    79
    $474
  14. 新書
    79
    $474
  15. 新書
    79
    $474
  16. 新書
    79
    $474
  17. 新書
    88
    $528
  18. 新書
    88
    $528
  19. 新書
    9
    $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