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蓋婭:新氣候體制八講

面對蓋婭:新氣候體制八講
定價:660
NT $ 277 ~ 594
  • 作者:布魯諾.拉圖
  • 原文作者:Bruno Latour
  • 譯者:陳榮泰伍啟鴻
  • 出版社:群學
  • 出版日期:2019-07-26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9747434
  • ISBN13:9789869747431
  • 裝訂:平裝 / 464頁 / 14.8 x 21 x 2.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太古時期,氧氣曾對生物是種毒素,直到光合作用出現改變大氣的組成
現今,人類則以另種尺度反饋地球,其每日活動的耗能堪比板塊運動

  這是一部關於生態的社會理論,與人類/非人行動者的大歷史
  本書讓我們澄清各種疑惑並做好準備,直面新氣候體制!


  生命不只適應環境,也會調整環境,使環境有利於它們的生存。
  幾十億年來,生物和環境相互作用,方才塑造出宜居的地球,
  而這個自我調節的行動網絡,正是「蓋婭假說」震撼學界的創見。

  然而,自地理大發現起,人類文明對環境的剝削,
  已讓蓋婭對人類行動變得極度敏感。
  科學家則紛紛宣稱地球已邁入新的地質年代:人類世。

  面臨人類世的生態危機,該怎麼理解世界並採取行動,
  才不至於落入氣候變遷懷疑論的陷阱?
  本書提出反省「自然vs.文化」二分法的概念框架,
  並強調氣候治理應跳脫主權國家的框架,
  以納入「非人類」的行動者,重新開啟萬物的議會!

  小辭典
  蓋婭假說(Gaia hypothesis):1960至1970年代,由發明家兼化學家洛夫洛克(James Lovelock)所提出,他認為地球表面的生物圈與環境構成了能自我調節的演化系統。有別於達爾文主義,洛夫洛克認為生命除了適應,也有調整環境的能力。隨後,以推動內共生學說聞名的生物學家馬古利斯(Lynn Margulis)也協助蓋婭假說的發展,她強調生命體不能獨立自存,生命體之間必然相互依賴與糾纏,遂顛覆了當時如日中天的新達爾文主義者之想像。不過,由於「蓋婭」之名取自希臘神話的大地女神,使此學說常遭到誤解,被認為帶有宗教、天意的色彩,本書作者拉圖因而試圖證明,蓋婭假說並不包含任何目的論或整體論。

  人類世(Anthropocene):或譯人新世,由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克魯岑(Paul Crutzen)及其同僚Eugene Stoermer於2000年提出的分期概念,位於全新世之後,在此時期人類活動對地球造成了劇烈影響。查拉切西奇(Jan Zalaciewicz)則在2012年國際地質學大會提案將人類世納為正式的地質年代。關於人類世開始的時間點,專家意見頗為分歧,有人認為始於原子彈試爆的1945年,亦有人認為可追溯到18世紀末的工業革命。本書則建議將印地安人滅絕、美洲大陸林地再生(使二氧化碳濃度位於低點)的1610年,訂為人類世的起點。

本書特色

  否認全球暖化的川普,退出巴黎氣候協定,象徵生態運動近年來最嚴重的挫敗。環保支持者的論述與戰略是哪裡出了錯?問題恐怕出在對「自然」概念的理解,而本書則對此進行最徹底的反省!

  質疑價值與事實截然二分的習見,科學並不完全歸科學,而是與政治息息相關。
  跨學科的討論,自然科學、社會學、哲學、經濟學、政治學,甚至神學,對人類文明的最新階段提供多面向的觀點。

  ▍蓋婭並非巨型恆溫器,也不是什麼超級有機體,可以用來代替神話裡的大地之母。在我眼中,所謂「面對蓋婭」,應該是指以一種截然不同的方式,根據生物跟地球的關係來重新定義牠們,而非乞靈於某個更高或預先決定的自然秩序。

  ▍生命體不能獨立自存,就像細胞、細菌或人,都不是可以各自區別開來的。……生命體就像最近一本新書的書名那樣,「一切糾纏不清」。細胞本身就是多個獨立生命的重疊;我們的身體也一樣,不但需要基因,也要依靠數之不盡的小蟲子,包括那些住在我們腸道裡或皮膚表層的微生物。

  ▍在蓋婭尚未來臨之前,當住在現代工業社會裡的居民重新面向自然,他們看到的是必然的領域;而當他們凝視社會,他們看到的卻是自由的領域——就像哲學家說的那樣。但在蓋婭以後,這兩個領域便無法嚴格區分開來:任何生物、任何活的東西,都不再臣服於某個更高的秩序……畢竟,這些生物都互相糾纏、重疊在一起,而且都是同謀。

  ▍從人類世開始,自然科學與人文學科兩者已踩在相同的土壤上,亦即我們所共享的臨界區。

  ▍當氣候懷疑派詆毀氣候學者的科學,譴責氣候學者的舉止就像遊說集團,這些懷疑論者自己其實也集結成一個團體。他們重新分派構成世界的成分,諸如「我們能對政治有何期待」,以及「科學應當如何運作」……既然如此,氣候學者為什麼就不能照辦?

  ▍如果有人試圖區別科學和宗教,那麼將會出現一場屠殺,因為科學裡向來有宗教,宗教裡也一直有科學。

  ▍儘管「自然」一詞以不可對它有異議著稱,但這個概念卻是再模糊不過了,無論如何最不可能的便是拿它來終止衝突。

  ▍「自然」才是普世的、分層的、無可置喙的、系統性的、去生動的、全球的,並且對我等命運無動於衷。蓋婭並不如此。我們說過,每一個行動能力(agency)都藉修改周邊環境以追求自身利益,它們造成了錯綜複雜而又無法預料的後果。而蓋婭只是一個名字,我們不過是用它來指出這一切後果。

  ▍希望是行動的敵人,像希望一切會變好,與希望最壞的情況並不總是會發生。……在開始行動前,應當先把希望從我們萬分樂觀的生活領域中根除。這也是為什麼考慮再三後,我決定把這一系列演講放在但丁陰鬱的警語之下:「拋棄一切希望」。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布魯諾.拉圖(Bruno Latour)


  1947年出生於法國知名酒鄉伯恩(Beaune)。哲學是拉圖最初接受的學術訓練,之後於非洲服役期間對人類學產生濃厚興趣,並曾在象牙海岸從事田野工作。1975-1977年間,他在加州的沙克研究所(Salk Institute)進行參與觀察,充分運用民族誌方法。1979年,與社會學家伍爾加(Steve Woolgar)合著《實驗室的生活》(Laboratory Life),乃上述調查的具體成果,也是新興學術領域「科技研究」(STS)的奠基之作。1982年起,拉圖任職於巴黎高等礦冶學院的創新社會學研究中心(CSI)。在CSI他與同僚發展並奠定「行動者網絡理論」(Actor-network Theory)的基礎。在2005年底從CSI轉至巴黎政治大學(Sciences Po.)的組織社會學研究中心(CSO),2013年起擔任巴黎政治大學媒體實驗室(Médialab)負責人。

  拉圖著有作品十餘冊,包括已被譯為二十多國語言的《我們從未現代過》。這些作品既開啟研究的全新可能性,也拓展了讀者的思考與視野,充分體現出他具原創性且飽受爭議的精彩學術旅程。

譯者簡介

陳榮泰


  台大化工系、清大歷史所畢。

伍啟鴻

  畢業於清大哲學所。

  兩人合譯有《寄食者》、《激情的經濟學》、《巴斯德的實驗室》、《失控的佔有慾》、等書。歡迎賜教:[email protected]
 
 

目錄

推薦序 蓋婭的終局之戰:直面真相,正視大地的臉/張君玫   
推薦序 人類世的憂鬱與療癒/洪廣冀
台灣版序 拜訪蓋婭發現者
前言

第一講 論自然(這概念)的不穩定性
與世界的關係發生突變◆被生態問題搞瘋的四種方式◆「自然/文化」的不穩定關係◆向人的天性求庇護◆向「自然世界」求援助◆偽氣候爭議的大用處◆「去跟你老闆說,科學家已經走上戰爭之路了!」◆從此我們試著從「自然」通往世界◆如何正眼面對

第二講 如何不把自然生動化,或去生動化
那些「不願面對的真相」◆描述是為了警告◆把精神集中在行動能力上◆分辨人與非人的困難◆「但它就是激動起來了啊!」◆自然法的新面貌◆論混淆原因與創造這令人遺憾的傾向◆通往將不再是宗教的自然?

第三講 蓋婭,自然的形象(總算變得世俗)
伽利略、洛夫洛克:對稱的兩位發現者◆蓋婭,一個對科學來說頗為棘手的神話名號◆以巴斯德的微生物作對照◆洛夫洛克也在大量繁殖微行動者◆如何避免系統的概念?◆生物體製造自身環境,而非適應環境◆論稍微複雜化一些的達爾文主義◆空間:歷史之子

第四講 人類世與全球(形象)的崩毀
人類世:一種創新◆思想與榔頭◆不穩定時期的爭議字眼◆瓦解人與自然形象的理想時機◆斯洛特戴克或球體形象的神學起源◆科學與全球的混淆◆泰瑞爾反對洛夫洛克◆反饋迴圈並不勾勒出全球◆另一個組構原則總算出現◆憂鬱或全球的終結

第五講 如何召集不同的(自然)民族
兩個利維坦,兩種宇宙論◆如何避免眾神之戰◆棘手的外交計畫◆召集「自然民族」是不可能的◆如何得到一次談判機會?◆論科學與宗教之衝突◆「終結」一詞意義的不確定性◆對互相競爭的集體作比較◆放棄整個自然宗教

第六講 如何(不)了結「時間終結」
1610年,決定命運的事件◆史蒂芬.圖敏與科學的反宗教◆尋找「抑制解除」的宗教根源◆「把天堂帶到地球」的奇怪計畫◆沃格林與諾斯底主義式的化成肉身◆論氣候懷疑論的末世根源◆從宗教到世俗再抵達地上◆「蓋婭民族」?◆如果別人指責你抱持「末世論述」,你該怎麼回答?

第七講 戰爭與和平之間的(自然)國家
卡斯巴.弗列德里赫的「大藩籬」◆自然之國的終結◆適當攝取施米特◆「我們在尋找地球的規範意義」◆戰爭與警察程序之間的差別◆如何轉身面對蓋婭?◆人類與「在地人」的對抗◆學會辨認競逐的領土

第八講 如何治理你爭我奪的(自然)領土
「談判劇場」,2015年5月亞曼第埃劇院◆學習召開沒有最高仲裁的集會◆擴展到非人類的締約方會議◆增加利害相關者◆勾勒臨界區◆找回國家的意義◆「願祢受讚頌!」◆終於面對蓋婭◆「是陸地,是陸地!」

參考文獻


 
 

推薦序

蓋婭的終局之戰:直面真相,正視大地的臉

張君玫(東吳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Gaia is a tough bitch.
  (Lynn Margulis)

  You never said you'd do anything
  You made excuses for your mind
  Objected core the collective
  Don't you dare forget it
  Don't you forget it
  Don't you forget
  Don't do it
  (Cat Power, In Your Face)

  布魯諾.拉圖(Bruno Latour)的《面對蓋婭》(Facing Gaia)所包含的一系列演講可以是他給當代人的忠告,結合了科學、宗教、政治和倫理的思考,我們必須擺脫他稱之為「舊的氣候政權」的壞習慣。簡言之,拉圖告訴我們,要搞政治,就要搞真的,不要搞假的。政治的真假取決為何?沒有敵對,就沒有政治。

  問題當然是,為什麼拉圖要強調敵對的政治,尤其是他稱為「生態的再政治化」(repoliticization of ecology)。要理解這個呼籲,首先我們必須問的是,生態這個詞已經流行了那麼久,卻沒有造成根本的改革行動,甚至我們在聽到生態危機時,儼然麻木無感的情況,是為什麼?答案很可能就在於生態的(被)去政治化(depoliticization),亦即敵對狀態與意識的消弭。我們早已不知道為何而戰,沒有敵人,每個人都是敵人。如果我們還只是在講著人文和自然的二元對立瓦解,或是重新回到自然之中和諧共存,那都已經來不及了!現在是作戰的時候,但我們卻不知道該捍衛什麼。

  拉圖在危言聳聽嗎?或許,這正是我們這時代人所需要的,正眼看看我們為自己和鄰人(存在)們設下的終局之戰。在第八講,也是最後一講中,拉圖說道,「活在終點的時間之中,首先是要接受會消逝時間的有限性,並停止忽略。」他甚至教大家,如果被質疑在散播末日論的危言聳聽時,該怎麼回嘴。反問是一個不錯的策略:那你呢?你活在哪個時間點上?你在哪裡?你在何時,何方,何地?拉圖反覆說著時間的終結(the end of times),以及終點的時間(the time of the end),乃至於宗教及其他發明出來的各種時間,包括不會消逝的時間(time that does not pass),對照於那不斷在消逝的時間(time that passes)。所以,你在哪裡?你活在哪種時間裡?

  如果不是此時,更待何時?如果不是此地,我們可以去哪裡?我們哪裡也去不了。我們注定要活在大地上,我們是被綁在大地上的生物(the Earthbound)。大地,蓋婭,並不是一般刻板印象中的母親,和諧、慈愛、養育與寬容,而是衝突、暴力,甚至好戰和鬥爭的,如同生命。正如拉圖引述和 James Lovelock 共同鋪陳蓋婭理論的微生物學家 Lynn Margulis 的名言,「蓋婭是強悍的婊子」。而這又牽涉到性別政治的動態,尤其當這句話是出自一位反叛的女性科學家,曾經以微生物內共生(endosymbiosis)理論撼動了現代演化論中以男性科學家為主導並以較大型生物為模型的典範。蓋婭理論所受的誤解,幾乎可以說完全映照了女性在主流社會中經常遭受的誤解。「大地女神」的女性刻板印象,完全背離蓋婭神話的實質內容。但重點不在於神話的敘事,而在於我們社會中人對於力量(force)的誤解。我們習慣用區塊切割的整體和部分觀點,層級的、二元的或中心的,儘管強調關係,依然不足以掌握動態的生命觀點和力量動態。就連系統的概念也必然在此結構化的觀點中產生誤導。蓋婭是力量,換言之,不能也不會是已經完成或邁向完成的整體。蓋婭也是大地的臉,就像我們的生物圈,這個行星的薄膜,一連串不曾停歇的連結和事件。

  拉圖對同代人的演講,必然也是他的自問自答,就像我們在生態突變時代中的戰爭,也必然是不同意義和意象的人類或不再是人類的大地生物的戰爭。拉圖自問,他為什麼不顧同事朋友的警告,非但沒有遠離「蓋婭」這個神話名詞╱形象╱喻說,反而以此為名做了一系列演講?答案就在細節當中。拉圖為我們同代人,或是為我們同樣注定生死綁在大地上的存有,所講述的是我們大地的臉,以及這張臉上所發生的種種不同向度的歷史事件。畢竟,我們必須認知到一件事情,這張臉,也就是蓋婭,做為我們的棲居之所,從來就不是那被我們稱為「地球」或「大地」(Earth)的一整個行星,而是這座行星淺淺的表層。

  臉是一個倫理符號。對身為人類來說,有一張臉,表示值得我們在倫理上關注。對身為動物來說,直視對方的臉卻可能是一種挑釁。在關注和挑釁,並不像乍看之下如此對立,而可能是類似過程的不同向度。在關注一件事、一個人或一件事的同時,我們往往必須去挑釁那些習以為常的思考與方式。拉圖所呼籲的,生態的再政治化,相當程度上來說,也是這樣的關注與挑釁。我們必須願意去敵對,去涉入,去重新發明政治,甚至講白一點,去挑起對立。這些對立的本質,或性質,或自然,幾乎必然是反宗教的,但同時也是充滿信念的,批判的,以及引戰的,如同蓋婭。我們,無論你如何命名,如何定位,如何劃界這個我們,必須直面真相,正視大地的臉。

  我們生活在終點的時間裡,但這個終點並不是任何固定的一點,也不是一直後退的地平線。這個終點的樣貌取決於你如何重新發明政治。拉圖很早就開始談論著人造物的政治,以及自然的政治,乃至於各種混合物、嵌合物和突變物的政治。在《面對蓋婭》中,拉圖對於變質區(zone métamorphique, metamorphic zone)的強調, 延續著他長久以來對於翻譯和轉化(translation)等過程的關注。我們必須重新發明政治,進行各種類別與力量之間的翻譯。因為,沒有翻譯,就沒有超越成見和框架的法律;沒有翻譯,就沒有多元存在的張力與衝突空間;沒有翻譯,就沒有能動力的重新分配;沒有翻譯,就沒有宇宙論的地圖重新繪製。沒有翻譯,就沒有政治。政治,有時候是一種翻譯和另一種翻譯的戰爭。

  如同拉圖在第六講中所言,當有人把「終點的時間」(the time of the end)翻譯成「時間的終結」(the end of the times),就會發現自己處於一種頭暈目眩的變質邊緣,亦即一種誘惑,召喚你放棄所有形式與樣態的時間,揚棄有限,躍入永恆。這種誘惑在各種敘事與慣習中無所不在,造就著貌似激情的忽略,以及深深刺痛的無感。反之,蓋婭的嚴厲形象召喚另一種政治,以及另一些翻譯:你必須直面真相,杜絕永恆的誘惑。我們是有限的生命,我們活過與活著的時間也是有限的,我們是會死的大地生物。我們正處於蓋婭的終局之戰,你呢?你在哪裡?

2019年6月9日,在台北浮光書店完稿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42
    $277
  2. 新書
    44
    $288
  3. 新書
    79
    $521
  4. 新書
    85
    $561
  5. 新書
    9
    $594
  6. 新書
    9
    $594
  7. 新書
    9
    $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