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病毒感染的治療之中,免疫傳輸因子提供一種能夠於基本水平上奏效的方式。── 史蒂芬‧巴克醫學博士(Steven Boch, MD)
二十世紀是現代醫學的黃金世代。抗生素於一九四○年代登場,並有效地阻止細菌大肆散佈 到全世界。在一九五○年代後期,兩種疫苗有助於終結小兒麻痺症(polio)的風險,並在一九七○年代後期,透過世界衛生組織所安排的一項疫苗接種計畫,成功讓全世界不再苦受天花的煎熬。
抗生素和疫苗仍在二十一世紀的醫學中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然而它們和其他醫療手段 也都已經開始大展身手了。意外突變會使一些病原菌將抗生素擊潰。抗藥性菌株──例如那些會導致結核病、鏈球菌性喉炎( strep throat )和淋病( gonorrhea )的種類──會隨著大量增殖而散播出 去許多細菌,例如伯氏疏螺旋體( Borrelia burgdorferi
,萊姆病原菌)能夠轉變成不同的形式,並具有一種用來躲避檢測和破壞的獨特手段。
在二○○八年,一種萬眾矚目的 H I V 病毒疫苗透過默克藥廠(Merck)與美國國家衛生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來進行測試,並且發現其會提高感染 H I V
病毒的風險。在二○○九年年初,美國疾病管制局指出當季的流感病毒對於克流感(Tamiflu,一種流感疫苗)毫無反應。在這樣的失敗之際,美國和英國的衛生官方機構就寄望對於麻疹感染上升率的恐慌,能夠因麻疹疫苗的接種而有所減緩,這也代表我們對於疫苗或是諸如此類的醫療需求將不會間斷下來。
自從二十世紀中葉以來,藥物研發的進度已經遠遠落後疾病研究的進度了。在最近幾年來, 由於許多疾病已經越來越盛行,所以就會更重視於新型療法的需求開發。其中包括像是慢性萊姆病、熊貓症候群(PANDAS,合併鏈球菌感染的兒童自體免疫神經精神異常,Pediatric Autoimmune Neuropsychiatric Disorder Associated with
Streptococcal Infection)、慢性疲勞綜合症(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CFS)/肌痛性腦脊髓炎( Myalgic Encephalomyelitis ,ME)、纖維肌痛(Fibromyalgia)、二尖瓣狹窄(mitral stenosis ,MS)、復發性病毒性腦炎(recurring viral
encephalitis)以及其他疾病。這些情形並無法透過疫苗,或是短期的抗生素治療來獲得改善,只能頻繁地使用免疫抑制劑immunosuppressant)來治療,最終就只會讓身體的健康狀況變得更加糟糕。
我們的醫生大多仍從過時的觀點來看待疾病的作用機制──單單只使用抗生素來對抗細菌性的感染,並且告訴患者任何病毒都會自己走向滅亡並消失無蹤。涉及多重器官系統的疾病患者常常會需要在專家與專家間來回接受各科的診察。
來自美國醫療界的任何評論都必須用幾種不同的角度去接受檢驗。醫療與醫療的實際運用並不相同也不一致。美國醫療作為一種科學來說一直都佔據著疾病研究、疾病特性描述、療法與預防的領導地位,但可悲的是,就目前的氣候、保險公司和醫學委員會都傾向於讓那些乖乖聽話的醫生去促使開業醫生過度依賴藥品的使用──甚至在預防保健上也不放過──從而阻止其他醫生,不讓他們有機會去使用更合適、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於他們的醫療上。
藉由不斷地運用內部科學所研發的新型藥物和成果去包裝醫生──從不提及任何細節、合法執照、或是有益身體的食品──藥品公司創造了一個虛假的安全感:他們提供醫生們一切所需,藉以去了解、診斷和治療他們所負責的患者。二○○九年一開始,一項由四十家藥廠所簽訂的協議將嚴格限制藥廠代表贈與醫生任何禮物和好處的情形。希望這將會成為通往「讓醫生屏除賄賂,並願意重新考慮治療方案」的第一步。
幸運的是,有幾種天然且具有療效的物質已經可以作為一種強力的新武器去對抗疾病了, 而且應該會在不久的將來讓醫生有更多元的治療方案。本書可說就是一個新興的戰略,而其背後那些備受矚目的科學實證已經有將近六十年之久了──將免疫傳遞者,也被稱為﹁免疫傳輸因子」運用於治療與預防病毒和細菌的感染,加速整體免疫系統健康,以及打擊某些自體免疫性狀況( autoimmune
condition)。免疫傳輸因子原本就存在於身體裡面。它們是由免疫系統中的白血球所組成的,並且進行辨識細胞是否遭受到病毒(例如皰疹病毒、C型肝炎、HIV病毒)、分枝桿菌(mycobacteria ,例如麻瘋病、結核病)以及細胞壁缺陷菌(例如萊姆病)的感染。它們屬於胺基酸的短鏈( small strand),也是核糖核酸( Ribonucleic
acid,RNA)的組成位元,可以幫助白血球找到頑強的感染 源並且予以治療。此外,它們還能在感染後預防再次感染的風險。換句話說,它們在免疫力的建立上具有直接影響的作用。
免疫傳輸因子是在一九四○年代後期,由當時一位年輕人,名為夏伍德‧勞倫斯博士(H.Sherwood
Lawrence)的紐約大學免疫學者所發現的。他藉由患者的白血球萃取物,將免疫力轉移到結核病患者身上,使他們恢復健康──這樣的研究結果經由幾年來的不斷檢驗,已經被證實了。因為分子中看似神奇的效果其實是很難以去辨別證實的,而且勞倫斯博士的整體構思在當時都是被視為毫無可能的事情,所以當時勞倫斯博士的早期報告並無法被認真看待。
即便不被主流思想所接受,勞倫斯博士的免疫傳輸因子研究也經歷了一段相當久遠的過程。基於已發表的論文及臨床報告,免疫傳輸因子似乎能用一種獨特、強力且安全的方式去讓民眾免疫於疾病,並且得以治療既有的感染病症。有關它們的相關發現和作用的機制會於第三章詳加介紹。
在一九二○年代,亞歷山大.弗萊明(Alexander Fleming)發現了盤尼西林後,科技已經將近有二十年的時間始終依賴大量生產,以及讓抗生素真正成為醫療的手段之一。(就跟伊格納茲.塞麥爾維斯博士( Ignaz
Semmelweis)當時發現在分娩手術前要洗手的重要性以及勞倫斯的免疫傳輸因子研究一樣,這發現也被醫學機構給予強烈的譴責。)對免疫傳輸因子來說,當它於一九八○年代後期被發現不只存在於白血球,也存在於哺乳動物的初乳和鳥類蛋卵之中,並能被正常地由母親傳送至後代子孫身上後,就已經能夠大量地取得免疫傳輸因子了。這能幫助新生兒快速啟動免疫系統,以及得知他們的母親在一生中所有過的致病微生物有哪些。本質上來說,免疫系統的基因編碼足以去適應新出現的威脅。然而,免疫傳輸因子就是這種調適過程中的關鍵所在。在第二章中,我們將了解如何透過哺餵母乳來傳送免疫訊息(immune
information),以及探討嬰兒配方奶粉中如果不存在重要的免疫訊息,是否足以解釋為何當使用合成奶(syntheticmilk)來替代時,母乳中的眾多健康好處就會因此無法獲得的原因。
在發現初乳和蛋黃中含有免疫傳輸因子前,免疫傳輸因子必須從人類的白血球中被萃取出來,後再注入到患者身上,但這種方式的價格昂貴,並無法運用於日常生活之中。在過去幾十年所進行的研究指出,其他哺乳動物(例如乳牛)和鳥類(例如雞)也能生產出免疫傳輸因子,這正好也印證了病原體和人體中所產生的免疫傳輸因子在功能上是完全相同的。大膽假設的科學家利用這樣的事實,並且找出如何從乳牛的初乳和雞蛋中萃取出免疫傳輸因子,這兩種都是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
F D A )所建議食用的食品。這樣的成果在一九九○年代後期時,瞬間讓免疫傳輸因子的口服營養補給品蔚為一股風潮,而目前也正創造出一個絕佳的機會可以去評估免疫傳輸因子療法對於改善民眾健康的重要性。
目前俄羅斯衛生部的研究提出一些引人注目的理由,確信免疫傳輸因子療法能夠對於整體健康與各種疾病患者的生活品質造成巨大的影響。二○○四年,一份關於兩種市售的免疫傳輸因子製劑的臨床研究報告中的總結如下:「 T F (免疫傳輸因子)和TFPLUS(免疫傳輸因子複方)具有顯著地免疫修復效果,而且有益於他們在各種會阻礙免疫功能的感染形式與軀體性疾病的治療和預防效果。」
第四章包含了大量研究評論與臨床報告,其中皆與免疫傳輸因子被用於治療與預防大範圍的細菌與病毒感染有關。由於它們的安全性及顯著地成效,其使用免疫傳輸因子去對抗疾病的風險並不會太大,而所獲得的潛在益處也相當巨大。免疫傳輸因子的營養補給品所帶來的功用和其在營養品相關法律之下的保護會在第五章詳加說明。
數以百計的研究都有記載著免疫傳輸因子的安全性與功效。它們被運用於治療那些被皰疹和肝炎所感染的病患,以及保護那些還未感染到那些致病原的人。我們也將於第六章見證免疫傳輸因子作為藥物的未來潛力。
翻開本書,我們將進入人類免疫系統的世界中,了解疾病的狀態以及在使用營養補給品和藥品上做出明智的選擇,同時藉以改善生活習慣,並對於免疫系統的作用有個基本的認知。接著我們將了解免疫系統具有維持身體健康的能力,以及如何照顧好免疫系統,使其能夠從肉體上、認知上、情感上改善我們的生活品質。之後,我們將把焦點擺回免疫傳輸因子身上,並了解那些關於免疫傳輸因子的研究究竟說了些什麼。
身為本書作者,衷心希望本書的內容將能讓你對免疫傳輸因子對於免疫系統所能產生的潛在效果感到好奇。如果你目前正承受免疫相關的疾病之苦,本書的內容可望讓你跟你的家庭醫生或專科醫生好好地討論是否能將免疫傳輸因子運用到你的治療方案上。如果你就是一位醫生,但並不了解何謂免疫傳輸因子,或者你只是想再多了解它們而已,那第四章的評論應該能對你有所幫助。此外,附錄
1收錄了關於免疫傳輸因子的160份已發表的論文標題與摘要。
本書並不會給予讀者任何醫學上的診斷與建議。本書就和其他促進健康方案一樣,在決定服用免疫傳輸因子所製成的營養補充品之前,都得詳細諮詢過你的醫生,並且讓醫生密切觀察你的病情為宜。請好好利用本書,也許你等得到這門研究到達巔峰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