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市面上已經有許多介紹運動員肌力訓練的書籍,那麼本書有何不同之處?簡單來講,其他書絕大部分都預先假設運動員具有一樣的身體解剖學及形態學構造。雖然人體大致相同,但每位運動員在解剖學和形態學上卻非常不一樣。本書並非採取「一體適用」的解剖學假設,而是著重強調個體解剖學之關鍵差異。最重要的是,本書進一步解釋了解剖學差異如何影響運動表現且對症下藥,提供解決方案讓讀者為自己量身打造肌力訓練計畫。
本書會先分析不同體育項目的菁英運動員其形態特徵,接著解釋如何比較自己與精英運動員在解剖學結構上的差異,找出相同點及差異點。讀者在研究過不同類型的解剖學和形態學構造後將能瞭解到:
一、構造如何影響肌肉徵召。
一旦知道運動時各個動作的相關重要肌肉群,便可運用專為個人打造的肌力訓練計畫來強化目標肌肉群。
二、強項和弱點。
改善弱點是肌力訓練的首要目標。
三、受傷風險。
每個人的受傷風險程度不同;因為個體之解剖學結構和從事的體育項目動作不同。
四、受傷風險不同。
舉例來講,有些人常常背痛,有些人可能是膝關節不穩定。再次強調,個體分析非常重要,設計肌力訓練計畫時必須把自身受傷風險納入考量。
肌力訓練永不可或缺
運動員的肌力訓練不只能強化肉體。有些肌力訓練的鍛鍊動作同時也是完美的熱身運動,可以最大程度優化肌力及耐力,同時減少受傷風險。為了達到這項目標,讀者可以在平常暖身前先做這類型的肌力訓練鍛鍊動作,讓身體中連動的特定部位做好準備。這些部位往往容易受到忽視,例如髖關節和肩膀的旋肌群。運動後回到家時,建議可以做其他類型的肌力訓練鍛鍊動作,幫助身體休整復原,加速恢復肌肉、背部、肌腱及韌帶,如此一來便能縮短運動間距,同時降低受傷風險。
鍛鍊動作齊全完備
在健身房使用專業器材設備對於鍛鍊來說非常重要。但讀者必須瞭解到,這只是肌力訓練的一部分─在家也要做肌力訓練。本書針對各種鍛鍊提供了一些變化動作,讓讀者無論在家或健身房都可以變得更強壯。許多暖身運動和休整運動只需要用一條毛巾,或是一條阻力帶就可以了。
肌力訓練分為三個部分:暖身、強化與休整,三者的差異在於強度以及鍛鍊量。
肌力訓練可以為運動員做好準備
許多運動員不只從事一種體育項目,尤其滑雪、衝浪這類季節型運動更是如此。這類型的運動員應該更加重視身體的事前準備,才能在夏季或冬季開始時發揮全力,不會第一天就身材走樣或受傷。
教練用參考指引
本書同時也有為教練設計的篇章,適用於教練訓練運動員從事各類體育項目。運動員的培訓靈感常常來自健身,或作為強化運動能力的培訓方法,或直接把肌力訓練的鍛鍊動作當作培訓。本書將清楚說明,縱使健身和運動員肌力訓練有相似之處,也需要考量諸多相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