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樂不只美化靈魂,也是解開鬱結的處方籤!隨著療癒的旋律,便能踩踏出最怡然的舞步。
◎結合音樂、大腦與心理的音樂療法,在美妙的旋律中維持平和的身心靈。
◎以人生發展四大時期為軸線,解決不同時期的種種困擾。
◎有趣的小故事、可愛的插畫、QR Code樂曲連結,豐富的盛宴開啟滿滿的正能量。
作者旅居英美十年,深入探索音樂治療的妙用,常到安養院、安寧病房、育幼院分享音樂,將研究與自身經驗結合,全方位介紹音樂在生活各種面向的應用。
孕程學齡期、求學階段期、社會打滾期、養身樂齡期,全書以人生發展的四大時期為軸線,致力於解決不同時期的主要困擾。當生活中面臨煩惱問題時,可以感受閱讀本書文字與音樂帶來的正面能量,讓你永保好心情。
可愛的插畫、饒富趣味的小故事,此外,翻閱本書時,別忘了拿起手機掃瞄每個章節後面的QR Code,裡面有每一首推薦樂曲的影音連結,帶給讀者豐富的音樂饗宴,並認識書中所介紹的古典音樂曲目。
母親懷孕胎教問題、學童求學新知、青少年情緒控制難題、職場團隊士氣、老年失智症預防、退休生活品味……等人生鬱結問題分析,並給予古典樂處方籤,同時從心靈問診與音樂治療著手,維護平和的身心靈。
有人靠學音樂來提升意志力,有人學打鼓減緩初期帕金森氏症。
學音樂不見得以後就要當音樂家,但學音樂的好處說不盡。
就讓音樂療癒專家陪您發掘音符之間的無比能量吧!
名人推薦
貝渝的這本書,透過音樂對人的生理,以及心理所可能產生的影響,配合相對應的歌單,以音樂做為媒介,協助個體達到維持,及增進身心健康的目標。除了有科學的依據,本書也有系統的提供指引,舉相關的音樂曲目作為參考。
台中市失智共照中心主任
周希諴 醫師
我建議大家拿這本書按圖索驥,一邊讀文字,同時找出音樂曲目來應證,相信必有斬獲。緊張忙碌的生活中,充滿壓力,何不在浩瀚的音樂世界,根據當下的心境,尋獲您的心靈配方!
前台中市長
胡志強
要能與失智症共同生活,除要能接受它、認識它,更要能找出方法與它共同生活,非藥物療法規律化的生活方式即是被先進國家視為有效的方式之一,這其中音樂療法即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有許多臨床研究證明,音樂在改善注意力、增強記憶力、活躍思想、豐富和改善情緒狀態方面有明顯的功效,有利於降低老人心理的不安、孤寂,消弭與周遭環境的情緒和理智間障礙,強化老人對自我的肯定與信心。
失智症整合照護專家
伊佳奇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江貝渝
出生台中市,自幼就讀音樂班,情有獨鍾鋼琴與二胡。
旅居美、英十年期間,深深察覺音樂教育對人類行為、醫學應用、生活調劑所帶來的強大影響力,因此花了許多時間研究與探索音樂與腦細胞及腦神經的關聯,更參與許多音樂治療研習課程。
經常到安養院、安寧病房、育幼院分享音樂,透過音樂與病友及孩童的互動,更了解音樂可以在人生不同階段扮演成長、陪伴的重要角色,也讓更多人的生活因此更美好。
身為音樂教育工作者,總期望更多人可以喜歡、學習古典音樂,藉由寫書,當成一種媒介,把所學的專業知識利用淺顯易懂的方式,傳達給社會大眾!
江貝渝
出生台中市,自幼就讀音樂班,情有獨鍾鋼琴與二胡。
旅居美、英十年期間,深深察覺音樂教育對人類行為、醫學應用、生活調劑所帶來的強大影響力,因此花了許多時間研究與探索音樂與腦細胞及腦神經的關聯,更參與許多音樂治療研習課程。
經常到安養院、安寧病房、育幼院分享音樂,透過音樂與病友及孩童的互動,更了解音樂可以在人生不同階段扮演成長、陪伴的重要角色,也讓更多人的生活因此更美好。
身為音樂教育工作者,總期望更多人可以喜歡、學習古典音樂,藉由寫書,當成一種媒介,把所學的專業知識利用淺顯易懂的方式,傳達給社會大眾!
目錄
│推薦序1│ 善美音樂 美滿人生/周希諴醫師
│推薦序2│ 音樂,是一種心靈解藥!
│推薦序3│ 音樂人生 撫慰心靈
│自序與導讀│ 音樂比你想像得還有能量
│前言│ 讓音樂成為不可或缺的成長陪伴
美好年代:孕程學齡期
第一問 如何以古典音樂進行胎教?
第二問 音樂能轉換情緒有益親子共讀?
第三問 養寵物能創造開心的生活旋律?
第四問 學音樂可以增強學語言的能力?
第五問 莫札特效應真的有效?
第六問 學音樂也能激發想像力?
第七問 如何幫孩子開啟音樂旅途?
第八問 音樂讓愛因斯坦更聰明?
智慧倍增:求學階段期
第一問 音樂能幫助孩子走過叛逆期?
第二問 音樂也能治療口吃?
第三問 意志力也能靠音樂提升?
第四問 誰告訴你學音樂就是要當音樂家?
第五問 父母真誠的期待,就會成真?
第六問 言教不如身教
第七問 四手聯彈提升社交能力
第八問 玩電動其實沒這麼糟
最佳產值:社會打滾期
第一問 羨慕同事的創造力?練習就有!
第二問 職場上需要一副好耳力
第三問 順利擺脫惱人的週一症候群
第四問 失戀了……聽什麼歌好
第五問 一起唱歌習樂激發團隊動力
第六問 運用心理學,愛上古典樂
第七問 選對音樂,讓紅酒價值翻倍
第八問 娶對好老婆,成功更輕鬆
生活保健:養身樂齡期
第一問 聽古典音樂減緩阿茲海默症
第二問 打鼓減緩初期帕金森氏症
第三問 巴哈讓伯爵睡著了
第四問 什麼!你還在吃止痛藥
第五問 五音五行降血壓
第六問 越學越年輕
第七問 那些年,公園裡的華爾滋
第八問 跟著歌劇大師吃美食去旅行吧
│參考書籍與文獻│
│推薦序2│ 音樂,是一種心靈解藥!
│推薦序3│ 音樂人生 撫慰心靈
│自序與導讀│ 音樂比你想像得還有能量
│前言│ 讓音樂成為不可或缺的成長陪伴
美好年代:孕程學齡期
第一問 如何以古典音樂進行胎教?
第二問 音樂能轉換情緒有益親子共讀?
第三問 養寵物能創造開心的生活旋律?
第四問 學音樂可以增強學語言的能力?
第五問 莫札特效應真的有效?
第六問 學音樂也能激發想像力?
第七問 如何幫孩子開啟音樂旅途?
第八問 音樂讓愛因斯坦更聰明?
智慧倍增:求學階段期
第一問 音樂能幫助孩子走過叛逆期?
第二問 音樂也能治療口吃?
第三問 意志力也能靠音樂提升?
第四問 誰告訴你學音樂就是要當音樂家?
第五問 父母真誠的期待,就會成真?
第六問 言教不如身教
第七問 四手聯彈提升社交能力
第八問 玩電動其實沒這麼糟
最佳產值:社會打滾期
第一問 羨慕同事的創造力?練習就有!
第二問 職場上需要一副好耳力
第三問 順利擺脫惱人的週一症候群
第四問 失戀了……聽什麼歌好
第五問 一起唱歌習樂激發團隊動力
第六問 運用心理學,愛上古典樂
第七問 選對音樂,讓紅酒價值翻倍
第八問 娶對好老婆,成功更輕鬆
生活保健:養身樂齡期
第一問 聽古典音樂減緩阿茲海默症
第二問 打鼓減緩初期帕金森氏症
第三問 巴哈讓伯爵睡著了
第四問 什麼!你還在吃止痛藥
第五問 五音五行降血壓
第六問 越學越年輕
第七問 那些年,公園裡的華爾滋
第八問 跟著歌劇大師吃美食去旅行吧
│參考書籍與文獻│
序
作者序
音樂比你想像得還有能量
想自己寫一本書的這個夢想在好久以前就曾經萌芽過,但是真正的想要執行,卻是去年(2016)才開始。從書本的定調,寫作方向等都是一點一滴修正與累積而來。音樂賞析與樂曲選擇確實是相當主觀的,同時也會因為每個人自身經歷的不同而呈現觀點、立場與喜好的迥異。如果我不是同時對音樂、大腦與心理有極大興趣,或許在當年報考博士班時,就不會想要將這三個領域結合在研究計畫裡面。
也因為這點小小的動機,成為我這個階段裡的小小夢想,而追逐這個小小夢想的過程中,最辛苦的莫過於時間的安排與分配;在非常有限的時間裡,我只能更早起或是更晚睡,達到大量閱讀與文字撰寫;即便這過程很辛苦,但是我卻很快樂,因為,我知道我在一步一步邁向我自己的小小夢想,完成自己的小小使命。
近十年來,科學家們很熱衷於音樂與認知神經的關聯性等諸如此類的議題。不久前便有神經科學家透過高端功能性核磁共振造影(FMRI,Func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以及正子斷層掃描(PET,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等儀器進行研究,發現人類在聆聽音樂甚至演奏樂器的時候,腦袋瓜裡各個掌管不同功能區域的神經相對都顯得特別活絡。同時,研究顯示具有音樂專業背景的音樂演奏家們,在視覺、聽覺、運動皮層區域等的功能都特別強大。因為演奏音樂可以使掌管語言、數學及邏輯等的左腦和掌管藝術、創造力的右腦有更多的刺激,使兩個半腦間產生更多的互動連結,因此中間的胼胝體得以增厚,進而更有助於應用在生活裡的其他活動上。重要的是,研究同時顯示,這些專業演奏家的大腦差異,確實來自於音樂的訓練而非其他的藝術從事活動。
這本書,想為喜歡古典音樂,但是還沒有機會學習與認識的朋友所撰寫;透過每個年齡層可能會遇到的問題,提供科學實驗或心理學理論為基礎依據,最後搭配一首或許在創作背景、臨床實驗等有相關連結的古典音樂曲目做為參考。讓讀者從生活中遇到的狀況,找尋相對應的古典音樂歌單,輕鬆的感受古典音樂的奧妙與浪漫。期許靠自己的一些微薄力量,讓更多人喜歡美好的古典音樂,透過不同的形式引導連結到古典音樂,使這件事情不再如此枯燥乏味,是身為一位藝術教育工作者的使命。
本書將分為四個時期:
一、美好年代:孕程學齡期
胎兒在媽媽肚子裡六個月左右(孕24周左右),聽覺器官耳朵的結構大致已經發展成熟。嚴格說起來,或許這就是音樂旅途啟航的最佳時機點。心理學家認為幼兒牙牙學語時期,對於父母親在他耳邊輕聲哼唱帶給小孩極大的安全感,同時影響他未來正向的人格發展。
二、智慧倍增:求學階段期
求學期的青少年,是人格特質定型的重要關鍵,不論同儕的行為言語影響,或是自信心建立的發展歷程,或許都能透過學習音樂或接觸音樂找到個體歸屬感,也使得這個時期的身心發展更為順暢。美國醫學家路易斯.湯馬仕(Lewis Thomas)博士觀察到了一個很有趣的現象:錄取醫學院的學生裡面,有高達百分之六十幾以上的學生,具有極高的音樂相關能力。當然有許多研究顯示音樂對學習是有直接幫助的。
三、最佳產值:社會打滾期
人生步入職場後,面臨與求學時期截然不同的生活型態,或許追求工作效率、良善溝通、社交共通點之外,透過學習新事物讓腦部神經元不萎縮確實是很好的方式。音樂藝文學習可以轉換大腦在職場的運作模式,演奏樂器使得左右腦的神經連結更為活絡,同時因為演奏樂器的成就感,大腦所分泌多巴胺帶來滿足喜悅感,對職場表現與情緒穩定有很大益處。
四、生活保健:養身樂齡期
有一天,妳/你會退下工作中所有頭銜,驀然回首,驚覺一生忙碌於工作、家庭與社交中。因此開始擔心老年痴呆症會不會很快找上門?腦筋似乎越來越不靈光,記憶力、反應能力都不如以往。順天堂大學教授白澤卓二是日本知名的抗老專家,他在40歲的時候開始學鋼琴,非常提倡學樂器的原因是手指透過演奏樂器,讓大腦的前額葉血流量增加,同時因為能夠雙手並用,使得平時不常慣用的手能更靈敏。
當你在思考幾歲開始學音樂最為洽當的時候,應該反向思考相信,任何年紀學習音樂都可以為你的人生帶來不同的收穫與感動。透過文字,希望與讀者交流古典音樂對人生的幫助以及父母讓孩子學習樂器時的態度與觀念,同時藉由神經科學實驗的佐證,讓讀者能更有決心與目標的投入古典音樂的世界。如果有人問你,幾歲學音樂比較好,或許你會回答他「0-100歲,都有不同的價值與趣味」。
這本書包含了從母親懷孕胎教問題、學童求學新知、青少年情緒控制難題、職場團隊士氣、老年失智症預防、退休生活品味等人生各種階段的處境,每篇都有一首經典的古典音樂陪伴著你;當生活中面臨煩惱問題時,或許可以試著感受閱讀本書帶來的正面能量,讓你永保好心情。當你在翻閱這本書時,別忘了拿起手機掃瞄每個章節後面的QR Code,裡面有每一首推薦樂曲的影音連結,透過文字閱讀與音樂聆賞,更容易理解與認識書中所介紹的古典音樂曲目。
佇立在科學研究的基礎下,用孜孜不倦的學習精神,以及不操之過急,也不輕忽的態度,一起來擁抱音樂。其中會領悟到音樂這事兒,不只是唱唱歌、彈彈樂器而已,卻涵蓋了生活素養、人格特質、感官協調、美學文化、心靈卓越、以及理性與感性並齊的人生。
音樂比你想像得還有能量
想自己寫一本書的這個夢想在好久以前就曾經萌芽過,但是真正的想要執行,卻是去年(2016)才開始。從書本的定調,寫作方向等都是一點一滴修正與累積而來。音樂賞析與樂曲選擇確實是相當主觀的,同時也會因為每個人自身經歷的不同而呈現觀點、立場與喜好的迥異。如果我不是同時對音樂、大腦與心理有極大興趣,或許在當年報考博士班時,就不會想要將這三個領域結合在研究計畫裡面。
也因為這點小小的動機,成為我這個階段裡的小小夢想,而追逐這個小小夢想的過程中,最辛苦的莫過於時間的安排與分配;在非常有限的時間裡,我只能更早起或是更晚睡,達到大量閱讀與文字撰寫;即便這過程很辛苦,但是我卻很快樂,因為,我知道我在一步一步邁向我自己的小小夢想,完成自己的小小使命。
近十年來,科學家們很熱衷於音樂與認知神經的關聯性等諸如此類的議題。不久前便有神經科學家透過高端功能性核磁共振造影(FMRI,Func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以及正子斷層掃描(PET,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等儀器進行研究,發現人類在聆聽音樂甚至演奏樂器的時候,腦袋瓜裡各個掌管不同功能區域的神經相對都顯得特別活絡。同時,研究顯示具有音樂專業背景的音樂演奏家們,在視覺、聽覺、運動皮層區域等的功能都特別強大。因為演奏音樂可以使掌管語言、數學及邏輯等的左腦和掌管藝術、創造力的右腦有更多的刺激,使兩個半腦間產生更多的互動連結,因此中間的胼胝體得以增厚,進而更有助於應用在生活裡的其他活動上。重要的是,研究同時顯示,這些專業演奏家的大腦差異,確實來自於音樂的訓練而非其他的藝術從事活動。
這本書,想為喜歡古典音樂,但是還沒有機會學習與認識的朋友所撰寫;透過每個年齡層可能會遇到的問題,提供科學實驗或心理學理論為基礎依據,最後搭配一首或許在創作背景、臨床實驗等有相關連結的古典音樂曲目做為參考。讓讀者從生活中遇到的狀況,找尋相對應的古典音樂歌單,輕鬆的感受古典音樂的奧妙與浪漫。期許靠自己的一些微薄力量,讓更多人喜歡美好的古典音樂,透過不同的形式引導連結到古典音樂,使這件事情不再如此枯燥乏味,是身為一位藝術教育工作者的使命。
本書將分為四個時期:
一、美好年代:孕程學齡期
胎兒在媽媽肚子裡六個月左右(孕24周左右),聽覺器官耳朵的結構大致已經發展成熟。嚴格說起來,或許這就是音樂旅途啟航的最佳時機點。心理學家認為幼兒牙牙學語時期,對於父母親在他耳邊輕聲哼唱帶給小孩極大的安全感,同時影響他未來正向的人格發展。
二、智慧倍增:求學階段期
求學期的青少年,是人格特質定型的重要關鍵,不論同儕的行為言語影響,或是自信心建立的發展歷程,或許都能透過學習音樂或接觸音樂找到個體歸屬感,也使得這個時期的身心發展更為順暢。美國醫學家路易斯.湯馬仕(Lewis Thomas)博士觀察到了一個很有趣的現象:錄取醫學院的學生裡面,有高達百分之六十幾以上的學生,具有極高的音樂相關能力。當然有許多研究顯示音樂對學習是有直接幫助的。
三、最佳產值:社會打滾期
人生步入職場後,面臨與求學時期截然不同的生活型態,或許追求工作效率、良善溝通、社交共通點之外,透過學習新事物讓腦部神經元不萎縮確實是很好的方式。音樂藝文學習可以轉換大腦在職場的運作模式,演奏樂器使得左右腦的神經連結更為活絡,同時因為演奏樂器的成就感,大腦所分泌多巴胺帶來滿足喜悅感,對職場表現與情緒穩定有很大益處。
四、生活保健:養身樂齡期
有一天,妳/你會退下工作中所有頭銜,驀然回首,驚覺一生忙碌於工作、家庭與社交中。因此開始擔心老年痴呆症會不會很快找上門?腦筋似乎越來越不靈光,記憶力、反應能力都不如以往。順天堂大學教授白澤卓二是日本知名的抗老專家,他在40歲的時候開始學鋼琴,非常提倡學樂器的原因是手指透過演奏樂器,讓大腦的前額葉血流量增加,同時因為能夠雙手並用,使得平時不常慣用的手能更靈敏。
當你在思考幾歲開始學音樂最為洽當的時候,應該反向思考相信,任何年紀學習音樂都可以為你的人生帶來不同的收穫與感動。透過文字,希望與讀者交流古典音樂對人生的幫助以及父母讓孩子學習樂器時的態度與觀念,同時藉由神經科學實驗的佐證,讓讀者能更有決心與目標的投入古典音樂的世界。如果有人問你,幾歲學音樂比較好,或許你會回答他「0-100歲,都有不同的價值與趣味」。
這本書包含了從母親懷孕胎教問題、學童求學新知、青少年情緒控制難題、職場團隊士氣、老年失智症預防、退休生活品味等人生各種階段的處境,每篇都有一首經典的古典音樂陪伴著你;當生活中面臨煩惱問題時,或許可以試著感受閱讀本書帶來的正面能量,讓你永保好心情。當你在翻閱這本書時,別忘了拿起手機掃瞄每個章節後面的QR Code,裡面有每一首推薦樂曲的影音連結,透過文字閱讀與音樂聆賞,更容易理解與認識書中所介紹的古典音樂曲目。
佇立在科學研究的基礎下,用孜孜不倦的學習精神,以及不操之過急,也不輕忽的態度,一起來擁抱音樂。其中會領悟到音樂這事兒,不只是唱唱歌、彈彈樂器而已,卻涵蓋了生活素養、人格特質、感官協調、美學文化、心靈卓越、以及理性與感性並齊的人生。
內容連載
最佳產值 社會打滾期
第三問 順利擺脫惱人的週一症候群
Q 小惠每到週日晚上心情總是鬱鬱寡歡,一想到隔天週一一早就要開早會,整個人就沮喪消極。到了週一常爬不起來昏昏欲睡,就算到了公司也是渾沌恍神,而且發現好像不是只有她一人有這樣的症狀,原來辦公室同事大家也都有這所謂的週一症候群,面對這樣的「集體病症」,有什麼良方嗎?
A 經過週末或長假要回到工作崗位,常讓人顯得意興闌珊提不起勁,原來全球的上班族部分都曾面臨「憂鬱的星期一」,帶著焦慮、疲倦、易怒、遲鈍等負面情緒面對假期後的上班日。衛生署曾統計,週一自殺率、心肌梗塞、腦中風等突發率都比其他日子來的高。造成週一症候群的原因,心理師認為,生理時鐘差異過大,情緒轉折起伏過多,假期暴飲暴食引起身體不適等,都有機會讓週一上班日情緒不佳。面對常態性的假期結束症候群,想必在週一一早的身心靈調適是很必要的。
科學家表示我們的大腦分分秒秒,不論做什麼事情都會不時的產生電流脈衝,也就是我們口中的腦波。腦科學家將其分為四種基本腦波――β波(貝爾塔波)、α波(阿爾發波)、θ波(西塔波)及δ波(戴爾塔波)。而這些腦波狀態的呈現,都會影響著每個人的內外在、情緒、工作及學習上等的表現。
因此當焦慮,無法集中精神時,此時需要提升大腦的α波,當大腦波呈現在α波時,震動頻率約8-12赫茲之間,這時的腦波可以使情緒穩定,思緒敏捷集中。許多專家建議聆聽巴洛克時期的音樂,這時期的音樂富有表現力,莊重又典雅,對焦躁不穩定的情緒有許多正向的幫助。
【音樂處方箋】
〈D大調長笛協奏曲:金絲雀〉
安東尼奧.盧奇奧.韋瓦第
有紅髮教父之稱的巴洛克時期義大利音樂家韋瓦第,算是一位多產型作家,除了歌劇、奏鳴曲等其他作品,光協奏曲作品就有將近五百多部;大家耳孰能詳的〈四季〉便是出自他的創作。韋瓦第當時聞名整個歐洲,同時期的巴哈也曾經拿他的作品作為改編成管風琴演奏的題材。韋瓦第更時常拿出舊往的眾多作品,反覆修改加以變化以求進步,在音樂史上是位相當有影響力的音樂家。
第三問 順利擺脫惱人的週一症候群
Q 小惠每到週日晚上心情總是鬱鬱寡歡,一想到隔天週一一早就要開早會,整個人就沮喪消極。到了週一常爬不起來昏昏欲睡,就算到了公司也是渾沌恍神,而且發現好像不是只有她一人有這樣的症狀,原來辦公室同事大家也都有這所謂的週一症候群,面對這樣的「集體病症」,有什麼良方嗎?
A 經過週末或長假要回到工作崗位,常讓人顯得意興闌珊提不起勁,原來全球的上班族部分都曾面臨「憂鬱的星期一」,帶著焦慮、疲倦、易怒、遲鈍等負面情緒面對假期後的上班日。衛生署曾統計,週一自殺率、心肌梗塞、腦中風等突發率都比其他日子來的高。造成週一症候群的原因,心理師認為,生理時鐘差異過大,情緒轉折起伏過多,假期暴飲暴食引起身體不適等,都有機會讓週一上班日情緒不佳。面對常態性的假期結束症候群,想必在週一一早的身心靈調適是很必要的。
科學家表示我們的大腦分分秒秒,不論做什麼事情都會不時的產生電流脈衝,也就是我們口中的腦波。腦科學家將其分為四種基本腦波――β波(貝爾塔波)、α波(阿爾發波)、θ波(西塔波)及δ波(戴爾塔波)。而這些腦波狀態的呈現,都會影響著每個人的內外在、情緒、工作及學習上等的表現。
因此當焦慮,無法集中精神時,此時需要提升大腦的α波,當大腦波呈現在α波時,震動頻率約8-12赫茲之間,這時的腦波可以使情緒穩定,思緒敏捷集中。許多專家建議聆聽巴洛克時期的音樂,這時期的音樂富有表現力,莊重又典雅,對焦躁不穩定的情緒有許多正向的幫助。
【音樂處方箋】
〈D大調長笛協奏曲:金絲雀〉
安東尼奧.盧奇奧.韋瓦第
有紅髮教父之稱的巴洛克時期義大利音樂家韋瓦第,算是一位多產型作家,除了歌劇、奏鳴曲等其他作品,光協奏曲作品就有將近五百多部;大家耳孰能詳的〈四季〉便是出自他的創作。韋瓦第當時聞名整個歐洲,同時期的巴哈也曾經拿他的作品作為改編成管風琴演奏的題材。韋瓦第更時常拿出舊往的眾多作品,反覆修改加以變化以求進步,在音樂史上是位相當有影響力的音樂家。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79折$198
-
新書79折$198
-
新書79折$198
-
新書85折$213
-
新書88折$220
-
新書9折$225
-
新書9折$225
-
二手書$282
-
新書$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