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歌40:再唱一段思想起

民歌40:再唱一段思想起
定價:2000
NT $ 1,580 ~ 1,800
 

內容簡介

沒有歌的時代,是寂寞的。
只有噪音的時代,更寂寞。
要壓倒噪音,安慰寂寞,唯有歌。
——余光中

  1975年6月 6日,一個下著小雨的夜晚……

  一千多位冒雨前來中山堂的觀衆,靜靜地坐在台下聽歌,聽著一位甫從研究所畢業的年輕歌手楊弦,把詩人余光中的八首詩譜成歌曲,堂外的小雨綿綿地下著,堂內的心情隨著一首首詩與歌的婚禮,慢慢地發酵,歌曲終了,可是人未散去……

  當晚的觀眾中,除了余光中之外,還有《滾石雜誌》的段氏兄弟 (後來創辦了滾石唱片) 、廣播人陶曉清,和「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的洪簡靜惠。衆人相約隔日在余光中教授廈門街的家中舉行一場討論會,決定了後續的行動̶̶轉播、報導、出唱片、出書……

  一把創作歌曲的熊熊火焰就此點燃,燒出了台灣流行樂史上最重要的「校園民歌」運動!也從此扭轉了華人流行音樂的發展和走向。

  2015年——民歌歡慶40年!由「民歌之母」陶曉清統籌,資深音樂人楊嘉主編,費時近一年,成就歷年來最詳盡完整的典藏版民歌圖文百科全書。

  精采內容包括:

  ——逾15萬字內容,翔實描繪校園民歌運動的緣起、發展與轉變
  ——近100張民歌時期經典唱片介紹
  ——逾100位「民歌手+詞曲作者+樂手+幕後推手」大公開
  ——超過300張老照片、文件、手稿等珍貴史料重新出土
  ——你耳熟能詳的歌,但你不知道的「歌的故事」
  ——重現1970年代台北市民歌西餐廳地圖
  ——精選40年來69場重要民歌演唱會全紀錄
  ——以及無數則連圈內人也不一定知道的祕辛:

  • 〈橄欖樹〉的來龍去脈?
  • 〈龍的傳人〉改詞始末?
  • 李宗盛生平創作的第一首歌?
  • 陳小霞音樂創作的起點?
  • 陳建年初出道的首次錄音?
  • 民歌曾有過波西米亞村?

  隨書附贈三張獨家CD(不分售),共46首經典歌曲,曲目包括:

  ̶̶  16首從未發行過的精彩LIVE演唱版(網路上也找不到的珍稀版本)
  ̶̶  25首來自民歌初期三張經典合輯《我們的歌》的重要歌曲,絕版多時,重新復刻出土
  ̶̶  4首未曾發行過的新歌,由楊弦、吳楚楚、蘇來等人重新錄製
  ̶̶  外加一首王新蓮首張專輯絕版歌曲

  如果你是民歌時期的資深樂迷,
  本書收藏了你最青春輝煌的記憶。
  如果你出生太晚錯過民歌年代,
  本書帶你直溯華語流行音樂源頭!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 企劃製作


  成立於1996年5月4日,由台灣音樂人自發成立的民間社團,會員由歌者、樂者、 詞曲創作人、唱片製作人、廣播人、文字工作者……等相關音樂工作者所組成。多年來致力於原創歌曲之推廣,舉辦多場極具代表性的演唱會:民歌的故事演唱會、薛岳灼熱的生命演唱會、民歌二十年演唱會、民歌三十年系列演唱會、梁弘志加油演唱會、天水樂集̶̶一千個春天演唱會、大學城̶̶飛揚的青春演唱會……等經典活動,所有收入完全捐贈為促進音樂推廣之公益用途。同時常和國內各大公益團體合作,參與多項關懷社會議題,以演唱會、歌曲創作、演講心理、諮詢課程……等活動,積極付出對周遭環境及下一代的關心。

  第一、二屆理事長:陶曉清;第三、四屆理事長:吳楚楚;第五、六屆理事長:殷正洋;現任理事長:李建復。

  www.facebook.com/musicmandomisodo

陶曉清 統籌

  1965年進入中國廣播公司,次年開始主持熱門音樂節目,推廣校園民歌,成立「民風樂府」。1995年和許多音樂工作者成立「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擔任第一、二屆理事長。2000年獲金曲獎「特殊貢獻獎」的肯定。2008年七月自電台工作退休,投入帶領讀書會與成長課程;於2010年取得加拿大Haven學院的諮商證書,成為合格的諮商師。目前是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的常務理事,並帶領各地心理諮商課程。

楊 嘉 主編

  大一開始擔任西洋音樂廣播DJ,畢業後任職唱片公司,從西洋音樂轉戰國語唱片,從本土公司進入國際公司。1990年代末,從台灣進入新加坡亞太總部,負責亞洲區網路與數位音樂發展。2005年被派至北京,發展大陸新媒體音樂事業。除幕後音樂工作外,長年撰寫流行音樂評論及音樂專欄,並翻譯、編輯音樂書籍,曾出版《1997年度流行音樂鑑賞》、《品牌大師布蘭森自傳》等書。2013年回台,專心從事文字工作。
 

目錄

前言 沒有白活 /陶曉清
編者的話 歷史是立體的 /楊嘉

【思想起第一段】還原一個時代

第一曲 1970年代的流行音樂
1-1 話說當年青春的心!校園民歌為什麼會出現在1970年代? /楊嘉
1-2 創作歌謠的先行者1:洪小喬 /王承偉
1-3 創作歌謠的先行者2:胡德夫 /李蝶菲
 
第二曲 民歌從這裡開始——楊弦
2-1 楊弦在余光中的詩中聽到了音樂
2-2 楊弦:中國現代民歌集/西出陽關

第三曲 從西洋歌曲到唱自己的歌    /陶曉清

第四曲 誰在西餐廳唱歌?——民歌西餐廳地圖 /陶曉清採訪、楊嘉整理

【思想起第二段】一個唱歌的故事   

第五曲 新格唱片篇
5-1 金韻獎合輯系列
• 金韻獎1-10輯
5-2 屋簷上的藝術家——李泰祥的民歌時期
演奏曲篇
• 鄉土‧民謠1、2
• 延綿交響詩
歌曲篇
• 齊豫:橄欖樹/祝福/你是我所有的回憶
• 唐曉詩:蹈/黃山
• 葉蒨文:春天的浮雕
• 陳明、王誠:少年遊
• 簡上仁:老調.新聲 童年的回憶
5-3 番外篇1:《金韻獎》幕後推手——姚厚笙
5-4 金韻獎歌手專輯
• 陳明韶: 傘下的世界/陳明韶的歌/浮雲遊子
• 包美聖:你在日落深處等我/長空下的獨白/那一盆火/樵歌
• 李建復:龍的傳人
5-5 番外篇2:砍倒〈橄欖樹〉,改變〈龍的傳人〉,歌曲十二禁!
5-6 金韻獎歌手專輯
• 楊祖珺專輯
• 黃大城:今山古道/唐山子民
• 王夢麟:母親!我愛您!/一家歡樂百家愁
• 王海玲:偈/從此以後   
• 施孝榮:施孝榮專輯/俠客
• 楊芳儀:楊芳儀/徐曉菁重唱專輯/老師.斯卡也答
• 楊耀東:早安晨跑/怎麼能夠
• 鄭怡/王新蓮/馬宜中合輯
• 木吉他合唱團專輯
• 我唱你和:金韻獎合唱專輯1、2

第六曲 海山唱片篇

6-1 民謠風合輯系列
• 民謠風1-4輯
6-2 民謠風歌手專輯
• 林詩達:STAR傳奇
• 葉佳修之歌
• 潘安邦:外婆的澎湖灣/故鄉的風
• 蔡琴:出塞曲/秋瑾
• 銀霞&旅行者三重唱:蝸牛與黃鸝鳥.蘭花草
• 旅行者三重唱
• 羅吉鎮:夢的衣裳
 
第七曲 其他唱片公司篇

7-1 四海唱片
• 鄉音四重唱:秋天裡的野菊花.農村酒歌/車站風光
• 邱晨:新民風第一輯——邱晨的季節
• 天水樂集:李建復專輯——柴拉可汗/蔡琴.李建復聯合專輯——一千個春天
• 靳鐵章:給我一片安樂土
7-2 歌林唱片
• 新金曲獎——青年創作園地1、2
• 黃仲崑:你說過.我想問你/記得我.無人的海邊(綜一)
7-3 拍譜唱片
• 蘇來:讓我與你相遇
• 侯德健:龍的傳人續篇
• 鄭怡:小雨來的正是時候
 
7-4 滾石唱片
• 吳楚楚.潘越雲.李麗芬三人展
• 邰肇玫.施碧梧二重唱專輯:小草歌手的第一張專輯
• 邰肇玫:邰肇玫創作專輯(光美)/雪歌.蘆葦
• 潘越雲:再見離別/天天天藍
7-5 麗歌唱片
• 趙樹海專輯
7-6 環球唱片
• 現代歌謠——青年創作專輯 1
7-7 鄉城唱片
• 鄉城組曲
7-8民間有聲出版社
• 潘麗莉:名歌集
• 任祥專輯
• 楊錦榮:青草地
• 長短調
7-9 亞洲唱片
• 1984新人獎
 
【思想起第三段】舖成一條夢想大道

第八曲 音樂的雕塑家                             
8-1 編曲/樂手/錄音室
8-2 重要的幕後推手
第九曲 校園創作歌曲的傳承
9-1「大學城」出版合輯全紀錄
9-2 新格唱片後金韻獎時代作品
第十曲 民歌對華語流行音樂的影響
10-1 「民歌」對台灣流行音樂的影響 /馬世芳
10-2 他從台北來 /公路
第十一曲 四十年來重要民歌演唱會全紀錄 /陶曉清
第十二曲 那些值得珍藏的歌曲——附錄3CD /陶曉清解說、王家棟製作

3 CD曲目

那些值得珍藏的歌曲    
母帶製作/王家棟        解說/陶曉清

這三張CD中的歌曲包括:

• 16首過去從未發行過的精彩現場演唱歌曲版。
• 25首來自民歌初期三張經典合輯《我們的歌》中的重要歌曲,絕版多時,重新復刻出土。
• 4首未曾發行過的新歌,由楊弦、吳楚楚、蘇來等人重新錄製。
• 外加一首王新蓮首張專輯絕版歌曲。

CD 1

這張CD中的歌曲,都是過去從未出版發行過的現場演唱會版本。有一些是演唱者在當時電台的錄音室所錄的版本,有的是從過去舉行的演唱會實況中所選出的歌曲。

曲目                演唱者
1. 候鳥之歌            李建復
2. 鷺鷥                鄭怡
3. 雨中即景            王夢麟、趙樹海
4. 愛情                周麟
5. 爸爸喝酒的時候    李宗盛
6. 龍的傳人            侯德健
7. 唱自己的歌        楊光榮
8. 雨花                任祥
9. 離別在深夜裡        趙樹海
10. 茶山情歌         鄭怡
11. 江湖上            楊弦、黃大城、施孝榮、殷正洋
12. 地球的孩子        邰肇玫、鄭怡
13. 民歌            楊弦
14. 燕子            殷正洋
15. 陽關三疊         吳楚楚
16. 謝幕曲            蘇來

CD 2

「洪建全文教基金會」在1977和1978年間贊助發行了三張《我們的歌》合輯,由陶曉清策畫,收錄了眾多民歌風潮初起時的重要作品。這三張經典合輯絕版多時,這次難能可貴地取得「洪健全文教基金會」的同意,以及原始詞曲作者與歌者的授權,重新整理混音,附錄於本書再次發行復刻版,可說萬分珍貴。楊弦重新錄製了兩首未曾發行過的新舊作品也收錄其中。

曲目                演唱者
1. 紙船            朱介英
2. 好了歌            吳楚楚
3. 慕情            韓正皓
4. 三月思            楊祖珺
5. 學子心聲        韓正皓
6. 墟            吳統雄
7. 你的歌            吳楚楚
8. 遊子情懷            韓正皓
9. 走橋要走我搭的橋    吳統雄
10. 歸來                吳楚楚
11. 匆匆                胡德夫
12. 華靈廟            吳統雄
13. 楓葉                胡德夫
14. 媽媽的愛心        楊祖珺
15. 牛背上的小孩        胡德夫

CD 3

收錄《我們的歌》第三輯中的所有歌曲。最後的五首歌,除第十二首是選自絕版的唱片外,其他的歌曲是楊弦、吳楚楚、蘇來特別為了本書重新錄製演唱的版本。

曲目                    演唱者
1. 風                韓正皓
2. 月琴記                任祥
3. 擺渡船上            吳楚楚
4. 並不知道            潘麗莉
5. 屋頂下的詩人        魏琮坤
6. 行到水窮處            吳楚楚
7. 長島午夜            潘麗莉
8. 冬愁                魏琮坤
9. 雨色                任祥
10. 故鄉情            韓正皓
11. 地層吟            楊弦
12. 問心                王新蓮
13. 小小孩            吳楚楚
14. 一棵開花的樹        楊弦
15. 台灣有什麼好        蘇來
 

前言

民歌40——沒有白活


  2013年就牽掛著2015年即將到來的民歌40年。當時「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的理事長殷正洋希望找李建復接任下一屆的理事長,之後可以帶領大家做「民歌40」相關的事。然後在2014年的春天,新任理事長如願上任,關於「民歌40」的相關工作也一一展開:紀錄片、展覽、演唱會、書……

  我先寫了一封信給「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的會員,向大家徵求可參考的資料。感謝許乃勝第一名,馬上寄來了他的珍藏。後來徐曉菁、涂佩岑、丁曉雯、梁弘志的姊姊,也都分別提供了資料。我也把家中所有資料全捐了出去,還需要幫手來家裡幫忙搬運去協會。結果要寫稿的時候還必須進協會去翻看自己的資料,這可是最初沒想到的事!

  楊嘉——這位熱門音樂時期的舊識,在民歌初期一起工作多年的老友,剛好回國定居,並轉換跑道以文字工作為業。知道這個訊息我真是太開心了,因為書的主編就有最適合的人啦!

  果然,在所有的項目中,書的進度幾乎是一直跑在最前面的。從開始討論、到有了腹案,到確定了出版社,再到所有書稿的完成,幾個月來幾乎成了我們彼此交談或e-mail來往的最主要中心。楊嘉有時候去堆放唱片的倉庫翻找我們需要的唱片,有時候忙著影印唱片封面或文案,有時候在圖書館找資料,有時候要從堆積如山的各種資料、書籍、剪報中挑選至今仍可用的文字,並加以剪裁;有時候跟人開會研究哪篇文章要怎由哪個角度切入、又該怎麼寫,更多的時候得自己寫!

  現在看到這本書接近完成,我心中十分地感動與感激!並不能免俗地除了楊嘉之外還要感謝一些人:

  大塊出版社的郝明義先生,感謝他在第一次聽到出書計畫時,給我們的回應是:看看大塊能怎麼幫助這本書做得更好。沒想到在「民歌40」系列活動起跑的記者會上,郝先生說1975年6月6日楊弦的演唱會他也在場,這緣看來在四十年前就結下了。

  林怡君還是大學生時,就參與《台灣流行音樂百張最佳專輯》和《永遠的未央歌》二書的採訪和撰稿,後來「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出版《台灣流行音樂200最佳專輯》時她是出版社負責此書的主編。這次能再度一起工作,並再次看到她的認真負責,我確實感到十分開心並感謝。

  本書附錄的幾張CD,要感謝所有相關人士同意授權給我們無償使用。在2014年耶誕前夕,楊嘉、熊儒賢、姚黛瑋和我,在馬世芳家一起聽了好多「私房歌」,包含很久以前歌手在電台錄的歌,一些我自己都忘記了在整理資料時挖出來的珍貴的演唱會實況,還有一些已經絕版的唱片,並從中挑選出可能會放進這份CD的歌曲。之後世芳將它們放在雲端,好讓被選的作者與歌者聽過後給予我們授權。

  後來楊嘉提起在洪建全基金會出版的三張《我們的歌》,早已絕版,她希望讓大家有機會聆聽最初的這些歌曲。身為這三張唱片策畫人的我當然非常高興,第一時間就去徵求並獲得洪簡靜惠女士的同意。接下來蕭玲玲小姐幫忙詢問版權並一一去信得到絕大多數人的授權。還有王家棟擔綱把這些來源不同 (包括卡帶、盤帶、唱片、CD等) 的歌曲重新混波,讓我們有最美好的聆聽經驗。真是非常感謝所有人的努力,我們才能交出這份得來不易的成果,可說是一份漂亮的成績單!

  在尋找多年不見的作者時,很感傷地發現好幾位已經過世了。有些作者還找得到家人或朋友(如鐘鼎文、周夢蝶、黃大城、杜文靖),所以還能得到授權;但有少數沒有後人,也找不到接頭的對象(如潘麗莉、鄧禹平),我們只能在此特別說明:我們非常重視創作者的版權,但並非我們沒有徵求同意,而是真的不知道該找誰洽詢。

  此刻,我的心情是豐盈的、充實的、感恩的。多年後能因此書而去採訪老友、撰寫文稿,深感幸福,並再次認為自己的生命沒有白活,多好呀!

文/陶曉清
2015年四月於台北

編者的話

歷史是立體的


  那一天,我高興地對朋友說起我編輯這本書的計畫,說到要把所有參與當時民歌創作的詞曲作者都列進書裡;而不只是介紹歌手時,他立刻回頭對我說:「啊!很好,這樣很立體!」

  是啊!歷史應該是立體的。

  小時候讀歷史,課本上千百年前發生的事,往往只有幾句結論,沒有過程,也沒有故事,既平板又枯燥,讀起來既無趣也無味。

  可是我們現在這段歷史不但有人物、有故事、有情節,最棒的是:還有音樂……

  就是這樣的一個心情,本著「還原一個時代」的做法,去呈現一段立體的歷史。

  要先解釋書中的一些事:

  • 唱片——這部分是最複雜的。每個人都在問我選擇書內的民歌唱片的標準是什麼?大致說來,書內所收錄的校園民歌唱片主要是從1975年楊弦所發行的《中國現代民歌集》開始,到1984年校園民歌已然成為流行音樂為止。這段期間內的唱片是以原始黑膠唱片為來源,復刻版不包含在內。選擇的角度不但包括代表性、流傳度、還有特殊性。至於後來「大學城」的創作,丁曉雯已有專書《我們的音樂課》詳盡介紹,這裡就不多贅述。

  • 文字——除了描述這段歷史與介紹音樂背景的文字外,還有歌手的文章。許多歌手不但會寫歌,文章也寫得很好。當年皇冠出版社所出版的四本民歌書籍中就有許多歌手寫的文章,另外馬世芳為滾石唱片所編輯的《滾石金韻民歌百大歌選》紀念冊《永遠的未央歌》中,也有許多採訪報導,這本書從上述來源中擷取了相當多精采的文字,配合原始專輯詳列。為了不影響閱讀,其中節略的部分全部都以……標示,並註明出處。

  • 照片——這是最有趣的地方。本著「還原一個時代」的精神,這本書大部分刊載的都是早期的照片,幕前的人物得以重現當年清純的模樣。至於幕後的人物,除非真的找不到當年的照片,而以較近期的照片取代,否則他們都很樂意提供當年的英姿,也使我們在收到照片時,會有驚艷的感覺。

  • CD——陶曉清很辛苦地找出當年的唱片、盤帶、甚至卡帶,準備讓大家聆聽篩選歌曲。不過在聆聽過濾這些歌曲前,必須先經過兩個星期的除濕,我建議放在烤箱中烘烤以節省時間,沒人敢嘗試,不過我也真沒試過……錄音師王家棟花了很多時間處理調整歌曲的音質。他的辛苦,只換來餐廳內一頓令人掃興的晚餐。不過,眾人的努力能讓這些歌曲重見天日,是我們都很高興的事。

  還要感謝一些人:

  • 首先是陶曉清,我是一位不折不扣西洋音樂養大的小孩,所以如果沒有你,我絕對不會接觸民歌,也絕對不可能進入國語音樂界。

  • 還有小毛,凌晨四點還在辛苦地協助編輯,曾俊仁和王承偉則反覆提供唱片拍攝,並協助核對詞曲作者等資料。還有一位提供唱片的人是魯芬,她去世後所有的唱片都放在吳楚楚的倉庫裡,這次我們找出來整理後,將會全數捐給日後的流行音樂中心,相信這是魯芬所樂見的。

  • 感謝撰稿與提供照片的所有人,即時的三、五百字,與提供四十年前的照片原件,支持與信任是一件很溫暖的事。

  • 感謝提供唱片封面授權使用的唱片公司,以及加起來五毛的兩位滾石大老的全力支持。

  • 大塊出版的郝明義先生和湯皓全總編輯——做書的人與做唱片的人有相當不同的自由程度,感謝你們的耐心支持。

  • 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的現任理事長李建復,過去曾計畫將你、大城、與小洋聚在一起合出一張唱片的往事已不可能實現,合作這一本書,是一件奇妙的機緣。

  最後,立體的歷史內還有一段決定性的小插曲——原本音樂人交流協會在第一次開會的時候,是計畫自己印行這本精裝書,但是考慮成本,深怕經費不夠,然而吳楚楚面帶笑容,在會上對大家說:「還好協會有位有錢的朋友!」有他這句話,我們就走入歷史了!

  民歌40,再唱一段思想起……

  唉!親愛的,這已經是第幾個秋天了……

文/楊嘉
 

內容連載

第一曲    

1970年代的流行音樂
話說當年青春的心!
文/楊嘉


校園民歌為什麼會出現在1970年代?
「唱自己的歌」針對的是什麼?
無論你是否經歷過那個時代,
無論你是否了解那個時代,
它都是改變台灣流行音樂最重要的歷程,
讓我們一起走入時間的長廊,
回頭看看那段改變歷史的時光!
    
五顏六色的十吋西洋唱片

小的時候,家裡有一部和桌子一般高的長方形直立式電唱機,左半邊是收音機,右半邊就是唱盤。星期天早上是西洋歌曲時間,通常是十點左右開始;無論爸媽在不在家,樓下的電唱機照樣啟動,放肆的音樂聲總是要喧鬧一早上,而且經常不斷地重覆放同一首歌。原來是姊姊拿著小歌本,在對著唱機學歌,那批十吋唱片是她的音樂課本。

你還記得嗎?或者該說;你曾經看過嗎?那種五顏六色的十吋唱片,有金色、紅色、甚至有過青綠色,後來才全部改成十二吋的塑膠唱片?那是1960年代大部分學生接觸音樂的開始。

那堆唱片,除了少數的國語流行歌曲外,幾乎全是翻版的西洋排行歌曲。那個年代無論是高中生或是大學生,百分之八十都不愛聽國語歌曲。〈苦酒滿杯〉、〈今天不回家〉、〈往事只能回味〉這些歌雖然紅遍大街小巷,可是打動不了文藝青年的心,清一色的濃俗曲調,更使這些音樂掛上「靡靡之音」的外號。

而當時的政府對這種現象的反應是:倡導「愛國歌曲」,以及強制播出「淨化歌曲」,於是電視台一天到晚只能唱〈台灣好〉、〈國恩家慶〉,或是〈藍天白雲〉這類歌曲。

同一個時代,地球的另一端,英美的流行音樂正在進行徹底的改變:前有貓王,後有披頭四(The Beatles),再加上1970年代具有濃厚個人思想的民謠歌曲,影響了世界上許多年輕人,台灣的年輕學子也不例外。那個時候對西洋歌曲的通稱是——「熱門音樂」。

那些翻版西洋歌曲的十吋小唱片,就成為大多數人接觸西洋音樂的最佳工具。

在那批十吋小唱片中,有兩種系列最為暢銷。一種是「四海唱片」公司所出的《音樂風》系列,黑色膠片,配上白色鑲紅邊圓標。另一種是「環球唱片」公司所出的《美國風靡音樂》系列,金黃色透明膠片,配上銀底黑字圓標。這些十吋唱片,每一面大約是六到八首歌,都是當時美國排行榜上流行的歌曲,每個月發行一或二張。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79
    $1580
  2. 新書
    79
    $1580
  3. 新書
    79
    $1580
  4. 新書
    79
    $1580
  5. 新書
    79
    $1580
  6. 新書
    79
    $1580
  7. 新書
    9
    $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