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搖滾樂

我們的搖滾樂
定價:320
NT $ 224 ~ 379
  • 作者:熊一蘋
  • 出版社:游擊文化
  • 出版日期:2020-02-05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976276X
  • ISBN13:9789869762762
  • 裝訂:平裝 / 256頁 / 15 x 21 x 1.2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以歷史之眼、文學之心,重返大時代下年輕世代的生命世界
再現他們一心追求自由、以音樂為抵抗的跌撞顛簸故事

  「讀著六十年前的青少年如何爭取玩團和聽歌的機會時,我在心裡浮現了非常強烈的感觸。我以為在臺灣聽搖滾樂是理所當然的事,但其實不是這樣的。此時此刻的我依然在這塊土地上聽著搖滾樂,這件事本身就是奇蹟。」

  這是一本講述一九五○到一九八○年間,搖滾樂在臺灣如何發展的故事書。在那個橫跨三十年的不自由年代裡,故事的時空場景是由日本、中國、美國等世界大國,以及二戰、韓戰、越戰等國際戰事,交錯搭建而成的。彼時,島嶼上各式異質空間應運而生,諸如中華商場、美軍俱樂部、夜總會、舞廳及西餐廳等,而各種時代產物也先後在島上出現,像是西洋電影、美軍電臺、翻版唱片、長髮禁令及歌曲審查制度等。這些都是搖滾樂故事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書中的人物以他們的行動串連起故事裡的繽紛元素,包括緊貼收音機聆聽海外電臺放送排行榜歌曲的苦悶外省青少年、見過上海風華而想在戰後臺灣開墾文化沙漠的音樂雜誌創辦人、開闢副刊音樂專欄及電臺音樂節目的時代先行者、用克難樂器登臺獻唱的玩團先驅、突破關卡限制籌辦熱門演唱會的幕後推手、流連中華商場收集翻版唱片的熱門樂迷、在地下場所幻想美國的愛樂青年、以政治敏銳感對搖滾樂先褒後貶的文學家、激昂爭辯何謂「我們的歌」的熱血知青、在大學校園唱出年輕人心聲的民歌手、創作及演唱「歪歌」的音樂人等。這些先後登上歷史舞臺的男男女女,共演了這齣以「搖滾樂」為主題的時代劇。

  「搖滾樂在臺灣」的故事,是一個世代追尋渴求自由的故事。臺灣的年輕人透過搖滾樂接觸自由、學習自由,最後在爭取自由時意識到當時的臺灣有多麼不自由。現在很多人會說搖滾的精神是反抗,但其實這個故事似乎要更拙稚一點。「搖滾樂在臺灣」的故事,也充分體現出臺灣人吸收和轉化的能耐。臺灣經歷過太多強勢文化的洗禮,每一種都帶來新的束縛,也成為新的養分。現在我們享受到的一切,都是前人吸收了各種養分、掙脫各種束縛後,孕育出的臺灣文化。希望本書能將這些感想傳達給大家。

名人推薦

  簡妙如∣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教授,流行文化、獨立音樂及獨立次文化的愛好者及研究者
  何東洪∣輔仁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造音翻土:戰後台灣聲響文化的探索》主編

好評推薦

  「熱愛搖滾音樂有許多種方式——熊一蘋的方式,是寫好看的臺灣搖滾音樂史。這是一本好看如小說、但扎實如史書的非虛構作品。

  熊一蘋想知道,現在臺灣撩動青春心靈、自目叛逆、本土熱血的獨立創作音樂,是怎麼來的?我們都知道,戰後二十年間的統治當局,不僅抑壓本土傳統的歌仔戲、日治流行的臺語歌,其實也在抑壓所謂「靡靡之音」的西方搖滾。然而熊一蘋卻說故事起於1950年代,那時怎麼可能容許本土熱血反叛?所以案情不單純,破口頗為離奇,過程有違常理,所以說歷史如小說一般。

  熊一蘋,本來就寫小說的,得過文學大獎,筆法酷酷,讀起來冷靜到想哭的那種。他的性格真的很文學,心對世界很熾熱,外形卻是腼腆,以至於設法讀進他的內在,悸動才會一波波湧上來。

  萬勿以為這本音樂史是穿越式的創作品,這些故事,每一段都是他從報刊文獻一筆筆耙出來寫。他在臺大臺文所有嚴密的文史研究訓練,查集史料、讀文獻,是蹲馬的基本功。這本書更猛的,是拆解史料、展現史觀的冷靜腦袋。

  熱門音樂到搖滾世代,並不是自始就吞服「本土反叛」的丹藥一路挺到底。在巨量資料中,熊一蘋比對省籍、世代、商業的各種利益糾葛,看到音樂人三十年間在閃躲妥協之中蜿蜒前行,在敵友關係之間曖昧推進。如此歷史曲折,讀來才是揪心的所在。

  難得熊一蘋有熱血也有慧眼,挑出臺灣文化史這麼歧出詭異的故事。臺灣人唱自己的歌、做自己的音樂,真的不容易。」——蘇碩斌(國立臺灣文學館館長、臺大臺文所教授)

  「如果二戰後的歷史變遷有配樂,那必然是搖滾樂。搖滾樂跨出自身的音樂範疇,將大至社會文化、小至情感遭遇的種種,都壓縮在幾分鐘的詞曲樂句。於是搖滾樂逐漸蛻變成一面大旗,不斷召喚著一代代年輕的聲音,吶喊出自己的模樣。熊一蘋這本書寫的正是搖滾樂旅行到台灣的踏查記。他穿行在史料密林,重建台灣如何接觸、挪移和化用搖滾樂的歷程。從唱別人的歌到學會唱自己的歌,搖滾樂在台灣慢慢演化出混血特有種的分支。這是本讓我們聽見過去的搖滾故事,也是探究當前樂團身世的物種起源。」——黃崇凱(作家)

  「書寫流行娛樂文化的歷史,尤其是觸及其始源,一向是困難的任務:一方面,它總是被嚴肅的菁英們認為難登大雅之堂而加以忽視,另一方面,在還沒有產業化、體制化之前,它往往也只是小眾、較私密的興趣,個人有個人的喜好、見解和系譜,卻缺少巨觀、能看見全局的視角。熊信淵《我們的搖滾樂》恰巧能替我們補上這塊空缺。有了這樣相對制高點的視角,我們才會發現搖滾樂在臺灣,不單純是憤怒與反叛,更多的是種種勢力交織、妥協、互相影響或利用,並在狹縫中尋找出路的過程;我們也才會發現,在戒嚴時代的國家機器監控底下,人們在壓抑與自由、興趣與避禍之間依違,竟意外創造出熱門音樂、搖滾樂、民歌運動等臺灣專屬的脈絡。更重要的是,在這段歷史故事的敘述裡,你完全可以讀到一位喜愛地下樂團與搖滾樂的樂迷的深深的愛。」——盛浩偉(作家)

  「熊身上有種奇異的素質,他年輕,又老派,虛無到骨子裡,但又超級熱血。稱讚熊說故事的能力是廢話了,《我們的搖滾樂》最吸引我的,並不是『台灣第一部搖滾樂史』,或『戰後台灣年輕人的精神史』(當然這兩點也夠迷人了),而是——一個九○年代出生的聽團少年,對所愛所忍之事,既頹廢又正經,既嚴肅又寬容的回望。

  台灣明明這麼多人為搖滾樂癡狂,卻只有熊寫下這段歷史。他很清楚自己跟搖滾樂相處的姿態,因而捨棄「筆者」式的假客觀,使用一種主觀到近於「俗」的語言寫作——這是最高的讚美。

  在《我們的搖滾樂》裡,熊探索了三個維度:權力作為歷史本身、人與權力相處,以及後之來者如何看歷史中人與權力相處——這個問題在當下的台灣仍然有效:你能原諒,選擇權力,而非正義的人嗎?」——楊婕(作家)

  「現階段的我,聆聽音樂時最害怕的,是自己無意識地在感受聲音之前、先將歌曲與某種意識形態作連結。從前的我沒有察覺,甚至可能無法相信,知識確實會成為感官的成見,某些想法會像是耳朵的濾鏡一樣,讓即便同一首曲子也因為『被思考的過程』的不同,造成聽覺上的質變。某些聲音細節會因為『意識到了某些事』而被身體(有意無意地)注意或忽略,甚至不自覺地加諸評價。我在情感上避免自己自動進入這個狀態,但在理性上,我知道這個狀態是不可逆的。我們再也無法不知道某些事。我們在這種無法停下的方向性之中聽著音樂。

  正因如此,我才會重複地閱讀《我們的搖滾樂》——為了拆除自己獨自聆聽音樂時所累積的、阻塞了某些聽覺的先見之明。為什麼台灣沒有迷幻搖滾?什麼叫做『我們自己的歌』?每個人都有根據自己的聆聽史而推導的結論,但那些結論如果沒有依歸,只是平白干擾自己的鼓膜罷了。《我們的搖滾樂》是寫給聆聽者心靈的流言終結者。當你閱讀它,你其實在清洗自己的雙耳。」——蕭詒徽(作家)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熊一蘋


  本名熊信淵,1991年生,高雄鳳山人,長居臺北,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碩士。

  大學時期開始發表文學作品,曾獲林榮三文學獎、聯合報文學獎等。研究所時期嘗試自主發行作品,並接觸非虛構寫作,先後參與《暴民画報:島國青年俱樂部》、《百年不退流行的台北文青生活案內帖》、《沉舟記:消逝的字典》、《親像鳳梨心:鳳山代誌》等合輯作品,並獨立發行《超夢》、《#雲端發行》、《結束一天的方式》、《廖鵬傑》等作品。

  現在正在努力地養活自己。
 
 

目錄

推薦序(一)歡迎來到臺灣搖滾樂古著店(簡妙如)
推薦序(二)編織臺灣搖滾樂史的多樣布匹樣貌(何東洪)
前言
 
第一篇熱門的大旗
第一章 一些背景
無歌可唱的島嶼∣滑頭他老子是誰?
 
第二章 熱門的誕生
遠處的電波∣電臺騷動∣熱門音樂
 
第三章 搖滾問題
不良少年的音樂∣主流品味
 
第四章 熱門演唱會
洛克樂隊∣熱門音樂演唱會∣演唱會背後
 
第二篇轉入地下
第五章 品牌之爭
中華商場和翻版唱片∣本地電臺,美軍電臺
 
第六章 合唱團奮鬥史
「電星」在臺視∣夜總會的算盤∣合唱團與小美國∣我們的熱門音樂∣「地下」的極限
 
第三篇再見美國
第七章 中華文化復興運動
長髮問題∣新型演唱會∣百事七三演唱會事件
 
第八章 創造搖滾精神
質樸的搖滾樂∣搖滾大餐
 
第九章 民歌手們
金曲獎∣民歌西餐廳∣中國現代民歌∣淡江事件
 
第十章 民歌運動
金韻獎∣我們要唱自己的歌,但「我們」是誰?∣錄音室樂手和歪歌爭議∣歌曲審查∣龍的傳人
 
第十一章 熱門與民歌之後
 
後記
 

推薦序

歡迎來到臺灣搖滾樂古著店

簡妙如/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教授


  「欸欸CD是什麼啊?」
  「就以前的人要先把歌刻在反光板上面才能聽。」
  「幹帥欸。」

  上面這段文字,是從前FB有個叫《借CD》粉專的自介(2019/8/29更新版)。想像你是未來世界裡,會發出這樣疑問的一分子,那麼歡迎,歡迎進入這本《我們的搖滾樂》。你會發現另一個更怪的「新」世界:一段二十世紀1950年代到1980年間,「搖滾樂」在臺灣被引入、改造及產生影響的早期故事。

  這本書的時間設定,也許對現今年輕讀者、樂迷,一時沒什麼吸引力。「那個時期的『搖滾樂』,會怎樣嗎?」「不就是些$%&喜歡說,自己從前有多搖滾?」(murmur、頭沒抬起來繼續滑手機)。連我這樣稍有年紀的人,有時也對千篇一律的歷史、話說從頭那種,帶點教訓但又後見之明不意外的敘述手法,很是沒勁。還不如快快去找音樂、聽音樂開心點。

  但這次熊一蘋這本歷史書,真是蠻帥的。像是一間新開張、潮得要命的搖滾古著店:本店專收1956-1982有關臺灣「搖滾樂」的經典物件。舉凡在臺灣推動這項樂風進展的重要人物、歷史場景、樂團、音樂人、當時的媒體,還有與現在大不相同的奇怪社會,全都有收。細數起來,根本令人目不暇給、興味盎然。再加上店主太會介紹,每段歷史人事物件,不論聽過或沒聽過,都變得栩栩如生,風華再現。

  比如一定要認識的,一個筆名叫亞瑟的年輕人。本名劉恕的亞瑟,高中時因聽太多唱片,投稿到副刊寫專欄,之後開始在電臺主持「亞瑟時間」,介紹西方世界正風行的搖滾樂而大受歡迎。看起來,亞瑟可說是搖滾樂在臺播種的先行者、第一人。另一個需要重新認識的,則是《皇冠》雜誌創辦人,平鑫濤。別管他過世前後的家庭劇,當年他以筆名「費禮」,主持空軍電臺節目「熱門音樂」(Hit Song),可說就是協助臺灣社會大眾如何認識這種新形態外來音樂的定調者。他命名的「熱門音樂」,成為臺灣指稱「最新西洋流行歌曲」的代名詞。

  而在章節裡看到已逝的陶大偉、楊德昌,他們年輕時的淘氣模樣或回憶,也挺感動。有點八卦小報趣味,又不失時空重現的價值。另外幾個要角,金祖齡、吳盛智、洪小喬、胡德夫、李雙澤、楊弦、陶曉清、余光,也都有更完整的故事細節,不容錯過。

  當然,當年的樂團也很精彩。他們的名字,現在看起來都蠻炫的。石器時代的人類、雷鳥、雷蒙、金人、野馬……。據說「石器時代的人類」表演時,還會扮日本武士、學女生化妝、有時唱英文歌時還變成國語,感覺很像美國早期一個龐克團American Doll。另外也有所謂的三大樂團,雷蒙、電星、陽光。但奇怪的是,這些熱門音樂樂團,在當年全都被稱為「合唱團」?書中也為大家解謎。原來,當年熱門樂團全都是翻唱西洋歌曲的職業表演團體,在夜總會裡表演,對觀眾(人客)而言,「『什麼歌都能唱』才是實力的展現。」而當時報紙對於西洋樂團,也都稱「重唱組合」,像「比特四重唱」、「滾石五重唱」(真爆怪的)。這些唱西洋歌的熱門樂團,非常講究合音,若對著觀眾介紹:接下來要登場的是「樂團」或「樂隊」,觀眾會以為是純音樂演出(黑人問號),因此一定要說是「合唱團」。所以,由熱門音樂,到以「合唱團」來統稱這類表演西洋歌曲的樂團,也是搖滾樂已深入臺灣社會的新證明。

  另一個精彩的歷史論證,則是「搖滾樂」如何過門為後來的「民歌」。先是當年的詩人余光中,把搖滾樂與現代詩連結,說搖滾樂也是「一種節奏強烈的詩」,能欣賞歌詞的,才是夠格的樂迷。再來則是我們尊敬的攝影大師張照堂,他年輕時與幾位文藝青年們,辦了場分享聽搖滾樂心得的樂迷活動,傳說中的《搖滾大餐》。當年他定義出一種氣度、氣勢很不同的「搖滾精神論」:「感傷、放浪、宿命而又大無畏,這就是搖滾精神。」處理這兩位重量級人物的歷史,店主卻非常無厘頭,竟對前輩碎碎唸起來。先說余光中的「民歌還原搖滾的純真」論,「……整理完這一段我自己也有點搞不懂他想表達什麼了。」又說張照堂所寫的宣示非常奧秘,是當時聽搖滾樂的樂迷「已經在使用這種『你懂我懂』的默契相互溝通,也是相當重要的發現。」但他也認為,因為這兩人,「搖滾樂」一詞才被知識界採用,也鋪下了,之後朝民謠歌曲的方向前進。

  由熱門音樂、合唱團,到搖滾樂的被認識、被詮釋,便是界定《我們的搖滾樂》的三大重要歷史脈絡。後來出現以現代詩「唱自己創作的歌」的民歌手,質問「我們自己的歌在哪裡」的民歌運動,以及其後發展的部分,這裡就不贅述了。

  其實書裡不少場景與情懷,描述很到位。像是1960年代剛落成的中華商場,是「樂迷的獵場、商人的戰場」。還有「小型夜總會」,是當年有一群人「在想像中的『小美國』體驗憧憬已久的美國生活」。西門町的「野人咖啡」,則被林懷民描述為「一個『當不慣中國人』的人聚集的漆黑地下室」。書中提到的媒體,也是不可錯失的珍貴古物。由廣播電臺、雜誌、副刊到電視,那些將熱門音樂、合唱團、搖滾樂、創作歌曲一路帶給聽眾耳朶、觀眾面向、讀者眼下的媒體與媒體人,那些辦演唱會、音樂會的人,都是我們的搖滾樂演變史中的重要的媒介(傳播學者筆記中)。

  當然,現在古著店主說故事的功力,真的都很不錯。每到一定段落,就會加入:「又到了補充歷史背景的時間」,很像現在的YouTuber,隨時會體貼注意觀眾是否不懂、不耐煩了。書中常補充的臺灣當年經濟策略、政治局勢、社會背景等等說明,就讓人很容易理解、進入狀況又不無聊。

  最後,別忘了這本書的巧思。雖是介紹上個世紀的臺灣搖滾樂故事,但所有連結的串接線,全是近年許多臺灣獨立樂團的歌。在同一個圈圈裡看團聽團的人,看到這裡被引用的團,看到作者寫的後記還怪透明雜誌、洪申豪,應該都會大笑,或對引用的歌偷笑點頭。抱歉,這裡也是個「你懂我懂」的梗。總之,恭喜熊一蘋,感覺他也像是「出片」了。而且這個圈子裡,近期像這樣很搖滾地、並非來自臺上樂團的出片之作,還不少。比如那位最能捕捉音樂場景裡的靈光、面孔及記憶一瞬間的攝影師,陳藝堂,已陸續出版他觀察世界、穿透日常生活表象及縫隙的攝影書。另外,不知哪冒出來一小群人,在中壢的一個地下室開起獨立的次文化空間,地下伏流,每個人都做著別的工作,但一樣投入地辦講座、音樂會、影片放映會。還有那個看起來怪怪瘋瘋的水電工樂迷恣睢麻利,出了一本詩集。我很有信心,像這樣也「很搖滾」地出片,應該會愈來愈多。

  但至於為什麼明明是出書,卻很搖滾呢?很簡單,因為時間已來到2020年了!留待另一本書、更多本書,也許是你、是我,來書寫或開店吧。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電子書
    7
    $224
  2. 新書
    79
    $253
  3. 新書
    79
    $253
  4. 新書
    79
    $253
  5. 新書
    79
    $253
  6. 新書
    85
    $272
  7. 新書
    85
    $272
  8. 新書
    $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