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收錄著名詩人戴望舒在抗日戰爭期間於香港翻譯的文學著作,包括法國著名左翼作家馬爾羅長篇小説《希望》及其他英法小説家作品。相關篇章的整理和出版不僅為戴望舒的翻譯研究提供豐富卻長期被忽略的文獻材料,也將為戴望舒的詩學理念與翻譯、抗日時期戴望舒與香港文學及大眾媒體、中國現代派與歐洲左翼文藝思潮、戰爭歷史以及跨文化語境(從巴黎、上海到香港)下法國現代主義文學的譯介等研究課題,提供重要資料。同時,讀者亦可從中了解抗戰時期詩人香港的文學活動。
目錄
序 i
校勘凡例 iii
導言:戴望舒香港時期的文學翻譯(1938-1949) 1
第一部分 《希望》(選譯)
〔法〕馬爾洛 著 戴望舒 譯 31
希望‧第一部 詩情的幻覺 33
火的戰士——「希望」片斷 229
反攻——「希望」片斷 235
死刑判決 240
烏拿木諾的悲劇 246
克西美奈思上校 253
第二部分 「詩情」小說選譯 261
賽納河的無名女 263
六日競賽之夜 275
淑女化狐記 294
第三部分 《希望》、《鄙棄的日子》(選譯)
〔法〕馬爾洛 著、施蟄存 譯 345
青空的戰士——「希望」的插曲 347
鄙棄的日子 389
校勘凡例 iii
導言:戴望舒香港時期的文學翻譯(1938-1949) 1
第一部分 《希望》(選譯)
〔法〕馬爾洛 著 戴望舒 譯 31
希望‧第一部 詩情的幻覺 33
火的戰士——「希望」片斷 229
反攻——「希望」片斷 235
死刑判決 240
烏拿木諾的悲劇 246
克西美奈思上校 253
第二部分 「詩情」小說選譯 261
賽納河的無名女 263
六日競賽之夜 275
淑女化狐記 294
第三部分 《希望》、《鄙棄的日子》(選譯)
〔法〕馬爾洛 著、施蟄存 譯 345
青空的戰士——「希望」的插曲 347
鄙棄的日子 389
序
序
本書重新編輯整理抗日戰爭時期戴望舒在港期間的小說翻譯,此等作品均從未結集成書,亦未曾收入《戴望舒全集》三卷本(王文彬編,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1999年)。我們期待相關篇章的整理和出版,不僅為戴望舒的翻譯研究提供豐富卻長期被忽略的文獻材料,更希望它們能為戴望舒的詩學理念與翻譯、抗日時期戴望舒與香港文學及大眾媒體、中國現代派與歐洲左翼文藝思潮、戰爭歷史以及跨文化語境(從巴黎、上海到香港)下法國現代主義文學的譯介等研究課題提供重要資料。此外,大半個世紀以前報刊雜誌縱能保存至今仍多有缺漏,本書為提高文章的「可讀性」,各篇翻譯按學術界認可的原著版本加以校對修訂。
本書將所收篇章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收錄戴望舒翻譯法國著名左翼作家兼革命者馬爾羅(André Malraux, 1901-1976,舊譯馬爾洛)描述西班牙內戰的長篇小說《希望》(L’Éspoir, 1937)及其選篇節錄〈火的戰士〉、〈反攻〉、〈死刑判決〉、〈烏拿木諾的悲劇〉和〈克西美奈思上校〉等,回應詩人在抗日戰爭時期選譯國外抗戰主題的作品;第二部分收錄戴望舒翻譯兩次世界大戰期間強調「詩情」的小說,包括法國作家穆杭(Paul Morand, 1888-1976)的〈六日競賽之夜〉(La Nuit des six jours, 1924)、法國詩人許拜維艾爾(Jules Supervielle, 1884-1960)的〈賽納河的無名女〉(L’Inconnue de la Seine, 1929)以及英國小說家加奈特(DavidGarnett, 1892-1981)的〈淑女化狐記〉(Lady into Fox, 1922);第三部分收入由施蟄存翻譯、戴望舒主編《星島日報》副刊〈星座〉刊載馬爾羅長篇小說《希望》以及《鄙棄的日子》(今譯《輕蔑的時代》)(Le Temps du mépris, 1935)的節錄,希望更充分展示中國作家如何利用抗戰時期以至香港淪陷時期,香港報刊提供的文學空間回應戰事,也從而突顯現代派作家對戰爭的思考。本書除於〈導言〉詳細分析戴望舒香港時期的文學翻譯以外,各篇章另附〈編者前言〉,說明小說在抗戰時期的翻譯及發表情況。
《戰火下的詩情——抗日戰爭時期戴望舒在港的文學翻譯》的構想和編校過程,經歷多時,在此特別感謝曾為此書提供寶貴意見的李歐梵教授、梁秉鈞教授、盧瑋鑾教授,以及精神上無時不予鞭策和鼓勵的黃繼持教授。此外,感謝一直關心中國現代派作家翻譯資料整理計劃的朋友陳智德、徐焯賢、李婉薇、張力君、高俊傑、郭詩詠、鄭政恆。感謝研究助理梁慧思女士的悉心幫忙,以及李凱琳博士協助準備前期工作。又本書為香港研究資助局優配研究金(RGC General Research Fund)資助計劃成果之一(計劃編號447411),特此鳴謝香港研究資助局對本研究計劃「戴望舒在港時期的寫作與翻譯(1938-1949)」的支持,俾使計劃得以順利完成。
本書重新編輯整理抗日戰爭時期戴望舒在港期間的小說翻譯,此等作品均從未結集成書,亦未曾收入《戴望舒全集》三卷本(王文彬編,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1999年)。我們期待相關篇章的整理和出版,不僅為戴望舒的翻譯研究提供豐富卻長期被忽略的文獻材料,更希望它們能為戴望舒的詩學理念與翻譯、抗日時期戴望舒與香港文學及大眾媒體、中國現代派與歐洲左翼文藝思潮、戰爭歷史以及跨文化語境(從巴黎、上海到香港)下法國現代主義文學的譯介等研究課題提供重要資料。此外,大半個世紀以前報刊雜誌縱能保存至今仍多有缺漏,本書為提高文章的「可讀性」,各篇翻譯按學術界認可的原著版本加以校對修訂。
本書將所收篇章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收錄戴望舒翻譯法國著名左翼作家兼革命者馬爾羅(André Malraux, 1901-1976,舊譯馬爾洛)描述西班牙內戰的長篇小說《希望》(L’Éspoir, 1937)及其選篇節錄〈火的戰士〉、〈反攻〉、〈死刑判決〉、〈烏拿木諾的悲劇〉和〈克西美奈思上校〉等,回應詩人在抗日戰爭時期選譯國外抗戰主題的作品;第二部分收錄戴望舒翻譯兩次世界大戰期間強調「詩情」的小說,包括法國作家穆杭(Paul Morand, 1888-1976)的〈六日競賽之夜〉(La Nuit des six jours, 1924)、法國詩人許拜維艾爾(Jules Supervielle, 1884-1960)的〈賽納河的無名女〉(L’Inconnue de la Seine, 1929)以及英國小說家加奈特(DavidGarnett, 1892-1981)的〈淑女化狐記〉(Lady into Fox, 1922);第三部分收入由施蟄存翻譯、戴望舒主編《星島日報》副刊〈星座〉刊載馬爾羅長篇小說《希望》以及《鄙棄的日子》(今譯《輕蔑的時代》)(Le Temps du mépris, 1935)的節錄,希望更充分展示中國作家如何利用抗戰時期以至香港淪陷時期,香港報刊提供的文學空間回應戰事,也從而突顯現代派作家對戰爭的思考。本書除於〈導言〉詳細分析戴望舒香港時期的文學翻譯以外,各篇章另附〈編者前言〉,說明小說在抗戰時期的翻譯及發表情況。
《戰火下的詩情——抗日戰爭時期戴望舒在港的文學翻譯》的構想和編校過程,經歷多時,在此特別感謝曾為此書提供寶貴意見的李歐梵教授、梁秉鈞教授、盧瑋鑾教授,以及精神上無時不予鞭策和鼓勵的黃繼持教授。此外,感謝一直關心中國現代派作家翻譯資料整理計劃的朋友陳智德、徐焯賢、李婉薇、張力君、高俊傑、郭詩詠、鄭政恆。感謝研究助理梁慧思女士的悉心幫忙,以及李凱琳博士協助準備前期工作。又本書為香港研究資助局優配研究金(RGC General Research Fund)資助計劃成果之一(計劃編號447411),特此鳴謝香港研究資助局對本研究計劃「戴望舒在港時期的寫作與翻譯(1938-1949)」的支持,俾使計劃得以順利完成。
鄺可怡
2013年8月9日
2013年8月9日
內容連載
第一部分《希望》(選譯)
〔法〕馬爾洛 著 戴望舒 譯
編者前言:
馬爾洛(今譯馬爾羅)(AndréMalraux,1901-1976)為法國著名作家兼革命家,曾撰寫一系列以中國共產主義革命運動為主題的小說,其中包括講述1925年廣州工人運動的《征服者》(LesConquérants,1928)以及描述1927年中共領導的上海第三次武裝起義和國民黨清黨大屠殺的《人的狀況》(LaConditionhumaine,1933)。1938年5月,戴望舒和家人避戰南下,8月便開始馬爾羅長篇小說《希望》(L’Eþspoir,1937)的選節翻譯。小說描寫馬爾羅曾親身參與的西班牙內戰,表揚抗戰精神並對戰爭進行深刻反思。1941年6月16日戴望舒以江思之名開始在《星島日報》副刊〈星座〉連載《希望》的全文翻譯,可惜因為太平洋戰爭爆發,小說連載於1941年12月8日終止,合共一百四十七期。1譯文主要為《希望》第一部「詩情的幻覺」(L’Illusionlyrique),接近全書二分之一的篇幅。
希望‧第一部 詩情的幻覺
〔法〕馬爾洛著、江思譯
第一卷 詩情的幻覺
第一章‧第一節
裝滿了步槍的貨車的一片喧囂聲,遮蓋著那在夏夜,緊張著的瑪德里(Madrid)。2好幾天以來,各工人組織就揭發出法西斯(fasciste)叛變之迫在眉睫,3兵營的被收買,軍械的輸入。現在,摩洛哥(Maroc)已被佔據了。在午夜一時,政府終於已決定頒發武器給民眾;在三時,有工會證就可以領到武器。時候不容稍緩︰在從午夜到兩點鐘都還樂觀的從各省打來的電話,現在漸漸地不復樂觀了。
北站的總電話處逐一地和各車站通話。鐵路工會的秘書拉摩思(Ramos),和這夜派來協助他的馬努愛爾(Manuel),是在指揮著。除了那電線已斷的拿伐拉(Navarre),回話是一般無二的。不是說︰政府控制大勢,便是說︰工人組織操縱全城,靜候政府指令。可是現在對話卻改變了︰
「哈囉,烏愛斯加(Huesca)嗎?」
「你是誰?」
「瑪德里勞動委員會。」 「不久了,你們這些髒東西!西班牙萬歲!(註)」
(註︰Arriba Espana,4西班牙法西斯諦口號。)
在牆上,用圖畫釘釘著的,是「光明報」(Claridad)的特別號外(晚間七時)︰在接連六欄上,大書著「同志們,武裝起來」。
〔法〕馬爾洛 著 戴望舒 譯
編者前言:
馬爾洛(今譯馬爾羅)(AndréMalraux,1901-1976)為法國著名作家兼革命家,曾撰寫一系列以中國共產主義革命運動為主題的小說,其中包括講述1925年廣州工人運動的《征服者》(LesConquérants,1928)以及描述1927年中共領導的上海第三次武裝起義和國民黨清黨大屠殺的《人的狀況》(LaConditionhumaine,1933)。1938年5月,戴望舒和家人避戰南下,8月便開始馬爾羅長篇小說《希望》(L’Eþspoir,1937)的選節翻譯。小說描寫馬爾羅曾親身參與的西班牙內戰,表揚抗戰精神並對戰爭進行深刻反思。1941年6月16日戴望舒以江思之名開始在《星島日報》副刊〈星座〉連載《希望》的全文翻譯,可惜因為太平洋戰爭爆發,小說連載於1941年12月8日終止,合共一百四十七期。1譯文主要為《希望》第一部「詩情的幻覺」(L’Illusionlyrique),接近全書二分之一的篇幅。
希望‧第一部 詩情的幻覺
〔法〕馬爾洛著、江思譯
第一卷 詩情的幻覺
第一章‧第一節
裝滿了步槍的貨車的一片喧囂聲,遮蓋著那在夏夜,緊張著的瑪德里(Madrid)。2好幾天以來,各工人組織就揭發出法西斯(fasciste)叛變之迫在眉睫,3兵營的被收買,軍械的輸入。現在,摩洛哥(Maroc)已被佔據了。在午夜一時,政府終於已決定頒發武器給民眾;在三時,有工會證就可以領到武器。時候不容稍緩︰在從午夜到兩點鐘都還樂觀的從各省打來的電話,現在漸漸地不復樂觀了。
北站的總電話處逐一地和各車站通話。鐵路工會的秘書拉摩思(Ramos),和這夜派來協助他的馬努愛爾(Manuel),是在指揮著。除了那電線已斷的拿伐拉(Navarre),回話是一般無二的。不是說︰政府控制大勢,便是說︰工人組織操縱全城,靜候政府指令。可是現在對話卻改變了︰
「哈囉,烏愛斯加(Huesca)嗎?」
「你是誰?」
「瑪德里勞動委員會。」 「不久了,你們這些髒東西!西班牙萬歲!(註)」
(註︰Arriba Espana,4西班牙法西斯諦口號。)
在牆上,用圖畫釘釘著的,是「光明報」(Claridad)的特別號外(晚間七時)︰在接連六欄上,大書著「同志們,武裝起來」。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79折$316
-
新書85折$340
-
新書88折$352
-
新書9折$360
-
新書9折$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