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傳承古人的生活智慧為主,讓日常所見古典化,並從結合現代人心靈的角度,談瀟灑、論友情、求快樂、尚修養,認清幽默本質,尋找愛的真諦,由古人的巧思,激發現代人的奇想。
黃永武博士文章優雅、學識淵博,下筆深入淺出,從唐、宋開始,直至明、清的歷代詩篇裡,採集靈秀穎悟的雋句,釀成真知灼見的花蜜,織成綺霞美景的人生。其文雋永深刻,能發他人之所未發,見他人之所未見,哲思渾成,餘味無窮,使人在不可掌握的命運中,掌握自我,得到心靈的寬鬆與舒暢,一洗胸中的焦慮與面上的俗塵。
新版增收〈詩與畫境〉一輯,從傳統國畫中,窺見詩、書、畫三者兼修並進的璀璨,感悟其間的溫柔情感和遠大義理,而後返求己身,讓美的想像空間無限延伸,體驗藝文神妙的自然感染力。
本書特色
★ 以淺白的語句,敘說古典詩歌的奧妙,時時刻刻都可以有詩句入景。
★ 兼採各代詩人佳句,最能闡發生活中的藝術與趣味。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黃永武
綜合散文家及詩評家於一身,也是國內研究敦煌文化的先驅。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博士。歷任國立中興大學、成功大學文學院院長,歷任各大報文學獎決審委員。著作歷程由樸學而經學,由經學而文學,創立中國古典文學研究會。
以詩評馳名中外,撰寫《詩香谷》、《愛廬小品》、《海角讀書》等專欄,並有《中國詩學》四大冊,作品傳誦人口,其雋永深刻的小品文,與闡述精詳的詩論,獨樹一幟,為文壇生色。曾兩度榮獲國家文藝獎。另著有《黃永武隨筆》、《黃永武解周易》、《好句在天涯:我怎樣寫散文》等書。
黃永武
綜合散文家及詩評家於一身,也是國內研究敦煌文化的先驅。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博士。歷任國立中興大學、成功大學文學院院長,歷任各大報文學獎決審委員。著作歷程由樸學而經學,由經學而文學,創立中國古典文學研究會。
以詩評馳名中外,撰寫《詩香谷》、《愛廬小品》、《海角讀書》等專欄,並有《中國詩學》四大冊,作品傳誦人口,其雋永深刻的小品文,與闡述精詳的詩論,獨樹一幟,為文壇生色。曾兩度榮獲國家文藝獎。另著有《黃永武隨筆》、《黃永武解周易》、《好句在天涯:我怎樣寫散文》等書。
內容連載
詩與畫境
中國畫有一特色,就是畫上常題著詩句,題詩的書法本身又須力求佳妙。詩書畫三者要兼修並進,缺一不可。詩因畫而景物具象羅列於眼前;畫因詩而情懷高遠揮灑於筆外,而書法佳妙又將作者的學養之功、藻鑑之力、逸趣之遠、璀璨之表,一并呈現無遺。
畫中都有「物」,所以題畫詩大抵可看作廣義的「詠物詩」,詠物詩寫得好,「其稱名也小,其取類也大」,任何一種小小的名物,類比開來,都可以關係著溫柔的情感與遠大的義理。孔子所以把「多識草木鳥獸之名」與「邇之事父,遠之事君」並舉在在詩通中,就是指出草木鳥獸的小名物裏都可以通貫到人倫國族的大道理。
我在《詩與美》書中有篇〈詠物詩的評價標準〉,認為好的詠物詩其標準有四點:
1. 基本條件是「體物得神」
2. 有所寄託,因小見大
3. 投入作者生命,喚起心靈世界
4. 觸及民族共識及文化理想
這四點是由「肖形毫末」欣賞到「寓物抒情」、「取象高深」,和孔子的啟示是一致的。這四點同樣可用來欣賞包羅眾品的題畫詩。由題畫詩的詩意再去審察所題的畫境,自然使畫面補足得更為豐盈,更為淋漓盡致。
倒看
玉妃一笑本無猜
拗性驢兒去不回
見面可憐交臂失
留情聊復轉身來
元 吳澄 題倒騎驢觀梅圖(草廬集)
騎馬騎驢原本都是身子正向朝前的,自從元代傳說八仙中的張果老老是倒騎著白驢子過趙州橋的,於是「倒騎驢」變成一種警世的展示。
有人猜測「倒騎驢」向後看在警示世人:凡事要回頭看看。今天能比昨天好,就不錯了,這樣想讓人們踏實、知足。如果一味要求天天都比昨天好只有精神世界可以如 要求自己,物質世界如此要求,未必全是好事了。再則常常回顧歷史的經驗,在判斷明日的變化時,仍有用處的。
有人猜測「倒騎驢」向後看在暗示世人:「不願見畜生的面」。世人有兩項痛苦:喜歡的人偏見不著面,不喜歡的人偏是避不開要照面。一見面冷眼相對,熱舌交鋒,都是苦中之苦。因此若能長久避開討厭的面孔,不到那傢伙可能出沒之處,根本不看見畜生的面,乃是很大的幸福。
中國畫有一特色,就是畫上常題著詩句,題詩的書法本身又須力求佳妙。詩書畫三者要兼修並進,缺一不可。詩因畫而景物具象羅列於眼前;畫因詩而情懷高遠揮灑於筆外,而書法佳妙又將作者的學養之功、藻鑑之力、逸趣之遠、璀璨之表,一并呈現無遺。
畫中都有「物」,所以題畫詩大抵可看作廣義的「詠物詩」,詠物詩寫得好,「其稱名也小,其取類也大」,任何一種小小的名物,類比開來,都可以關係著溫柔的情感與遠大的義理。孔子所以把「多識草木鳥獸之名」與「邇之事父,遠之事君」並舉在在詩通中,就是指出草木鳥獸的小名物裏都可以通貫到人倫國族的大道理。
我在《詩與美》書中有篇〈詠物詩的評價標準〉,認為好的詠物詩其標準有四點:
1. 基本條件是「體物得神」
2. 有所寄託,因小見大
3. 投入作者生命,喚起心靈世界
4. 觸及民族共識及文化理想
這四點是由「肖形毫末」欣賞到「寓物抒情」、「取象高深」,和孔子的啟示是一致的。這四點同樣可用來欣賞包羅眾品的題畫詩。由題畫詩的詩意再去審察所題的畫境,自然使畫面補足得更為豐盈,更為淋漓盡致。
倒看
玉妃一笑本無猜
拗性驢兒去不回
見面可憐交臂失
留情聊復轉身來
元 吳澄 題倒騎驢觀梅圖(草廬集)
騎馬騎驢原本都是身子正向朝前的,自從元代傳說八仙中的張果老老是倒騎著白驢子過趙州橋的,於是「倒騎驢」變成一種警世的展示。
有人猜測「倒騎驢」向後看在警示世人:凡事要回頭看看。今天能比昨天好,就不錯了,這樣想讓人們踏實、知足。如果一味要求天天都比昨天好只有精神世界可以如 要求自己,物質世界如此要求,未必全是好事了。再則常常回顧歷史的經驗,在判斷明日的變化時,仍有用處的。
有人猜測「倒騎驢」向後看在暗示世人:「不願見畜生的面」。世人有兩項痛苦:喜歡的人偏見不著面,不喜歡的人偏是避不開要照面。一見面冷眼相對,熱舌交鋒,都是苦中之苦。因此若能長久避開討厭的面孔,不到那傢伙可能出沒之處,根本不看見畜生的面,乃是很大的幸福。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二手書44折$110
-
新書79折$198
-
新書79折$198
-
新書85折$213
-
新書88折$220
-
新書9折$225
-
新書9折$225
-
新書9折$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