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定信念:肝病世界權威陳定信的人生志業

堅定信念:肝病世界權威陳定信的人生志業
定價:450
NT $ 109 ~ 405
  • 作者:藍麗娟
  • 出版社:天下雜誌
  • 出版日期:2013-08-01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2417463
  • ISBN13:9789862417461
  • 裝訂:平裝 / 464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他不靠手術刀,拯救台灣800萬年輕人免受B型肝炎後遺症威脅,
和肝炎搏鬥半世紀,讓全世界超過3億名C型肝炎患者得以根治。

他的堅定,是一生專注投入一個理想、做好一件事;
他的信念,是每一個想讓臺灣有美好生活的人應該知道的故事。

他不只是醫生  更是帶領台灣成為防癌全球典範的科學家

  小學六年級,陳定信罹患A型急性肝炎;醫學院四年級,父親不幸罹患肝細胞癌驟逝。

  兩度與肝炎病魔交手,一次懵懂無知、一次束手無策,他立下誓言,不再讓肝炎導致家破人亡的悲劇重演。

  30歲那年,在臺灣醫療研究資源極度缺乏下,他用釣魚箱背著肝癌及肝炎檢體遠赴美、日,揭開慢性肝炎、肝硬化演變到肝癌的致病機轉。40年後,臺灣B型肝炎帶原率從16%降至2%,慢性肝病及肝硬化,也從十大死因第6名降到第9名。

  他放棄高薪高位,留在臺灣專研肝病半世紀,他不曾放過洋、留過學,連博碩士學位都沒有,卻打破紀錄在39歲通過內科臨床教授升等,49歲時成為當時最年輕的中央研究院院士。

  62歲更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海外院士,是臺灣醫界第一人。

  陳定信,有人稱他為「臺灣肝帝」,他卻形容自己是「陳吉軻德」,義無反顧留在臺灣,窮其畢生之力對抗肝炎,他的精神,不只是臺灣醫療經驗的傳承與典範,更是啟發你找到理想、莫忘初衷的勵志故事。

本書特色

  ●過去臺灣病毒性肝炎幾乎和「國病」畫上等號,感染率和帶原者比率居全球第一,直到陳定信等人努力奔走,1984年臺灣成為全球第一個實施B型肝炎大型預防注射的地區,從此扭轉這世代相傳的疾病威脅。

  ●因為陳定信,在臺灣有800萬年青人免於B型肝炎後遺症威脅,在全球甚至有3億名C型肝炎患者被根治,臺灣經驗也成為全世界肝炎研究的典範。

  ●窮其畢生之力對抗肝炎,陳定信在這場醫療聖戰中,守護這塊土地上人們的健康40年。本書以小說般的筆調,描述陳定信從鶯歌鄉下的野孩子,成為肝病世界權威的心路歷程。

  ●此外,陳定信在臺灣土生土長,不曾放洋留學,甚至連碩士都沒有的,卻能靠著堅持信念的研究精神,打破紀錄在39歲通過內科臨床教授升等,49歲時成為當時最年輕的中央研究院院士。他也特別以自己的成長經驗,各寫給包括青少年、大一新生、醫學生、住院醫師、主治醫師、醫師科學家一封信,殷切地告訴下一代年輕人在學習過程中應該具備的心態和竅門。

作者簡介 

藍麗娟

  多年前那一夜,啟蒙我繪畫的恩師簡建興老師罹癌過世,頓時,我明白何謂人生無常;隨後家中經歷連串事件,在在使我決心離開職場,出走尋找自我。

  來到紐西蘭的葡萄酒鄉,我遇見一位老釀酒師。他聽了我的遭遇,娓娓道出他過去多年來在研究機構擔任化學家,後來頓悟人生而追尋夢想的心路歷程,使我深受啟發。最後,他對我說:Dream is not out there, it starts from inside.

  是的,夢想不在遠方,夢想起於心中。

  那段找自我的流浪中,我遇見許多精彩的人;驚覺自己如此熱愛於說故事,想將感動我的精神與意義傳達給聽眾,觀眾,或讀者。

  為了保有說故事的夢想,我成為自由作家,專事寫作;每一本都秉持初衷。

  《堅定信念》就是這14個月來,我最想說的故事。

  希望你我都能學到陳定信院士的正直,智慧,謙和,博學,以人為本,故舊不遺的溫暖,與其鍥而不捨造福人類的典範與精神。

  學經歷:

  第四屆學學獎環保達人組特別獎得主
  第五屆兩岸關係暨大陸新聞報導獎,雜誌報導獎首獎得主
  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廣播電視學系學士
  曾任《天下雜誌》副主編、《cheers雜誌》副主編、民視新聞部編輯

  暢銷著作:

  《果然臺灣—種出在地的幸福》《跟著安藤忠雄看建築》《人生基本功—建築師潘冀的砌磚哲學》《新東京美學經濟》《我的環臺夢—劉金標的73歲自行車環島日記》《就溜吧!拋開一切環島去-女力單車體驗記》《夢想的騎點—跟著標哥京騎滬動》《不上班去釀酒—葡萄園教我人生四堂課》

 

目錄

推薦序追求真理,也敢向權勢說不!李遠哲
寫在前面 陳定信

楔子:和佃農一樣窮的地主之子
第一篇 求知與求真
第一章 野孩子真性情
第二章 好奇少年的城市探險
第三章 以圖書館為書房
第四章 不當乖乖牌
第五章 不隨主流起舞
給青少年的一封信:你適合讀醫學系嗎?

第二篇 良醫的條件
第六章 探索自我
第七章 站在前人肩上
第八章 畢生的遺憾
第九章 熱衷於研究
第十章 臨床實做教我的事
給大一新生的一封信:先做人,再做專業人
給醫學生的一封信:主動鍛練基本功

第三篇 先做人,再做醫師
第十一章 人生而平等
第十二章 看病的原則
第十三章 病人是醫生的老師
第十四章 救命如作戰
第十五章 如果你是病人家屬
給住院醫師的一封信:決定你一生的志業

第四篇 獻身肝炎研究
第十六章 不計較收入與職位
第十七章 名師與高徒
第十八章 取經日本開眼界
第十九章 成功畫出國病航海圖
給主治醫師的一封信:不熄的熱情

第五篇 風雨中的劃時代創舉
第二十章 先進科技的重要性
第二十一章 走出實驗室,推動肝炎防治
第二十二章 夫妻同心,打造世界第一
給醫師科學家的一封信:理念與使命感 

第六篇 領導與傳承
第二十三章 伯樂與千里馬
第二十四章 適合臺灣的研究題目
第二十五章 做研究只有第一,沒有第二
第二十六章 給年輕人發揮空間
第二十七章 跨領域合作典範
第二十八章 世代交替,青出於藍
第二十九章 研究的終極後盾:家庭

第七篇 醫學院的改革與挑戰
第三十章 領導醫界,堅守崗位
第三十一章 訂定原則,貫徹實行
第三十二章 培育良醫,改革醫學教育
第三十三章 健全師資,促進研究

第八篇 國際舞臺發光發熱
第三十四章 國際初試啼聲
第三十五章 借鏡臺灣經驗
第三十六章 國際桂冠加冕

第九篇 期許與追尋
第三十七章 良醫的身教
第三十八章 唐吉軻德的使命感
第三十九章 肝炎研究的學術重鎮與傳承

我眼中的陳院士
陳定信大事記

 

推薦序

追求真理,也敢向權勢說不!∕李遠哲

  一九八O年,自我當選中研院院士起,對國內的科學與教育參與較多。當時,我就聽過定信,知道他在宋瑞樓院士的領導下,在肝炎方面的研究與防治有很大的突破與成就。

  任中研院院長後,我在院士會議與其他重要的委員會議等場合常常見到定信,也聽取不少對學界,醫界與社會各方面的高見,覺得他是典型的好教授-研究深入、關心下一代的教育、從事很多社會服務並關懷社會-覺得他是很好的教育典範。

  我非常尊敬定信,因為,他熱愛這塊土地並關心這塊土地上生活的人民,不是表現在口號上,而是進一步在社會的實踐上,例如在B型肝炎病毒的研究,疫苗接種,非常投入肝炎防治,改變了臺灣人的健康與福祉。而且,他不是人云亦云、隨波逐流的人;他追求真理,也敢向權勢說不。

  曾有研究指出,臺灣在國際學術界發展不錯的學者,父母親很多曾經是學校的老師,而且都有一些堅持。我覺得滿有意思的。他們的父母親希望他們成為有用的人,對社會有貢獻,也希望兒女誠實、負責、刻苦耐勞,他們沒有要子女賺錢。我覺得,定信與我都是如此。

  我跟定信還有一點相似,就是年幼時都在大自然中成長,跟大自然很接近。事實上,我認為,當前世界發生無數天災,都因人與大自然太過疏遠而起。

  定信出生在日治末期,物資缺乏,習慣自己動手做,有問題就想辦法解決。他小時候跟同伴在鄉下玩泥巴,跟隨父親寫生而觀察大自然,在田地放牛而欣賞水牛默默一步一腳印耕耘,這些都啟發了做研究的想像力與創造力。而他的母親是童養媳,教育他平等待人,使他有著做醫生最基本的同理心。

  他讀臺大醫科時,因李鎮源教授、宋瑞樓教授等學者的風範而見賢思齊,激發了研究心。他大四時父親因肝細胞癌過世,而後在病房也看到許多肝病患者受苦,都埋下他投入研究的種子。

  他當醫生之後不計名利專注於研究,終於找出臺灣人母親將B型肝炎傳染給新生兒,日後變成肝細胞癌的證據,於是,他隨宋瑞樓教授遊說政府防治肝炎並推動,還身兼行政院科技顧問組研究員協助執行。多年之後,他也成為行政院科技顧問,繼續參與肝炎研究與防治造福了這塊土地上的人們,也成為世界各國的防治借鏡;此外,他首創的慢性C型肝炎合併療法也根治許多患者,貢獻人類。

  我回臺灣,就是希望對這塊土地有貢獻。我和定信都比較關心這塊土地上成長的人,對撫育我們的土地很認同,我們看法相近:要創造一個比較公平,合理的社會。

  他雖然邁向70歲,但在我來看,還很年輕,還要繼續努力。他把B型肝炎和肝細胞癌去除掉,但是,我們的社會仍需要更大的改變。我希望未來他能多多醫治社會,改革,努力,奮鬥,讓這塊土地的一切更好。

  這本書記述了定信從年幼到成為世界級學者的心路歷程,穿插了許多場景,非常生動的把定信各階段的成長和蛻變呈現出來,每個階段都隱含著深層的意義,非常值得一讀。

作者為國際科學理事會(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Science)理事長∕中央研究院前院長

寫在前面

陳定信  

  二0一二年初接到臺灣大學的通知,告訴我二0一三年七月底,我應屆齡退休,回首一算,我在臺大醫學院/臺大醫院一共工作了四四年,若由一九六一年進入臺大醫科求學起算,則已超過五十年了。

  當時有一股衝動,想把這一段時間的心路歷程交待清楚,說不定對有些人有些參考價值。正好有機會和《天下雜誌》殷允芃董事長聯絡,想不到「天下」對我的人生志業有興趣,旋即由吳韻儀總編輯選定自由作家藍麗娟小姐執筆,由二0一二年四月到二0一三年六月,一共花了一年多的時間,才完成這本書。

  開始之前藍小姐問我出這本書的目的,我說我希望由我小時在鄉下成長寫起,一個自由自在的小孩,直到現在成為一個肝病的專家,其間每一段的經過應該都有其意涵,或許有可供處在各階段的其他人借鏡的地方。

  藍小姐也很同意這樣的看法,隨即由時光隧道進入我的世界,由我的父母親,寫到我的童年、遷居臺北就讀小學、進入建國中學、再到臺大醫學院、服役,而後任住院醫師、赴日美進修、投入肝病研究、致力肝炎防治,然後寫到我忝獲國內外肯定的許多往事。

  藍小姐是學養及文筆俱佳、經驗豐富而且極為投入的作家,她思路縝密,很快的就擬出大綱,預備由我父母在日治時期寫起,之後依序漸進。她還認為最後應該有一章是我對年輕一代的高中生、醫學生、住院醫師和主治醫師,以過來人的身份,告訴他們我對他們的期望。

  同時她也告訴我她的寫作風格(style),就是每次要表達什麼就要先有一個場景(scenario),然後把主角融入其中。為了建構場景,她還特別去造訪我兒時常出入的地方,鶯歌國小、西比亞溪、鶯歌老街、中壢月眉、臺北永康街、連雲街、新生南路、幸安國小。

  為了讓我所活動最常最久的臺大醫院能讓她獲得靈感,還要我帶她作一趟舊的臺大醫院之旅,由大門經中央走廊,到舊的四西病房、現在腫瘤科三樓辦公室和實驗室、舊的實習醫師宿舍、住院醫師宿舍、舊的美國海軍第二醫學研究所、醫院的舊鍋爐房及附近的磨工房,以及靠中山南路地下室的舊急診室……。

  她也曾坐著火車模擬我以前每週到苗栗中油醫務室的旅程。甚至還曾出現在臺大醫學院五0二教室和四年級的醫學生一起上我「腹部的身體診察」的課,課後並且和同學互動,寫下活潑生動的篇章。

  由於她投入極深,所重建的場景說真的,還真是有那個味道,加上她特有的敏感度和筆觸把該表達的意思都表達出來了,真是了不起,令人佩服。

  在這一年多每週兩次的共處時間,讓我深深體會到一個文字工作者的執著,與認真的態度,她為了一個數據的可靠性或是場景的確實性,可以花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求證,非常有科學家的精神。由於求好、求是、求完美,以致完稿時竟成了三十多萬字的巨著,遠遠超過一般人物傳記的篇幅,幸而得到天下雜誌吳韻儀總編輯的理解,儘量的將文字保留下來,以原味呈現給讀者,實在感謝。

  本書耗費了藍麗娟小姐極大的心力和體力,把我從孩提時期如何演變成今天的我,詳實記述我的看法和作法,我和同學、朋友、親人、師長、同事和國際友人的互動,加上求學時和國外進修時的點點滴滴,還有我在臺大肝臟研究團隊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在國際學術舞臺上的努力。希望閱讀完各章節後,其中所隱含的意義可以引起讀者共鳴,如果有幸能被擷取其中一部份作為讀者求學或作事,甚至為人處世的參考,那就達成此書的目的了。

  此書能於我七十歲時問世,要感謝的人太多了。首先當然是作者藍麗娟,沒有她的全力投入和努力,絕不可能。此外,對於接受採訪的諸位,也應該記上一筆,如果沒有你們提供材料,藍作家不論怎樣能幹也炒不出這樣好的菜來。李前院長遠哲兄在極為忙碌的行程中,能撥空接受面談甚至同意為序,銘感五內。

  另外,需要感謝的是我的雙親,沒有他們就不會有我,也得感謝內人須美和大哥俊一,以及孫麒弟和貴賓弟,沒有他們,我的人生不會這樣順遂。最後要感謝臺大的所有工作伙伴們,尤其感懷的是最近不幸辭世的宋瑞樓教授,沒有你們,我的志業不會這樣精彩。

本文作者為 臺大醫學院內科特聘講座教授
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特聘講座

 

內容連載

《堅定信念》
第一章 給青少年的一封信:你適合讀醫學系嗎?


醫師是需要終生學習和終生訓練的行業,相當辛苦,但是目的很崇高,是一生的事。如果完成訓練卻沒做醫師,雖然是個人自由選擇,但是,我會覺得很可惜,因為養成過程中,不只受訓的醫師辛苦,老師很辛苦,被實習的病人也不輕鬆。

身為青少年的你,究竟適不適合讀醫學系?我將分享以下幾點,供你檢驗:

第一,對人不會討厭。

有些人一看到人就閃躲,然而,醫療工作需要面對人;就像不喜歡動物的人,做獸醫並不適合。所以,讀醫學系的人,個性要比較雞婆,看到人家發生狀況會想去關心。比如一個人蹲在那裡,有人走過去卻視而不見,毫無感覺;有人會過去問:「你怎麼了?」適合讀醫學系的人,基本上要喜歡跟人接觸,關切他人感受。

第二,能與人溝通,相處。

醫學是極專業的領域,身為醫師隨時都在做決定,並且要施予必要的診斷和治療。比如要手術,必須跟病人溝通,所以,很重要的就是溝通能力。我常聽日治時期訓練出來的醫師說:「這個人沒什麼能力,只會Mundthera !」Mundthera 衍生自德文,德文的Mund 是嘴巴,Therapie 是治療,兩字相加就是Mundthera,意思是嘲諷只會用一張嘴說,不是真有實力的醫師。日治時代受訓的醫師覺得,醫師不用會講,只要能診斷,會用藥,會開刀,很有實力即可。但是,時代已經不同了,現在的醫師不只要有實力,還要有Mundthera,要講得讓病家了解病情,了解為何要做這樣的治療,讓病家願意相信醫師。

青少年最常互動的是同儕,最好自我訓練講話和溝通,把事情講得非常清楚。溝通技巧如此重要,該怎麼培養?我建議多參加課外活動。

我跟人相處與溝通的能力,可能跟小時候去月眉鄉下和同伴一起玩,在學校打躲避球、登山,在鶯歌西比亞溪戲水有關。如此培養溝通和表達。

現在的青少年要學的是讀書和功課以外的很多事,不要整天玩電腦、手機、或是關在房間裡。多和人互動,才會發現你自己喜歡什麼?討厭什麼?幫助了解自己。

我成長的時代物資非常匱乏,有時候鄉下戲院歌仔戲在結束前十分鐘免票入場,我們就去「撿戲尾」。因為幾乎沒有休閒活動,所以最常做的就是跟人互動。

現在電視上的互動方式太誇張、太戲劇化,應該多看國家地理頻道、Discovery頻道、旅遊頻道、動物星球等。但是,如果藉由看戲劇來學習人和人的互動,畢竟不是反映真正的人生;所以,要養成人格,人與人之間的真實互動非常重要。我當醫學院院長時,儘量鼓勵同學參加社團活動,運動或比賽,賽前練習時,隊員之間的互動與溝通是自然而然的,一定有同學在裡面聯繫、穿梭,甚至領導,這也是經驗和學習;就算是敗了,也是一種學習。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24
    $109
  2. 二手書
    29
    $130
  3. 二手書
    52
    $235
  4. 電子書
    7
    $315
  5. 新書
    76
    $342
  6. 新書
    79
    $356
  7. 新書
    79
    $356
  8. 新書
    88
    $396
  9. 新書
    9
    $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