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言
第一章 台灣民法解釋學之發展現況
——著重在本土判決實踐的印證
壹、民法解釋學之用語與研究對象 1
貳、民法解釋學在台灣的理論發展走向 5
參、民法解釋學在台灣的實務運用觀察 9
肆、結 論 25
第二章 論習慣法作為民法的法源
——以習慣法的內涵演變與空洞化現象
之觀察為中心
壹、緒說:習慣法理論的雜亂無章 27
貳、習慣法的基本內涵 28
參、習慣法作為法官法 32
肆、台灣之判例作為習慣法 39
伍、結 論 41
第三章 試論判例作為民法第1條之習慣法
——為我國判例制度而辯護
壹、論題之現狀:從司法院釋字第576號解釋之協同
意見書談起 43
貳、德國法上判決先例之拘束力 53
參、德國法上判例與「習慣法」之關係 79
肆、我國法上判例性質之重新定位1:
規範上拘束力的承認 85
伍、我國法上判例性質之重新定位2:
作為民法第1條之習慣法 97
陸、具有習慣法效力之判例 109
柒、結 論 117
第四章 民法上之推定真實死亡
——一個真實死亡與法律死亡之中間類型的誕生
壹、制度之類型觀察:一個中間類型的誕生 119
貳、國內文獻的基本反思:從死亡宣告之角度 130
參、對中間類型的比較法上觀察:從真實死亡的角度 132
肆、對我國法之檢討 149
伍、結 論 152
後 記 158
補充資料 159
第五章 種類之債或選擇之債?
——最高法院97年度台上字第1278號判決評釋
壹、最高法院97年度台上字第1278號判決 163
貳、分析檢討 170
參、結 論 190
第六章 初探訴訟經濟原則
——一個法律繼受的後設描述
壹、論題之現狀:一個實務的原則 193
貳、德國文獻瀏覽:概念與原則 198
參、我國理論比較:從訴訟經濟原則到程序利益保護原則 214
肆、實務見解觀察:訴訟經濟作為論證 218
伍、結 論 222
第七章 對他造於第二審提出新攻防方法無異議
——最高法院100年度台上字第310號判決評釋
壹、本案事實 263
貳、判決理由 263
參、爭 點 264
肆、評 析 265
第八章 第三審廢棄發回判決之拘束力
——相關法院判決之整理分析
壹、從兩個本土案例出發 281
貳、廢棄發回判決之拘束力 286
參、結論:兩個案例之判斷 297
第九章 論供擔保代釋明之假扣押
——評析民事訴訟法第526條第2項之修法變化
壹、從一個初步的實證調查談起 301
貳、從舊法之「未為釋明」到新法之「釋明如有不足」 304
參、釋明之程度與「假扣押原因」之釋明 315
肆、簡評修正後之實務見解 322
伍、結 論 329
第十章 仲裁人契約、仲裁機構契約與返還溢繳仲裁費 用
——評析最高法院99年度台聲字第826號裁定
壹、裁定內容 331
貳、歷審見解與問題之提出 339
參、評 析 346
肆、結 論 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