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高越嶺道穿越時空之旅
- 作者:徐如林,楊南郡,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 出版社: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 出版日期:2011-05-01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0278881
- ISBN13:9789860278880
- 裝訂:軟精裝 / 295頁 / 18 x 25.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序
能高越嶺道通過台灣中央山脈的心臟地帶,在日治時代開通的時候,從西端霧社算起到東端初音,道路全程共計76.8公里。它的西段沿濁水溪上游支流塔羅灣溪北岸山麓,順等高線以緩坡上升。東段翻過中央山脈主脊後,順木瓜溪北岸而東,道路開闢在陡直的峭壁上,深谷吊橋、檜木森林交錯,以高山草原、花海,白木林、高山群峰橫列、雲海、檜木原始林、雲瀑、斷崖峭壁、深邃的溪谷清流、瀑布、吊橋、豐富的野生動物,雄渾壯麗的景觀以及全由檜木建造的豪華警官駐在所著稱,在日治時代是最熱門的高山健行路線。
日本戰敗後,國民政府於民國39年獲得美緩經費,利用日治時代已有的能高越嶺道,修建橫越中央山脈的高壓電線路,將東部豐沛的水利發電剩餘的電力,輸送到當時極需用電的西部。
東西向輸電線路完成後,能高越嶺道也成為成的保線路,為了維護線路,每年編有大筆預算,維護能高越嶺道的暢通。當時車道西端可到屯原,東端可到龍澗發電廠,步道里程為48公里,沿途還有保線所可以借宿,非常適合做為初次登山健行者的入門路線。因此,民國50年代起,能高越嶺道健行,成為大學生以及一般登山隊最受歡迎的路線。沿線景觀如:能高奇萊群峰展望、高山草原、天地風光、日出雲海、檜木原始林、能高雲瀑、天長斷崖、柴田溪、奇萊溪、巴托蘭溪、龍潤瀑布、能高吊橋觀瀑、上檜林、檜奇、奇萊吊橋附近豐富的野生動物等,吸引無數登山健行者。
然而,在壯闊瑰麗的景觀之外,能高越嶺道還有更豐富的內涵。1895年日本領有台灣,對於台灣地理還沒有深入了解的時候,曾想開築一條「中央橫斷鐵路」。計畫中的路徑,當然是通過台灣地理中心,從埔里經霧社、越過能高稜線到花蓮,也就是能高越嶺道的路徑。當時負責探勘的深堀安一郎大尉和14名隊員,幾經波折後勉強出發,卻在天池附近被賽德克人全體殲滅。
1930年能高越嶺道的起點霧社,爆發了慘烈的「霧社事件」,當天除了在運動場的日本人外,能高越嶺道西段各個駐在所全部複有焚毀,日本警察及眷屬也全部被殺戮。之後,日本軍警激烈的報復攻擊,甚至動用到毒氣彈。
這一些屬於能高越嶺道的故事,豐富了這一條步道的歷史,看過這些故事,當你走在能高越嶺道上,聞到的就不僅是森林草木芬多精的香味,還多了一些歷史的芳香,看到的一景一物,也都有了不同的、更深刻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