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第一部記述傳統雜貨店產業興衰史著作
★榮獲2017 Openbook美好生活書獎
★封面視覺新裝╳內容修訂新版
★小野、吳晟、李金蓮、沈昭良、阮光民、莊永明、陳芳明、陳柔縉、黃哲斌、廖玉蕙、劉克襄重量級名家推薦
▌人人心中都有一間雜貨店 ▌
在便利商店與連鎖超市全面攻城略地下,近幾十年來傳統老雜貨店快速式微,成為被時光掩覆的不起眼的存在。然而雜貨店裡那些好親切的空間陳設,必備的菸酒米鹽,垂涎欲滴的蜜餞零嘴,炮竹金紙、南北乾貨等日常物件,以及鄰里厝邊三不五時閒話開講,日影悠悠的氣味氛圍,仍是無數人心中永遠的回憶。
本書作者全台走透透,跋山涉水,南征北討,親訪32家情味依舊的雜貨店,帶領我們走進時間的長廊,細數那些故人、舊事、老物,揭開暗藏在積塵角落間的老雜身世。
▌30幾張臉孔,無數則歷史身世 ▌
透過攝影鏡頭,拍下了一張張寫滿故事的頭家臉孔;佇立在大樹下、巷弄口或市場老街一隅的店鋪樓宇;以及若干承載了常民生活細節的物件特寫,以最直接、最能喚醒記憶的視覺影像,勾起似曾相識的舊夢。
由數十位雜貨店老闆口述,第一手記錄下的文字,娓娓地道出這些鄉鎮人物的內心話,那些為生活拚搏的點滴,在買賣間流動的人情義理,血淚與微笑交錯,輝煌與黯然常有。且每段個人經歷與家族歷史,皆折射出大時代的光與影。
▌一間老雜,就是一片風土、一個時代 ▌
「都是等稻米收割了、豬養肥了、茶葉收成了,大家才直接捧著米或牽著豬來抵帳。」──三坑子榮興商店
「以前我家雜貨店兼賣豬肉,有陣子豬肝貴,還有人因為買不到豬肝,在我家攤子前發狂打架!」──鹿麻產福美商號
「以前柑仔店就像百貨公司,從吃的到用的,除了衣服以外什麼都有!」──保力振益商店
「我當時一天賣檳榔賺的錢,比中油員工一天薪水還多。」──出礦坑美和商店
「我們決定繼續開店,就是想讓大家逢年過節回來時,這裡還有人在。」──久美桃源商店
本書足跡遍及各縣市鄉鎮,雜貨店類型涵括山林、農村、海岸、市街、眷村與部落等,也因此映照出台灣複雜的歷史脈絡,以及多元歧異的地理特性。
不同地區的雜貨店,反映了迥異的風土背景,以及解讀不盡的車轍面向,例如:台灣金煤石油礦業的起落,日治時期征軍南洋的傷痛,山地部落裡提供欠賒的情義,甚至新移民安身立命的豁達等。傳統雜貨店,同時也是台灣百餘年來的社會縮影。
書中穿插對雜貨物件的典故考掘,例如:從「菸酒牌」了解公賣與配銷制度,透過主婦必備的味素、皂絲,以及雪印、森永等奶粉品牌看見國族歷史變遷,以及自人力擔與武車等載貨工具窺知社會的進步等,兼具文化史料的豐饒厚實度。
本書特色
◎ 敘事流利生動,筆到意到,鮮活記述雜貨店老闆的個人與家族故事,有血有肉,有汗有淚。
◎ 攝影圖象鮮明深刻,呈現強烈的臨場感與時代氛圍。
◎ 內容糅雜經濟產業、社會文化、族群背景、地方風土與庶民人情等多重面向,交織成多元豐富的島嶼浮世繪。
◎ 所記錄的雜貨店遍及台灣各地,全書兼具隨機抽樣的獨特性,以及足以相互對照呼應的普查意義。是台灣第一部記述傳統雜貨店產業興衰史的著作。
名家推薦
陳柔縉∣作家
劉克襄∣作家
──專文推薦
小 野∣作家、編劇
吳 晟∣詩人
李金蓮∣作家
沈昭良∣攝影師
阮光民∣漫畫家
莊永明∣文史工作者
陳芳明∣作家、政大講座教授
黃哲斌∣新聞工作者
廖玉蕙∣作家
──戀戀舊時光推薦
好評推薦
吳晟(詩人):
「那些似曾相識的奮鬥經歷,滿布歲月痕跡的頭家影像,就像帶著我們回到古早時代店仔頭前的椅條上,斟一杯米酒,剝幾顆花生,聽厝邊的阿伯阿叔開講。精彩故事裡有鹹鹹的淚水,滾燙的熱血,還有我們日漸淡薄的舊夢。」
陳芳明(作家、政大講座教授):
「林欣誼與曾國祥的《老雜時代》,讓我們一夜之間都變成懷舊病患者。在他們的書中遊走時,才發現我們的生命故鄉深處,仍然坐落著一間柑仔店。她的文字所散發出來的魅力,彷彿又讓人勾起許多記憶。那裡儲存著溫暖的鄉情與親情,緩緩燃燒著。」
陳柔縉(作家):
「《老雜時代》的每個單篇,都是如此生動豐富,攀著時間直線敘說鄉土史。幾十條直線,滿布了個人與政經社大事件的碰撞,再與全台四方地域的橫線交錯編織,便成了百年庶民生活的浮世繪。」
劉克襄(作家):
「看著欣誼與國祥耗時多年,默默完成此一工作,委實讓人羨慕又感振奮。他們的書寫與影像當然介紹了各地小雜貨的人情溫暖,其實還搭建了諸多鄉鎮旅行的平台和視窗,提供讀者按圖索驥,依此去探訪一個鄉野的各種可能。」
阮光民(漫畫家):
「這社會總是為了更繁榮而取代繁榮。通常眼前變新穎,人就開始想尋回舊的熟悉。幸好,這本書帶著我們按圖索驥看這些老雜貨店以它們舊有的姿態坐落在潮汐變化的海邊,山丘、平地。許多動人戲劇故事都是以見聞過的真實為根,從這本書,我看見作者傳達出這些深植土地的根。」
目錄
推薦序 百年庶民生活的浮世繪/陳柔縉
推薦序 探訪一個鄉野的各種可能/劉克襄
新版作者序 人人心中都有一間雜貨店
前言:鄉土老雜,人生百味
【輯一:漫步丘陵──桃園.新竹.苗栗】
通霄的松盛商行──立志要做「通霄最大間」
馬武督的榮興商店──郵差爸爸的老灶頭
三坑子的榮興商店──步廊街屋的家常閒話
出礦坑的美和商店──繁華油井小香港
雜貨考01:從前從前有間雜貨店
【輯二:深入島心──台中.彰化.南投】
大里杙的楊勝昌商店──家家踩鹹菜的歲月
普興庄的永興商店──坤山伯的曲藝人生
久美的桃源商店──布農與鄒的合音
雜貨考02:巷口熟悉的菸酒牌
【輯三:徜徉平原──雲林.嘉義.台南】
樹仔腳的合成商行──聖母和媽祖都很靈
鹿麻產的福美商號──菸樓與豬肉攤傳奇
土庫的豐村行──塗褲媽前的老味道
大坪的隆榮商行──與文學家做厝邊
口埤的新發商號──府城小姐夯大山
西庄的明山商號──三輪車少年的回鄉路
吉貝耍的誌成商店──跟阿立母說心內話
雜貨考03:柴米油鹽鎮店之寶
【輯四:行旅南方-─高雄.屏東】
新北勢的坤協盛商店──客家庄的巴洛克風華
保力的振益商店──洋葱田間的回鄉女兒
中興村的酉山商店──想我村裡的南北鄉音
紅柴坑的界順商店──柔情鐵漢的跳海人生
神山的神山商店──蜿蜒山路上的愛玉果
玉環新村的玉環商店──從大陳島飄浪到維也納
雜貨考04:主婦的心頭好
【輯五:走跳東岸──宜蘭.花蓮.台東】
利澤簡的利發商號──鴨母船駛過水稻田
大榮的穗興商號──搭著火車來抄貨
光復的人人商號──為地方寫一本書
南方澳的興發商店──做討海人的生意
豐裡的宏興商號──日本神社往事已遠
卡拿崙的日新商店──風雨中搖曳的燭光
澳花的伊凡商店──部落門前的大鍋肉
重安的廣雄商號──有媽媽在的台11線
雜貨考05:好吃好玩的囡仔物
【輯六:拜訪北濱──新北.基隆】
磨石坑的姚成商店──在雲霧與茶香間過日子
龜吼的興角商店──家在海的那一端
武丹坑的呂恆蕭號──鐵道邊的礦底人生
碼頭新村的郭記商店──山東大兵的港都憶往
雜貨考06:老物最相思
致謝
推薦序 探訪一個鄉野的各種可能/劉克襄
新版作者序 人人心中都有一間雜貨店
前言:鄉土老雜,人生百味
【輯一:漫步丘陵──桃園.新竹.苗栗】
通霄的松盛商行──立志要做「通霄最大間」
馬武督的榮興商店──郵差爸爸的老灶頭
三坑子的榮興商店──步廊街屋的家常閒話
出礦坑的美和商店──繁華油井小香港
雜貨考01:從前從前有間雜貨店
【輯二:深入島心──台中.彰化.南投】
大里杙的楊勝昌商店──家家踩鹹菜的歲月
普興庄的永興商店──坤山伯的曲藝人生
久美的桃源商店──布農與鄒的合音
雜貨考02:巷口熟悉的菸酒牌
【輯三:徜徉平原──雲林.嘉義.台南】
樹仔腳的合成商行──聖母和媽祖都很靈
鹿麻產的福美商號──菸樓與豬肉攤傳奇
土庫的豐村行──塗褲媽前的老味道
大坪的隆榮商行──與文學家做厝邊
口埤的新發商號──府城小姐夯大山
西庄的明山商號──三輪車少年的回鄉路
吉貝耍的誌成商店──跟阿立母說心內話
雜貨考03:柴米油鹽鎮店之寶
【輯四:行旅南方-─高雄.屏東】
新北勢的坤協盛商店──客家庄的巴洛克風華
保力的振益商店──洋葱田間的回鄉女兒
中興村的酉山商店──想我村裡的南北鄉音
紅柴坑的界順商店──柔情鐵漢的跳海人生
神山的神山商店──蜿蜒山路上的愛玉果
玉環新村的玉環商店──從大陳島飄浪到維也納
雜貨考04:主婦的心頭好
【輯五:走跳東岸──宜蘭.花蓮.台東】
利澤簡的利發商號──鴨母船駛過水稻田
大榮的穗興商號──搭著火車來抄貨
光復的人人商號──為地方寫一本書
南方澳的興發商店──做討海人的生意
豐裡的宏興商號──日本神社往事已遠
卡拿崙的日新商店──風雨中搖曳的燭光
澳花的伊凡商店──部落門前的大鍋肉
重安的廣雄商號──有媽媽在的台11線
雜貨考05:好吃好玩的囡仔物
【輯六:拜訪北濱──新北.基隆】
磨石坑的姚成商店──在雲霧與茶香間過日子
龜吼的興角商店──家在海的那一端
武丹坑的呂恆蕭號──鐵道邊的礦底人生
碼頭新村的郭記商店──山東大兵的港都憶往
雜貨考06:老物最相思
致謝
序
新版作者序
人人心中都有一間雜貨店
身為六年級生的我們,童年裡少不了雜貨店的回憶——比如在淡水阿嬤家隔壁的仔店,吃著塑膠袋裝的綠豆冰;在台南大天后宮旁的店仔,鼓著腮幫子用力吹出太空泡泡;以及平鎮平安新村裡,爺爺熟識的那間雜貨店,有著一座繽紛的糖果櫃,大人總是閒坐門前,一句搭著一句聊天。
為了回味曾經聞過的氣味、見過的風景,二○一五年春天,我們踏上了台灣老雜貨店尋訪之旅。
隨著車行過許多不知名的小路,我們的視野從都市穿越到鄉村,而佇立街角的雜貨店,則見證從古至今的在地變遷。從這些店主的口中,我們聽聞了各種島嶼身世——那是個人拚搏的成長史,家族的遷徙,甚至大時代的戰爭故事。
將近兩年內,我們的「老雜行動」總計出訪十多趟,足跡遍及全台,最北到萬里,最南至恆春,最密集曾一個月有一半時間不入家門,走過逾一百個鄉鎮,涵蓋閩南、客家、外省、原住民等族群,共訪得四十間雜貨店,最後於本書收錄三十二間。
* *
《老雜時代》於二○一七年八月出版後,我們第一個念頭,就是趕緊把書送到雜貨店老闆的手上。畢竟,他們是書中的靈魂,沒有他們卸下心防的暢談,就不會有這本書。
於是,我們又出發了,巡迴全島把書親自送到這些店家(除了兩間因故未能成行,以郵寄送達)。在採訪時坐過的椅條上、土狗晃悠的部落裡,或依舊忙碌的市場旁,我們拿著書與老闆一一合照。當他們驚喜地翻開書,或戴起老花眼鏡細細讀了起來,那一刻,我們總是百感交集。從路途上的尋尋覓覓到成書的不易,瞬間湧上心頭,讓我們更想藉由這樣的定格,銘記這場相逢。
有時候,雜貨店老闆不在雜貨店裡,而是在萬里的龜吼市集裡叫賣螃蟹,在盛產花生的五結田地裡翻土,在龍潭的大平紅橋下,愜意地釣魚。這是我們送書到店裡撲了空才知道的事。我們藉此認識了老闆們的日常。有位老闆娘則硬把我們拉到對面小吃店,付了錢叫我們好好吃一頓。如此盛情,也是他們的平常。
送完書接下來幾個月,我們誠惶誠恐地等待他們的指正勘誤,結果,卻收到來自南投久美部落的一大箱葡萄,與遠自維也納包裝精美的巧克力。原來是這些老闆送來當地收成的農產,和出國探親帶回的伴手禮,讓那個冬天格外暖心。
承蒙遠流出版公司嚴縝的編輯、盡心的行銷,這本書也收到讀者熱情的迴響。有讀者按圖索驥拜訪書中店家,傳來照片與我們分享;也有大陸自由行旅客、駐台的日本記者,因本書而激起對台灣鄉間雜貨店的好奇。
* *
因為尋訪雜貨店,我們有幸成為遇見故事的人,但僅能用拍照與書寫,捕捉其中一二。因此,後來看見這些雜貨店躍上螢幕,或被以繪畫、模型等形式重現,更覺欣喜。比如通霄的松盛商行、馬武督的榮興商店、出礦坑的美和商店等,都曾受電視媒體採訪,在鏡頭前呈現生動的面貌。
此外,韓國插畫家李美京的《一枚銅板也很幸福的雜貨店時光》描繪各地雜貨店風景,二○一八年推出中文版時,馬可孛羅出版社特邀她根據《老雜時代》繪製吉貝耍的誌成商店,收錄書中。她細緻刻畫了小店與門前的大樹,但唏噓的是,當我們將這幅珍貴的海報寄給店主麗花姨時,這棵庇蔭雜貨店的大樹,已因樹根橫生破壞屋內地板而被砍除,這幅畫也意外留下它的最後身影。
《老雜時代》甫出版時,曾與MR. BOX 袖珍模型設計的黃風然合作,在書店同步展出他的袖珍雜貨店作品;二○一九年,微縮藝術家鄭鴻展(HankCheng)則透過本書,到苗栗出礦坑的美和商店現場取景,製作出1:35 的店家微縮模型,老舊的木門、門前的斜坡路、復古的招牌和摩托車,都在場景中重現,從平面幻化為立體,令人驚喜。
從前,雜貨店是生活,現在則成了回望過往的懷舊象徵。二○一九年七月,阮光民的漫畫《用九柑仔店》改編電視劇掀起熱潮,描述年輕人返鄉接手阿公雜貨店,在復古中注入新意;同年九月「誠品生活日本橋」在日本東京開幕時,則以「台湾ロマン!人情味万屋」(万屋,即古早味雜貨店)為開幕策展主題,集合MR. BOX
袖珍模型與多位插畫家、設計師的作品,並拍攝《老雜時代》多間店家的主題影片,呈現台灣在地風情。
《老雜時代》出版近五年,這本書已走得比我們想像得遠。
* *
五年來物換星移,很遺憾地,截至二○二一年十月,共有六間店家歇業,我們已在新版中更新資訊。同時,也有後代經營得有聲有色,如通霄的松盛商行批發事業興盛,台東卡拿崙的日新商店店主兒子,近年回鄉在部落開了名為「雜貨店兒子」的民宿,以部落生態遊程為特色,成當地亮點。
大部分老闆健朗依然,比如久美部落的桃源商店,老闆娘除了開店之餘照顧放學後的小學生,還與先生一起受訓成為寄養家庭;高雄六龜的酉山商店則說,疫情期間很多村民因停課、停工返鄉,店裡早晚都很熱鬧,生意反而好起來。
我們在電話中一一問候現況,而他們的每一聲「喂」,總是瞬間把我們拉回當年。想當年,我們走訪鄉間,除了備好相機和紙筆,還攜帶了一名幼兒同行。
當時他連話都不太會說,尿布還沒戒,我們常得一邊在店內採訪,一邊壓制他想掃掉整排糖果罐的衝動,或在傳出屎味時,滿懷歉意地就地掩埋換下的尿布。
唯一感到欣慰的是,在學甲遇見一個老闆悠悠說:「我本來要拒絕你們的,看到小孩跟著進來,才想說你們應該不是詐騙。」
也因為小兒有「放風」的需求,我們順遊了竹崎鹿麻產舊火車站,搭上恆春紅柴坑港邊的海底船、彰化溼地的採蚵車,在南澳粉鳥林看海玩沙,到太麻里多良車站追火車。還有一次小兒被雜貨店阿嬤請到屋內和她孫子一起玩,等我們跟老闆阿公聊完,他已經被餵飽一碗飯,還順手拎走兩台玩具車。
就是這些店外的一切,才有本書所延伸出的「人情、風土與物產」吧。
過程中,我們還在店裡挖到許多「寶藏」,比如清朝道光年間的地契、昭和時代的獎狀、國府時期的義胞新村房屋契約等等,在一趟趟豐饒的旅程中,逡巡於老店的往事,也跟著店家一起前進著。
因此,謹以本書獻給所有沒把我們當成詐騙集團,願意賞給小兒茶水和瓜果,告訴我們點點滴滴的,雜貨店老闆們。
* *
在本書推出新版前,二○二一年十月中,我摯愛的好友柔縉因意外驟逝。
我在悲慟中回憶與她相聚過的時刻,包括她在前序中提及的老雜出訪,與每一次天南地北的聊天。她待人溫煦,見事清透,不僅是寫作前輩,更時常為我的人生指點迷津。她謙稱訪老雜時「藉機兜風」,事實上,一向是她太寬厚,我有需要她都願意陪伴。我們慶幸擁有過她的文字,但她的形影,卻已消逝風中。只能恆久想念。
即使生命如星子微渺,她是我永遠仰望的,燦亮的星光。
二○二一年十月於台北
推薦序一
百年庶民生活的浮世繪
陳柔縉
近十年前,林欣誼以報社文化記者來採訪,報導刊出,我的第一個印象,文筆又快又好。之後我們就是好朋友了。她會和攝影師先生曾國祥一起去野外,蹲在小路邊,掀開小葉子找,一起想拍光光整座山的小蟲,所以,當兩年前,她告訴我,他們想一起去尋找全台僅存的老雜貨店,真讓人一點也不驚訝。
出發點非常純粹,時代殘酷,超商、大賣場步步進逼、圍捕,一間一間雜貨店撤旗棄守,他們要搶留住曾經溫熱的老店身影。
他們出發了,第一次出動,我藉機兜風跟過一回,一起到新北的石碇。他們的行動溫柔,慢慢靠近,比較像緩緩融入受訪者的紀錄片導演,而不是拿著麥克風急著找人講幾句話的即時新聞記者。他們也沒有事前調查或預先鎖定什麼,就是開著車,往距離塵囂最遠的地方去找尋。
在石碇探訪過幾處,最後在磨石坑的一家深談進去了,他們就在那裡,像老客人一樣,坐了兩個多小時,屋後沐浴著燈泡黃光的小雛雞都去看過了。戰後初期,老老闆必須去石碇街上批米酒,再用扁擔挑,走六公里山路回磨石坑,一次挑四打,一天跑四趟。以雙腳為物流工具,勞動力的價值卻沒有加計進去,這種勤奮勇猛的老雜貨店經營,我當場驚呼連連,欣誼也寫進書中了。
還有更多我沒聽到,他們再訪的所得。像是日本時代末期,糧食配給,每戶能買的豬肉都有限額,磨石坑「配豬肉」的地方就在這間雜貨店前,排隊買肉的村民都拜託,「肥的給我」。非常生動點到了戰爭時期的配給制,以及肥豬肉今昔不同的地位。
離開石碇後,欣誼和國祥繼續環島追尋。我雖然沒有跟到路,但從書上跟,一樣沒覺得落隊,這就是他們厲害之處了。書稿讀畢,一個日語浮上來:「滿喫」,近乎中文「高度充分享受」的意思。本書圖文並茂,不只在記錄山巔海邊雜貨店的老而彌堅,更寫出一部戰後台灣鄉土史、庶民生活史了。
譬如雲林土庫的鄉土史。日本時代,隔壁的虎尾有了糖廠,虎尾興,土庫跌。但是,「油業最鼎盛時,全台的麻油、花生油價格,端看土庫當天的市價而定。」雜貨店有街上第一部電視,一九七○年代,布袋戲紅遍天,一開機,鄰居全擠進來,老闆說,「還有人看到沒去上班」。主演《雲州大儒俠》的黃俊雄來自雲林,如今,「光土庫就有十多個布袋戲團」,四十幾年前的盛況可想而知。
花蓮鳳林有一個叫「抄貨」的舊時補貨法。花蓮市廠商的外務員先搭火車到各鄉鎮,在車站借腳踏車,騎去巡訪店家,將各店要補的貨寫在明信片寄回公司,公司把貨送到各車站,老闆們再自己騎車去車站拿貨。和今天網購二十四小時內送到家相比,追想過去的抄貨,對那些被層層運轉到手的商品,不由得生出一種工序繁複、慢活精工的細膩美感。
到了宜蘭的南方澳,在那裡聽說了「鯊魚」。幾十年前,當地有一種竹筏出海捕鯖、鰹的漁法,每艘竹筏只一人徒手拉魚線,人力與天搏,風一強吹,就被海吞沒了。雜貨店老闆娘說她常見碼頭躺著一整排苦命人。當地人或許不忍直說屍體,或許也是無奈,就稱之「鯊魚」。
在屏東車城的保力,生活情境與眾不同,老闆娘說,「村裡沒一棟建築是完整的」,因為三軍聯訓基地近在咫尺,沒停的砲聲嘣嘣嘣、軍機轟轟轟、打靶震震震,房屋牆上滿是裂痕。
好幾家雜貨店老闆都談到舊時偏鄉可以私宰豬。新竹關西老闆回憶說,「以前我們半夜起來殺豬,兒子還小,就把豬腸丟給他玩,人家問他長大要做什麼,他都大聲說:殺豬!」讀到這裡,我也跟著老闆大笑了。
這本《老雜時代》的每個單篇,都是如此生動豐富,攀著時間直線敘說鄉土史。幾十條直線,滿布了個人與政經社大事件的碰撞,再與全台四方地域的橫線交錯編織,便成了百年庶民生活的浮世繪。
生活史的書寫,一般依食衣住行育樂分項,安排好綱目,找資料、找專家,再約適合的受訪者,得到預期中的材料,寫入既有的框架。林欣誼則是隨緣遊訪,實地踩踏,透過雜貨店之窗,不斷發現、採集故事,累積心得,再回頭找資料輔佐,雕刻出一個沒有藍圖樣本的作品。如果前者是近似工廠規格化的生產,本書就是文學職人純手工了,筆到意到,渾然天成,視線循著滑順的刀痕游動,讓人感覺自然愉快。或許也可以後見之明說,本來就不必精心策畫,人人身上都背著歷史,用心俯拾,遍地都是好聽的故事,何況採聽人是功力純熟的資深記者。
台北歌廳興盛的時候,苗栗的乾冰廠也很旺。
一九七○年代末期,剛結婚,就借錢買一張單程機票,飛去維也納當廚師。
從二戰戰場扛回的飛機頭,現在還當鍋子煮地瓜湯。
山東老闆十五歲加入游擊打共匪,危急時,他趕快躺下來,搬一個屍體蓋在身上。
……
故事像繁星,面貌如百花,相信讀者也會如我一樣,通過這本書,享受一股湧自內心的「台灣人生命是如此豐富多采」的讚嘆。
陳柔縉:台大法律系司法組畢業,曾任記者,後專事寫作。著有《台灣西方文明初體驗》、《宮前町九十番地》、《人人身上都是一個時代》、《舊日時光》、《一個木匠和他的台灣博覽會》與《大港的女兒》等書。曾獲《聯合報》讀書人十大好書、《中時》開卷十大好書、Openbook 閱讀誌年度好書與金鼎獎等。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79折$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