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己是最深刻的反叛》謝錦桂毓 著╱麥田出版╱作者前言
寫在前面
這是一本「體驗」的書,說的是我從人是什麼、人類文明發展的高度,和生命中每個當下體驗到的我的世界觀、生命觀,以及透過知識系統在教學這件事情上呈現出來的風景。目的是要成就自己的內在英雄,為真正成為一個「人」、為個體為民族指出救贖之路。
它是體驗得來的,體驗是靈性與世界對應形成的關係,是主體賦予對象意義的活動,是真正看到關係的整體。它沒有理路,不能言說,即便有理路,也是之後為了描述才出現的;即便說了,也只不過是個糟粕。俗話說真義書不傳,如果懂得體驗,看到就是看到,懂了就是懂了;如果只用理性、感性來反應,那就會被卡住。我邀請你放下評估判斷,直入現場,去看看會發生什麼事。
教學是這本書的形貌,它的神采和用意在形貌之外。我的意思是,這是一本真正啟蒙的書,談的是生命的課題,要為生命找出路,要建構生命的意義和價值。但它有很大很深的背景,要面對自己的信念系統(歷史),要上追到民族文化的心理,要對應世界文明發展的主潮,從中鍛鍊能力,學會檢視和體驗。
為了把看自己、看人、看事、看世界連在一起,層層拓寬並推高,我建議動用以建基於形象、象徵的類比思維為主,以邏輯分析的因果思維為輔;後者能把事情拆開來分析而明白其細節,前者則能揭開表面看似不同而實為相似的關係,藉後者的明晰達成前者的整體、統合,這時與體驗就只一線之隔或直接就進去了。
這本書直接面對個人與民族的心靈史,會讓人不舒服,因為撥動了中國人最敏感的神經,挑戰了人的慣性。我要說的是,「做自己生命的主人,玩雙贏的遊戲。」是我的根本立場,而「做自己生命的主人」是對中國傳統文化最深刻的反叛,是對後工業社會消費文化的直接批判,是要去新桃花源的起點;加上「玩雙贏的遊戲」,是我為中國這個遺忘靈性的民族提出來的救贖之道,是建立新桃花源的必由途徑。
這本書是特地為對自己生命有興趣,準備要讓自己變得更好的人寫的。如果你對自己的生命有興趣,也要讓自己變得更好,就會感到有趣;如果你只把這本書當做是教學工作者的專用書或手冊,你就錯失了面對自己的機緣;如果你只對生存有興趣,對生命沒興趣,我和你就是沒緣分或緣分未到;如果是對我有興趣,請注意,我沒那麼可愛,請多愛自己,請記得我只能當媒介、當鏡子,映照出你自己的模樣,這個時候你才會覺得我可愛。謝謝你接受我善意的提醒。
這本書有很多地方用「我」和「你」說話、對談,甚至類似現場呈現的方式表達,口氣直接,讓人有壓迫感,又沒有學術氣質,但並不表示沒有內容,即使文字並不艱深,如果不了解基本的理念和立場,也不表示一看就能懂。如果你想在書裡找閱讀的愉悅感和學術規格或描述,你肯定會很失望,甚至不屑。我建議這樣的讀者考慮一下要不要繼續讀下去。
這本書原稿材料很多,但考慮到出版的現實,只好先保留有關我的部份,並刪掉、修改了部份內容;學生的部份也有相當份量,需相機再處理。至於留下的雖分成三部外加一個尾聲,並不必然有前後的次第。用戲劇來比喻,你可以先看演出(第三部),再了解導演(第二部),最後才問本劇的理念(第一部);也可以隨興開始,隨意取捨。我只提醒,第三部有現場,第二部有故事,也許容易讀,但比較冷硬生澀的第一部卻很重要,邀請你去嘗嘗滋味。
這是一本分享、結緣的書,你我或相識或不相識,但並不陌生,是一股渴望自己變得更好的願力,讓我們走進彼此的世界,我感謝這個機緣。我更要謝謝一路參與我生命的眾多年輕朋友,其實我是帶著他們來和大家見面的,你不會只看到我一個人,和我站在一起的是,一整片張大眼睛在乎你的人。
感謝在世的一切,生命雖然孤獨,但並不寂寞!
什麼是「體驗」?
「體驗」在我的生命中,在本書的系統裡,都是核心的關鍵詞,閱讀前必須先明白,所以寫在這裡。
體驗是生命主體賦予對象意義的活動。
這樣說仍然很抽象,我試著把它說清楚些。
人是什麼?人是身心靈三合一的整體存在。
這個說法是從人與世界的關係中得到的。人來到世界上,他和世界的關係最基本的只有三種:人與物、人與人、人與神;與之相應形成的人性就是感性、理性、靈性。三者不可或缺,不相從屬,不能取代。
「感性」指人是具有七情六欲的自然存在物,有和別的自然物打交道的能力;與世界進行的是物質交換;與世界形成的是「實踐」關係。
「理性」指人是具有認知、規範能力的社會存在物,有和概念、符號打交道的能力;與世界進行的是資訊交換;與世界形成的是「認識」關係。
「靈性」指人是具有超越的神性存在物,有和意義打交道的能力;能與世界發生以意義為核心的價值關聯;與世界形成的是「體驗」關係。
人性的基本面雖然有三,但只有兩個層面。如畫成三角形,身心在底部各一邊,內容不同,位階則相同。這部份是人的現實性,即人求生存不可少的強大手段;就是說,生命是身心兩個基本面隨時在動也互動的狀態,也以此為基礎製造生命的資料。但不管如何,在你我維護生存時,感性和理性常會互相推擠,造成不平衡,影響身心健康;如果過於固守或只發展感性與理性,則往往使人變成自己感情、欲望或信念的奴隸;最重要的,感性與理性造成了人和世界的分裂與對峙,也就是陷入二元中,造成衝突,形成痛苦。所以我們才要克服這種分裂、疏離,要「回家」(合一、和諧),這就非得靠另一個層面——靈性不可。
靈性是人與超驗的本體界發生意義的關聯,簡單說就是與意義打交道的能力。靈性的另一個說法就是悟性,是領悟事物意義的能力。靈性這個東西,沒有形狀,沒有邏輯,它不在血肉之軀,不在物理世界,是在靈魂裡面。它和世界對應時,靈光能在瞬間照見關係的整體,讓自己站得更高,看得更遠,藉此脫離原有的侷限,得到更大的可能性和自由去伸展。這就是體驗,是生命主體(我)賦予對象(身心兩邊所遭遇的種種)意義的活動。
還是很抽象吧!舉個例好了。
大約二○○八年六月,我快要「離開學校」的一個週日中午,女兒回來,吃完午飯,還沒有離座,就在閒聊時,我望著侵占空間的書悠悠地說,學校的工作告一段落,我的第一件工程就是把書籍、資料徹底地整理一遍,要學著捨,該丟的丟,要送的送,我才有下一步工作所需的清爽空間。坐在右側的老婆就指著書架最上層一整排的校點本二十五史說:「這套書我看你用得不多,先把它賣掉吧!」我不自覺地回了一句:「學科技的人不會了解這套書對學人文的人的意義。」沒想到女兒卻看著我,輕輕地說了一句:「爸爸,你還有期待喲!」
天呀!狠狠的一棒!當下我愣了大約三秒鐘,之後「噹」地一聲,我看到(就是體驗)我感情獨立的生命功課居然還有好大的發展空間。之前我還以為我的感情很獨立,就在透露心裡仍然有要別人理解的訊息中破功了。
我本來就「知道」,「感情獨立」就是不為任何目的、任何條件去討好、屈從、壓迫、支配、期待別人,我的體驗讓知識徹底進入我的生命(以前已進來不少),產生了巨大的力量,使我在呼吸、動靜之間都清楚的看到自己的狀態,並提醒自己要如何對待自己和別人。所以我超開心的,因為我有了不一樣的生命境界。
還有其他具體的例子,礙於篇幅,就不說了吧!「期望(笑)」你能懂我的意思!接下來,我們看看體驗是怎樣發生的,也就是靈性(悟性)是怎麼個啟動法?它有三個基本步驟(這是為了說明方便而分,請勿拘泥於文字):
1.覺察:發現。看到自己在做什麼;聽到自己在說什麼(主要指自己對自己說的);感覺到自己的感覺是什麼。
2.覺照:看到。靈性啟動後產生的光,照亮過去與現在,並將這個光所照的看清楚。
3.覺悟:體驗;看見我的心;就是看到關係的整體、事情的真相(啊!原來如此!),領悟其意義,並發生作用。
每個人都有獨一無二的形態、大小、厚度,「原來的我」就是我們現在的樣子和位置,它是在我們還沒有自覺之前就被生存這個現實打造出來的。它沒有不對,可就得面對沒有發生意義時的無聊、頹廢。什麼叫行屍走肉?什麼叫死而不僵?什麼叫二十歲就死亡,八十歲才下葬?當生命不再發生意義的時候,就死了。一個人的青春(指生命力)是在他不再追求的時候結束的。追求就是青春本身,是一個人讓生命有意義的行動。這一切都要啟動靈性來體驗。
有感覺不一定有理解;有理解未必有體驗;沒有體驗就不會看到,不會發生意義,連選擇的機會也沒有了。
體驗後有兩個選擇,一是停在原點,甚至退縮沉淪,這是一條舒適的求存之道,即使生存無虞,也會無聊、頹廢而枯萎;二是往上提升,變高變大,就是走到以前沒走到的地方,去發現、欣賞、享受新的風景;這是冒險行動之路,也是靈魂回家的朝聖之路。
因為體驗,人的內在高度變高了,能看到關係的整體,看清事件的各個面向;由於內在世界變大了,能包容、尊重,了然於心並放下。因為看透、包容、放下,人也就自在,生命因此豁達通透,更能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