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教育出了啥問題呢?為何連本國語文都學不好;試問台灣的教師失職了嗎?為何學童各方面的程度日趨低落;忍不住探究台灣的父母是否睡著了呢?否則,我們的孩子為何連基本的紀律、人格、愛心------美德看不見了。
我們常感嘆的說:「台灣人一到國外就變得有次序、有規矩、人都獨立起來了呢!」為什麼呢?大環境的不同罷了!是的,環境是塑造人格不可或缺的條件。而我們要用怎樣的環境培育出怎樣的人才?
教改的精神與目標,無非希望每個人都能「體現」環境與「自我實現」。然而,在「做中學」的精神底下,試問與傳統「傳塑」教育的差異大到不相容?古早以前,我們的老祖宗明白教導我們做學問要「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多麼符合現代「科學精神」啊!教改的初衷在於推翻傳統所謂的「填鴨」教學,很好。但不禁的想問:我們的孩子真的都只是被當「鴨子」在充填品德和知識而已?當教改缺乏實證和測試的效果,就如同一座金碧輝煌的樓閣,華美而不實用,那麼花再多的金錢、時間和氣力也是枉然。
而「九年一貫」要貫串的是什麼?「一綱多本」的精神又擺在哪裡?如果免不了「填鴨」,那麼教改的意義何在呢?十年啊!高山夷平,小溪乾涸,教育「理論」實驗下的小孩,如今何如?當新的文化尚未架構完整,就急於撇棄舊有的文明,這歷史的路該如何的走啊?無論人本、森林小學甚至「出走」外國受教,無非是對傳統教育的關懷而發出另一種不同的求救訊息、心聲。整個社會國家都在關心、都在談論,是我們的教育走偏了?還是我們教育已到一無可取,必須「一成不變」的將外國的教育體制「移植」到台灣的教育「體質」上呢!雖然「他山之石,可以攻錯」,但是連「錯」在哪裡都不知道,又如何改?縱使有「靈丹妙方」,亦是無解。來!張開我們的雙眼看-哈佛精神又是什麼?「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外國不正演練著我們老祖宗所一脈相傳的教育精神!然而,我們卻將千年神仙洞府的寶貝當作腐朽不堪之物,丟棄唯恐不及!
大家都在擔憂,擔心一個沒有自己文化的國家不免流於附庸,不免趨於敗亡。教育是國家的命脈,豈可忽之!我們認同教育的體質調適,只是多年的教改令人不忍卒睹,而大家都疲累了,說起教改是那樣心虛,目標卻那樣模糊。
大人啊!您忘了,美德需是「涵養」來的,而知識是需要環境、時間-----「學習」,才能既高大且久長。一蹴可幾的美夢只有在編織的童話故事中才能找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