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禪宗的頓悟法門發展到後來,便僵化成「參話頭」的形式。然而去參一個連自己都搞不清楚的「話頭」──如「麻三斤」或「庭前柏子樹」之類的死話頭,就能見性開悟了嗎?對現代人而言,總難跳脫「出師未捷心先死」的下場──在根本還未嚼出味道之前,便已放棄了。
在本書中,法師以釋迦牟尼佛,出家求道.悟頓成佛的公案,重新界定「參禪」法門──當參自己當下的「疑情」。而何謂疑情?云何鎖定疑情,直參下去?相信都是想學禪的你,急欲深入探討的課題。
作者簡介
果煜法師
自小生長於單純、素樸的農村社會,見識原很貧乏;然隨著年歲的增長,一股深究宇宙真相的熱忱,卻驅使他不斷深入百家爭鳴的領域中。於是從傳統的「老莊哲學」,到時下的「新潮文庫」,都曾在他心中烙下深深的印痕。尤其大學時代更循此加入「台大晨曦學社」,正式其探討佛法的生命歷程。
途中雖經歷服役與就職的轉折,但「深入佛法,自度度人」的願心,不但未有任何的冷卻褪色,反而更加地懇切鮮明。由是於民國七十三年,毅然決定出家修行的道路;乃選擇於農禪寺剃度,追隨聖嚴法師修學禪法。七十五年告假入山,做更上層樓的進修;七十八年住山期滿,才應時代需求,略做開示演講。
由於法師原對「中觀」就有深入的理會,又在「禪修」中曾有貼心的體驗,故其開示或為文,皆能百步穿楊、鞭辟入裡。見人所未曾見,言人所不能言、不敢言。故其棒喝或激勵,既似長鋒快劍,直截俐落;也如漣珠甘露,透骨清涼。甚至上自佛法之疑難,下迄生活之雜症,亦常於談笑間,灰飛煙滅矣!吾雖不敏,而能沐受教誨。以感恩不盡故,願為有心人致尊崇推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