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地理思想

現代地理思想
定價:600
NT $ 540 ~ 570
 

內容簡介

  Richard Peet 過去 30年來深入研究人文地理思想的主要趨勢,並將之連結到哲學和社會理論上更廣泛的主題。從存在現象學與人文主義地理學開始,本書涵蓋了基進地理學與馬克思主義、結構主義、結構化理論、實在論、地域研究、後結構主義與後現代主義的各種流派,以及女性主義。

  各章精研若干理論,專注在這些理論裡的重要著作及其貢獻。即使許多思想稠密而複雜,但概念卻淺顯易懂,連學生都可以明白,讀者往往不自覺被吸引住而沉浸其中,不知東方之既白。精讀此書,現代地理思想任何哲學主題,幾乎就納在讀者的指掌之間了。

  本書為地理思想與地理思想史課程的核心讀物,也是本來就內涵哲學與理論的人文地理學,所有課程的一環。

 

目錄

目錄
圖目錄
序言
第一章 導論:地理學、哲學與社會理論
第二章  存在主義、現象學與人文主義地理學
第三章  基進地理學、馬克思主義與馬克思主義地理學
第四章  結構主義與結構馬克思主義地理學
第五章  結構化、實在論與地域研究
第六章  後結構主義、後現代主義與後現代地理學
第七章  女性主義理論與性別地理學
第八章  結論
參考書目
索引
 

  我常自問,尤其是在本書即將完成的前幾個月裡,為什麼我會接下這件麻煩事。它原本只是個隨意的承諾,針對當代地理思想寫本小書,但是隨著歲月逝去(精確的說是七年),它變得越來越大,直到成為目前這個龐然巨物(這還是刪去了三分之一的結果)。我很熟悉這個學科內外最近的辯論,還參加了其中一些,有些則是隔岸觀火,有時候覺得好笑,但更多時候感到困擾。然而,直到這個寫作計劃正式展開,我才發覺居然有這麼多辯論,而且經常是非常激烈。在這段「寫作經驗」的開端,我也未曾想見當代地理思想、社會理論和哲學之間,居然有如此複雜的關聯。最後,由於我的天真,我也沒有了解到,即使是這本書自命要做的主要立場的簡潔摘述,竟會在我邁向衰老的歲月裡,花去這麼多日顯珍貴的時間。不過,隨著這些省悟露出端倪、變得明顯,我也逐漸接受了它們,我決心確實盡力達成我最初的承諾,做到最好,徹底探察近年來的思想觀念。眼前這本書就是了!

  在閱讀主要內容以前,有必要先提出一些警語和指引。第一點,這本書不是那種快速摘要的型錄,像是「Smith(1990)這麼說,但是Jones(1991)那樣說」。我不認為這種風格有什麼意思,除非是要展現作者的閱讀有多麼廣博。所以,我克制那種常見的「快速提到幾個沒什麼名氣的作者,然後大幅引述著名人物」的做法,雖然有時候壞習慣還是會跑出來。相反的,我嘗試比較仔細的深入探討少數幾位作家,長篇討論他們的著作—我知道經常是太長了—即使有時候這麼做會偏離主要論證的鋪陳。這裡的想法是,尊重我探討的作家著作裡的觀念,把他們的觀念放在他們自己的脈絡裡,同時,為了我自己有時候帶點曲折的意圖而挪用它們。我希望,這麼做也能容許深思熟慮的謹慎讀者,跟這項進行中的計劃維持更長久的關係。畢竟,你不必因為花了很多錢買這本書,就得把每一頁讀完。所以,當閱讀停滯不前,或是書頁文字過於濃稠、有連串密集摘要而難以承受時,那就放下書本,或是跳過一些。你想回頭看時,觀念都還在那裡。讀者可能會發現,在評論的地方,這本書變得比較稀疏。這並不是因為沒什麼好說的,而是作者即使是花了這麼多年時間寫作,還是由於觀念過多,而到達了心靈耗竭的狀態。我也要一提,我並沒有參照其他有關近期地理思想的研究,例如Derek Gregory的《地理學的想像》(Geographical Imaginations),這並非因為它們沒什麼價值,反而是因為很有價值,但我不想只是重述既有的詮釋。互文性(intertextuality)肯定有其侷限,這些侷限在以前就已經達到了!

  第二點牽涉了我自己對於「記錄在此」的辯論的涉入,以及寫這本書時,我對這些辯論經常很兇猛,但是越來越溫和的反應。瀏覽一下參考書目,可以發現一大堆文獻列在「R. Peet」底下。但是,我嘗試盡可能縮小我自己在幾個關鍵辯論裡的涉入,甚至刪除了一些(但不是全部)在事情過了很久以後,我還是覺得很聰明的回應。大部分的章節內容都是從至少某種程度的「客觀性」距離寫就的,不管客觀性意味了什麼(我假定是指「精確、中立的再現」)。但是,每一章的每一節最後,以及無害的命名為「結論」的段落裡,還是會有批判性的評論,這確實呈現了我自己的觀點。所以,讓我在這裡解釋一下這個觀點,以防你遺漏了這本書的題獻,或是像過世的Abby Hoffman(來自麻州的Worcester),以為馬克思是指Groucho Marx,而非Karl Marx。我原本在地理學裡是個實證主義者,在現實生活中是個社會主義者。後來,我成為無政府馬克思主義者,基本上此後就沒有改變過,即使是經歷了多年的批評,包括一些自我批評。近來,我大體上被社會主義女性主義說服了,部分被後結構主義說服了,但是依然不相信大部分的後現代主義,除了布希亞,我基本上同意他有關符號支配的想法。因此,這本書是從某種唯物論的後結構主義觀點撰寫的,依然獻身於一種界定為可再生之民主政體的基進1人文主義社會主義,即人民直接控制社會的基本體制。所以,讀者要注意了:每段摘要底下都有堅定的批判意圖在徘徊窺探,即使是選擇要提到誰,以及忽略誰,或者只是一句「Jones (1991)」就打發掉了,也都是如此。

  我寫這本書時,教了好幾次。我在訪問愛荷華大學(University of Iowa)時,以稍早的版本教學,獲得難忘的經驗。Rebecca Roberts和David Reynolds經常來旁聽,提出評論,Mark Lawrence以他深刻但有益的懷疑論惠我良多,還有許多研究生證明了他們是卓越的討論者。在我於克拉克大學(Clark University)的地理學與社會理論討論課上,Gavin Bridge, Elaine Hartwick, Stuart Lorkin, Sunita Reddy, Rachel Slocum, Genese Sodikoff, Phil Steinberg, Susie Steinemann, Elliot Tretter,以及「德國代表團」(尤其是「Walter Martin」)最為傑出;Stuart Lorkin和Rachel Slocum對第七章有所貢獻,我感謝他們允許我運用了他們將來打算寫的論文的一部分。這本書最初是由John Davey委託,他是地理學在出版界的長期好友,最後是由Jill Landeryou非常能幹的予以完成。感謝Hazel Coleman詳盡的文稿編輯。Kathy Olsen大力協助我處理其中幾章的初稿。我的兒子Jim Peet是英格蘭最好的電腦繪圖員,除了圖1.2要感謝Jeremy Tesch協助外,Jim幫我繪製了全部圖表。John Pickles閱讀了第二章,Andrew Sayer讀了第五章,兩位都大方提供了評論,有鑒於我最後並不同意他們所珍視的立場,這種慷慨真是不可思議!Neil Smith幾乎要針對第四章和第五章給我書面評論,但最後還是只發出了鼓勵的聲音。我寫這本書時,也和Michael Watts編輯另一本書(《解放生態學》〔Liberation Ecologies〕),我必須說,Michael是個很好的合作對象,是我所認識的少數對承諾的事做得很好的人。Piers Blaikie在我真正需要時,給了我支持和很好的建議,雖然我並未遵從他的建議。最重要的是,我要感謝Elaine有益的討論和持續鼓勵,沒有她,這本書就不會完成。
 

內容連載

第一章 導論:地理學、哲學與社會理論
地理學是什麼?在學科外頭,地理學通常是指「事實」的記誦,地理學因此與地質學有所區別。在學科內部,也有混淆之處。問題部分出自有組織的地理學全集,包含了分門別類的探究領域,通常看似各自分離的主題。區域、地方、地景、空間、自然環境,這一切都導向了彼此間顯然沒什麼關係的傳統。事實上,這些傳統的擁護者還經常互相敵對,例如1950年代與1960年代,空間和區域傳統間的對立,或是1970年代地方和空間的對立,又如(沒那麼嚴重的)1970年代和1980年代空間和自然環境的對立。地理學有長久的認同危機,因為地理學者的所作所為相當複雜。這種複雜性內含於這門學科的觀點中,但是會隨著地理學不同面向在實用重要性上的轉變而強化,例如環境關係危險升高,或是全球空間重要性提昇之際。這種轉變中的複雜性,應該視其為動態、有趣、富有知識創造力的。然而,某種程度上的定義,或許有助於將注定會發生的爭論組織起來。那麼,讓我們就從概略界定主題開始,展開這段遊歷現代地理思想的旅程,談談它的組成,討論幾種探討地理知識的取向。

界定場域
地理學是有關社會和自然環境之間關係的研究。地理學探討社會如何塑造、改變,以及逐漸轉變了自然環境,從原始自然環境的延展中創造出人文化的形式,然後一層層地沉澱疊覆於社會化的層次,直到形成複雜的自然–社會地景。地理學也探討自然如何制約社會,在某種最根本的意義上,創造了人群和原料,讓社會力量予以「加工」,形成文化,在持續的意義上,則是替社會過程(例如經濟發展)施加限制,並且提供物質潛能。因此,社會和自然之間的「關係」是個完整的系統,是相互關係的複合體。過去這曾經主要是單向因果關係(自然演化過程中人性的形構),現在則轉為反方向、同樣是因果性的相互關係(社會演化改變了「自然」環境)。據此,人類活動持續重塑了其自然背景—自然成為社會的建構,這既意味了社會和經濟力量重塑了地景,也意指觀念和論述的介入。要理解這種關係系統,地理學者就得成為純熟的自然與社會科學家,找出結合兩者的方式,熟悉兩者的方法,並且對知識的這兩個面向都深感興奮。因此,地理學的這個綜合核心,就是自然—社會相互關係的研究。

雖然這已經逐漸在理論中實現,還是越來越難在實踐裡實現,因為這兩個部分彼此分離,各自專殊化且極度複雜。還因為這裡頭內涵的觀念,即人類心態和社會活動改變了其自然起源,證實格外難以適當的理論化。社會理論在好幾個領域裡(僅舉兩個學科例子,如文化地理學、女性主義地理學),在自然決定論和社會建構論之間劇烈擺盪。也許這種社會—自然綜合在實效上不可能,這或許也是有關「地理學是什麼?」的辯論沒完沒了的理由之一。但這一點極為必要,不是為了學科一致性、涵蓋範圍和能力等狹隘理由,而是因為能夠共處的社會–自然關係,決定了人類未來的可能性。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9
    $540
  2. 新書
    9
    $540
  3. 新書
    9
    $540
  4. 新書
    9
    $540
  5. 新書
    95
    $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