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教授、作家等十個家庭為對象,讓讀者分享他們如何引領孩子親子共讀的經驗。
曾志朗部長、龍應台局長、啞弦特別推薦
林良先生、馬景賢先生、鄭明進先生、汪履維校長 提出專家說法
10個書香家庭現身說法?
亮軒、王宣一、戴禮中、朱天心、曾昭旭、方瑜、羅青、廖玉蕙、焦桐、饒夢霞,邀請您一起來分享他們的想法和做法!
附錄:閱讀的兩把刷子、書香網站、親子共讀培訓機構,及「我家親子共讀」徵文活動(詳見書內說明)
本書以教授、作家等十個家庭為對象,讓讀者分享他們如何引領孩子親子共讀的經驗。
曾志朗部長、龍應台局長、啞弦特別推薦
林良先生、馬景賢先生、鄭明進先生、汪履維校長 提出專家說法
10個書香家庭現身說法?
亮軒、王宣一、戴禮中、朱天心、曾昭旭、方瑜、羅青、廖玉蕙、焦桐、饒夢霞,邀請您一起來分享他們的想法和做法!
附錄:閱讀的兩把刷子、書香網站、親子共讀培訓機構,及「我家親子共讀」徵文活動(詳見書內說明)
推薦序
現代版的「床邊故事」 曾志朗
樂在其中的親子共讀 龍應台
自序 享受獨處,也與人同樂
專家說法
要「鼓勵」,更要「努力」! 林 良
書箱˙書香˙書鄉 馬景賢
展開閱讀新視界 汪履維
探訪兒童圖畫書的花園 鄭明進
書香家庭
書的本身是一種潛移默化——亮軒為孩子播下自由的種籽
廣泛閱讀展現知識的力量——詹朴活用書籍的奧妙
與書邂逅的美好經驗——戴振岡隨緣與書相遇
分享閱讀的視野——朱天心、謝海盟母女的共讀天地
永遠護你長流前去——方瑜的閱讀三代情
多元閱讀方式,提升共賞層次——羅青與家人的閱讀生活
為孩子的閱讀把關——曾昭旭分享親子共讀的經驗
好書不厭百回讀——廖玉蕙的「共讀」祕方
四壁圖書中有我——焦桐、葉珊父女的「故事床」
建立全方位閱讀——饒夢霞的共讀雙贏策略
附錄
故事媽媽的搖籃——訪毛毛蟲兒童哲學基金會
持續經營兒童讀書會
閱讀的兩把刷子
e世代的閱讀資源
˙親子共讀培訓機構
˙書香網站
我們誠摯的邀約——「我家的親子共讀」徵文活動
享受獨處,也與人同樂
我家的親子共讀
記憶中,父親給我最大的恩寵,就是「她愛看書,就隨她去!」使我至今四體不勤,從小養成躲在被窩裡看書的習慣,遠東版的《紅樓夢》、商務版的《未央歌》,密密麻麻的小字,讀完一遍就戴上了近視眼鏡。從此,經常冠冕堂皇、不求甚解的讀閒書。
進入國中第一年,僥倖得到國語日報徵文比賽的獎金兩百元,父親二話不說,就為我買了一套《辭海》,似乎注定了我一生要與文字結緣;爾後在父親的督導、陪讀之下,詩詞歌賦琅琅上口,李白、杜甫、蘇東坡的故事,更是百聽不厭。考完高中那年暑假,父親拿出他放在案頭上的《古文觀止》,命我每日熟讀背誦,猶記第一篇〈陋室銘〉全文81字,始終深印在我腦海之中,也為日後入國文系自得其樂,埋下了伏筆。
就業之後,在出版工作中真正有著「工作可休閒,休閒可工作」的樂趣,就是手不離卷的閱讀文字,也成了父親口中的「圖書館長」。我經常買書和他一起分享,尤其是愛聽他的評析,父女倆高談闊論,從林語堂、王鼎鈞、到余光中,從時政、文化到人物,常有盡在不言中的喜樂。直到讀完《西藏生死書》,父親竟撒手而去,而我選擇《唐詩三百首》伴他長眠。
那年秋天,是我遭逢生命最低潮的時光,失去至愛的落寞,久久不能釋懷……,陪伴我的是女兒愛讀的《懷念》(林良先生著),每晚睡前讀一段,小白狗斯諾成了我們之間的虛擬寵物。還有《羅蜜海鷗與小豬麗葉》的故事(王淑芬老師著),為我們在床邊閱讀增加了不少趣味!
在社會價值觀不斷改變又快速更替之下,深幸仍有許多金錢買不到的東西,如健康、親情、友誼、智慧等的至高無價,而人類擁有自創的書籍世界,也是無可取代的。
書籍的價值,在於它能解決問題、提供答案;書籍的作用,可以存養,可以有效,可以陶冶,更可以消遣;它為我們的生活增添興味,和作者神交,讓自己享受獨處,更可以與人同樂!
我寫「親子共讀」
有人認為建立親子關係,在於重質不重量,卻也引發「沒有足夠的量,哪來的質」之類的反思,我只想提醒忙碌的現代父母,在你可以為孩子的一生奠定基石的時光中,陪他閱讀吧!
余秋雨曾說:「生命的質量需要鍛鑄,而閱讀是鍛鑄重要的一環。」又說:「閱讀的最大理由,是想擺脫平庸。」
作家亮軒的建議是:「除非你一生不發現自己的淺薄無知,否則不要輕易在求知上原諒自己。……像蕭伯納的幽默、林語堂的閒適、胡適的嚴謹、斯賓塞的精緻,都值得一談。」
台南藝術學院黃碧端院長在《期待一個城市》書中指出,「就讀書來說,專精和博覽都有人提倡,但隨著年齡增長、經驗累積,我愈來愈想勸人不要做單一類書籍的讀者。……不免還想提出一個信條:讓孩子培養廣泛的閱讀興趣,讓他日後成為一個有趣而且開闊一點的人吧!」
多年來,在培育子女的親職活動中,外子和我一直在閱讀方面用心著力,也常和好友們嘗試進行「易子而教」,稍稍有些許心得。於是,我有了寫「親子共讀」的動機。在孫小英總編輯、貢舒瑜主編的催生之下,開始在《幼獅少年》專欄刊出。
2000年8月,國際閱讀學會會長威廉斯(ms. Williams)來台訪問,在研討會中她特別強調:「父母是孩子生命裡的第一位老師,如果父母樂於閱讀,小孩自然耳濡目染,受到影響,並可從親子共讀的親密過程中,感受到溫暖與愛!」當時我正在進行親子共讀的採訪,這段話真於我心有戚焉。同時這個話題,我也在漢聲電台「書香處處飄」節目中播出,聽眾的熱情回響,稍稍加深了我的信心。在一次同好的聚會中,老友見面即說:「我在文化公車上,看到《幼獅少年》雜誌,妳寫的專欄,真有意思;親子共讀的境界能否真正落實,全在個人運用之妙,但至少妳的採訪、報導提供了—個雖不能至,卻令人心嚮往之的空間!」
今年是21世紀的初始,兒童閱讀活動如火如荼的在教育政策積極推動下展開,在教學活動中展現蓬勃的景象,我衷心期盼父母、師長都不要缺席。本書將兩年來在《幼獅少年》連載的內容,再做增補、整理,提供共讀的參考書單、閱讀的兩把刷子,及相關資訊、網站和各地讀書會的訓練機構,歡迎您一起來讀,也一起來寫(請參閱第 頁徵文活動辦法)!
感謝曾部長、龍局長,和經常提攜我的啞弦先生慨允作序,及所有受訪的愛書人——無論是先進專家或晚輩小友,還有幼獅公司的主管、同仁,在我採訪、寫作的過程中,給予指正和鞭策,所有的掌聲都應歸於他們!而我,只是穿梭其中,跑完了龍套,滿心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