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讓生命更豐富
- 作者:馬克大衛/著
- 原文作者:Mare David
- 譯者:劉佩綺/譯
- 出版社:允晨文化
- 出版日期:1995-01-01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578983581
- ISBN13:9789578983588
- 裝訂:平裝 / 272頁 / 16k菊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本書特價特賣中}吃是需要學習的
對成千上萬的人們而言,食物與飲食確實是個大問題。食物不再只是獲取營養的來源,更引發了人們內心的衝突和困惑,例如永無止境的減肥夢魘、飲食官能症、對食物的飢渴感、身體心像的妄想及不斷尋求「最好」的飲食模式等等,即使讀者從未有類似的煩惱,也可能會因面對著種種書籍、報告和專家們----各自持有不同說法----提出各種五花八門的飲食建議而感到無所適從。
閱讀一本以科學角度來探討營養的書時,「吃」指的只是一種生理過程:養分的攝取、消化和吸收。如果是一本關於節食的書,「吃」就變得像一場戰爭似的,我們必須去對抗卡路里,而體內的脂肪、想吃的慾望都成了敵人。而在主張以「自然」的方式獲得營養的書籍中,「吃」是一項神聖莊嚴的任務;不遵守誡律的結果,將會激怒天神,受到疾病纏身的懲罰。如果閱讀的是本暢銷的食譜或是有關飲食的雜誌,那麼「吃」就成了盤中道。道道經過精心設計的菜餚,以滿足感官的享受。同樣的,從一本描述飲食官能症的書中,我們將會了解到對食物所抱持的態度,是生命中值得深思的一環。飲食心論
接下來的問題是,是否有一種解釋,能說明為什麼在食物和營養的探討上,有如此多不同而且分歧的看法呢?真的有所謂「正確」的吃法嗎?在眾說紛云的理論中,是不是有著共同的原則可以遵循呢?更值得討論的是,我們能釐清自我內心中的矛盾衝突嗎?這包括了希望吃的健康,但是又忍不住想吃些不該吃的東西,想要減輕體重,卻又控制不住暴飲暴食的衝動。我們一直在渴望幫助自己活得更好,和不自覺的去傷害自己之間掙扎,舉棋不定。
許多人都正在找尋關於飲食的論證基礎,希望藉此能理解人們吃的心態。我們希望認識自己與食物和身體之間的關係,而不是一味的被告知飲食方法不對,或是為了遵行另一套突破性的營養系統而備受困優。事實上,所有飲食和營養的書籍中,內容都在於提倡一種特別的吃法,一種新的噱頭,或是保證一旦體重減輕,將永遠不再增加,不但會長保健康,而且將擁有充沛的活力等等。但是教導人們對於營養應該有更深入了解的書,卻是屈指可數。
在心理學上,吃的學問就像是一片待墾的荒地。最近才有些研究者開始質疑心靈意識在身體餵養責任上的影響。本書籍著分析人們對於吃的看法和所抱持的原則,來闡明吃的心理,協助讀者了解各種關於飲食的不同觀點,同時也詳細解說如何建立正確的飲食觀念,並且因時因地來調整我們與食物間的關係。
人們談論性生活的態度要比飲食習慣開放得多。在「吃」這個話題上,人們視所吃的食物及對身材外表的看法為個人隱私的最高機密。如果統計數字說美國有近四千萬到六千五百萬的減肥人口,那麼實際的數目將遠超於此。這個事實顯示出我們與食物間的關係,隱藏著很深的自我否定與痛苦。
我們常對食物要求過多,期望它能提供所不能提供的。我們渴望滿足,常表現出相反的行為。許多時候,我們試著改掉一些飲食惡習,但採取方法後所引起的「衝突」,卻比習慣本身還具傷害性。另一方面,由於無法達到為自己訂下那些遙不可及的目標,因而自責不已;或是明知道只要簡單的做幾件事,就能改變自己,但就是不知從何著手,也使我們相當懊惱。我常聽到的是:「我知道有什麼問題,也知道應該為自己做什麼,我只是不知道該怎麼做!」了解生命的對應之道
對於有相同煩惱的人來說,也許了解人們在「吃」這方面是需要「學習」的觀念,是頗有助益的。我們需要學習如何適當的維持身體功能的運作,妥善利用精力,養成正向的飲食習慣,並且視食物為營養而非懲罰自己的工具。
人類「吃」的行為,並不像其他動物,只是一種本能的「餵食充飢」。也就是說,對人類而言,食物除了能滿足生理需求外,還具有文化與心理層面上的深遠意義。值得一提的是,人們不只是學習如何吃,而且每一個人都各有己見。他們各持有不同的理論,為吃及應該吃什麼下定義。我們無法想像在狗的世界裡。兩隻狗會為了什麼是最好吃的而爭執不休,或是一群大象為了增強自信心而去參加減肥課程。動物無需閱讀些食物書籍,也不需要營養學者的建議。
雖然藉著對身體的認識,人類能夠改變自己的生理狀態,而心靈意志也具有改變身體的能力。但是我們卻經常誤用了這些能力,使得身體機能失調,同時產生了不必要的情緒困擾。因為我們在減輕體重、力求飲食完美,或只是一個簡單的吃的舉動上,有著錯誤的想法及不切實際的期望,所以浪費了不少心思。而由這些觀念所形成的行為模式則阻礙了我們享受吃的樂趣。
本書將營養的討論重點,放在精神和心理層面的發展上。想吃的正確,必須先有正確的生活態度與想法。希望書中的論述,能讓讀者跳出營養上的「應該」和「不應該」的迷失,轉而注意到如何才能符合自己身體的需求。每個人都各有自己的生活型態、信念及存在體內的生化需求。更希望藉由本書,能協助讀者發現身體動力學和改變過程,並且從自己與食物的關係來了解與生命的對應之道。
我們真的需要這樣一本書。本書推翻了許多關於飲食營養方面頗受重視的傳統觀念,但仍留給我們思考的空間。幫自己一個忙,把這本書當作點心,它將徹底改變 人類對食物的思考方式。 《Recovering the Soul ,Beyo-nd Illness and Space, Tim and Medicine》一書作者賴瑞‧多希 (LarryDossey)
本書彌補了飲食過程中缺失的部分。是我一直想寫的書,任何人都必須一讀。《Beyond Pritikin and Supernutrition for Women》一書作者安‧路易士‧基德曼(Ann Louise Gittleman)
在飲食和思想及情感問題的結合上,提出了啟發性的論點。對每一個關心「吃的 正確」的人而言,本書是極具價值的。 《Food and Healing》一書作者安娜瑪麗‧寇賓 (Annemarie Colb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