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我們對囤積癥病人的首次研究始于I5年前這同時也標志著我們囤積癥研究工作的起步。7年前.我們初識了本書中描寫的人物取得了他們的台作與配合並由此展開了此書的編纂工作。本書謹獻給所有書中的出場人物感謝他們能樂于向我們敞開自己的人生經歷我們與其中的許多人至今仍保持著聯系。在描寫病例時我們將與故事情節沒有密切聯系的身份和細節信息作了改動同時通過我們對患者敘述的理解力爭最準確地表達他們因囤積癥所遭受的痛苦。在我們的采訪對象中飽受囤積癥折磨,嘗盡此癥可能帶來的嚴重後果的患者們,向我們提供了莫大的支持,幫助我們更深八地理解了他們的遭遇同時,也是在他們的照顧下我們才能盡己所能地以最真實的筆觸記錄他們的故事。這些都是我始科未及的。雖然我們沒有將所有記錄下的故事都放在書中,但我們仍要向所有幫助過我們的人致敬。這些人給予我們的支持與厚愛之偉大超乎了他們本人的想象。我們希冀,本書能讓更多人了解這些患者的遭遇和苦痛。

1947年3月,紐約市一對名為科利爾的兄弟懷疑被人謀殺在自己的別墅,但警方最終證明兄弟倆死在自己的手中,他們都是嚴重的囤積癥患者;警方在三層的別墅里挖出了84噸垃圾方才尋找死者的尸體。其中,弟弟蘭利是因為給癱瘓的哥哥送食品時被屋里堆積如山的雜物死死卡在其中窒息死亡,癱瘓的哥哥霍默則因為沒人送食品而給活活餓死。如今,科利爾兄弟的別墅所在地改建成了“科利爾兄弟公園”,成為美國父母教育孩子的地方︰“快收拾自己的屋子,要不你就成科利爾兄弟了。”

然而,反觀我們自己塞得滿滿的衣櫃、電腦磁盤堆滿的文件或者是只知道往學生腦袋灌輸知識的學校教育,我們又有什麼資格嘲笑科利爾兄弟呢?我們每個人都或輕或重地患有囤積癥,因為我們把自己的記憶凝固在了囤積的物品中。我們是自己物品的主人,但物品反過來也會是我們的主人,它們俘獲了我們的一段回憶。

本書的兩位作者經過20多年的研究,發現喜歡囤積物品實際上也是一種心理疾病。喜歡囤積物品的人通常在處理信息方面存在一定的障礙。他們在囤積物品時,只想著眼前的東西多麼美妙,而從不考慮這些東西幾乎無法存放。這些堆積的雜物,雖然不至于危及我們的生命,但確確實實,它會堵住我們的幸福……
 

目錄

前言
序言︰科利爾別墅中的尸體
在一間10英尺高的屋子里,巴克巡警不得不從超過8英尺的雜物間費力地向前挪動,在那個屋子中間的一小塊空處,他發現了65歲的霍默‧科利爾的尸體……
第一章 堆積如山︰囤積癥的故事
艾琳的囤積行為日濁明顯,無論去哪兒,她都會隨身攜帶著大大的紙袋,裝上“以備不時之需的物品”。這些紙袋融為她個人形象的一部分,惹得其他同學戲謔地稱她為“紙袋女士”。
第二章 我“集”故我在︰擁有、收集,以及囤積
如果你觀察過狂熱收藏者逛跳蚤市場的情形,那你就會發現,他們的意識狀態在“物色”收藏品階段與平時相比轉變了許多。他們對身邊的一切都漠然視之,眼里只有渴望得到的那件物品。
第三章 美妙的破爛兒︰令人甘之如飴的囤積癥
珍妮特意識到了這次瘋狂購物帶來的後果,她開始了自我詆毀——我是怎麼了?為了自己並不想要的東西而把丈夫和孩子推入如此沉重的經濟壓力下,我是個多麼卑鄙的人啊!能做出這種事的人都是一事無成之輩……
第四章 堡壘與蠶繭︰囤積起來的安全感
為了讓任何強奸犯都休想再進入臥室,伯納黛特已用雜物把那間陰雲未散的臥室、以至于整個三樓都阻隔了起來。而她細細琢磨了一番後卻說︰“我從沒意識到自己都做了些什麼。”
第五章 我的碎片︰殘缺的自我
為了不讓自己把收藏的雜志從箱子中拿出時弄髒,黛布拉設計出一種自稱為“三冊原則”的方案,即小心謹慎地一次從箱子里取出三本雜志,只接觸放在頂端和底部的兩冊,中間一冊保持原封不動以便收藏。
第六章 大營救︰救助街頭流浪動物
帕梅拉終日為照料自己的兩百多只貓以及她的心理治療師的600多只貓而奔波、掙扎。52歲時,為了逃離心理治療師及以其為中心發展起來的一群貓咪收藏狂熱分子,帕梅拉在大半夜恍恍惚惚地拖著形同枯槁的身體,奔跑在曼哈頓的街道上,累得筋疲力盡……
第七章 機遇的河流
拉爾夫把這次大清理向我描述為他的“創傷”,這次經歷已成為了他人生中的一個烙印,他將此次經歷作為一把標尺,用來衡量一切事物的時間長短和強度大小。
第八章 回避心靈之傷
只要一開始打掃,她便會聯系到自己的死亡,害怕自己所進行的打掃工作會帶來什麼始終不及的後果。只要她停下手中的清理,這股焦慮感便會和那些有關死亡的想法一起煙消雲散。
第九章 其實你不懂我的心
警官的威脅讓丹尼爾停止了在廢物堆中的翻找,但警官的話只是空言虛語罷了。因為只有那些很可能馬上會傷害到自己或他人的人,才能在非自願的情況下被帶入精神病院,在垃圾袋里翻來找去並不符合這個條件……
第十章 一棵盤根錯節的大樹︰遺傳學與大腦
囤積者們在打電話時使用的談話方式有一個奇特的共通點,即他們的電話留言缺乏邏輯、即冗長拖沓又含糊不清,充斥著不著邊際的細節。
第十一章 家有“囤積狂”︰雜亂的婚姻
她采取了先發制人之計,規定如果保羅不把囤積物從臥室中清除干淨,他就休息和自己做愛。保羅拒絕收拾囤積物,于是雙方陷入了僵持狀態,海倫想在戰爭中拿性愛作武器的計劃宣告破產。保羅爭辯說,妻子破壞了兩人的關系,逼得他不得不從娼妓那里得到慰藉……
第十二章 那是我的東西︰兒童囤積癥
與非囤積兒童相比,兒童囤積者更易焦慮,更易產生身體不適,並表現出更多的攻擊性行為。只要有人觸摸或移動了他們的物品——就算僅是口頭上的威脅,也會觸發他們極端激烈的感,其中包括恐懼、慷慨、悲傷、沮喪以及愧疚。
第十三章 佔有、生存、囤積
人們或許可以主宰屬于自己的物品,可是物品反過來亦是我們的主人。物品身上附帶著重重責任和義務,包括獲取、使用、維護、儲存和扔棄。
致謝
 

1947年3月21日是個星期五,一大早,紐約哈林區的警寮就接到一通電話。一位住在科利爾別墅附近的居民舉報說︰“科利爾別墅里有一具尸體。”

蘭利‧科利爾(Langley Collyer)和霍默‧科利爾(Homer Collyer)兩兄弟住在哈林區高級住宅區內一幢有3層樓和12個臥室的豪宅中,兄弟倆性格古怪弧僻。雖然幾年來警察已經接到過很多類似的有關兄弟倆的報警電話了,但他們還是決定克盡職守地去檢查看看。

警方于上午10點到達科利爾兄弟的別墅,他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仍然打不開前門,只得用鐵橇棍和斧頭硬橇開了一扇通往地下室的鐵柵門。門後的通路披一小捆一小捆的報紙組成的一堵高牆堆砌得密不透風,地下室的後門也同樣被雜物封得死死的。警察只好向消防隊求援要來了消防雲梯,設法爬到2樓和3樓的窗戶進入,然而,那些窗戶也多被堵死,無法通過。而此時,現場已聚集了幾百名好奇的看客。兩個小時過去了.終于,成廉‧巴克(William Barker)巡警從2樓的窗戶里擠了進去,然而屋內的場景卻令他大驚失色。

偌大的房子里堆滿了雜物︰報紙、罐頭盒、雜志.雨傘、破舊的火爐、管子,書等等,不一而足。迂回的通道像迷宮似的蜿蜒至各個房間,通道兩旁的紙張、輯子、汽車零件、古董四輪車從地面一直堆砌至屋頂。一些通道乍看起來是死路,然而仔細檢查後會發現其實是一條條秘密暗道,一些通道甚至是名副其實的一個個暗藏的機關。一旦被毫無成心的闖入者觸動,便會發出聲響,甚至突然坍塌。在一條通道中,從屋頂上垂下來的一只紙板箱一旦被擅自闊入者觸踫,便會引發一大堆罐頭盒子從天而降。有些機關更甚,垂懸的紙箱可能會觸發石頭等重物傾瀉落下,很容易砸傷來人。

在一間10英尺高的屋子里,巴克巡警不得不從超過8英尺的雜物間費力地向前挪動。在那個屋子中間的一小塊空處,他發現了65歲的霍默‧科利爾的尸體︰尸體呈坐姿,頭垂在膝蓋上,消瘦的身軀上只蓋著一件檻樓的浴抱。巴克把頭探出窗外喊道︰“發現尸體了!”實際上,霍默在死前已經很多年沒有見人了,幾十年間有關他的死訊不計其教。許多鄰居都認為他早已去世多年,然而尸檢報告卻顯示︰他剛剛死亡10個小時。

霍默自1933年起就雙目失明,並且由干風濕病幾乎癱瘓。他的哥哥蘭利一直照顧著他的起居。蘭利曾告訴他的鄰居,鑒于他們的父親是位醫生,家里又擁有大量的醫學藏書,他們根本不需要醫生的幫助。他說通過飲食療法(一周吃100個橙子)和修養療法(霍默終日都得閉著眼).他自己就可以應付弟弟的病。可是尸檢結果卻表明,霍默很可能是由于饑餓引起的心髒病致死的。最後,人們只得把霍默的尸體抬到擔架上,然後從2樓的窗戶順著消防雲梯搬了下來。

雖然這次引起的反響很大,可蘭利卻遲遲沒有現身。他最後一次出現時正坐在自家荒涼的別墅前的台階上,但那已是幾天前的事了。鄰居懷疑他可能還藏身在房子里。而科利爾兄弟的律師約翰‧麥克馬倫(John Mcmullan)堅持說,如果蘭利還在房子里那他_甲.就應該出來了。到了星期六傍晚,群眾對蘭利的下落愈來愈擔憂,警局也發布了尋人啟事。警方對蘭利的行蹤進行了緊鑼密鼓的搜尋,有一次在對地下鐵道的搜查完畢後,警察們甚至命令地鐵在即將進站前緊急停車,好讓他們能一節一節車廂地進行檢查。幾家報紙紛紛刊登告示,懸賞提供蘭利下落信息的人。而同時,警方也開始擔心蘭利是否真的還躲在屋里。

霍默尸體披發現的翌日,所有紐約市的報紙都頭版頭條刊登r事情的經過。3月22日的《紐約日報》(Daily News)頭版標題為“垃圾宮殿”,另一家報紙則標題為“‘鬼宅’驚現死尸”。霎時間,科利爾兄弟的大名變得婦孺皆知。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