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瑜伽的主要奠基者 辨喜著作首次登錄中國
首位在西方講授瑜伽和冥想的人
讓全世界人駐足聆听的靈性導師
全球化時代最早的亞洲思想家 印度偉大的民族英雄
印度聖雄甘地、總理尼赫魯、總統拉達克里希南、詩人泰戈爾、文豪羅曼‧羅蘭、富豪洛克菲勒、心理學之父威廉‧詹姆斯等無數人眼中的聖人
練習瑜伽,第一堂入門課不是學習瑜伽姿或者呼吸方法,而是要學習瑜伽的經典《瑜伽經》。練瑜伽,不讀《瑜伽經》,就如同學佛而不讀基本的佛經,信基督而不讀《聖經》,談論儒家文化而不讀《論語》。
《瑜伽經》是瑜伽學派的根本經典,為瑜伽先師巴坦加利所著的,是每個修習瑜伽的人都應該知道的。該書大約成書為公元三百年,而歷史研究表明瑜伽于公元前3000年在印度就有相關的修煉了。巴坦加利的偉大在于他不加偏見地系統整理了當時流行的各種宗派,又結合古典數論的哲學體系,從而使瑜伽為印度正派哲學所承認,瑜伽也因此影響了印度的各種哲學而取得了印度文明的核心地位。
《瑜伽經》記載了古印度的大師們關于神聖、人、自性、物質觀、身體、精神、梵文語音幾乎所有範圍的深邃的論述。《瑜伽經》指引瑜伽者完成性靈的旅程,書中充滿對身心世界的探索,告訴人們最為根本的道德,書中的所有智能並不能被後人完全解釋,歷代大師不斷地撰寫關于《瑜伽經》的書籍。瑜伽經的思想在瑜伽者的生活中處處體現。
《瑜伽經》由梵文寫成,原文只有幾千字,但微言大義,千百年來,僅在印度,就有眾多的大師們都對其進行過注解。《瑜伽經》的英譯本也非常的多,現存的就有數十種之多,但譯法各有不同。目前,在國內也翻譯出版了注解《瑜伽經》的書籍,但是都不夠完美。
本書是辨喜講解《瑜伽經》的講授記錄,作為印度近代的瑜伽大師,辨喜所講解的《瑜伽經》無疑是同類書籍中最優秀的,這一點是無須證明的。
本書通俗易懂,深入淺出地將瑜伽哲學闡釋得淋灕盡致,讓人讀來意蘊無窮,如果你是一位瑜伽練習者,本書對你理解瑜伽的精髓有著很好的幫助,讓你得到更好的修煉效果,如果你不練習瑜伽,本書同樣對你非常有益,它將讓你認識瑜伽這一古老的哲學體系,豐富你的精神,讓你獲得身心的平靜與和諧。
序
白的雅利安人是品質高貴的種族,深色皮膚的達羅毗荼(Dravida)族和其他土著民族是品質低賤的種族。這種制度原來是用以劃分雅利安人和非雅利安人的界限的。後來隨著工作和職業的分化的發展,本來用以劃分雅利安人和非雅利安人的種姓差別,也在雅利安人自己中間起了反映,于是有四姓四個種姓的劃分。最高的種姓是婆羅門(Br a
hmana).是掌握祭祀文教的僧侶階級,到後來婆羅門也可以當國王‧其次是剎帝利(Ksatriya),是掌握軍政的國王和武士階級,其次是吠台(Vaisya),是商人、手工業者,也有從事農耕的農民階級‧最下的種姓是首陀羅(S u
dra).是農人、牧人、僕役和奴隸。前三者是雅利安人,後者是非雅利安人。各種姓有它的世襲的職業,不許被婚姻混亂,尤其嚴禁首陀羅和別的種姓混亂。小時候的辨喜十分的頑皮,對騎馬、摔跤和游泳十分感興趣。從小時候開始,辨喜就表現出他後來的一些特性︰積極主動、追求卓越,熱愛獨立思考、永不滿足等等。在和他同齡的孩子中間,他仿佛是一位天生的領袖。
然而,進入青年時代的辨喜立刻發現自己進入了一個兩難的境地,一方面,他受西方文化的影響比較深。1883年,他畢業于印度加爾各答省立學院,第二年又轉入市立學院攻讀法律。大學期間醉心于西方哲學和邏輯學,曾把斯賓塞的《論教育和》和《基督教的模仿》譯成孟加拉文,接受了無神論思想。學院的院長這樣評價他道︰“特拉納特是一位天才,我走過這麼多地方,從沒遇見這麼有才華的青年,哪怕是在德國的大學里,他日後必定能成為一位巨人。”
然而,另一方面,他卻又對印度的傳統和倫理十分注重,非常敬仰印度的聖人。從很小的時候起,他就有了一些神秘經驗預兆,這成為他後來生活的一部分。最初,他參加了當時頗有影響的梵社的宗教和社會改革活動,但因該社“只能自助而不能助人”而退出。他對靈性的渴望一直沒有得到滿足。
于是,他決心去拜訪加爾格達那些有名的靈性導師,他問這些導師︰“你們見過神嗎?”他當然不會滿足于那些回避或者虔誠的聲明,他需要的是一個明確的答案,但是,這個答案沒有人能告訴他。直到他遇見了那個人,那個改變他一生,也改變無數人一生的人,他的上師——室利‧羅摩克里希那。
1881年的某一天,辨喜在幾位朋友的陪同下從西門進入室利‧羅摩克里希那的房間。羅摩克里希那仿佛看到了注定能把他的福音傳遍全世界的人,情不自禁,淚流雙頰,說道︰“你姍姍來遲!怎麼忍心讓我如此苦苦等待。我的耳朵幾乎听不到凡俗之人的聒噪。我多麼盼望把我的心思吐露給能感受我內心深處體驗的人。”接著,羅搴克里希那站在辨喜面前,兩手交叉,開始向他講道︰“主,我知道你是古代的聖賢那羅(Nara)——羅延天(Narayana)的化身,投生世間是為了消除人類的苦難的。”
關于這次見面,辨喜自己回憶道︰
我想︰“他真是一位偉大的上師嗎?”我輕輕地走近他的身邊,並問他那個在我心中已經很久的問題︰“先生,你見過神嗎?”羅摩克里希那對我說︰“是的,我見神就和我在這里見到你一樣,只是我用一種更加強烈的意識。”“神可以被我們所認識,人們可以和神交弱者和遺棄者的落腳之地,創造這個世界的簡直是魔鬼。”
大學畢業後,他原本想做一名法官,然而,在老師的影響下,他決心獻身于印度的宗教和社會改革運動。
……
然而,進入青年時代的辨喜立刻發現自己進入了一個兩難的境地,一方面,他受西方文化的影響比較深。1883年,他畢業于印度加爾各答省立學院,第二年又轉入市立學院攻讀法律。大學期間醉心于西方哲學和邏輯學,曾把斯賓塞的《論教育和》和《基督教的模仿》譯成孟加拉文,接受了無神論思想。學院的院長這樣評價他道︰“特拉納特是一位天才,我走過這麼多地方,從沒遇見這麼有才華的青年,哪怕是在德國的大學里,他日後必定能成為一位巨人。”
然而,另一方面,他卻又對印度的傳統和倫理十分注重,非常敬仰印度的聖人。從很小的時候起,他就有了一些神秘經驗預兆,這成為他後來生活的一部分。最初,他參加了當時頗有影響的梵社的宗教和社會改革活動,但因該社“只能自助而不能助人”而退出。他對靈性的渴望一直沒有得到滿足。
于是,他決心去拜訪加爾格達那些有名的靈性導師,他問這些導師︰“你們見過神嗎?”他當然不會滿足于那些回避或者虔誠的聲明,他需要的是一個明確的答案,但是,這個答案沒有人能告訴他。直到他遇見了那個人,那個改變他一生,也改變無數人一生的人,他的上師——室利‧羅摩克里希那。
1881年的某一天,辨喜在幾位朋友的陪同下從西門進入室利‧羅摩克里希那的房間。羅摩克里希那仿佛看到了注定能把他的福音傳遍全世界的人,情不自禁,淚流雙頰,說道︰“你姍姍來遲!怎麼忍心讓我如此苦苦等待。我的耳朵幾乎听不到凡俗之人的聒噪。我多麼盼望把我的心思吐露給能感受我內心深處體驗的人。”接著,羅搴克里希那站在辨喜面前,兩手交叉,開始向他講道︰“主,我知道你是古代的聖賢那羅(Nara)——羅延天(Narayana)的化身,投生世間是為了消除人類的苦難的。”
關于這次見面,辨喜自己回憶道︰
我想︰“他真是一位偉大的上師嗎?”我輕輕地走近他的身邊,並問他那個在我心中已經很久的問題︰“先生,你見過神嗎?”羅摩克里希那對我說︰“是的,我見神就和我在這里見到你一樣,只是我用一種更加強烈的意識。”“神可以被我們所認識,人們可以和神交弱者和遺棄者的落腳之地,創造這個世界的簡直是魔鬼。”
大學畢業後,他原本想做一名法官,然而,在老師的影響下,他決心獻身于印度的宗教和社會改革運動。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