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與黑(插圖本)

紅與黑(插圖本)
定價:125
NT $ 109
  • 作者:[法]斯當達
  • 譯者:羅新璋
  • 出版社:中央編譯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0-01-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11701418
  • ISBN13:9787511701411
  • 裝訂:軟精裝 / 474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紅與黑》是法國著名作家斯當達的代表作,是歐洲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之作。小說圍繞主人公于連個人奮斗與最終失敗的經歷這一主線,廣泛展現了“19世紀最初30年問壓在法國人民頭上的歷屆政府所帶來的社會風氣”,反映了19世紀早期法國的政治和社會生活中的一些本質問題。在藝術上,小說以深刻細膩的筆調,廣泛運用獨白和自由聯想等多種藝術手法,充分展示了主人公的心靈空間,挖掘出了主人公深層意識的活動.從而開創了後世“意識流小說”和“心理小說”的先河.斯當達因此被後人稱為”現代小說之父”。


斯當達 19世紀法國杰出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他的一生並不長,不到六十年,而且他在文學上起步很晚,三十幾歲才開始發表作品。然而,他卻給人類留下了寶貴的精神遺產︰數部長篇,數十個短篇或故事,數百萬字的文論、隨筆和散文、游記。
 

目錄

譯書識語
譯序
敬告讀者
主要人物表
上卷
第一章 小城
第二章 市長
第三章 窮人的福星
第四章 父與子
第五章 討價還價
第六章 煩悶
第七章 緣分
第八章 小小風波
第九章 鄉野一夕
第十章 立巍巍壯志發區醫小財
第十一章 長夜悠悠
第十二章 出門訪友
第十三章 網眼長襪
第十四章 英國剪刀
第十五章 雞叫
第十六章 新的一天
第十七章 首席助理
第十八章 國王駕幸維璃葉
第十九章 思則多憂
第二十章 匿名信
第二十一章 與主人的談話
第二十二章 年的作風
第二十三章 長官的苦惱
第二十四章 省會
第二十五章 神學院
第二十六章 世界之大或富人所缺
第二十七章 涉世之初
第二十八章 迎神賽會
第二十九章 初次提升
第三十章 野心家
下卷
第一章 鄉村情趣
第二章 初見世面
第三章 第一步
第四章 拉穆爾府
第五章 敏感的心靈與虔誠的貴婦
第六章 說話的腔調
第七章 風濕痛
第八章 抬高身價的榮耀是什麼
第九章 舞會上
第十章 瑪葛麗特皇後
第十一章 少女的王國
第十二章 難道是個丹東
第十三章 焉知不是陰謀
……
書後附識
附錄 日譯得五百字
作者年表
 

瓦萊利指出︰“斯當達喜歡的題旨是︰拿破侖、愛情、魄力、幸福,從而演繹出浩繁的卷帙。”通常的印象里,巴爾扎克名篇就數不過來,稱得上卷帙浩繁,殊不知斯當達留下的文稿也不少,亨利‧馬蒂諾編的《斯當達全集》(1927—1937)就達七十九卷之多。文學史家朗松評衡道︰“社會經過大革命的洗禮,對世人活動的隱秘動機和靈魂隱私,《紅與黑》區區五百頁所告訴我們的,不下于整部《人間喜劇》四十巨帙。”也有論者認為,《紅與黑》是19世紀的一部關鍵作品。推崇《紅》書的人,不乏溢美之辭。就讀者面而言,斯當達不及巴爾扎克廣,但同躋身于19世紀大作家之列,卻是不爭的事實。

巴爾扎克熟讀拿破侖著作,早年編過一本《拿破侖文選》;相傳寫《人間喜劇》時,書桌上置一尊拿翁塑像,底座上刻下一句豪語︰“彼以劍創其業,吾以筆竟其功!”。在拿破侖崇拜方面,斯當達也絕不讓于巴爾扎克。還在小學生時期,听到拿破侖在意大利戰場連戰連捷,不禁驚喜雀躍。斯當達景仰波拿巴將軍,而貶抑拿破侖皇帝,盡管風雲變幻,他把自己心目中的英雄始終奉為“愷撒之後世界上最偉大的人物”,並慶幸自己能步偉人之後塵,進入米蘭、柏林、維也納,直到莫斯科,親身踐履“拿破侖詩史”!滑鐵盧一敗,拿破侖頗受復闢勢力的攻訐,斯當達于1817年底振筆疾書,幾個月寫了一本《拿破侖傳稿》;時隔二十年,又寫下他的《憶拿破侖》。1837年,斯當達已過知天命之年,自撰《亨利‧貝爾傳略》(斯當達為筆名,亨利‧貝爾乃本名),寫到最後一句,言盡于此︰“生平只敬仰一人︰拿破侖。”他贊頌拿破侖強勁的個性,充沛的精力,敢冒風險,雄才大略。拿破侖是斯當達全部著作關注的一個中心,無論小說、游記、文論、史書,都或隱或現有皇帝的影子在。

從著述來看,斯當達小說家的才能,遠勝于史學家的才識。他成就最大的,是小說;小說中最成功的,是《紅與黑》。書中的主人公于連,可以說是從拿破侖模子里刻出來的人物。斯當達把于連寫成“內地青年,普魯塔克和拿破侖的弟子”。跟拿破侖一樣,于連也有非凡的記憶。為迎合時勢,他《聖經》能倒背如流,但最喜歡的書,“作為他行為的唯一準則,使他為之怦然心動的書”,是《聖赫勒拿島回憶錄》。有空一回到房里,最痛快的事,就是“重新捧起他心愛的那本書”。與市長較量佔上風之後,覺得“應當乘勝追擊。趁這妄自尊大的貴族向後撤退之際,得把他的傲氣徹底打垮,這才是道地的拿破侖作風”。

同樣一種英雄性格,由于所處時代不同,就有幸與不幸之別。于連神往于拿破侖,但已非生于“功名只向馬上取”白勺拿破侖時代。只引得他一聲浩嘆︰“噢,拿破侖!你那時代,靠打仗出生入死,以博取榮華富貴,那多痛快!現如今卻去加重窮人的苦難,豈不卑鄙!”是的,到了1830年,“軍人沒有出路,教士不是出路”,英雄無用武之地,壯士有不得出之悲。故《紅與黑》這部小說,實際是寫一失敗,寫于連從鋸木廠走向斷頭台的失敗。

如果說拿破侖是掃蕩歐洲封建制度的成功者,那麼,于連則是“向社會開戰的不幸兒”。他生就火熱的性格,充滿著進取精神,向往于英雄行為,但在一個復闢倒退的社會,便成了一個拒斥現存秩序、顛覆神聖事物的叛逆分子。于連“心比天高,身為下賤”,如他自己所說,“老天爺把我放在窮人堆里,卻給了我一顆高貴的心”。在自己家,和粗魯的父兄說不到一起去;進入社會,在市長家、修道院、侯爵府,看到庸俗ˋ虛偽、猥瑣,覺得格格不入;而那時代,已不是“面對強敵,憑我漂亮的行動,就足以解決立身處世的問題”。家庭、社會、時代,三不合宜,就苦了他。他年輕有為,也曾想干一番事業︰“比如說我吧,竭智盡忠,為人正派,至少不讓于瑞那先生,一旦當上維璃葉的市長會怎樣?看我不收拾助理司鋒和瓦勒諾,以及他們所有的鬼蜮伎倆!公理將在維璃葉大行其道!”但他既不能像拿破侖那樣去征服世界,名揚天下;也當不成維璃葉市長,去懲惡除腐,伸張正義。他只能面對“殘酷的現實,強迫自己去探究卑劣的人心,再以虛偽的言行,行其欺詐的勾當”。他傾向雅各賓主義,卻參加保皇黨密謀;他蔑視貴族有產階級,卻往貴族有產階級里鑽。他“為自己位卑命艱而敢于抗爭”,在敵對的環境中做著沒有勝利希望的斗爭。向上爬正當飛黃騰達,不意受到告密信的打擊,他不惜功虧一簣,也要泄憤報復,慨然走上斷頭台。一人做事一人當,不求上訴,不乞一命,固不失為好漢,但終究是一個悲劇。這個悲劇,是于連個人的悲劇,也是所有杰出人物不用于世的悲劇。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