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匯集了美國基督教新教聖公會傳教士、中國內地傳教會秘書長畢敬士先生在1933年和1936年兩次赴中國西北一些省區的穆斯林聚集區傳教、宣教同時考察中國穆斯林狀況,了解他們生活、思想並試圖掌握如何贏得穆斯林心靈以便讓他們接受耶穌教導的旅途過程中攝下的真實照片。
這280多張照片是從畢敬士收藏的有關中國伊斯蘭教的近1000張照片中挑選出來的,它們是字威黑、畢敬士和其他傳教士們心血的結晶,也是那個時代中國伊斯蘭教的歷史實況記錄。
王建平,1983年獲雲南大學學士學位。1986年獲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宗教學碩士學位。1996年獲瑞典隆德大學宗教學博士學位。從事伊斯蘭教專業研究。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研究員和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副研究員。兩度任哈佛大學訪問學者。2009年任美國康乃爾大學客座教授。現任上海師範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宗教學碩士生導師、地方史博導。著有Discriminadon,Corrupdon
and Moral Decline.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the Muslim Hui Uprising in Yunnan,China,1850 1873、Concord and Conflict the Hui Communities of Yunnan Society in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i Glossary
of Chinese Islamic Terms等專著。與白潤生阿訇合作主編《中國伊斯蘭教典籍選》(六卷本);編著《近代上海伊斯蘭文化存照》;譯著《伊斯蘭》等。
目錄
前言
字威默生平
畢敬士生平
1933年字威默與畢敬士到中國西北穆斯林聚集區考察
兩星期橫跨中國
畢敬士旅行日記(1933年6-7月)
中國的第四大宗教
1936年畢敬士與幾位西方傳教士到中國西北穆斯林聚集區考察
穿行中國西北的路途
中國穆斯林的挑戰
畢敬士旅行日記(1936年4-7月)
美國教會使團漢口教區報告
後記
字威默生平
畢敬士生平
1933年字威默與畢敬士到中國西北穆斯林聚集區考察
兩星期橫跨中國
畢敬士旅行日記(1933年6-7月)
中國的第四大宗教
1936年畢敬士與幾位西方傳教士到中國西北穆斯林聚集區考察
穿行中國西北的路途
中國穆斯林的挑戰
畢敬士旅行日記(1936年4-7月)
美國教會使團漢口教區報告
後記
序
伊斯蘭教與基督教同屬于大聖易卜拉欣(亞伯拉罕)的一神教系統,都信仰同一位唯一的真宰,信仰天啟經典的神聖性,信仰給世界報警並引領世界的眾先知,信仰天使。信仰末日和前定。爾撒(即耶穌)和至聖穆罕默德在傳教過程中都受到迫害。今天,伊斯蘭教和基督教同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擁有最多的信徒,歷史上它們在發展世界文明方面建立巨大功績,正如我國著名宗教領袖趙樸初先生所說︰“沒有伊斯蘭文化,從世界範圍講,就沒有阿拉伯文化,從國內來講就沒有信仰伊斯蘭教的十個少數民族的本民族的歷史文化。沒有基督教(包括天主教、新教和東正教)就沒有歐美的傳統文化。”而且這兩大宗教在今天的國際政治和文化舞台上發揮著不可忽視的偉大作用。回首過去,伊斯蘭教和基督教在歷史上既有和平相處的時光,又有過在政治家的鼓噪和煽動下互相交惡的黑暗時期,比如十字軍東征、拿破侖戰爭、西方殖民擴張和殖民戰爭,一直到現在的波斯尼亞戰爭、科索沃戰爭、印度尼西亞的馬魯庫島沖突等。當然,這些戰爭和沖突都打著宗教的旗號,實質是為現實的政治和經濟利益而爭斗。20世紀90年代初美國學者拋出的“文明沖突論”反映了西方政治勢力想用霸權主義的指揮棒來挑唆全世界穆斯林與基督教徒互相爭斗而漁利的陰暗心理。其實,世界廣大人民和信仰者都是愛好和平的,以維護世界人民的團結和共存共榮為責任。宗教極端主義者從來就是一小撮。很可惜,這一小撮人卻常常蒙蔽世界輿論而興風作浪,為了個人和小集團的私利唯恐天下不亂。世界往往敗在他們的手中。
欣喜的是,各大宗教中的有識之士都在不遺余力地建樹世界和平事業,為各宗教間的互相理解和互相對話而奔走,吶喊、努力。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前總統哈塔米先生曾呼吁把2000年定為“文明對話年”。他的這一建議被聯合國大會采納。各宗教領袖也為化解宗教沖突、緩和緊張局勢做出了很大貢獻。
《中國陝甘寧青伊斯蘭文化老照片——20世紀30年代美國傳教士考察紀實》(簡稱《老照片》)這本書給我們展示了20世紀30年代美國基督教新教傳教士塞繆爾‧字威默和克勞德‧畢敬士兩位先生來到中國西北地區進行有關中國伊斯蘭教和穆斯林的考察活動。他們每到一地就走訪清真寺,會見或訪問清真寺的阿訇、伊瑪目及學董、鄉老等,了解中國穆斯林社區的歷史、中國各地穆斯林的風俗習慣、宗教禮儀、宗教教育、伊斯蘭教文化實物等。通過幾次到中國西北地區和對其他地區穆斯林的調查和接觸、畢敬士拍攝了近千張照片。這部簡潔的《老照片》精選了280多張照片,反映了青海、甘肅、寧夏和陝西等地區的清真寺、拱北、穆斯林人物、伊斯蘭教經堂教育、穆斯林民族風俗習慣、伊斯蘭文化、宗教禮儀和穆斯林社團組織等真實的歷史景觀。《老照片》的某些部分還真切地體現了當時基督教傳教士與中國穆斯林教職人員的關系。字威默本人具有較高的阿拉伯語水平,他在與中國穆斯林的阿訇接觸中能夠直接用阿拉伯語交談.甚至用阿語與阿訇探討伊斯蘭教義等問題。畢敬士也學過基本的阿拉伯語,但更精通的是中文,所以兩位美國傳教士用阿語和漢語與中國穆斯林進行交流和溝通。在交流中,雙方都是以和善和友好的態度對待的,傳教士對伊斯蘭教和中國穆斯林非常尊敬,把伊斯蘭教視作世界偉大的文明、把穆斯林敬為與先知易卜拉欣有血緣聯系的同胞兄弟。中國穆斯林以非常寬廣的胸懷容納他們,招待他們、給予了他們所能給予的慷慨幫助。當傳教士在黃土高原上旅行時,有時夜晚來到偏僻的山村,沒有棧房,當地穆斯林馬上好客地騰出窯洞讓他們住下。有些地方的穆斯林甚至宰羊做拉面款待他們。他們在考察中處處領略到了中國穆斯林的友情和善意,感受到了中國穆斯林“海納百川”的包容精神。中國穆斯林熱情接待西方傳教士的事實折射出中國伊斯蘭教在其歷史發展過程中吸納其他偉大文明包括儒家文化和西方文化的謙和、明智、寬容和理性精神。這些高貴品質決定了中國穆斯林能夠在儒家文化環境中頑強生存和不斷發展的特征,願與中華文明和西方文明友好相處、友好為鄰的良好心態。所以,《老照片》是中國穆斯林與西方傳教士在近代中國西北社會中友好交流的真實見證。
……
欣喜的是,各大宗教中的有識之士都在不遺余力地建樹世界和平事業,為各宗教間的互相理解和互相對話而奔走,吶喊、努力。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前總統哈塔米先生曾呼吁把2000年定為“文明對話年”。他的這一建議被聯合國大會采納。各宗教領袖也為化解宗教沖突、緩和緊張局勢做出了很大貢獻。
《中國陝甘寧青伊斯蘭文化老照片——20世紀30年代美國傳教士考察紀實》(簡稱《老照片》)這本書給我們展示了20世紀30年代美國基督教新教傳教士塞繆爾‧字威默和克勞德‧畢敬士兩位先生來到中國西北地區進行有關中國伊斯蘭教和穆斯林的考察活動。他們每到一地就走訪清真寺,會見或訪問清真寺的阿訇、伊瑪目及學董、鄉老等,了解中國穆斯林社區的歷史、中國各地穆斯林的風俗習慣、宗教禮儀、宗教教育、伊斯蘭教文化實物等。通過幾次到中國西北地區和對其他地區穆斯林的調查和接觸、畢敬士拍攝了近千張照片。這部簡潔的《老照片》精選了280多張照片,反映了青海、甘肅、寧夏和陝西等地區的清真寺、拱北、穆斯林人物、伊斯蘭教經堂教育、穆斯林民族風俗習慣、伊斯蘭文化、宗教禮儀和穆斯林社團組織等真實的歷史景觀。《老照片》的某些部分還真切地體現了當時基督教傳教士與中國穆斯林教職人員的關系。字威默本人具有較高的阿拉伯語水平,他在與中國穆斯林的阿訇接觸中能夠直接用阿拉伯語交談.甚至用阿語與阿訇探討伊斯蘭教義等問題。畢敬士也學過基本的阿拉伯語,但更精通的是中文,所以兩位美國傳教士用阿語和漢語與中國穆斯林進行交流和溝通。在交流中,雙方都是以和善和友好的態度對待的,傳教士對伊斯蘭教和中國穆斯林非常尊敬,把伊斯蘭教視作世界偉大的文明、把穆斯林敬為與先知易卜拉欣有血緣聯系的同胞兄弟。中國穆斯林以非常寬廣的胸懷容納他們,招待他們、給予了他們所能給予的慷慨幫助。當傳教士在黃土高原上旅行時,有時夜晚來到偏僻的山村,沒有棧房,當地穆斯林馬上好客地騰出窯洞讓他們住下。有些地方的穆斯林甚至宰羊做拉面款待他們。他們在考察中處處領略到了中國穆斯林的友情和善意,感受到了中國穆斯林“海納百川”的包容精神。中國穆斯林熱情接待西方傳教士的事實折射出中國伊斯蘭教在其歷史發展過程中吸納其他偉大文明包括儒家文化和西方文化的謙和、明智、寬容和理性精神。這些高貴品質決定了中國穆斯林能夠在儒家文化環境中頑強生存和不斷發展的特征,願與中華文明和西方文明友好相處、友好為鄰的良好心態。所以,《老照片》是中國穆斯林與西方傳教士在近代中國西北社會中友好交流的真實見證。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