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古代醫生在治病時,為了使藥物發揮更好的療效,通常會借助酒來增強藥力。《說文解字》記載:「醫,治病工也醫之性然。得酒而使,從酉。」可見自古以來治病就已經離不開酒了。藥酒,素有「百藥之長」之稱,是將強身健體的中藥與酒「溶」於一體的藥物劑型。藥酒自古已有數千年的歷史,早在西周時期,人們就廣泛使用藥酒防病治病,補益強身。我國最早的醫書《內經.素問》中就有〈湯液醪醴論篇〉。「湯液」就是現在的湯藥煎劑,而「醪醴」即我們所說的藥酒,用於治療。酒性輕揚,味苦甘辛,具有通血脈、行藥勢、溫腸胃、御風寒之功,在治療方面有扶正祛邪,增強機體免疫力,提高機體適應性等特點。將中藥材按照一定配伍用酒浸泡製成藥酒,藥借酒力、酒助藥勢而充分發揮其效力,提高療效。藥酒具有製作簡便、療效可靠的特點,所以藥酒深受歷代醫家的重視和廣大群眾的喜愛。
本書《對症祛病養生酒》收錄近400種常用藥酒方,分上、中、下三篇,上篇介紹一般藥酒之製法,中篇介紹常見疾病之藥酒方,下篇介紹家中不同成員之藥酒方。書中介紹藥酒之製備常用白酒,可用米酒(22%)或38%或58%之高粱酒。泡藥酒最好用陶瓷或玻璃瓶子,不可用塑膠瓶,因塑化劑會溶於酒精而中毒。
如遇感冒、發熱、咽喉痛及氣管炎等,均應停服藥酒。另外,孕婦、高血壓、心臟病、肝臟病、嚴重胃病患者也應慎用藥酒。服用鎮靜劑或安眠藥時,不宜同時飲用酒和藥酒。外用藥酒,因常含有烏頭、附子等毒性成分,不可內服。另外,一切含有有毒成分的礦物藥,如含汞、砷、鉻、鉛等的礦物藥均不應用來浸酒。端午節有喝雄黃酒之說,因毒性太大,不應服用,以免中毒。
閱讀全書初稿後,發現本書圖文並茂、內容豐富、印刷精美,為一本通俗、極有實用價值之藥酒方書籍,適合推廣於一般民眾,樂於推薦,與大家分享。
台灣 中國醫藥大學 中醫學院
中國藥學暨中藥資源學系 教授 張永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