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一批耶穌會士不認為自己是學校的老師,而是為教會和人類服務的朝聖者。然而很快地,為了回應他們身處的大環境、尤其是回應捐助者的要求,依納爵和他的首批同伴發現學校能發揮強大的、使徒般的潛能。耶穌會士成為許多年輕人的老師,並在世界各地設立了學校。
第一批耶穌會士的動機是與他人分享改變他們生活的靈修體悟,使他們成為更好的基督徒、更好的人。當他們發現學校教育在分享經驗上特別有效時,他們就必須學習教育、教學法,了解如何經營學校。耶穌會教育部的前主任祕書佳播‧科迪納神父(Fr. Gabriel Codina,
SJ)認為,當時的耶穌會士意識到必須學習如何施教。科迪納神父打了一個十分生動的比喻:因此,第一批耶穌會士去了「教育超市」,尋找最好的食材和食譜,以端出與他們的靈修體悟相符的教育大餐。甚至,他們意識到真正良好的教育必須不斷更新、創新、再詮釋、再創造。而且,如果他們真的想提供優質的教育,就必須留意日新月異的大環境,對新發展抱持開放的態度。1599 年的《教學大全》(The Ratio
Studiorum)經常呼籲要彈性、靈活地適應大環境,就是注重與時俱進的明證。《耶穌會教育的特徵》(Characteristics of Jesuit Education, 1986)和《依納爵教學法:實務之道》(Ignatian Pedagogy: A Practical Approach, 1993)等著作也持續貫徹這項重視靈活的傳統。
耶穌會士吳彰義神父和麗塔‧安提恩札藉由《依納爵教學法實踐指南:折射型學習》,繼續維持這個傳統。他們再次去教育超市尋找食材和食譜,端出嶄新的菜色,讓我們重新認識依納爵教學法。教學法本身就是對本書主張的驗證:真正的學習必須從做中學,省思自己作為依納爵教學法實踐者的經驗,歸納出自己的理解,並適度調整傳統以回應當前大環境中的學習者、老師和教學法。
《依納爵教學法實踐指南:折射型學習》指明如何使用依納爵教學法的風格,幫助學生省思有意義、深入的經驗,成為煥然一新的學習者,並由此獲得人性的成長。從這個角度而言,學習者在與世界的關係、與人類同胞的關係上,都將有所提升。
今天,不論是誰對依納爵教學法有興趣,《依納爵教學法實踐指南:折射型學習》都是有力的工具、資源。本書將當代發展導入教學法中,協助發揮依納爵教學法的潛力,改變學習者、實踐者的人生。我們由衷感謝作者在今天的大環境中,忠於延續耶穌會教育的傳統所提供的當代實踐。
荷西‧梅薩(José A. Mesa , SJ)耶穌會教育部國際祕書
簡介
《依納爵教學法:實務之道》 出版至今已 25 年了。這份 1993 年出版的文件提供了方法,讓耶穌會學校遵循聖依納爵 •
羅耀拉《神操》的原則進行教育及學習。當時許多教育工作者都在尋求協助,想要以更具依納爵精神的方式向學生傳道授業,使他們明白在更早的《耶穌會教育的特徵》這一精髓之作中,所討論的依納爵式的世界觀與價值觀;因此《依納爵教學法:實務之道》的問世,不啻如即時雨一般。此後,全球耶穌會學校的教育者,都努力在自己的教室中使用「依納爵教學法」(Ignatian Pedagogical
Paradigm, IPP),簡稱為 IPP。
然而,《依納爵教學法》並非是一件完成的作品。事實上,國際耶穌會教育中心在這份文件接近結尾的段落中,明白地請求應用者對文件所建議的教學法給予回饋,請他們分享只有在實際施行教學法後才能湧現的洞見,以幫助我們改善對依納爵教學法的理解與運用。本教學實踐者指南中的想法,就是精挑細選實踐老師的經驗來集結成冊。因此,本書是致力提倡依納爵教學法的實踐者,歷經無數次的工作坊和對話後的心血結晶,只求改善依納爵教學法的執行。
我們以「折射學習法」(Learning by Refraction)作為本書對依納爵教學法的詮釋,是因為折射學習法強調依納爵教學法中的兩大核心要素:「反省」與「行動」。
本書不僅奠基於對依納爵教學法的最新研究,此教學法的形塑,也深切仰賴各地教育工作者,在自己的教室中所發展、掌握的教學奧義。換言之,折射型學習或折射學習法,是一個切入 21 世紀教學的好方法,能有效地推廣我們亟欲與學生分享的依納爵世界觀和價值觀。
本書秉持實踐者指南的設計初衷,不只是為了閱讀,還希望讀者把它當成一堂「自己動手實踐」依納爵教學的虛擬課程。本書容易操作且長度適中,是便於老師在課堂上使用的教學資源。
我們知道教師極為忙碌。教師是世界上工作最勞累(但又最不受重視)的一群人。因此,我們匯集依納爵教學法實踐者最重要的見解,在本書中以容易理解、記憶和使用的方式提供給讀者。
本書的重要概念之一,就是「邊做邊學」的學習效果最好。因此我們設計了各種任務,讓教師藉著執行任務,省思、琢磨這些觀念與理論。各位可以自己使用這些練習,或是與同事一起使用。
為了確定各位從本書中能學有所得,這些練習設計的型態都是折射型學習的經驗,讓各位有機會消化這些想法、開始採取行動。
我們希望各位將從書中學習到的成果應用在自己的教室裡,根據各位所處的脈絡加以修改,在課堂上試驗,從過程中汲取更多授課的專業能力。畢竟,要提供學生怎樣的教學環境、學生從您的教室中會有什麼收穫,都由身為教師的您來定義。您,以您的專業能力、風格,尤其是人格特質,將深深影響學生的人生。
吳彰義神父與麗塔‧安提恩札於 2018 年聖依納爵‧羅耀拉慶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