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懷的力量(經典改版)

關懷的力量(經典改版)
定價:300
NT $ 225 ~ 468
 

內容簡介

 

很難得有一本書,

教我們如何真正關懷他人,

並且,找到人生的意義

 

父母關心孩子,愛之深責之切,但如何真正幫助他成長?

老師關心學生,但是要如何教導,引領他找到自己的路?

對於公司裡的同事,我們視為理所當然,常常忘了關懷……

一般人忙碌了大半輩子,才幡然醒悟,我這一生為何而來?人生有沒有意義?

 

王浩威  作家、心理醫師

方志華  台北市立大學學習與媒材設計學系教授

鄭美里  社區大學人文社會學術課程講師

余德慧  前東華大學、慈濟大學教授

誠摯推薦

 

本書的作者米爾頓‧梅洛夫,是美國的哲學教授、作家。

他的這本小書《關懷的力量》,於1971年首度出版,是極少數專門討論「關懷」這個概念的一本書。四十年來,本書深深影響了教育、醫療護理等領域,甚至一些企業人士也很推崇它。而本書的文字之美,也創造出一種讓人安心、反思的情境。

從近年來傳出許多教育問題、網路霸凌問題,不管是為人父母,當老師,或在家庭、公司裏,我們常常會忽略了關心他人的細微之處,而人又是最敏感的。或許這本充滿啟發的小書,可以讓我們靜下心來,好好想想如何關心別人。

作者認為:關心一個人,最重要的意義就是幫助對方成長和實現自我。比如說,一位父親關心他的小孩,他會尊重這個孩子是個獨立的存在,而且有成長的需求。他感覺到孩子需要他,並回應他的需求而去幫助他成長。但是,關懷並不是利用他人以滿足自己的需要,關懷不是一種手段。

關懷是一個過程,在此過程中,人會與他人產生聯繫,關係得以發展,而透過彼此信任,關係的品質會改善而且深化,友誼也會隨之出現。不論是父母關心他們的小孩、老師關心學生、心理治療師關心他的病人、或先生關心妻子,都具有同樣的模式。

然而,我們也會關心一個想法(idea)、一個理想(ideal)、或是我們所在的社區(community),就如同作家會關心他的著作、音樂家關心他的作品,這些也是關懷的行為,而具有同樣的模式。

關懷的行為落實在生活裏,可以為他的價值觀和日常活動建立起秩序,因而他的生活會有一種穩定性出來,他能夠在這個世界上「就定位」(in place),不會四處漂泊、沒有歸宿。他能夠活出自己人生的意義。

一個人能在這世界上找到歸宿,不是靠著征服、解釋、欣賞,而是透過關心別人,以及接受別人的關心。

 

專家好評……

本書應該當作指定讀物……這本人生哲理的小書,探討人類所有活動中最實用、最核心、最合情理的面向。——《今日心理學》期刊(Psychology Today

這本書是哲學寫作的重要里程碑。它不僅率先探討道德哲學的基本課題,明確指出對集體思維與宗教的意涵,並闡明人們嚴肅思考的所有領域,唯有關切並深深關心某個課題的人,才能對它做出寶貴貢獻。梅洛夫教授用清晰、引人入勝的方式,讓讀者覺察跟這個重要事實相關的種種。——伯特(E. A. Burtt),美國科學史家、宗教哲學家

不論是什麼年紀,只要是心智自由奔放的讀者,都會有所收穫。——《圖書館期刊》(Library Journal

這本書簡潔而且文字優美,它以最清晰的方式,探討所有學校必須處理的兩個問題:一是成年人在這樣的學校中所處地位的本質,以及他和學生的關係;還有,學生們想在學校教育中追求甚麼,以及我們應該如何幫助他們。在我讀過的所有探討幸福美滿和諧人生的意義,以及如何幫助別人過這樣的生活的書當中,這本書是上上之作。我強烈推薦給成年人和學生。——約翰‧霍特(John Holt),美國知名教育家、作家,在家自學運動提倡者

 

對於關懷的種種說法

……評量自我成長的標準,在於我能創造、成就對方以獨立的人格成長的程度。——卡爾‧羅傑斯(Carl R. Rogers),美國心理學家、人本心理學大師

一位真正的父親必須是一個創造者,他要能創造出一個不依賴他便能成長茁壯,而不是用他的形象塑造出來的孩子。一位真正的父親必須是個藝術家,如果他試圖將孩子塑造成跟他一模一樣,就違背了人類的創造精神……。——齊爾布哥(Gregory Zilboorg),烏克蘭裔美國心理分析學家

一本書的生命就在字裏行間。一本書有它的律則,一段時間之後將成為你的創造物。你就像是個飼養馴服動物的主人。我經常為我對待小說的方式感到羞愧,我必須說,壞的不是小說,而是我。就像小說其實並不屬於我,而像是我養大的孩子。您瞧,我知道在我的小說中有哪些地方是很美的,然而當我完成一部小說之後我常會領悟到,這些美好之處不會獲得讀者共鳴,換言之,我沒有成功地將它帶出來。說來奇怪,就好像我讓小說失望了,沒有盡到我應盡的義務。——諾曼‧梅勒(Norman Mailer),美國小說家、劇作家

我不想說得一副形而上的樣子,但是在繪畫時會有一段時期,那幅畫會自己提出一些要求,如果你不是對這點超級敏感的話,你知道,你可能就會毀了那幅畫。畫作顯然是有了生命一樣。——班‧夏恩(Ben Shahn),美國畫家

我們都想要被別人需要。我們不光是有需要,當我們被別人需要時,也會備受激勵。……當我們不被需要時,會感到惶惶不可終日,因為我們感覺「未完成」、「不完整」,而唯有透過互相需要的關係,才得以完成。我們不僅會想要去尋找自己欠缺而且需要的,也會想要去找到那些需要我們的事物。——安德拉斯‧安吉亞爾(Andras Angyal),匈牙利裔美國心理學家

一個人唯有實現了他個人存在的具體意義,他才能實現他自己……一個人必須實現的意義乃是在他之上的,絕不僅僅是他自己。——維克多.法蘭可(Viktor E. Frankl),意義治療法大師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米爾頓‧梅洛夫Milton Mayeroff
美國哲學家、作家。他自1963年起,於紐約州立大學科特蘭分校(University of New York College at Cortland)哲學系任教,1979年9月因車禍過世。
他的思想源頭是杜威(John Dewey)、佛洛姆(Erich Fromm)、馬塞爾(Gabriel Marcel)和羅傑斯(Carl R. Rogers)等人的著作。
他的傳世之作《關懷的力量》於1971年出版之後,對於教育哲學、醫護倫理學等領域產生極大影響,包括影響到女性主義教育學家諾丁斯(Nel Noddings)的關懷倫理學研究。又由於本書綜論人生的意義,以及人與人之間的真情意,文字優美洗鍊,受到諸多讀者的喜愛,1990年時被收錄於美國HarperPerennial出版社的「世界觀點」(World Perspectives)系列重新出版。


譯者簡介

陳正芬
專職譯者,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會計碩士。譯有《QBQ!問題背後的問題》、《奢華,正在流行》、《C型人生》、《假如你明天當上主管》、《用心飲食》、《一座小行星的新飲食方式》、《定價思考術》、《發現你的經濟天才》、《你的錢,為什麼變薄了》、《關懷的力量》、《改變世界的九大演算法》、《西方文明的崩潰》、《個體經濟學 入門的入門》等。

 

目錄

 

致謝

對於關懷的種種說法

推薦序 懂得.關懷.安身立命/方志華

推薦序  只要人性在,關懷就在/鄭美里

推薦序 幫助他人成長?愛說笑!/余德慧

 

1 前言

 

Part I       關懷是為了幫助對方成長

2 基本模式

3 人的成長 vs.概念的成長

 

Part II      關懷的主要元素

4 了解

5 調整你的步調

6 耐心

7 誠實

8 信任

9 謙卑

10 希望

11 勇氣

 

Part III    關懷的各種面向

12 透過關懷而實現自我

13 過程最重要

14 關懷與被關懷的能力

15 關懷的對象要固定

16 關懷時產生的罪惡感

17 禮尚往來

18 關懷不是漫無邊際的

 

Part IV    關懷人的一些特定情況

19 關懷其他人

20 關懷我自己

 

Part V      關懷如何為生命排序,並賦予人生意義

21 關懷是一切價值的核心

22 關懷使我在世界上「就定位」

23 關懷「適當的」對象

24 活出我生命的意義

 

Part VI    以關懷為核心的生命,有哪些主要特徵

25 基本的確定性

26 活著的過程便已足夠

27 可理解性與深不可測

28 獨立自主

29 信心

30 感恩
 

〔推薦序〕

只要人性在,關懷就在

文/鄭美里,社區大學人文社會學術課程講師,讀書會、寫作班、成長團體帶領人

 

    你相信人與人的相識、人與書的相遇,冥冥之中都有些說不清的緣分嗎?就像此刻你打開這本書,翻到這一頁……好吧,不論你的答案是什麼,至少我是相信的。就說我和《關懷的力量》這本書的邂逅,是在某天求知慾大發時(ps.有時這種癮頭會發作)上網路書店「衝浪」的結果。我忘了當時是因為精彩的書介、推薦序吸引了我的目光,還是因為書名本身光是讀著讀著,就覺得有一股讓人心安的氣息……總之後來,在「我的」這本薄薄的小書上,我忍不住畫了很多歪歪扭扭的線,比方說:

「當我要關懷另一個人時,我必須能用他的眼睛觀看他眼中的世界,以及他是如何看待自己,我既須能在他的世界中與他同在,以便從內在感受生命對他而言是什麼樣子,他努力想成為什麼樣的人,以及他的成長需要甚麼。」

「當我活出生命的意義,生命的一切便能被理解,這種『可理解性』跟我感覺被理解、受自己關懷密不可分,而另一極端的『不可理解性』,則是當我與自己脫節,對自己和自己的需求毫無反應,而且無法從自己的過去好好學習的時候。……這樣的可理解性並不會消除或扼殺驚奇,當一個人以充滿創造力的方式成長和生活,驚奇就會出現在他的生活中;但是如果他的成長受到嚴重阻礙,他的生活就會變得封閉,更遑論有任何驚奇可言。」

這些被我畫線的段落、語句,等於是我的擊節、讚嘆,而書頁上下的空白處還留下了我用色筆勾的許多朵小花,代表著「深得我心」、「吾愛」的意思。我感覺我閱讀這本書的方式,不只是用眼睛看、用心體會,更像是把它吃進來似的,滋滋有味地,咀嚼回甘

    我記得跟這本書相處的甜美時光,那陣子只要一得空,我便迫不及待捧讀,沉浸在書中所欲傳達的主旨,欣賞作者對「關懷」所展開的種種論證,從何謂關懷?為何要關懷——關懷之於生命的意義何在?如何關懷?關懷的要素有哪些?以及最後一章總結以關懷為核心的生命有哪些特徵?雖然本書作者米爾頓‧梅洛夫是一位哲學教授,但書中簡明扼要的論述,相當平易近人,引人如入桃花源一般,優游其間樂不思蜀,它完全不像許多深硬艱澀的哲學書那樣令人望而生畏,閱讀《關懷的力量》時倒像是有一位亦師亦友陪伴身旁循循善誘,讓人感到如沐春風那樣愉悅。

   「關懷」做為倫理學的一個重要議題,在教育學、哲學、女性主義、社會學、政治學,以及後來的環境社會學等學科中,都提供了發人深省的反思和行動。以我自己的求學之路為例,從解嚴前後的一九八○年代到我讀研究所的一九九○年代中期,當時台灣社會的學術主流以及我所受的訓練,都在強調「批判性的思考」,而我也確實從這樣的訓練中獲益良多。但,長久下來「批判思考」的習慣卻為我帶來了不快樂、壓力和緊張,直到我接觸到環境女性主義提到「關懷」的概念時,我感到大大的解脫,也找到了內在的力量。我自問「批判」的目的何在,難道不是為了愛、為了關懷嗎?從此我彷彿歷經了典範轉移,將「批判性的思考」視為工具和方法而非目的,「關懷」的概念滋養了我,成為我生活實踐的動力。這幾年有緣拜讀《關懷的力量》這本經典之作,更讓我能跟隨作者的思路,感受、思辨、學習如何能夠更好地關懷。

    這本書該怎麼讀呢?相較於許多心靈或勵志類的暢銷書,作者在書中並沒有提出一大堆數據或研究證明,而是直抒胸臆地娓娓道來,且梅洛夫教授的文筆優美、洋溢著詩意和靈性,讀者若能打開心扉,相信定能從中獲得心靈的滋養和啟發,又如果能夠有三五好友組成讀書團體,討論書中重要概念、分享彼此的感想和經驗,一定也會使閱讀這本書變成一段美好的旅程和記憶。無論如何,《關懷的力量》之於我可說是心靈相契,書中對關懷的面面闡述,讓我在一邊閱讀時一邊不斷回想起自己的生命歷程:當我還是個孩子時,我曾得到哪些人的關懷?誰的關懷給我溫暖讓我受用,誰的不當關懷造成了傷害?我也想起在我青年階段,追求公平正義和知識的那些年,為了我所關懷的理念和理想曾是如何義無反顧、不怕艱辛,當時我所感受到的意義感,不正是書中所說「因關懷而讓生命就定位」嗎?中年以來,我做為一個社大教師,在成人教育的領域中和不同的生命互動、對話,經常思考著:如何更好地陪伴;真正深刻而有感動的學習是如何發生的;人與人應如何相互對待;人應如何生活;怎樣讓生命更有意義……走出學院派的理論和學術象牙塔,在真實的世界中,平日我的所思所感在閱讀《關懷的力量》一書時可說是全然地相呼應、相印證,這使我在閱讀本書時,彷彿得到大師的心法加持一般,非常給力,也提醒了我在與人互動、關懷她他人時,可以留心留意之處。

    此外,閱讀《關懷的力量》也讓我想起生命中遇到的很多人,有些人活得踏實又豐盛,但也有不少人的生命卻像是卡住了,被恐懼和慣性給綁架。仔細再想,那些活得精彩、煥發生命力的人無一例外都是有所關懷的人;因為某些傷害或阻礙,無法發現、發展生命中的關懷,則是人生很大的剝奪、遺憾和失落。因為這本書的緣故,我常會回頭問問自己:我是否足夠地關懷自己?學習真正地關懷自己,不只是一句「愛自己」的流行口號,因為懂得關懷,我感覺腳下的生活、身旁的世界都變得不一樣,生命也變得有力量。

    因我從這本書深刻地獲益,於是我便經常想著如何能善用關懷來對待我所遇到的人,也時時把握機會向人推薦這本好書。雖然市面上有許多心靈勵志類的書,而《關懷的力量》一書距離原著出版的1971年也已近半個世紀,在瞬息萬變的這個時代,半世紀大概就像「星星、月亮、太陽」那樣古早而遙遠了吧!但,我相信只要人還存在、人性還存在的一天,《關懷的力量》這本書所闡揚、所教導和分享的智慧就永遠不會過時。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75
    $225
  2. 新書
    79
    $237
  3. 新書
    79
    $237
  4. 新書
    79
    $237
  5. 新書
    79
    $237
  6. 新書
    79
    $237
  7. 新書
    85
    $255
  8. 新書
    9
    $270
  9. 新書
    $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