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中國進入復興時代,經濟高歌猛進,世象歌舞昇平。隨著物質的日益豐富和生活水準的提高,以及人們自我保健意識的覺醒,養生日漸進入人們的生活,琳琅滿目的養生產品相繼被開發出來,以滿足社會的需求。
太極拳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大精髓,具有祛病強身、延年益壽的特殊功效。近些年來,它的保健養生功能被人們所認識,皆因其超於一般保健品的獨特養生作用。習練太極的人愈來越多,遍佈神州內外。
然而,太極拳博大精深,習練者畢生不能盡知,愈學愈覺太極拳之深奧和自己之淺薄。單就太極拳來說,其養生方法因內容不同而分類眾多。對於那些追求養生功用的習練者來說,如何走捷徑,避走彎路,尤為重要。
本書第二章主要從增氣功方面介紹太極拳的養生之道。當今國內外太極拳愛好者,都希望能有一種強身健體、增強內氣、延緩衰老的方法,本書就是為此類讀者釋疑解惑的。
本書是筆者的經驗之談,十多年來經過國內外眾多演練者的實踐,被證明確實有效。學習此法者,凡能正確運用,且持之以恆,身體皆可由弱至強,強者更強,身心俱佳,達到祛病強身的目的。此法之行,可增強體質,促使身體系統內氣快捷生成,使先天後天之氣陰陽融洽和諧。
本書融通古今,整個套路集陳式太極拳老架、小架、新架,楊式太極拳、氣功及筆者多年來的心得體會和實踐經驗之大成,精心編撰,融為一體。整個套路舒展大方,「陰陽開合」、「虛實轉換」都是建立在「意在拳先」、「心想」、「神往」、「形隨」的基礎上,做到有的放矢。久練氣血暢通,體質則可變得柔韌而堅實。
隨著太極拳日漸被世人接納,書店裡的太極拳教材和光碟比比皆是,諸如拳論、套路之類,然而太極散手方面的著作卻鳳毛麟角。風靡冷兵器時代的太極散手,似乎日漸被人們淡忘了。
太極散手是陳式太極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衡量一個太極拳手實戰技擊能力的標準,是太極拳修煉者進入高水準之後所需踐行的真實對抗訓練。一言以蔽之,太極散手體現了太極功夫的制敵功能。
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特別是火器發明之後,人們逐漸轉變了太極拳的武術理念,強調健康為主,技擊為輔。這樣,強調技擊之術的太極散手從波峰跌入波谷。
曾有專家擔憂,失去技擊作用的太極拳將會走向沒落。儘管這種說法可能是危言聳聽,或者言過其實,但也從側面反映了太極散手的重要意義。如今,國內外的一些有識之士,在挖掘整理太極散手資料的同時,呼籲拯救日漸沒落的太極散手。
誠然,當今之社會,不苛求太極拳愛好者皆成為太極大師,但是對於一名渴望在太極之路上遠行的人來說,太極散手是他們無法回避和繞過的部分。也正是這一批人,將成為傳承太極拳的中堅力量。
遙想當年,在太極拳發源地陳家溝,太極散手是村民的必修之課,村民習練太極散手的場面蔚為壯觀。在長期的傳承之中,一些有關太極散手的經驗沉澱下來,形成文字。然而,在戰火紛飛的年代,一些珍貴的太極散手資料毀於兵燹之中。
值得一提的是,20世紀70年代初,陳家溝大隊曾邀請陳式太極拳第18世傳人陳照奎先生回鄉教拳。陳照奎先生對太極散手一直是口授練習,從肩、肘、胯、靠到閃戰、擒拿、摔跌、鉤等,千姿百態,應有盡有,皆是實戰動作。
作為陳照奎先生的入門弟子,筆者曾在大雪紛飛的臘月裡,光著上身穿著短褲,在房間裡與大師一起練習散手,汗流浹背。經過「千錘百煉」,方能應用自如。雖然太極散手繁雜,但在陳照奎先生的傳授之下,且透過筆者多年的演練實踐及創新,對套路的結構又進行了精心安排,使之既有實用價值,又有表演觀賞性。
本書是筆者入道太極幾十年以來,對太極養生增氣功與太極散手的一個總結。如果能對讀者學習太極拳養生增氣功與散手有所幫助,筆者將深感欣慰。因筆者水準有限,加上時間緊迫,書中若有不盡如人意之處,望廣大讀者朋友多提寶貴意見。
本書在編寫、校對和出版過程中,得到表妹李利清的大力幫助,弟子田華、張海成為本書出版做出了特殊貢獻,弟子申思為出版本書配合拍攝動作照片,在此一併致謝。
王西安
於河南溫縣陳家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