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詩祕笈:趨近語言臨界

現代詩祕笈:趨近語言臨界
定價:420
NT $ 332 ~ 378
  • 作者:溫任平
  • 出版社:秀威資訊
  • 出版日期:2019-01-14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3266485
  • ISBN13:9789863266488
  • 裝訂:平裝 / 324頁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馬華文壇資深評論家,詩人溫任平,
  熟諳現代詩的知識背景與技術操作,
  現代詩創作的竅門,盡在這部「武林祕笈」。


  本論集是作者溫任平融合多年創作與研究精華而成的現代詩「武林祕笈」──
  以【第一輯:靜中聽雷】、【第二輯:快步長廊】、【第三輯:專題演講與序文】三大輯精彩內容,
  讓有志於詩的讀者,從中得到些許啟示,些許感悟!

  本論集收錄長短論文76篇,不討論一般熟知的比喻、意象、形象化、典型化等技巧,而是提供寫詩所需的方方面面的知識:技術層面、意義層面、語言學方面,與人文背景方面。論理旁徵博引,從班雅明、巴特、德里達、維根斯坦、布萊希特到隨興禪機、自動語言、達達主義、佛偈公案亦多涉及。

  「我一生從事詩教就不是自己在『爽』,而能多少發揮惠澤眾生的意義。 與大家一樣,我們期許自己寫出更好的作品,讓白話新詩進入現代的盛唐。」──溫任平〈自序〉

本書特色

  馬華文壇資深評論家、詩人溫任平,鎔鑄多年創作經驗與研究精華,冶煉出現代詩各種觀察的「武林祕笈」!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溫任平


  馬來西亞天狼星詩社社長。曾任馬來西亞華文作家協會研究主任,大馬華人文化協會語文文學組主任,推廣現代文學甚力。曾於1981年與音樂家陳徽崇策劃國內第一張現代詩曲的唱片與卡帶《驚喜的星光》。著有詩集:《無弦琴》、《流放是一種傷》、《眾生的神》、《扇形地帶》(華巫雙語)、《戴著帽子思想》;散文集《風雨飄搖的路》、《黃皮膚的月亮》;評論集:《人間煙火》、《精緻的鼎》、《文學觀察》、《文學‧教育‧文化》、《文化人的心事》、《靜中聽雷》與《馬華文學板塊觀察》;《大馬詩選》、《眾聲喧嘩──天狼星詩作精選》、《天狼星科幻詩選》、《天狼星詩選:二零一八盛宴》主編、《馬華當代文學選》總編纂。作品被收錄《馬華當代文學大系》(1965-1996年)詩、散文、評論之部,詩與散文多篇被選入國中、獨中華文課本。詩論〈電影技巧在中國現代詩的運用〉收入臺灣出版的文學大系,成為臺灣現代詩理論的一部份,是臺灣多間大學中文系的教材。溫任平的詩有英文與馬來文譯本,多首詩作被譜寫成曲。2010年獲頒第六屆大馬華人文化獎。
 
 

目錄

【自序】

【第一輯】靜中聽雷

1 混沌理論與文學理想
2 碎塊批評:微觀隱藏宏觀
3 佛偈、公案與德里達解構
4 非非主義的奔月藝術
5 「眾聲喧譁」與後語言學
6 在語言的剃刀邊緣―讀《有本詩集》張景雲序
7 同音異義,語言變體
8 文字諧音與文學感性
9 治語文如烹小鮮
10 以文述樂:趨近語言臨界
11 文化認同與生活詩性
12 從散文分行到詩
13 詩人海子:文化悲劇英雄
14 京派、海派與馬華文學區域
15 崔健的中國搖滾
16 假牙式極限寫作
17 詩是公開的隱藏
18 美與「機遇因素」

【第二輯】快步長廊
19 深刻VS.膚淺
20 蘇打綠的歌詞
21 中文系•中華研究•再漢化
22 班雅明:機械式再生產
23 我認識的風客與巴特
24 在網絡上傳授詩藝
25 突破詩的慣性思維
26 文化工業批判與詩藝提升
27 短詩宜乎純粹
28 寫詩必須保溫
29 白垚:現代主義的弄潮兒
30 向達達主義借鏡
31 行為藝術:在大腿上寫詩
32 臉書:功能與操作試驗
33 肯吃虧的人
34 現代詩的傳播與接受
35 卜•狄倫與諾貝爾文學獎
36 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
37 為楊牧叫撞天屈
38 語言文化的溝通
39 周偉祺:不曾發表過詩的詩人
40 詩的困擾:散文性與口語化
41 面對網絡詩:如何建構馬華詩史?
42 改變詩人與詩社的宿命
43 現代詩的危機:意象生鏽、語言老化
44 沒有風雨哪能成詩啊?
45 文學跨界:開發題材,刷新語言
46 巫啟賢的歌詞與現代詩
47 AI詩人:一樹多椏的漢語詩大整合
48 人工智慧與人類未來
49 漢學家顧彬的軼事與詩
50 韓寒看現代詩
51 屈原行為學:顧彬VS.雷似癡
52 端午閃詩與文學史
53 傍晚疾行的現代主義者
54 閃詩: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55 七夕閃詩:閃後必留痕
56 時間壓縮、危機感與創意短路
57 神仙詩的人間憂患
58 七夕閃詩與科學知識
59 流放意識與原鄉情結
60 一代詩魔:洛夫
61 詩的可譯性與不可翻譯性
62 中文詩以馬來文詩的面貌再現
63 我用狂奔、用無力、用惡夢去想你
64 十個理由你不該買詩集《傾斜》
65 詩集《教授等雨停》的情色空間與身體政治
66 互為表裡的《傾斜》與《教授等雨停》

【第三輯】專題演講與序文
67 虛實相應,疑有疑無:鄭月蕾的詩藝初探
68 萬物由心造:恣縱想像
69 詩的表演性:空間設計與戲劇張力
70 幻想能量的集體井噴―序《天狼星科幻詩選》
71 你要記得你愛過―序戴大偉詩集《生命睡著的地方》
72 創傷經驗:從流放到流亡 ―序羅華炎《高行健小說裡的流亡聲音》
73 潛默電影詩的符號偏嗜:解碼
74 王勇閃詩:從詩藝雜耍到詩藝昇華
75 紅樓導覽:奇花異卉撲面來
76 潛默:脫軌的飛渡

 
 

自序

  我在星洲日報寫了十年的專欄《靜中聽雷》,從一九九九年到二零零三年的專欄短文,已由吉隆坡大將書行出版成書。返顧二零零三到二零零八年的篇章,我發覺自己對文字、語言、詩的醞釀, 未曾一日釋懷,因此也寫了數量可觀的有關短論,整理之後,得十八篇。

  二零一四年開始,我在中國報寫《快步長廊》,不覺也寫了五年,中間在南洋商報寫些詩評短文,累計也有四十八篇。我把中國報與南洋商報的文章安排在第二輯內,因為它們誕生於同一個時段,都是在天狼星詩社重現於馬華文壇的二零一四。那一年,我剛好七十歲。

  過去二十年來出席文學研討會的講稿與一些序文,已收進《馬華文學板塊觀察》(二零一四年),近年來卻因緣際會,寫了兩篇意想不到的序:一篇是羅華炎研究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高行健的博士論文:〈創傷經驗:從流放到流亡〉,七十年代我寫過一首被譜成曲的詩〈流放是一種傷〉,「在自己的國土上流放」的文化身份困惑,困擾了我多年。暫且不對這種認同問題作價值判斷,我與瑞安的流放,虛擬的想像比較多,與高行健涉及生命安危的逃亡、流亡,實不可同日而語。把這篇博論的序,收進這部評論集,方便讀者參照著讀。

  羅華炎後來又帶給我另一任務,一個mission impossible,就是為《紅樓夢》的馬來文譯本(前八十回)寫序。用漢語寫,然後由他再翻譯成馬來文。所謂序文其實是導讀。羅華炎同時也請了台大中文系客座教授《紅樓夢》白先勇,馬來西亞柔佛新山南方大學資深副校長王潤華寫序,三馬同槽無傷曹霑的紅樓天下,可是羅華炎後來卻訴苦,我們的三篇序文很難翻譯成馬來文,只能節錄、意譯。這當然有點出乎意料之外。小說紅樓夢沒難倒羅華炎,反而是後來的評說文字,「深湛」到連羅華炎也說翻成馬來文只能得其三到五成。這反映語言有其臨界,譯成外語桎梏更多。

  對我而言,重溫紅樓的六週,使我學到許多東西:文字、措詞、俚語、辭藻以及揣摩欣賞語言律動之美。我把這篇序也收錄到書裡去,除了弊帚自珍,另一個奇想是:現代詩人如果企圖突破, 恐怕得效法曹雪芹的語言融鑄,語義脫軌而衍生新義;繼之以虛實相間,時空交錯,暗示影射象徵,眾聲喧譁,文字爭先恐後要說話,等到人物出來說話時卻又欲語還休……集諸般悖論技藝,方能有大成。《紅樓夢》讓我們知道文字的美感並非來自一昧追求堆砌鋪張的「文字主義」(literalism)。

  第三輯收錄演講稿與序文,其中一篇〈你要記得你曾經愛過〉,先在中國報專欄以上、下兩篇的方式刊登,哀悼英年早逝的戴大偉。後來戴的家人為他整理遺著並出版印行,這兩篇專欄文章合而為一,順理成章造就了一篇序。兩千多字的短文引錄頗多戴大偉的詩作,是希望有更多人讀到他的作品。

  重閱三輯的七十六篇長短文章,發覺自己往往不止一次引用同樣的詩作,說明某個觀點。在不同的場合,有時挪取的概念亦不免重複(像我對語文的三大要求),這都是個人學笥不足的證明。二零一二年以前,我在家裡或外面的咖啡座讀書,筆記簿隨之,好句、好詩、有思想性與啟發性的佳句,我會不憚其煩抄錄下來。現在看到美妙的句子,或下載或乾脆screen shot,過程太快也太方便, 能銘刻在海馬迴的不多。我曾經好幾次引用已故戴大偉的詩行:

  雨停了,飛機飛過我屋頂
  喝下你餘下的flat white
  明天起我會刻意老得雲淡風輕

  說明把成語「雲淡風輕」當作是形容片語來用,不僅是一種詞性的轉換,也是把語言陌生化(布萊希特)的手段。趨近語言臨界,在熟悉的漢語裡創造陌生的表達方式,這才是詩「創造」或詩「創作」。

  拙著《現代詩秘笈:趨近語言臨界》,並不按照一般順序,討論大家熟知的比喻:明喻、暗喻;張力,對比;意象:主意象、次意象、意象叢;矛盾語言,走樣句法;形象化、典型化;移情入景,情景交融;諷喻,嘲弄。對仗、排比,伏筆、呼應,伏筆、暗示……這些知識與技巧。這本書也提供寫詩需要的方方面面的知識: 技術層面的,意義層面的,語言學方面的,與及人文背景方面的。

  從班雅明、巴特、德里達,維根斯坦,布萊希特(Ber tolt Brecht)到隨興禪機,自動語言,達達主義,佛偈公案都有涉及。有志於詩的讀者,若果能從這部書得到一些啟示,些許感悟,我一生從事詩教就不是自己在「爽」,而能多少發揮惠澤眾生的意義。與大家一樣,我們期許自己寫出更好的作品,讓白話新詩進入現代的盛唐。
 
2018年6月25日
 

內容連載

【8】文字諧音與文學感性
 
年前與傅興漢被困某大廈電梯,開始大家都有些焦急。按了紅掣,警鈴響了,拯救的人卻遲遲未至,為了使氣氛輕鬆些,我對興漢說:「看來我們只好在這兒坐以待斃了。」興漢眼珠一轉,笑著回答:「老師說的坐以待斃很有意思,但是與其坐以待斃,何妨做以待斃,起碼證明我們曾經努力奮鬥過。」話說完了,他真的從褲袋裡掏出鑰匙還找了較粗的一支作勢要撬電梯鐵門。我知道興漢對文字的諧音變體最為留意,便說:「撬門我不會,坐以待幣我倒能。」興漢仍一秉他的實幹主義作風:「坐以待幣勝算不高,還是做以待幣,機會多些。」話才說完,大家都忍俊不住笑出聲來。
 
一句簡單的成語用諧音法可以派生出四個變體,玩的當然是文字遊戲。中文乃單音語文(monosyllabic language),多的是同音異義字,就說「音」字吧,便有英、嬰、鷹、鸚、英、殷、櫻……多個聲韻相同的單字,這提供了語言衍異的「捷徑」,但捷徑究非正途,偶一為之,得其諧趣,讓平板膚淺的廣告文案活潑鬼馬,使日常談話生動佻皮。
 
不過語言要衍變、發展、自我豐富,不能光靠慣用語的「類同變異」(mutation),還須另覓其他可循途徑。就我看,媒體工作者與作家在這方面的貢獻良多,彼此取徑雖不盡相同,力圖提高語言的表述效應的意願則一。
 
媒體工作者是記者、編輯,他們筆下的新聞報導,限於篇幅,必須言簡意駭,為了吸引讀者,更須生動活潑。新的社會現象往往需要新的詞匯、獨特的表達方式才能描劃交代清楚。過去不曾用過的詞,像「盲點」、「誤區」、「內爆」、「消音」、「軟著陸」、「硬著陸」、「隨機性」、「能見度」……見報率日愈頻仍,寖寖然已成為漢語的一部分。「反思」一詞大概是「反省思考」的簡化,這個詞在八十年代,尤其是六四運動後成為流行的文化詞匯。「娛訊」是「娛樂資訊」的簡稱。無獨有偶,英文媒體也把information和entertainment截頭去尾另組infortainment這個新詞。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79
    $332
  2. 新書
    79
    $332
  3. 新書
    85
    $357
  4. 新書
    88
    $370
  5. 新書
    9
    $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