攤開史冊,洋洋灑灑卷帙浩繁,歷史不斷重複,有時勢成就英雄,也有英雄造就時勢,那麼說到這位「臺灣獅」又是如何?出身臺中清水,本為佃農之子的楊肇嘉,被命運揀選成為地主養子,赴日求學打破視野疆界,少年楊肇嘉屢屢無畏強權直言不懼,扭轉大時局的堅毅性格展露無遺。日治臺灣政治社會運動如火如荼,楊肇嘉膽識過人、折衝厭難的身影奔走於米穀管理案、領導東京新民會、肩負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戰後又出任公職為國效命,其間縱有浮沉,始終不改其志。「六然居士」楊肇嘉,一生繫結著臺灣民主政治的發展,盡心竭力資助與關懷藝文及鄉土,以「毅然、藹然、嶄然、澄然、冷然、泰然」自立,風範長存。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蘇全正
歷史學博士,研究領域為宗教史、臺灣史、文化資產保存。1990年代參與臺中市文化資產義工培訓、社區總體營造藝文調查,並擔任地方文史工作室開創工作者。曾任臺中市政府社區總體營造委員會、古物類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委員(直轄市)、雲林縣政府遺址類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委員。著有《劇場演義:演藝娛樂現代化的天外天劇場》(與郭双富合著)。
林景淵
臺南縣下營人,臺中師範學校畢業,早稻田大學學士、筑波大學碩士、浙江大學博士。著有:《讀書物語》、《日據時期的臺灣圖書館事業》、《日出江花紅勝火:日本近現代作家》、《踢躂膠彩:臺灣膠彩畫之父林之助》(與曾得標合著);譯有《知識誕出的奧秘》、《大日本印刷》;編有《讀書樂》、《胡長青將軍:日記.家書……追念》、《望鄉三千里:臺灣少年工奮鬥史》;編譯《扶桑書物語》。
蘇全正
歷史學博士,研究領域為宗教史、臺灣史、文化資產保存。1990年代參與臺中市文化資產義工培訓、社區總體營造藝文調查,並擔任地方文史工作室開創工作者。曾任臺中市政府社區總體營造委員會、古物類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委員(直轄市)、雲林縣政府遺址類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委員。著有《劇場演義:演藝娛樂現代化的天外天劇場》(與郭双富合著)。
林景淵
臺南縣下營人,臺中師範學校畢業,早稻田大學學士、筑波大學碩士、浙江大學博士。著有:《讀書物語》、《日據時期的臺灣圖書館事業》、《日出江花紅勝火:日本近現代作家》、《踢躂膠彩:臺灣膠彩畫之父林之助》(與曾得標合著);譯有《知識誕出的奧秘》、《大日本印刷》;編有《讀書樂》、《胡長青將軍:日記.家書……追念》、《望鄉三千里:臺灣少年工奮鬥史》;編譯《扶桑書物語》。
目錄
市長序 厚植臺中的在地文化
局長序 擁有豐富內涵的城市
前言:推動「臺灣自治」史上第一人
第一章:翻轉時代,時也命也
從佃農之子翻轉為地主的養子
日籍校長慧眼識英才,赴日求學開拓視野
從教職、公職回歸爸爸學生的大學之路
臺灣獅吼,雄震東瀛-臺灣米穀移出管理法案反對運動
第二章:省政浮沉,老驥伏櫪
政壇浮沉:省府民政廳長 人亡政息 從省府委員再到國策顧問
寶刀未老:主掌大雪山林業公司與中國醫藥學院
義氣相挺,不畏強權:與在野、自由派往來及保釋張光直的軼事
第三章:六然隱寓,典型夙昔
清水楊、蔡二族的競合
門當要戶對:大戶貴族的姻親網絡
臺灣民族運動史上的雙星:楊肇嘉與林獻堂
推動藝文能事氣象高
與佛有約
第四章:紫氣東來 斯人斯文
文章千古事
晚年的《回憶錄》掀波
第五章:結語:回首往昔,依舊豪氣干雲
大事記
徵引書目
寫在書後
局長序 擁有豐富內涵的城市
前言:推動「臺灣自治」史上第一人
第一章:翻轉時代,時也命也
從佃農之子翻轉為地主的養子
日籍校長慧眼識英才,赴日求學開拓視野
從教職、公職回歸爸爸學生的大學之路
臺灣獅吼,雄震東瀛-臺灣米穀移出管理法案反對運動
第二章:省政浮沉,老驥伏櫪
政壇浮沉:省府民政廳長 人亡政息 從省府委員再到國策顧問
寶刀未老:主掌大雪山林業公司與中國醫藥學院
義氣相挺,不畏強權:與在野、自由派往來及保釋張光直的軼事
第三章:六然隱寓,典型夙昔
清水楊、蔡二族的競合
門當要戶對:大戶貴族的姻親網絡
臺灣民族運動史上的雙星:楊肇嘉與林獻堂
推動藝文能事氣象高
與佛有約
第四章:紫氣東來 斯人斯文
文章千古事
晚年的《回憶錄》掀波
第五章:結語:回首往昔,依舊豪氣干雲
大事記
徵引書目
寫在書後
序
序
厚植臺中的在地文化
林佳龍
臺中位於臺灣南北交通的中點,氣候宜人,資源豐富,擁有良好的生活機能,更有優美的城市風景。多年來,我們積極活化市區,為市民打造一個生活的好所在,並且致力發展人文產業,為臺灣建立一座嶄新的文化城。
新臺灣國策智庫於2018年五月公布,臺中市是六都民眾心目中的最佳宜居城市,這是我們連續四次獲此殊榮,也是所有臺中市民努力的成果。除了推動城市建設,我們還要厚植在地文化,才能擁有豐富的精神生活,從「希望的臺中」邁向「進步的臺中」。
世界各地的重要城市都有自己的定位與特色,由文化局策畫出版的「臺中學」系列叢書,呈現出臺中市的獨特歷史脈絡和優質人文風貌,在2016年和2017年都受到文化界和學術界人士的關注與肯定。第一輯的主題包括臺中公園、林獻堂、葫蘆墩圳、清水及珍奶茶飲;第二輯的主題則有臺中火車站、第二市場、中央書局、天外天劇場及膠彩畫家林之助,充實的內容獲得各界的一致好評,引領讀者們深入認識臺中在地文化。
今年出版的「臺中學」第三輯,延續先前的嚴謹製作流程,特別邀請文史學者深入描寫楊肇嘉、八仙山、霧峰、客家聚落大茅埔、后里馬場以及和平區的原住民聚落,林景淵、蘇全正、蔡金鼎、管雅菁、林德俊、陳介英、林慶弧、郭双富、鄭安睎,透過充滿溫度的文字敘述和精采的圖示,帶領讀者穿越時光隧道,探索先人走過的痕跡,進而瞭解這些珍貴的歷史文化,如何造就出臺中現今的多元樣貌。
臺中人文薈萃,是名副其實的希望之城,也是富於文化底蘊的城市,建立在共生、共榮、共好的基礎上。讓我們透過閱讀的力量,把希望變成進行式,在追求進步的同時,也要珍惜自身擁有的文化資產,才能培養深厚的文化內涵,然後穩定地邁向新的階段,創造出人本、永續、活力的臺中。臺中的改變,會帶領臺灣的改變;臺中的進步,也會帶來臺灣的進步。
厚植臺中的在地文化
林佳龍
臺中位於臺灣南北交通的中點,氣候宜人,資源豐富,擁有良好的生活機能,更有優美的城市風景。多年來,我們積極活化市區,為市民打造一個生活的好所在,並且致力發展人文產業,為臺灣建立一座嶄新的文化城。
新臺灣國策智庫於2018年五月公布,臺中市是六都民眾心目中的最佳宜居城市,這是我們連續四次獲此殊榮,也是所有臺中市民努力的成果。除了推動城市建設,我們還要厚植在地文化,才能擁有豐富的精神生活,從「希望的臺中」邁向「進步的臺中」。
世界各地的重要城市都有自己的定位與特色,由文化局策畫出版的「臺中學」系列叢書,呈現出臺中市的獨特歷史脈絡和優質人文風貌,在2016年和2017年都受到文化界和學術界人士的關注與肯定。第一輯的主題包括臺中公園、林獻堂、葫蘆墩圳、清水及珍奶茶飲;第二輯的主題則有臺中火車站、第二市場、中央書局、天外天劇場及膠彩畫家林之助,充實的內容獲得各界的一致好評,引領讀者們深入認識臺中在地文化。
今年出版的「臺中學」第三輯,延續先前的嚴謹製作流程,特別邀請文史學者深入描寫楊肇嘉、八仙山、霧峰、客家聚落大茅埔、后里馬場以及和平區的原住民聚落,林景淵、蘇全正、蔡金鼎、管雅菁、林德俊、陳介英、林慶弧、郭双富、鄭安睎,透過充滿溫度的文字敘述和精采的圖示,帶領讀者穿越時光隧道,探索先人走過的痕跡,進而瞭解這些珍貴的歷史文化,如何造就出臺中現今的多元樣貌。
臺中人文薈萃,是名副其實的希望之城,也是富於文化底蘊的城市,建立在共生、共榮、共好的基礎上。讓我們透過閱讀的力量,把希望變成進行式,在追求進步的同時,也要珍惜自身擁有的文化資產,才能培養深厚的文化內涵,然後穩定地邁向新的階段,創造出人本、永續、活力的臺中。臺中的改變,會帶領臺灣的改變;臺中的進步,也會帶來臺灣的進步。
內容連載
清水地區的漢人,在清雍正年間正式大量移墾,原本為平埔族牛罵社的生活領域,不到50年的時間已然建立十餘個聚落,從最先的廣東饒平籍客家蕭、林、蔡姓族人,再到福建泉州籍的蔡、楊、林、周、顏、梁、黃、陳等諸大姓,漸次開發並蔚為大族和累積財富,加上文教風氣漸興,人才輩出,形成暨勤奮又悠閒的生活特色。
清水楊、蔡二族的競合
清水當地素有兩大家族,即牛罵頭街蔡家和社口庄楊家 ,彼此在地方上呈現互相競爭關係。社口庄楊家的開基祖是楊咸曲(1733~1802年)、楊咸仙兄弟,清乾隆21年(1756年)自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移墾入臺,傳三房:舒崑(1770~1791年)、舒獻(1778~1852年)、舒霧(1778~1826年),開創出楊同興衍派,堂號為「四知堂」,其中,二房傳下水信、清輝、澄若。楊家文風鼎盛,在清代有多人科舉及第,如楊金波(1823~1890年)、楊清珠(1827~1890年)、楊清秀、楊清俊、楊清瀾、楊清藩、楊清華、楊清新、楊監若、楊壽若、楊澄若、楊丕若、楊昭丙等13位皆為邑庠生或廩生,其中楊肇嘉的養父楊鴻達,字澄若,諱紹泉,為臺灣府學廩生,清廷誥授奉政大夫。
楊家是在楊金波時期才遷至社口庄,三房舒霧子楊金波,名芳西,字長庚,年近30歲才入泮,40歲時補廩膳,後於清光緒7年(1881年)被選拔為歲貢生,60歲中舉並擢明經,後官拜提督兼道臺,其家族因經商有成,購置田產而富甲一方;大房舒崑派下之裔孫楊清珠,名克湖,因倡捐募勇參與平定清同治元年(1862年)戴潮春抗清事件,與臺灣兵備道丁曰健和臺灣府知府周懋琦共同克復彰化縣城,獲賞戴藍翎欽加五品銜軍功 後,始於同治2年(1863年)興築大宅,分為楊金波及楊清珠二座合院建築,皆為穿斗式桁架,而楊金波因其中舉後獲清廷頒授「明經」功名,因此其堂前懸有「明經進士」匾一方,故屋頂能採燕尾翹脊型式,其建築群是由三組三合院並列組合而成,每棟都具內埕、中埕、外埕的格局,外埕左右尚存有兩座清代花崗石旗杆座 ,以及一口八卦造型古井 ,民國99年(2010年)7 月 12 日,經臺中市政府依《文化資產保存法》規定指定公告為臺中直轄市市定古蹟,而歷史建築清水公學校 日式宿舍群,則於2018年規劃為楊肇嘉先生紀念館 。
清水楊、蔡二族的競合
清水當地素有兩大家族,即牛罵頭街蔡家和社口庄楊家 ,彼此在地方上呈現互相競爭關係。社口庄楊家的開基祖是楊咸曲(1733~1802年)、楊咸仙兄弟,清乾隆21年(1756年)自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移墾入臺,傳三房:舒崑(1770~1791年)、舒獻(1778~1852年)、舒霧(1778~1826年),開創出楊同興衍派,堂號為「四知堂」,其中,二房傳下水信、清輝、澄若。楊家文風鼎盛,在清代有多人科舉及第,如楊金波(1823~1890年)、楊清珠(1827~1890年)、楊清秀、楊清俊、楊清瀾、楊清藩、楊清華、楊清新、楊監若、楊壽若、楊澄若、楊丕若、楊昭丙等13位皆為邑庠生或廩生,其中楊肇嘉的養父楊鴻達,字澄若,諱紹泉,為臺灣府學廩生,清廷誥授奉政大夫。
楊家是在楊金波時期才遷至社口庄,三房舒霧子楊金波,名芳西,字長庚,年近30歲才入泮,40歲時補廩膳,後於清光緒7年(1881年)被選拔為歲貢生,60歲中舉並擢明經,後官拜提督兼道臺,其家族因經商有成,購置田產而富甲一方;大房舒崑派下之裔孫楊清珠,名克湖,因倡捐募勇參與平定清同治元年(1862年)戴潮春抗清事件,與臺灣兵備道丁曰健和臺灣府知府周懋琦共同克復彰化縣城,獲賞戴藍翎欽加五品銜軍功 後,始於同治2年(1863年)興築大宅,分為楊金波及楊清珠二座合院建築,皆為穿斗式桁架,而楊金波因其中舉後獲清廷頒授「明經」功名,因此其堂前懸有「明經進士」匾一方,故屋頂能採燕尾翹脊型式,其建築群是由三組三合院並列組合而成,每棟都具內埕、中埕、外埕的格局,外埕左右尚存有兩座清代花崗石旗杆座 ,以及一口八卦造型古井 ,民國99年(2010年)7 月 12 日,經臺中市政府依《文化資產保存法》規定指定公告為臺中直轄市市定古蹟,而歷史建築清水公學校 日式宿舍群,則於2018年規劃為楊肇嘉先生紀念館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79折$237
-
新書79折$237
-
新書85折$255
-
新書88折$264
-
新書9折$270
-
新書$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