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透視(4~6)

太極拳透視(4~6)
定價:1000
NT $ 700 ~ 900
  • 作者:陳傳龍
  • 出版社:金大鼎
  • 出版日期:2019-01-03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9721710
  • ISBN13:9789869721714
  • 裝訂:平裝 / 432頁 / 15 x 21 x 3.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93歲太極傳奇
  跨越一甲子之珍貴太極拳內功心法首次無私公開


  太極拳的玄奧,由於是內家拳,不同於一般觀念中所知的外家拳,全是內在運作。由於內在運作難知,所以難明太極拳,而致學而難成。

  本著作是作者修習太極拳40年後開始記錄的心得筆記,全是內在運作之法,凡作者自認精奧者全予記下,毫不遺漏及保留,期間歷時凡20載,今修編完成筆記共9冊,為作者精研太極拳60餘年累計上千條珍貴內在運作著法,透視了太極拳的玄奧面紗,實是指月之指,帶你進入真正太極拳的殿堂。

  ◎本書助益
  ● 揭開久學難成的原因
  ● 了解太極拳的真義
  ● 得以深入太極拳的勝境
  ● 明白外在姿式無太極拳
  ● 窺得太極拳的玄奧

本書特色

  ● 全為內練心得筆記,非一般著作。
  ● 提供巧妙有效的內在運作著法。
  ● 透視太極拳的真奧。
  ● 自修學習的書籍。
  ● 是太極拳真正實體所在。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陳傳龍


  字逸雲,江蘇海門人, 1948年於上海高中畢業後,渡海臺灣就讀大學,經公家考試,由政府分發就業。當時因身體羸弱,拜 崑崙仙宗 劉公培中為師,修習道功暨太極拳術,並於論經歌解深研太極拳理法。現已年屆九旬,生活動作仍有如年輕人一般,證驗了太極拳不但是拳術,亦是養生之功。
 

目錄

◎第四冊
代序—言太極拳乃意氣—陳傳龍
太極拳的運動方式
閱讀導引—實修實證之高層次領悟—林燦螢
太極拳透視
太極拳本貌—拳經解
|後記|
 
◎第五冊
拳架與推手
沾連粘隨
太極拳透視
太極拳本貌—拳論解
 
◎第六冊
太極拳與靜坐的關連
太極拳透視
太極拳本貌—十三勢行功心解
|後記|
言發勁之法
神意十八式—7~12式
 

代序

言太極拳乃意氣


  十三勢歌云:「若言體用何為準?意氣君來骨肉臣。」這是言太極拳,言太極拳是意氣為主體,而非骨肉。體是實體,是工具;用是使用,正如飛機是體,駕駛飛機是用。這也是在說,太極拳是意氣,而非有形的肢體。拳術不外體與用,具體說明了太極拳的實體形象。

  意是人的思想,氣是人體內氣,是與生俱來的先天氣,人人生來都有,是人體的潛能,平時不為人知,但是生命的泉源,即是所謂的元氣、宗氣、真氣,經由意的啟動,而能令人感覺與運用,即是內功的修習。由於氣由意的啟動而能運用,有意而能有氣之用,意與氣一體相連,而言意氣,由於有心與神而能有意,所以所謂意,實是心神意,是精神面的力量。由於太極拳的體與用全是意氣,所以經譜歌訣言太極拳都言意氣。

  十三勢歌是太極拳的經典歌訣,旨在說明太極拳的本義形象,意氣的能量乃是勁,所以所謂太極拳者,實是心神意氣勁,是形而上的拳術,非有形的外在肢體。由於體用全是意氣而非肢體,所以太極拳是棄有形的肢體不用的,這從太極拳的拳法要求就可知道。學過太極拳一般都知太極拳不可用力,要求鬆柔,求鬆柔不用力即是為了求棄肢體之能不用的方法與手段,鬆柔不用力了還何能使用?不用肢體之能由於是使用意氣,所以有「用力非太極」之言。由於意氣與肢體之能二者是相對等的存在的,有了肢體之能就無意氣,有了意氣就不能有肢體之能,所以拳經云:「有力則無氣,有氣則無力,無力則純剛」,徹底沒有了力就成了純剛,純剛者乃全是意氣之能,全無肢體之力,由於太極拳棄肢體之能不用,所以拳論言肢體之能云:「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關學力而有也」,言肢體之能是人生來都能的先天之能,非關乎太極拳,太極拳是要由後天學習而得的,意氣即是由後天學習而得的,由於太極拳運作的全是意氣而能養生祛病、益壽延年,既是拳術又是養生之功,所以十三勢歌又云:「詳推用意終何在?益壽延年不老春」。

  究竟如何能得意氣?是很容易感覺得到的,作用在於用意不用力。用意是運用思想,不用力是不用肢體之力,在任何姿式動作中,先以意把身體放鬆,然後一面動,一面心中求不要用力,動作要慢。如心中想得純正,任何人都可感覺到手上有麻麻、脹脹、刺刺或熱熱的感覺,這就是氣感。如動時全用胯腿之力,也就是全用胯腿來動,肩手完全不動,也就是肩手鬆柔不用力,不但手上,身上也有熱的感覺,這就啟動了內氣,這就是全是心神意的作用,完全不用了肢體之能,持之以恆,不但有養生祛病之功,待內氣充沛,就可如經譜所言運行使用,同樣的也可在動中心中求不要動,或要求慢,或求周身鬆柔,也會有同樣的感覺,這全是求丟棄有形的肢體之能,全用了意的效應,能這樣動,太極拳雖不能至,亦相去不遠。

  啟動內氣或用靜坐的方式,太極拳本是道家的修行之功,修習道功以靜坐方式啟動內氣,得氣以後,在拳術中應用,此即是內家功夫,所以太極拳是內家拳。拳諺云:「外練筋骨皮,內練一口氣」,即言外家拳練外在肢體骨肉的筋骨皮,內家拳練內在的意氣,所以要瞭解內家拳與外家拳的區別才能理解太極拳,外家拳是使用肢體動作之能,太極拳不用肢體動能,而是修習意氣之功,方不致枉費功夫。

  陳傳龍    謹述於臺北  2018/11/1
 

內容連載

☆《太極拳透視》筆記菁華☆
 
第四冊
 
●練習時要往酸裡走,酸不足則柔不透。
 
●柔要柔得愈長愈好,不可一柔即止,要柔得長而無底。
 
●練架想著全身柔變,動也柔、靜也柔,柔我自身僵撐處。
 
●動前先柔三動(腰胯腿之動為三動,頭肩手不動為三不動),氣貫足,掌合足,氣遍身走。
 
●五虎大將(腰、胯、檔、膝、踝),八大金剛(加胸、背、大椎),打拳將此關節柔而不用反是用。
 
●聽勁乃聽雙方的背順、對峙的形勢、自己的安危、攻防的信息、對手的動靜、各自的虛實、粘連的變化……,故不只是感覺而已。
 
●先要有「為」意,才有「不為」,「不為」所產生的作用乃是「真為」。不攻、不打、不撐、不發、不動、不出力、不頂、不抗、不丟、……
 
●攻由化生,勁力由柔出,勝從敗獲。
 
●化不可有底,有底易生頂。
 
●筋骨要空,皮毛要鬆
 
●化而無蓄乃是逃,蓄而無化乃是頂。
 
●發與打,拳勁都在自己身內,不要出門(勁不出身)。
 
●逢頂必轉,重頂重轉,輕頂輕轉,轉內在意氣。
 
●心想大螺旋在地下旋,全身旋,可使全身不會著力而鬆開。
 
●人碰你一處一點,你要全身處處應之。
 
●吸纏化引拿接發、化纏溶放挖、好像忘身、空身。
 
●忘卻對峙入白雲,(以空我身)、粘扶彼身勿稍滯。(靜聽彼勁)、千記萬記無發意,(無凡俗之發意)、心存不撐更驚人。(令彼無著落)
 
●身與小腿要分開,全身都可敗倒,只小腿不可倒,身即不倒。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7
    $700
  2. 新書
    79
    $790
  3. 新書
    79
    $790
  4. 新書
    79
    $790
  5. 新書
    85
    $850
  6. 新書
    88
    $880
  7. 新書
    9
    $900